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5410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docx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

2019-2020年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共同的家》优质

课信息化教案附评价反思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同的家》

授课人

黄燕凤

学校名称

陆川县平乐镇中心学校

教学对象

一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共同的家》是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是一年级学生接触课文的第二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首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

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对于识字并不生疏,可对于课文他们还充满着陌生、好奇,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一年级孩子比较感性好动有很强的表演欲,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用形象的动作配合朗读以及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土”“云”“大”“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我们应该保护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课教学中以朗读为基调,借助形象的图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热爱地球的情感。

学练结合,让学生用“()是()的家”句式说话,自由作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延伸课文内容。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

三角形纸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资源:

课件

……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四、说话练习,活动拓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随机出示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图片,让学生认知),说说图上都是什么?

这些小家伙可调皮啦!

偷偷跑出来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2、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给我们快乐和幸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

有一首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共同的家”,我们今天就要来读这首诗。

一起读课题(共同的家)

1、教师范读。

(1)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师:

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读出来吗?

遇到不懂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好不好?

2、初读检查。

(1)师:

课文中的词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2)师:

要是我把拼音都擦掉,你们会读吗?

(3)师:

打乱顺序读,能读吗?

(4)师:

同桌互相考考看,能读出来吗?

(5)谁能给这些生字说词?

(6)师:

我们一起开火车认识生字好吗?

(7)师:

老师还想给你们再增加更大的挑战哦!

这是去掉拼音的课文,谁会读呀?

1、师:

下面啊,我们就带着这些词语去大自然逛一逛。

(课件出示插图)你在图上都找到了哪些地方?

(蓝天、土地、树林、大海、)

2、你知道它们都是谁的吗?

(根据具体情况出示动画和诗句)

(1)蓝天是白云的家

①师:

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

白云的家怎么样呀?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请学生读。

(出示课件)

②点评。

③师:

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

(2)土地是禾苗的家

①师: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他们钻出土地长成禾苗啦!

(出示课件)

②那土地还是谁的家?

(点名说)说的真好!

土地太宝贵了。

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

(3)树林是小鸟的家

①小鸟的家真美,那小鸟在家里都做些啥呢?

(出示课件)

②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呀!

看来,树林是小鸟快乐的家!

③那树林还是谁的家?

(点名说)是啊,树林不仅是小鸟的家,还是很多小动物的家,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4)大海是鱼儿的家

①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

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

师:

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

②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③大海里除了住了小鱼,还住了谁?

你们想得真多!

所以我们要保护河流、大海,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3、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

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诗!

 指名读

4、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⑴师: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禾苗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图上出示地球)

⑵看!

(图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草原,有广袤的沙漠,有无边无际的大海,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3)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地球不仅是xx的家,xx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的家。

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出我们的家

5、齐读全诗。

6、指导背诵

师:

这么美的诗谁能背下来?

 

师:

它们都有自己的家,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诗人吧!

出示图片和句子

()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1、师:

通过学课文,我们知道了,动物植物都有家,地球又是我们共同的大家,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的大家,要热爱地球、保护地球,鼓励学生做地球的小卫士。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保护我们的家?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寻找更多的“家”。

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自己做诗哦!

2、共同的家

白云蓝天

禾苗土地

小鸟树林共同的家

鱼儿大海

地球我们

学生根据图画说出白云、禾苗、小鸟、鱼儿

 

学生回答:

 

全班齐读课题

 

学生轻声跟读

学生尝试读

 

指名学生认读

 

学生认读

学生认读

学生互检。

]

学生尝试说词,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开火车认读

 

学生朗读

 

学生回答:

蓝天、土地、树林、大海

 

学生回答

 

学生读句子

 

生回答:

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学生回答:

庄稼、水果、蔬菜、树林

……

 

学生回答:

他们在搭窝,叽叽喳喳的说话呢……

 

学生回答:

兔子、野猪、老虎……

 

学生回答:

会死、活不了……

 

学生一边读一边学鱼游

 

学生读

 

学生回答:

地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

学生尝试背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回答

 

 

评析:

创设情境,自编小故事导入新课,迅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为后续环节作好铺垫。

 

评析:

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

评析:

鼓励学生自学拼音

 

评析:

从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入手,看看学生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再从句子中脱离出生词,让学生认读,先让独立练习,再指名带读。

 

评析:

让学生在充分自学中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是培养识字能力的捷径。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评析:

借助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评析: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评析: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后环节做铺垫。

 

评析:

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土地的宝贵,起到环保教育作用。

 

 

评析: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升认知,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评析: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不单是鱼需要水,是我们所有生物不可缺少的东西,这样无形中起到了环保教育的作用。

 

评析: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评析:

通过欣赏图片,朗读课文,感受地球的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评析: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评析: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学会评价。

 

评析:

知识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评析:

板书简洁明了,点明课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整堂课我设计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一,借助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热爱地球的情感。

第二,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分组讨论作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延伸了课文内容。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

七、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

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

  由于本课诗歌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以“__是__的家”的这个句式说话,并根据学生情况,引导学生试着写一两句。

从而达到学生熟记成诵并能掌握诗歌句式的目标。

  教学本课,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本课内容来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最后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总结,又是升华。

我也是借助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的。

  本课结束后,我感觉到,像一年级学生学习这种应背课文时,先可以由老师适当指导理解,然后再读课文,学生会有更深的感受。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又能降低学生背诵课文的难度,学生基本上都能当堂背诵。

再运用形象直观的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形象感知,加深印象。

那么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得以很圆满的完成,重点难点也能轻松突破,效果不错。

 本课的设计较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让学生自己感悟。

在拓展练习说“__是__的家”时,是否应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还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她们积极调动头脑中的已知,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不断实践、研究。

附送:

10走马灯的奥秘

2019-2020年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10.走马灯的奥秘

最新精品导学案设计

一、我会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语。

奥秘形状堂屋吸引旋转

插上蜡烛投入幼小一连串

学习步骤:

1.圈出词语,读准字音。

2.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写在书上)

奥秘旋转目不转睛棱柱形

3.我能选个词语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容易写错的字是:

_______

二、我能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秘()蜡()幼()

密()腊()幻()

三、知识链接。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1933年主持修建中国首座跨度较大的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1955年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四、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1.本文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____________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的道理。

2.划出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学习批注。

(在旁边写明喜欢的理由。

3.我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五、合作学习一:

发现问题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悬”和“挂”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2.读第二、三自然段,理解句子:

(1)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盯着”的意思是:

_____,从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看越入迷。

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这个句子写得真生动,我能从和

等词语感受到茅以升积极动脑。

六、合作学习二:

探究问题

默读四、五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茅以升看着走马灯,头脑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有了疑问后,他是怎样做的?

2.听了大人的话,茅以升是怎样做的呢?

七、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你觉得茅以升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课后检测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昔()()

专()()

里()()

青()()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读一读。

1.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_________

______。

他__________________,目不转睛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他没有完全弄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__________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三、连一连。

转动的种子明亮的纸人

幼小的走马灯旋转的烛光

科学的心灵彩色的轮子

四、精品阅读屋。

小发明家

吴超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碰到问题总是千方百计想弄个明白,想到什么总爱动手试试。

一天,她看见妈妈在烧菜,心里一动:

要是有一种锅同时能烧几个菜,既省时又省煤器,那该多好啊!

她找来硬纸板进行设计,请人做成了铁锅,一用还真行,一次可以烧两个菜。

但后来,她发现这个锅受热面积小,而且不均匀。

她再次动气脑筋来,终于设计了一种“W”形状的锅。

吴超搞了很多发明,但她并不满足,还想有新的发明。

她把搞发明创造当作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1.在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

形容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

对已得到的感到足够了。

()

2.吴超把什么当作了生活中的最大的乐趣?

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课后小制作。

和爸爸妈妈合作,试着制作走马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