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469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docx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一

高三语文期初规范练习

(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

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

A

解析:

不温不火:

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不瘟不火:

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以至:

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品味:

(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位:

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

【思路点拨】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逐字解释词语,运用词语结构特点把握词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

B

解析:

A成分残缺,应为“基于…的考虑”;C语序不当,应为“广泛地听取”;D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思路点拨】病句的辨析有以下几个技巧:

①感审读法。

在审读的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

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在做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

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做题方法,一定要胆大心细。

胆大我认为是大胆的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

②筋脉梳理法。

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

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这时我们就要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写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

“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D.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

A

解析:

A项“高足”意为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语境不合。

【思路点拨】要想做到语言表达得体,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注意场合,审时度势;②看清对象,因人而异;③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4.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禾黍离离半野蒿,▲。

▲,▲。

▲,▲。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②雁迷寒雨下空壕③可怜缑岭登仙子

④水声东去市朝变⑤山势北来宫殿高

昔人城此岂知劳

A.②④

③⑤①B.④⑤

①②③C.⑤③②④

①D.

④⑤①②③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

D

解析:

根据押韵排除B项,依据律诗二、三两联必须对仗可排除A、C项

【思路点拨】运用对仗需要注意:

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5.下面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时的对话。

请根据回答内容,选出

最恰当的提问。

(3分)

记者:

▲?

韩美林:

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

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

“但得有一技

在身,就不怕贫穷。

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

”现在我们的祖国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

A.您对年轻人有什么话要说吗?

B.您对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吗?

C.您对有些年轻人不学无术的现象怎么看?

D.您觉得年轻人应该怎么面对今天的国家形势?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

A

解析:

韩美林先生的回答内容中涉及到不依赖父母、一技之长、自我修养等问题,反推记者所问的问题应当包含这些方面。

从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这点来说,B项不够准确,C、D三项提问均不够全面。

A项的提问内容是要引导韩美林先生对年轻人提一些希望和建议,虽然宽泛了一些,还是能够涵盖另外三项内容。

【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话题要统一:

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

②注意照应、过渡:

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

③顺序要合理:

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

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

④衔接要自然:

没有脱节,即没有缺少的词语(含关联词、介词等)和句子;没有冗赘,即没有多余的语句。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毕仲举书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

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

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

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

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

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

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

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

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

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

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

静似懒,达似放。

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

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参考译文】:

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

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

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

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

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

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蠋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

像颜蠋,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

粗茶淡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

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

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

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

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

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

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

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实。

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

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

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

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

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

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

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

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事,就足够了。

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

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比:

最近

B.是天相子也 相:

祐助

C.刍豢满前       豢:

饲养

D.则有间矣       间:

差别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

C

解析:

家畜,此泛指各类家畜的肉。

【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

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于静而达

B.①晚食以当肉   ②仆常以此自疑

C.①若农夫之去草    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与八珍等    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

D

解析:

A项:

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B项:

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因为;C项:

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无义;D项:

介词,同。

【思路点拨】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

(1)(4分)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

(2)(4分)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

解析:

(1)得分点:

“任意”放纵心意,1分,“不用”没有,1分,“触罪罟”触犯法律,1分;句意通顺1分。

(2)得分点:

“学者”求学的人,1分,“所期”所期待的境界,1分,“不为无害”不是没有害处的,1分;句意通顺1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9.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

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

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

对苏轼的生活情况表示关心;

劝苏轼多读佛经并研究配药之方救济百姓;

开导苏轼乐观豁达对待世事。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阅读时要注意:

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②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

③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①。

减字木兰花蒋氏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

①洞房:

幽深的居室。

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

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

勇抵抗,壮烈殉国。

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诗词鉴赏】

王安国的《减字木兰花》一开始,就以清丽之笔绘出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画桥如虹,流水如带,春雨潇潇,落红成阵,好一派暮春景象!

这一切,又统统笼罩穿破黄昏雾霭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更显得清幽淡雅。

就这样一个月白风清、如诗如画的夜晚,画桥流水旁边,落红缤纷的小路上,词中的主人公与他倾心爱慕的女子邂逅了。

男主人公的马儿接近香车的那一霎间,他心情的兴奋和激动是不言而喻的。

这里虽未对女子作正面刻画但透过传出帘外的“余香”,依稀可以想见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绰约的风姿。

下片转笔写主人公车去人走之后的心境。

他先是“徘徊不语”,继而怅然若失,“今夜梦魂何处去”,语气极为凄惋。

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无可告语而“不语”,因今宵难遣而梦魂不安。

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诸如小桥流水,春花明月,仿佛都一下子黯然失色。

再也唤不起他的半点兴致,只有眼前飞过的片片杨花引起了他的注意。

目送着无拘无束、飞来飞去的杨花,他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发出深沉的叹息: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说杨花能够穿帘入户,追随自己的意中人飞进洞房,而自己却连梦魂都不得去。

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奇特的联想、看似无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蒋氏女的《减字木兰花》是北宋灭亡之际一位被金人虏去的弱女子写的词,描述被虏北行之经历,抒发国破家亡之巨痛。

作者之父本是阳武(河南原阳)县令,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妻、子一同遇难。

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

“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

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

一个“横”字,把作者那种祸从天降的特殊感受强调了出来。

因此,次句“辘辘车声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

“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声。

杜牧《阿房宫赋》有“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写六国宫妃被虏秦宫之后的可悲生活,这里是写作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

“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紧承“去”字,作者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再描写沿途之所见。

“白草”,我国西北地区所产之草,干枯时成白色,故名。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北风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黄入天”之句,那是描写天山一带苦寒荒凉的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气氛。

在这惨淡萧索的背景之下,只见月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没有一点活气。

作者描述敌占区是这样地衰败不堪,凄凉已极,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虏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虏离乡、身临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

上句侧重写白天之所见,下句侧重写夜晚之所见,而又互文见义,彼此映衬,合成一幅北国荒寒图,作者的满眼血泪、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写开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写继续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

上片侧重写所见,以写景为主;下片侧重写所思,以抒情为主。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这是继续被押北行途中的一个特写镜头。

作者眼看敌占区荒凉凄冷的景象,心头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忽然看到鸿雁从北往南地飞去,不禁更撩起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追思。

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敌手,即使鸿雁能够传书,自己又不知道投书给谁,何况自己身为俘虏,失去自由,不仅不能象鸿雁那样飞向南方故土,恐怕连投书的自由也没有。

这种种愁思,郁结难解,使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这种度日如年的愁境中,“渐近燕山”,来到雄州,离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经不远了。

这句既照应词题,又开启下句“回首乡关归路难”。

空见飞鸿南去,自己身陷异域,只能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就比登天还难了。

作者强烈的怀国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丧家之恨,无可奈何的身为敌俘之悲,已经绝望的永别家园之痛,在此一齐倾诉出来,字字饱含着血泪。

全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的家国之恨,被虏之痛,怀乡之情,仔细体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

虽然全词写的为个人的不幸,却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的普遍遭遇。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请找出具体依据。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

暮春(春季)(1分)。

“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解析:

抓住关键词“落红”,“(垂杨)飞花”,根据各季节特点去分析。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

解题步骤是:

解读诗句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比喻,以流水喻车声;

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

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

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

“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

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

词的上片“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

“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

(2分)

解析:

①抓住诗中含有“飞花”和“飞鸿”诗句,概括它的特点,分析外在形象;结合注解,分析内在形象。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先要确定景物的时空特点,即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

接着检索所写景象。

一定时空里的景色,总是由多个景象构成的,这些景象在动静、声色、虚实、高低、远近上的配合,共同创造出景色的美感。

有时考查景物描写的方法,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景物的描写方法和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回答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那还要熟悉古诗词里常见景象跟情感的关联性,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即景即情等,能够结合具体的诗句,找出写景和感情的关系,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诗经·氓》)

(2)▲,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3)▲,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8)牢骚太盛防肠断,▲。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

(1)泣涕涟涟

(2)八百里分麾下炙(3)扪参历井仰胁息(4)朝菌不知晦朔(5)水中藻荇交横(6)沙鸥翔集(7)发愤忘食(8)风物长宜放眼量

解析:

注意“涟涟”“炙”“扪”“晦朔”“藻荇”“鸥”“愤”等易错字的书写,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思路点拨】八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