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6826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docx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73《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教案

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节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一)

金湖县戴楼中学王玉翠

教学内容:

关注森林

教材目标:

1、举例说出森林与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关系。

2、学生明白绿化是我们共同的行动,并自觉地投入进去。

教学难点:

用自身的行动来回报森林

教学重点:

说出森林与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森林的光碟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大家知道哪个星球是我们人类目前唯一能够生存、繁衍的星球?

生:

地球

师问:

为什么说是地球呢?

生讨论:

地球上有阳光、空气、水气、土壤、各种动物、植物等。

植物与人类、动物关系尤为密切。

师:

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森林,看看森林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有哪些关系。

板书课题《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关注森林》

二、新授

1、看光碟:

光碟上有一片大森林。

有石油、木材、有一群人捂着耳朵,带着防毒面具从浓烟、沉埃迷漫、吵杂声特大的街道上奔向一片葱绿的大森林中,最后的一个画面是一只小鸟孤独地站在一片沙漠上的一个小树桩上,下面有一句话是“请给我一个家吧!

”再后面就是森林覆盖率和人均占有量等数据。

看完光碟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大概归纳出六个小问题

1、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什么能源?

2、那些人为什么要奔向森林?

3、小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

4、为什么小鸟会变成这个样,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

5、我国的森林面积的人均占有量是多少,覆盖率又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6、我国的“植树节”什么时候规定的,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在法律上有什么规定?

解决问题:

1、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材、石油、煤)

2、森林是氧的天然加工厂,是有毒气体的天然解毒器,是尘埃的天然吸尘器,是噪声的天然消声器。

3、小鸟想要一个温暖的、安全的、有生息的家。

有许多树木、花草、虫鱼、同伴和邻里等各种动物。

4、小鸟无家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破坏,还有自然灾害(火灾)。

要改变现状,我们必须共同行动进行绿化,植树造林。

5、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

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

说明了我国土地面积大,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但人口众多,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目前,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行为。

6、1979年起把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84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森林对人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知道我们当前的任务、职责──绿化。

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

作业:

1、假如你是国家的林业部长,你将如何管理、保护和绿化森林?

2、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下校园绿化状况和校园的绿化规划计划。

第三节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二)

戴楼中学王玉翠

教学内容:

校园绿化设计

教材目标:

1、关注学校的绿化状况,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参与美化校园的活动。

2、举例说出常见绿化树种及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设计学校的绿化方案

2、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绘制绿化设计图纸

教具准备:

小黑板(绿化情况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森林与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关系,知道了植树造林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那么,我们先从小地方入手,从我们的校园绿化入手,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板书课题《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校园绿化设计》

二、新授

1、校园绿化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了解学校的绿化状况,包括校园的绿化规划,校园的绿化现状。

根据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先让同学集体交流,再填写小黑板上的《中学绿化情况调查表》

戴楼中学绿化情况调查表

通过填表大家分析学校的现状(绿化面积太少,人均绿地面积更少)。

采取何种解决手段(加大校园绿化面积,自觉参加绿化行动)。

②进行校园绿化设计。

包括创意、选材、成型。

a.创意: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在草稿纸上绘出绿化构思图,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在学生创意时,指导学生应该考虑的因素:

绿化的整体布局;绿化有美化、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美育功能,地方特色等。

b.选材:

绿化树种、草坪和花卉植物。

树种:

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各自功能)。

草坪:

高羊茅、酢浆草(观赏)、狗牙根(体育防护)。

花卉:

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花卉相互合理配制

c.成型:

根据创意和选材。

绘制完整的校园绿化设计图,小组共同设计制作绘图,要求绿化设计图应该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图上完成,并在图上写好标题、标注、说明、方向、图纸的比例尺、设计者的姓名等。

2、通过校园绿化设计的学习,充分肯定学生进行校园绿化的能力,缴发他们热爱校园,热爱祖国的情感,并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积极地参加到绿化、护绿的工作中去。

3、作业

简答:

有人认为一次性筷子又方便又卫生,应该提倡使用,防止过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对森林造成破坏,可以鼓励回收一次性筷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明理由。

29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情感与价值目标: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

教学重难点:

[#%~&*]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灯片1)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王安石是一位文学家,他也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变法)对,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

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

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司马光曾多次写信质疑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也写了一封信回复司马光的质疑,这封信就是《答司马谏议书》。

(灯片2)在这封信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

二、文题解说,了解写作目的:

[#^*~&]

(灯片3、4、5)“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

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

《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

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

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

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三、了解作者(灯片6)

四、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时语速稍慢,注意突出句子内部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能对照修正自己预习时揣测不当的停顿。

[^%#*@]

  

(2)认读下音。

  怨谤(bàng) 难壬人(nán) 胥怨(xù) 盘庚(gēng) 会晤(wù)

(3)分段理解词句

第1自然段

词:

[^*~%&]

某:

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

窃:

我私下,谦词。

[%#^~*]

每:

往往,常常。

术:

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

重:

又。

反复:

指书信往来。

具道所以:

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见恕:

原谅我。

句: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

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第2自然段

词:

儒者:

这里指读书人。

侵官:

侵犯官员的职权。

征利:

与民争利。

以致:

因而招致。

[#~@^&]

修之于朝廷:

在朝廷上讨论修改。

举:

施行,推行。

辟:

驳斥,抨击。

难:

责难。

壬人:

善以巧言献媚的人。

壬:

“佞”的假借字。

固前知:

本来事先就知道。

句: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

“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译:

现在君实用来指教我的。

[%~@&#]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译:

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用来交给主管官署去执行,不算是“侵官”。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

译:

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译:

至于怨恨诽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第3自然段[#@&*~]

词:

恤:

忧虑,顾念。

汹汹然:

大吵大闹的样子。

[*^#@&]

胥:

相与。

特:

仅仅。

度:

计划。

度(duó):

估计,考虑。

是:

认定做得对。

膏泽斯民:

施恩泽给这些人民。

事事:

做事。

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守:

墨守。

知:

领教。

句:

盘庚之迁,胥怨民也[~@^#%]

译:

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一起埋怨。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译:

盘庚不因为有埋怨他的人的缘故而改变他的计划。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译:

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

第4自然段

无由:

没有机会。

不任:

不胜。

[@*#^%]

区区:

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

五、练习:

1、“不恤国事”中的“恤”字,其意思是:

()

A)忧愁B)顾念C)怜悯D)单薄

2、下列各项中“度”字的读音与“度义而后动”中相同的有:

()

A)以己度人B)审时度势C)豁达大度D)置之度外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怨谤也致:

招致B、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以谓:

认为。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

列举。

D、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

仅仅。

4、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上乃欲变此

斯固百世之遇也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乃”字也相同B.两个“固”字不同,两个“乃”字也不同

C.两个“固”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见”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B、冀君实或见恕也

C、终必不蒙见察D、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6、选出与“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中“某”指代的人称相同的一项: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盖余所至,比其好游者不能十一

六、诵读回味[#^&%@]

  七、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巩固课上文言字词的积累。

[*&#~@]

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全文。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

  ③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二、集体诵读,把握文脉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

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

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第四部分:

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

  “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变法?

  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可引用课文中句子作答。

  4、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

5、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

[^~&#*]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

6、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

 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

  7、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

  8、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

  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

  9、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

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

“(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致谤)[*@%~#]

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

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

10、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

本文逐条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11、写作借鉴:

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这是同学们需借鉴的[%@^#&]

四、拓展:

1、出示“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讨论: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你觉得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2、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

  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长信,列举实施新法的弊端,阻挠王安石变法,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但是司马光在学术上是一位贡献很大的历史学家,他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后人把他和司马迁称为史学界“前后两司马”。

五、作业

1、翻译第三段答题:

[*#%^@]

1)、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

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句后划分为两层。

2)、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引用“盘庚迁都”的历史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

3)、这段文字还揭露了什么问题?

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丑恶嘴脸。

[@^&*%]

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

课后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用文言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 

受命于人主议法举先王之为天下辟邪说天下—怨谤

度而修之于朝廷政以兴利理财难壬人众—汹汹然

  

 王安石: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本题为提高题,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

  (六)板书设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