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6373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docx

哈尔滨市升学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ok

2010年哈尔滨市升学考试说明

物理

一、命题原则

初中物理学科升学考试的命题是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考查的内容与课程标准和使用的教科版教材的要求相一致,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的程度,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具体地说,物理学科考试命题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初中物理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基本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考查的核心内容,杜绝超出《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要求的题目。

2.对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考查,遵循课程标准所设定的要求,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在命题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即包括实验操作,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交流与评价等方面。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注意从实际出发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重视试题科学教育的功能。

关心科学技术发展,关注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关注学科间知识与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5.命题的着眼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平日的课堂教学有正确的导向,避免题目繁琐、偏怪或过难,避免死记生搬硬套教科书中的条文,要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严格遵守题库使用规则进行命题,排除命题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内容暨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下册,物理九年级上册、下册的内容。

三、考试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探究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

I.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表达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猜想与假设

(1)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能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3)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2)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3)能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6)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7)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5.分析与论证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能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评估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7.交流与合作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4)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交流与合作。

Ⅱ.对科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考试的要求,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的层次要求如下:

1.了解: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所用的行为动词有:

了解、知道、描述、说出、识别、举例。

2.理解: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所用的行为动词是:

认识、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

3.技能:

能对基本的测量仪器进行调节和使用,会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知道实验原理和研究方法,能正确收集和处理实验信息和数据,并能对实验进行必要的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所用的行为动词有:

测量、会、学会、猜想、判断、观察、分析、归纳、设计、评估。

4.体验: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所用的行为动词有:

观察、经历、领悟、感知、学习、调查、探究、关注、善于、形成、养成、具有。

5.应用:

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能把学科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综合。

说明:

各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均包含相对较低水平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较高层次的内容,可以进行低水平层次考查。

以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为参考,知识内容能力层次要求如下:

(一)走进实验室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知道长度测量的方法。

(3)知道测量会产生误差。

(4)了解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

(5)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B.理解

(1)测量结果由单位和数字组成。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C.实验技能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测量时会观察测量工具,会表述观察结果。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正确读数。

(4)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5)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估测时间。

(6)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7)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中的误差。

(8)会看一般仪器的使用说明书。

D.体验

(1)体验长度测量的过程与方法。

(2)善于观察常见物体的尺度。

(3)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4)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E.应用

(1)能在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应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

(2)会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尺度进行估测。

(二)运动与能量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了解机械运动及其分类。

(2)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有大致的了解。

(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5)知道平均速度。

(6)知道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B.理解

(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

(2)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公式。

C.技能

(1)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2)能根据具体要求设计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案。

(3)能独立操作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会写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D.体验

(1)学习物体运动分类的方法。

(2)领悟选定参照物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意义。

(3)经历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

E.应用

(1)会渎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

(2)会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运动情况。

(3)能用速度公式对实际问题进行计算。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5)会比较单位不同的速度之间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6)会查交通_工具运行时刻表,并能对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进行估算。

(7)识别常见的交通标志。

(三)声现象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I)知道声音发生的原因。

(2)知道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5)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6)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7)知道声有能量。

(8)了解噪声的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9)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C.技能

(1)能用简易器材设计“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实验。

(2)能设计实验探究声的传播。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乐音的特征。

D.体验

(1)观察“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实验过程。

(2)经历“声的传播”实验探究过程。

(3)经历“音调的高低”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方法。

(4)体验空气和固体是能够传声的.而真空不能传声。

(5)调查本地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

E.应用

(1)会利用声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四)在光的世界里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快。

(4)知道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

(5)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6)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7)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8)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了解人眼成像的道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0)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11)知道光的色散。

(12)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13)了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B.理解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C.技能

(1)会简单的光学作图法。

(2)能设计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4)能描述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5)能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设计有关小实验。

(6)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7)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8)能够对凸透镜成像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9)能利用光的折射设计小实验。

D.体验

(1)经历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其研究方法。

(2)经历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其研究方法。

(3)参加有关学习和应用光学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玻璃幕墙光污染的研究。

E.应用

(1)能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能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有关光学现象,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运用平面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并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会使用放大镜,并知道其原理。

(6)会使用照相机,并了解其原理。

(7)了解幻灯机、投影仪的作用及其使用。

(8)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物态变化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知道汽化过程中吸热,液化过程中放热。

(5)了解升华和凝化现象。

(6)知道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7)知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8)知道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

(9)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10)知道气体液化的条件和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的方法。

B.理解

(1)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2)理解熔化和凝固。

(3)理解汽化和液化。

C.技能

(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3)能对实验探究过程进行正确观察,并根据实验现象或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D.体验

(1)熟悉物态变化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实验探究中运用的科学方法。

(2)参加有关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

如“调查学校和家庭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E.应用

(1)能对生活环境中常见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

(2)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了解物态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如了解高压锅的原理、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

了解湿地对调节气候的作用、了解温室效应。

能对环境温度问题和环保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能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六)质量与密度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的国际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4)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

(5)知道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6)知道水的密度。

(7)知道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B.理解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C.技能

(1)了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读天平使用说明书。

(2)会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

(3)会正确使用量筒。

(4)会查密度表。

(5)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知道实验原理、过程及方法。

(6)会选用器材设计“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案,并能描述探究过程及方法。

D.体验

(1)参加测量质量和密度的实践活动,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E.应用

(1)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2)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密度有大致了解。

(3)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能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4)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七)力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

(5)知道弹力、重力、摩擦力,能用示意图和图示描述力。

(6)知道g值及其含义。

B.理解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理解力的二‘要素。

C.技能

(1)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测量力的大小。

(2)会自制弹簧测力计,并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3)能够利用给出的器材探究有关重力、掸力、相互作用力的问题。

(4)能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D体验

(1)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到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2)感知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能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

E应用

(1)了解重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探究生活中运用重力的事例。

(2)了解摩擦的利和弊,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利用摩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力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八)力与运动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知道合力与分力。

(2)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4)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它也叫“惯性定律”。

(5)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6)知道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B.理解

(1)理解物体的惯性。

(2)理解二力平衡。

C.技能

(1)能对教材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和科学方法。

(2)能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进行实验探究。

(3)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具有惯性。

(4)能设计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

(5)能对“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实验探究。

D.体验

(1)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了解“建立理想模型”、“控制变量”、“推理和概括”的科学方法。

(2)了解和体会物理学中的等效思想。

(3)通过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体会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E.应用

(1)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如解释足球的运动和力的

关系。

(2)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如有关交通安全问题。

(3)能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九)压强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知道压力。

(2)知道压强公式及其单位。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5)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6)知道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7)了解液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8)知道大气压强,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9)了解大气压强和高度的关系。

B.理解

(1)理解压强的概念。

C.技能

(1)会设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了解该实验过程中蕴含的科

学方法。

(2)知道“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及研究方法。

(4)能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小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5)能利用简单的器材探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6)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会自制气压计,通过实验来说明气压与高度有关。

D.体验

(1)通过“压力”和“压强”的实验探究,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了解“控制变量法”,能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通过实验能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体会实验归纳的方法。

(3)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连通器特点的过程,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体会用液体压强来探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5)对实验探究活动中不同的实验结论或不同的见解能给予正确的评价。

E.应用

(1)能用压强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压强现象。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能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能用连通器特点识别一些装置,并能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举出大气压强在实际中应用的例子。

(6)知道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如知道高压锅及高压灭菌消毒器的应用。

(十)流体的力现象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认识浮力。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伯努利原理。

(4)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B.理解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C.技能

(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2)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会测量浮力。

(4)能设计“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

(5)能设计实验观察沉浮现象,并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

(6)会自制和使用密度计。

D.体验

(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体会研究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践活动,感知并归纳沉浮条件。

E.应用

(1)能举出浮力应用的实例。

(2)能用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用物体的沉浮条件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4)能运用伯努利原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与问题。

(5)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十一)功与机械

双向细目表

【具体耍求】

A.了解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3)了解杠杆及杠杆使用的特点。

(4)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天平和杆秤的原理。

(5)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6)知道功的原理。

(7)了解滑轮的组合及使用。

B.理解

(1)理解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理解功率的概念。

(4)理解机械效率。

C.技能

(1)会看机械的铭牌,能比较它们的功率。

(2)会测人或机械的功率,如测人上楼的功率。

(3)能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4)能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5)能设计“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探究方案。

(6)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D体验

(1)调查常用机械的铭牌,获取有用的信息。

(2)通过实验或实例初步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过程。

(3)通过“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感知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

(4)通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领悟实验过程和科学方法。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参加涉及物理知识的实践活动,如探究“自行车上用到的物理知识与原理”。

E.应用

(1)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能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会计算功率。

(3)能在生活和生产的具体问题中正确使用杠杆。

(4)能应用滑轮及滑轮组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5)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6)在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问题中.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

 

(十二)机械能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知道能量的含义。

(2)知道动能的概念,并能举m物体具有动能的例子。

(3)知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能举出物体具有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的例子。

(4)知道机械能的含义。

(5)知道机械能的转化。

B.理解

(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C.技能

(1)能用实验或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用实验或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D.体验

(1)通过实验分析和实例观察,体验能量的转化。

(2)学习我国古代科技文明,了解我们的祖先利用水能的实例。

(3)具有节能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E.应用

(1)能用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有关机械能转化的实例。

(2)了解水能和风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能运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十三)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双向细目表

 

【具体要求】

A了解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知道扩散现象,并认识到分子的运动。

(3)了解内能的概念。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水的比热容。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8)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B.理解

(1)理解比热容。

(2)理解热值的含义。

C.技能

(1)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2)会查燃料的热值表。

(3)能通过实验和实例说明分子的热运动。

(4)通过实验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5)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D.体验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3)知道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4)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E.应用

(1)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2)能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