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5936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docx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下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上)

陈锡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大家晚上好,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当前农村形势与农村政策。

农业问题和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

从这几年情况来看总的来说从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十六大以后农业农村形势总体上发展是好的。

党的农村政策也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这么总体的要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体系。

当然,面临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

今天我想讲的一个主题是非常大,当前的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可以讲很多很多方面,我想限于时间,也限于我自己掌握的情况有限,我想突出得讲四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讲四个字。

一、“粮”——当前的粮食形势

第一个字是粮食的“粮”,讲一下当前的粮食形势。

第二件事是讲一下“钱”,农民的收入问题。

第三个想讲一下“人”,就是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何去何从。

第四个讲一下“地”,就是农业农村农民乃至政治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土地问题。

想讲这四个方面的情况,做一点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学习参考。

先讲粮食问题,粮食问题在我们国家是历史上就所被重视,历来讲民以食为天,所以任何党的政策不管怎么样掌握了政权,首先是要解决粮食和老百姓温饱的问题,对于我们现在政权来讲更是这样,所以粮食问题始终备受关注。

我刚才讲到,最近七八年时间应该说中国粮食生产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增长的幅度比较大,而且是连续地在稳定在增长。

应该说,我们国家的粮食总产量从2004年开始到去年2009年,连续7年每一年都在增长,而且其中4年总产量都超过了1万亿斤,这都是历史上最高水平,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0916亿斤,比7年前的2003年的粮食总产量是8614亿斤,也就是说在7年的时间中,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从年度来看增加了2302亿斤,这个量是非常惊人的,折成公式的话是一亿一千五百多吨,差不多是相当于全球每年粮食贸易总量的一半,就是我们新增加的年度产量,所以从这几年的情况看大家一个总的感觉粮食形势是不错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看到,粮食对中国来说还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前景。

第一,从总量来看,尽管我国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而且在2010年达到最高水平,但是总需求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

应该说这几年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产品的消费量急剧地增加以后,粮食产量尽管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实际上离我们的需求还是有距离的。

那么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进口的粮食或者包括植物油在内,数量也是非常惊人。

有一个概念要跟大家说一下,就是中国的粮食统计口径和国际上是有区别的,国际上包括世界粮农署、粮食署等等,他们用的概念中没有“粮食”这个概念,谷物就是三样东西:

小麦、大米和玉米,还有一部分叫粗粮,比如说高粱、大麦、燕麦做饲料用的粗粮,第三类就是豆类,大豆,还有其他的各种豆。

第四类就是薯类。

在我们国家都把这些概括在一起就都把它合在一起称作粮食,所以这个概念跟国际上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按照中国的口径来算我们的粮食包括五大类:

小麦、玉米、大米、大豆和薯类。

五斤署类折合一斤粮食,去年10916亿斤就是这五个东西的加总。

正是由于还存在着缺口,所以国内的进口量这几年是持续增长。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豆。

大豆去年的进口量达到了5480万吨,5480万吨接近去年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

我们自己能生产大豆多少呢?

去年大概是1500万吨,所以我们能看出大豆自给率是1/4左右,3/4以上大都是要靠国际进口。

进口这么多大豆干什么?

首先是榨油,因为我们植物油不够,大豆不是油料作物,但相对而言油脂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国产大豆的油脂含量一般在18%左右,国际上的一些进口的大豆油脂含量高、蛋白质比较低,油脂接近20%。

所以进口5千多万吨大豆可以榨1000万吨油,剩下的4千多万吨就饼钵和豆饼,豆饼是饲料工业种最重要的蛋白质添加剂。

所以这几年大家能够感觉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中国市场上的植物油价格起伏波动比较大。

畜禽、蛋奶类产品价格波动也比较大。

这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自己大豆产量满足需求的比重明显降低,所以大豆的价格基本上受国际市场控制,我们自己能对它调控的余地非常有限,由此国内和大豆相关的其他产品的价格实际上也被国际市场所控制。

所以国际市场大豆市场涨,国内大豆价格也要涨,大豆价格涨了,豆油价格就涨了,豆饼价格涨,豆饼价格涨了,饲料价格涨,饲料价格涨了肉禽蛋奶都要涨,能调控的余地非常有限,因为你的自给率不到1/4,这个是很突出的大问题。

第二方面是我们的植物油也不够,我们现在自己生产的植物油大约能接近1千万吨,但是我们需要消费的植物油现在超过2500万吨,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当然不能完全你自己家里炒菜,包括同志们吃食堂、吃饭馆,食品中都含有植物油的,人均消费植物油大约38斤,这个水平已经比韩国、日本都高了,这和我们饮食习惯有关系。

所以需要2500万吨以上植物油,自己只能生产不足1千万吨,那就要进口,进口的部分,刚才讲的大豆部分可以补充一部分,将近一千万吨,大概还差六七百万吨的植物油。

所以植物油我们现在的自给率不足40%,因此油价也是很难控制得住。

从这几个大品种的产量来说,我刚才说到我们去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进口了其他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去年进口了720万吨,再加上进口了200多万吨的植物油,如果把进口的植物油都折成大豆、菜籽,再加上我们实际进口的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

有关部门折算的结果,去年我们实际进口粮食和油料作物7172万吨,就是要1400多亿斤,一算就很清楚,现在全国人民平均每个人进口粮食和油类作物110斤,那么从这个角度去看应该说我们进口粮食的比重比较超过了国内自身消费的10%。

我们历来强调我们要保障粮食基本自给,基本自给大的概念就是1996年中国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当时李鹏总理宣布了,基本自给的含义是保持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

那么现在的状况是这样,就是口粮部分或者说谷物部分——大米、小麦、玉米,我们满足自己基本上没有问题,小麦每年自给有余,大米粳米紧张一点,但是早籼稻、中晚籼稻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供应,但跟品种相关,玉米满足正常的需求没有问题。

但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大问题由于石油价格的高涨,所以粮食作物也正被一些企业家们看作是能源作物,大量的粮食开始不仅人吃、喂猪,而且开始喂汽车了。

比如说去年美国生产的燃料酒精就消耗掉了1亿3千万吨的玉米。

我们国家现在燃料酒精的生产能力也已经达到了三千八百多万吨,当然生产没有生产这么多,去年实际产能一千八百多万吨。

那么从国际上的价格比较来,看基本上运用现在的燃料酒精加工基础大概3斤多玉米可以换1斤燃料酒精,那么当国际的石油价格超过60美元,实际上用玉米加工燃料酒精就开始有利可图。

那么现在大家知道国际上油价已经又突破110美元,所以在这个局面下可能会有更多的玉米去用来生产酒精。

从我国刚才的情况来看,玉米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人的消费以及饲料,本来是可以够的,但是如果大量的被用来生产燃料酒精那后果就不大好估量。

所以从谷物情况看基本上是这样。

但问题突出的是我刚才讲的大豆和植物油。

国际上变化情况大概是这样,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利用玉米生产燃料酒精的国家,2010年用了1亿3千万吨,如果今年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上涨,美国会把更多的玉米投入到生产酒精中去。

如果用更多的玉米投入生产酒精的话,相对别的作物就会减少,根据以往经验,减少最明显的是大豆。

大豆供应下降,国际上大豆价格就会上涨,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必然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所以从整个局面看,应该说粮食对中国来说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能说我们现在已经很好解决了自己粮食问题,面临的挑战还是非常严峻的,人口还会增加,耕地还会减少,粮食的供求关系始终出在一个比较紧的平衡状态,而且要比较多得利用国际生产。

所以无论是从粮食的总量看还是从粮食的品种结构看,我们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人口进一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问题还会凸显出来。

那么有些专家就提出来既然大豆和植物油这么紧张为什么不调整结构,多生产大豆和植物油。

这个问题问得是对的,但问题是资源只有这么多。

我们现在的耕地按照09年的统计数据,实有的耕地是18.26亿,有些地方一年种两季、种三季,农业叫复种指数,计算上复种指数我们现在大概可以一年播种农作物23.5亿亩,现在怎么利用的呢?

为了生产一万亿斤以上的粮食,那么粮食的总量不能低于16.5亿亩。

去年大概基本上是这个水平16.5亿亩,你还剩下7亿亩可以种其他作物,在剩下7亿亩中,2.7亿亩用来生产蔬菜,2亿亩用来生产植物油,8千万亩用来生产棉花,3千万亩用来生产糖料。

另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小品种,比如说烟叶、麻料、中草药和瓜果、鲜花、药材等。

所以某种程度上,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看,几乎没有在土地上做大的结构调整余地。

而我们现在进口的这些产品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需要占多少地呢?

进口的5480多万吨大豆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水平每亩240斤大豆产量,大么大约需要5亿亩播种面积,进口六七百万吨植物油按照我们的生产水平,如果把它都折成用菜籽油来算的话,我们现在一亩地的菜籽平均水平可以生产84斤毛菜油,就是说如果不进口这么多菜油你自己生产的话大概需要2亿多亩,还有我们没有大概进口二三百万吨的棉花,大概也需要三千万亩地左右,所以这笔帐算过来你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现在大概至少相当于在境外利用人家6亿-7亿亩的土地,才保证我们现在农产品的消费水平。

所以我刚才讲到的是如果讲自给率,如果仅仅讲谷物我可以说基本上100%可以满足,但是如果讲粮食把大豆算进来了,我们的自给率不到90%,但是如果讲土地,我们23.5亿亩的播种面积,在境外用了如果6到7亿亩的话那可以算,我们土地方面产能的自给率大约就是80%,就是这么一个局面。

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央政府反复强调保护18亩耕地这条红线,不让突破。

为什么反复要强调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就是说实际上我们人口和农业的资源条件相比,我们在全球是非常紧的一个国家。

我国现在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三分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每年)大约是两千立方米,相当于全球的百分之二十六七。

目前全球每年可以出口的粮食总量是两亿五千万吨。

所以有些专家曾经讲过,没有必要非要死守18亩耕地,有那么多外汇,为什么不可以去拿点来买点粮食。

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光算经济帐是可以算过来的。

但是问题在于什么呢?

你有钱,你即使把全国出口的所有粮食5千亿斤买回来,不够中国人种半年。

所以从这个现实角度,农业问题不能放松,耕地保护问题不能放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不能停止,是有道理的。

所以“十二五”规划明确地提出了,第一,要建设现代农业,而建设现代农业又要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这个是从中国的国际实情出发的。

那么要想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就要坚持保护好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今年大家都看到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

第三就是加快推进农业的科技进步,完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华的组织化程度等等。

所以我想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一方面要有信心,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好,那我们产能提高的水平还是很大的。

因为从单位面积的产量来看,坦率地说,都是种地,亩产水平差一半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所以真正如果能够把中国的种地产田改造好,那么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做到自给率到95%或者是90%,这个是可以持续下去的,但是只要松一松地没有,地流失得快了,地流失得多了,再想护就来不及了。

有两个数据大家可能了解,中国进行农业普查之前,耕地面积是按照历史上形成的缴纳农业税的土地面积来算的,所以到95年的时候我们统计的面积是14.2亿亩。

但我们知道不只这么多地,很多地方人叫黑地。

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农地普查之后这个数字公布出来之后19亿5千1百万亩。

到了98年、99年,这个数字就降到了18亿2千6百万,也就是说过去12年时间中,中国减少了1250万亩耕地,一年差不多要减一千万亩耕地。

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我说粮食问题是出问题的。

那么现实的问题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不用地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几年每年再怎么严守耕地也是在减少,在正常年景下,过去一年大概经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一年大概在500万亩左右,其中一半是占用农地,这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在提高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今年是640万,其中一本是占用300多万使用耕地,所以完全不减是不可能的。

我刚才讲到,有些专家提出你不必死守18亿亩,因为作为经济学它的眼光更宽,你粮食供应满足了房子怎么办?

房价这么高怎么办?

严守耕地是不是把房价变高了,也有这种议论。

但是我在想,我们有960万平方米公里的土地,折合成亩就是144亩,但被统计为耕地在里面就18亿亩多一点,占整个国土面积大约就是1/8,还有7/8不是耕地,所以我在讲,我说有一条是大家尝试能认识的,能种粮的地它一定可以种房子。

但是种房子的地不必都是需要可以种粮食的地。

所以能不能有一种思路的调整,通过规划、通过基础设施的延伸,尽量避开工地来推进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关系到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大事。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钱”——农民的收入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钱”——农民的收入。

农民的收入也应该说是在这几年来总体上是增长比较好的一个阶段。

比如“十一五”期间,过去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十五”期末,就是“十一五”开始之前人均收入是3255元,那么去年的农民纯收入是5919元,增幅很明显,扣除物价指数之后,在过去5年农民纯收入每年平均增长8.3%,也是历史上比较快的一个年份这根本自己跟自己比。

但是有一个问题也是要讲清楚,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

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人均纯收入按省计算达到或超过平均数的有12个省市,还有19个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而最低的只有3千多块钱。

第二个要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是一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应该说这个差距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是困扰着政策的制定者,困扰着决策者,怎么千方百计让农民收入增加更快一点,让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能够逐步缩小,应该说一直到现在,这个临界点还没有到。

同样的数字我刚才讲到,05年农民人均收入3255,那一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所以那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

3.224,就是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当于3.224个农民的收入,那是05年的水平。

去年2010年农民纯收入5919,去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

3.228。

我为什么把这个数字算到小数点后头三位呢?

因为你四舍五入你看出来全都是1:

3.22,后面是1:

3.23。

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一五”期末、“十二五”开局的时候,其实历史给了我一个机会,就是你通过十一五,这五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去看,从5年前的1:

3.224到5年后的1:

3.228。

可以有这么一个结论,在过去的5年中同算下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没有扩大。

从3.224到3.228就有略微的变化,就在千分位上大了这么一点,这个迹象是不是能代表一个趋势,我觉得需要去判断,但我觉得出现这个迹象是非常良好的迹象。

因为实际上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十一五期末2005年一直在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那一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缩小的。

改革之前,1978年,农民的纯收入是134元,城镇居民的人居可支配收入是343元,所以改革起点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

2.57,比现在收入差距小。

由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率先取得成功,所以农民是先得益的,因此到85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曾经缩小到1:

1.86,但是从06年开始这个差距就不断扩大,不断扩大,到02年第一次城乡收入差距突破1:

3,到了05年是到了1:

3.224,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

但是在过去5年中,5年统算下来基本没有扩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也就是说明,在“十一五”中多种因素构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状态相对比较好,至少没有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有什么经验需要认真总结,如果把握好,那么有可能“十二五”就会成为一个城乡居民差距变化的拐点,当然把握不好,稍纵即逝很有机会和条件,又会陷入一种继续扩大的这种状态。

所以我觉得认真分析下“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很多重大的政策。

这一政策对农民增加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最主要的政策大概是这四个大方面。

一个大的部分是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彻底免除了农业税。

因为农业税内容很多,实际上要讲起来至少要涉及到这么十几项,国家的税收并不太多,当初99年的时候农民的全部负担,就是农业税费河在一起是一千三百五十亿,这里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屠宰税这四项税。

本来应该有公共财政支付的钱,因为财政力量不足,所以乡镇不得不向农民收5项统筹款,什么统筹呢?

乡村的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军列所优抚对象的补助以及农村架桥修路的钱,在这税费改革之前都是农民负担所以村里头也要收,村里面收三项,公积金、公益金、共同管理费,共十二项。

另外,农民还有劳役,就出两工——劳动积累工、农村义务工,这些钱加在一起一年1350亿元,99年的时候。

经过5年的税费改革,中央下决心在06年开始把它全部取消,这样农民受益了1350亿元,不用交了。

第二,从04年开始推出了一个大的政策对农民进行生产性的直接补贴,叫种粮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农器具补贴以及后来由于石油价格暴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涨,所以推出了一个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

这四项补贴去年是1260亿元,差不多农民从这两项当中就得益了2600亿元。

第三项大的政策就是,公共财政开始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覆盖。

比如首先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而且和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的孩子还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课书,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全覆盖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也是全覆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去年开始又在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现在大概覆盖了40%。

这一块东西实际上也大大地减轻了农村负担,当然这个标准比城里低,但是制度建了慢慢可以提高。

第四项就是对农民进城务工,特别是从05年开始中央建立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那么多少改善了农民工在城里的境遇,这四个大方面的政策应该说在十六大以后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这个理念逐步逐步建立起来,当然这个基础也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加的基础上。

不是说以前不重视,现在才开始重视,实际上我一比较,比如2000年我们GDP总量不到10万亿,九万九千多亿,但是我们去年GDP总量39800千亿,10年时间如果不算物价指数翻了两番以上,2000年我们政策总收入一万三千四百亿,去年我们财政总收入8310亿元,那增长速度非常快,正是整个经济的向好,使得国力得增强,才使得国家可以去做那些过去想做做不了的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当然也有财力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一个理念的问题。

过去确实很多同学大概都了解农村,一直到现在到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我还能看到那么的标语,刷着标语就是:

农村道路农民修,那时候学校墙上刷着农村学校农民建。

什么意思呢?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公共事业,社会服务当初国家没有条件所以都是农民自己来,现在慢慢转过来,国家开始到农村考虑到公共财政、公共服务问题。

那么在2003年的时候,大概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开支大概是2400多亿,今年的预算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了,今年中央财政不是整个国家,中央财政03年的时候是2400百多亿,对“三农”。

今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9884.5亿元,实际上这次预算刚做完,抗旱中央就增加了129亿,实际上今年最终的决算我估计中央财政对农业的开始可以突破1万亿,你没有这样的实力,是做不到。

但是有了钱,往哪里花,这涉及到一个理念问题,所以我想应当认真地总结“十一五”乃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到底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个政策保持了“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能够有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没有能够继续扩大,所以总结好了,对农民的征收在“十二五”、“十三五”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农民的收入当中的结构。

5919元,这个平均下来的这些结构大概是什么呢?

就是农民自己的家庭经营就是种养业以及手工业这些收入大概占它的全部收入的50%。

那么它的工资性收入就是外出打工,在当地乡镇企业打工大概占40%。

第三块就是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其中转移性收入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政府对农民各种各样的补贴,我刚才讲的四项补贴是1260,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补贴,所以最近发改委算下来,2010年平均每个农民享受到的政府补贴大概是214块钱。

再加上亲戚朋友之间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这一块它的转移性收入大概占到全收入6.5%。

还有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比如房子出租、农器具出租等等,大约占到3.5%。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前两块收入,前一块收入民农民的种养型收入,说句实在话,量的增长毕竟是有限的,当时粮食大数,不到1100斤,今年还能增长多少?

我心目是打突突的,所以有些同志夸奖,你们这几年农业工作做不得不错,粮食连续7年丰收,一听这句话心里就紧张,你别盼着八九年就老这么丰收下去,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丰收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临近减产的拐点越近,由于市场变化、气侯变化不确定因素太多。

如果在量的增长有限情况下要增加收入,就要靠另外一个,价格。

现在的农价对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

利非常低,往往就是一亩地,如果种粮食的话,我们叫纯收入有三四百元钱就不错了,纯收入是什么概念呢?

纯收入包括它的工资和利润都在里头。

种一亩地纯收入三四百块钱,再起码你连旱作的稻子、小麦,一亩地大概也得花十二三个工人,连工钱算下来一个工就是30来块钱,种地自己花,30来块钱一天的工资,那他何不出去打工呢?

你打工70到90元总是有的,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我们现在农产品的价格在相当程度上是造成了一个局面叫“万般无奈的农民才种粮”,但凡有点别的东西,他都不种粮。

因为比粮食作物价值高的作物都有,但是它要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这一般农民不掌握所以不得不去种粮,我们粮食安全要是系在这么细的一条绳上是不是很危险。

所以两会的时候,我曾经跟记者朋友们讲,你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应当宽容一些,应当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应当有理解。

我昨天刚看了一个资料,有关部门统计的,我们三种粮食就是大米、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亩成本去年是663块钱,和前年相比是提高了10.5%;和05年相比提高了56%。

那农民的劳动日更不对了,现在基本上是大忙季节你到农村去雇工看着跟城里是一样的,城里打工是80到100,农村大忙季节请他,没这个价格是请不来的,所以成本推动内在的需要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

这里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就是消费者对这个问题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法。

另外一个就是宏观调控的政府层面,政府CPI看得很重,要控制,那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太高,所以我想在这个角度去想政府加大力度是必要的,但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农产品有个合理的价格,才能保证农民有积极性去生产,这个大概也是非常重要。

所以今年大概也看到,现在我们的粮食价格,今年政府人代会公布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最低粮食收购价格,今年公布的是水稻价格已经没有低于一块钱了,早籼稻和去年相比提了3分钱,从去年九毛三提到今年一块零二;中晚籼稻从一块零五提了一毛钱,一块一毛五;粳稻去年一块零五,今年提了二毛三,提到一块两毛八,一般来说稻谷,普通的大米出米率大概是70%,好一点65%-60%,可以折算,这个粮食卖出来再加流通,减下费用卖多少钱,大家才觉得这件事可以做。

所以正是从这个角度应当从我们实际国情出发,一方面要避免像粮食这样重要产品暴涨暴跌,但另一方面要必须承认要想调动农民积极性不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让农产品价格徐徐上升乃至到达一个合理水平,这不仅是一个农民收入难以增长,最终连农民积极性都没有了,那大家就别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