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与利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930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益与利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收益与利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收益与利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收益与利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收益与利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收益与利润.docx

《收益与利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益与利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收益与利润.docx

收益与利润

收益与利润

厂商理论涉及两个方面的流量问题:

一是物质流问题,即从实物角度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这是生产理论所要阐述的问题;二是货币流问题,即从货币量的角度分析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投入的要素量而产生的成本和由此带来的产量之间的经济关系,这又表现为成本函数,它是厂商成本理论研究的核心。

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同一厂商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且这两章能够看作是第一章有关市场供给分析的连续。

第一节成本

一、成本的概念与类型

1.成本的概念

成本确实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或获得某种商品所付出的代价。

就厂商而言,通常是指厂商对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即厂商给各种投入要素的酬劳。

2.成本的类型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直截了当支付的一切费用或者说是会计人员在帐面上对厂商实际货币支出所作的记录,是一种历史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利用既定资源得到某种收入时而必须舍弃的该资源的其他可能利用机会的最高收入。

〔2〕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购买所需投入要素的直截了当货币支出,是支付给外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酬劳。

会计成本一样来说确实是显性成本。

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那一部分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

经济成本〔机会成本〕既包括显性成本,又包括隐性成本。

〔3〕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是指由微观经济主体负担的成本。

在厂商理论中,要紧是指厂商的私人成本,即厂商在生产中为全部投入要素所付出的成本。

社会成本是整个社会为厂商的商品生产所付出的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在成本

〔4〕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二、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成本的分类

〔1〕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支出。

短期总成本包括两部分:

总固定成本和总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

STC〔Q〕=FC〔Q〕+VC〔Q〕

其中固定成本FC〔Q〕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它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总固定成本FC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之和,因此,固定成本曲线在图中表现为一条在纵轴有一段截距的水平线〔图5-1〕。

总可变成本VC〔Q〕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要素支付的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是随厂商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可变成本之和。

可变成本曲线在图中表现为一条由原点动身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图5-2〕。

VC

C

 

0Q

图5-1固定成本曲线图5-2可变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在图中表现出的是一条从纵轴上相当于固定成本高度的点动身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图5-3)。

 

图5-3总成本曲线

〔2〕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SAC即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包括两部分:

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

其中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在短期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其表达式为:

AFC〔Q〕=FC〔Q〕/Q。

在总固定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平均固定成本是随着产量增加而逐步减小的。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在图中表现为一条向两轴渐进的双曲线〔图5-4〕。

平均可变成本AVC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等于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其表达式为:

AVC=VC〔Q〕/Q。

平均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增加先递减后递增的。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在图中出现为一条U型曲线〔图5-5〕。

短期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用公式可表示为:

SAC〔Q〕=TC〔Q〕/Q=AFC〔Q〕+AVC〔Q〕

因此,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亦表现为一条U型曲线〔图5-5〕。

 

图5-4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图5-5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3〕短期边际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MC确实是短期内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或者说边际成本确实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

用公式表示为:

短期边际成本=短期总成本增量/产量增量。

SMC〔Q〕=△TC〔Q〕/△Q。

当TC是Q的连续可导函数时,有SMC=dSTC/dQ=d(TFC+TVC)/dQ=dTVC/dQ。

由那个式子可知,任何产量水平的值既等于短期总成本STC曲线上的相应点切线的斜率dSTC/dQ,也等于总可变成本TVC曲线上的相应点切线的斜率dTVC/dQ。

因此,既能够依照VC曲线,也能够依照STC曲线导出SMC曲线。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在图中也相应边线为一条U型曲线〔图5-6〕。

 

图5-6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2.短期成本曲线分析

表5-2厂商短期成本表

产量

Q

固定成本FC

可变成本VC

总成本

STC

边际成本SMC

平均固定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成本SAC

0

60

0

60

-

0

1

60

17

77

17

60

17

77

2

60

31.5

91.5

14.5

30

15.75

45.75

3

60

45

105

13.5

20

15

35

4

60

58

118

13

15

14.5

29.5

5

60

72.5

132.5

14.5

12

14.5

26.5

6

60

90

150

17.5

10

15

25

7

60

115

175

25

8.57

16.43

25

8

60

152

212

37

7.5

19

26.5

9

60

210

270

58

6.67

23.33

30

C

 

STC

B

VC

FC

C

0Q

图5-7短期总成本曲线综合图

C

SMC

SAC

D

FAVC

A

AFC

0Q

图5—8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综合图

〔1〕短期成本曲线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从图5-7、5-8能够看出,这7条曲线除了各自的形状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进一步的内在联系。

下面第一总结这7条成本曲线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进行分析。

第一,在每一产量水平,总成本曲线STC和总可变成本曲线VC斜率相等,这两条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总不变成本FC,总不变成本表示短期内厂商的生产规模。

第二,总成本曲线STC和总可变成本曲线VC都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增,而且在同一产量水平上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和C,在拐点往常,它们上升的速度〔也确实是它们的斜率〕递减;在拐点以后,它们上升的速度递增。

第三,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平均成本曲线SAC和边际成本曲线SMC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而且SMC和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F,SMC和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D。

第四,边际成本曲线SMC的最低点A恰好对应于总成本曲线STC的拐点B和总可变成本曲线VC的拐点C。

第五,从原点动身的总可变成本曲线VC的切线的切点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的最低点显现在同一产量水平;从原点动身的总成本曲线STC的切线的切点和平均成本曲线SAC的最低点显现在同一产量水平。

〔2〕短期成本曲线形成背后的缘故

在上面所讲的7条成本曲线的形状中,总不变成本曲线和平均不变成本曲线的形状容易明白得,而其余的5条曲线的形状及这些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紧由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决定,因此下面从说明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入手来说明各种成本曲线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本质上那么是由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决定的。

边际酬劳递减规律是决定生产曲线变动的一个差不多规律,它同时也是决定成本曲线变动的差不多规律。

依照短期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容易明白得在短期生产中,增加单位成本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量和增加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成本的增加量互为倒数。

因此,边际产量的递增时期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减时期,边际产量的递减时期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增时期,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应边际成本的最小值,由此得到几个结论:

第一,由于边际酬劳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曲线M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因此,边际成本曲线SMC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

第二,边际成本SMC值是总成本曲线STC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VC的斜率。

因此在每一产量水平,总成本曲线STC和总可变成本曲线VC的斜率相等,其值为该产量水平的边际成本,而且由递减变为递增,这两条曲线存在拐点,而且总成本曲线STC的拐点B和总可变成本曲线VC的拐点C处在同一产量水平。

第三,平均成本曲线SAC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也出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点,而且边际成本曲线SMC分别与平均成本曲线SAC和平均可变成本AVC相交于各自的最低点F和D。

当边际成本下降时,增加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减少,因此平均成本必定下降;因为边际成本下降带来的成本相对节约需要被更多的产出分摊,因而平均成本下降没有边际成本快,因此它这是处于边际成本的上方。

另外,当边际成本上升时,只要边际成本绝对水平仍旧低于平均成本,那么尽管边际成本上升,平均成本仍旧可能下降,边际成本连续上升与平均成本连续下降,二者终究会在某点相交。

此后,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同时平均成本开始由下降转为上升。

换言之,边际成本曲线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穿过平均成本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能够类此说明。

三、长期成本曲线

在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差不多上能够被调整的,一切成本都能够被看作是可变的,因此,长期成本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分。

1.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Long-runTotalCost〕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某产品所支付的成本总和,记作LTC。

长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没有产量时就没有长期总成本。

因此,长期总成本函数为:

LTC=LTC〔Q〕

 

图5-10长期总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动身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长期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在增加。

在开始生产时,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而产量少时,这些生产要素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成本增加的比率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这时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这也是规模经济的效益。

最后,由于规模收益递减,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从图5-10中能够看出,长期总成本曲线LTC与可变成本曲线SVC的形状是差不多一致的。

不同的是SVC曲线形状是由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领先递增后递减决定的,而在长期,由于所有投入要素差不多上可变的,因此,那个地点面对应的不是要素边际收益率问题而是要素的规模收益问题,LTC曲线是由规模收益先递增后递减决定的。

在长期中,企业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追求最优生产规模下最低成本的行为最终形成了长期总成本曲线。

在短期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规模取决于总固定成本的大小。

在Q1产量上,企业假如按照最低成本组织生产,他就会面临生产规模过小的困扰,因此,为了达到最优的生产规模,他就只能付出较高的成本来生产Q1产量。

而生产中存在着许多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以此类推,在每一产量上,企业都不能不用较高的成本组织生产。

而在长期内,一切生产要素差不多上可变的,企业能够在任何一个产量水平上找到该水平的最优生产规模,同时实现最低的总成本。

将许多个最低点串联起来,就形成了图中长期总成本曲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ong-runAverageCost〕是长期中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耗费的成本,记作LAC。

长期平均成本也受到产量变动的阻碍,因此可用公式表示为:

LAC〔Q〕=LTC〔Q〕/Q

如图5-11所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说明了当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能够变动时能够达到的最低平均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变动,开始时呈递减趋势,达到最低点后转而随着产量的增加开始递增,是一条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U型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尽管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样,都表现为一条U型曲线,但更为平缓。

在长期内企业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差不多上可变的,厂房设备也能够随生产的扩大而调整,所有的成本都能够看作是可变成本。

因此,生产要素的配置较之短期内

更为合理,更能充分发挥其效率。

长期内的可变成本要低于短期可变成本,这确实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要平缓的缘故。

在长期中,企业有足够的时刻调整其厂房设备和组织规模,在其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具体情形的生产规模。

从图5-11中,五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生产规模上平均成本的变化情形,越是往右,代表生产规模越大,每条SAC与LAC不相交但相切,同时只有一个切点,从而形成一条包络曲线。

之因此如此,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生产规模的结果。

企业要依照产量的大小来决定生产规模,其目标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在产量OQ1时,要选择SAC1这一规模,因为这时平均成本aQ1是最低的。

以此类推,当产量OQ2时,那么要选择SAC2这一规模,这时平均成本bQ2是最低的;当产量OQ3时,那么要选择SAC3这一规模,这时平均成本cQ3是最低的,等等。

因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确实是由许多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集合而成,从而就表现为一条与许多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曲线。

 

图5-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两者的决定因素也不相同。

短期平均成本是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阻碍的,而长期平均成本那么受到规模收益规律的约束,这是由于单位生产成本会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即规模经济的缘故。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ong-runMarginalCost〕是长期中增加每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记作LMC。

假如以LMC代表长期边际成本,△LTC代表长期总成本的增量,△Q代表增加的产量,那么有:

LMC=△LTC/△Q

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因此,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曲线,但它也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平坦。

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和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一样,即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时,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LMC<LAC〕;在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时,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LMC>LAC〕,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如图5-12所示。

图5-12中,LMC为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相交于LAC的最低点A。

在A点,LMC=LAC,即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在A点之左,LAC在LMC之上,LAC一直递减,LAC>LMC,即长期平均成本大于长期边际成本。

在A点之右,LAC在LMC之下,LAC一直递增,LAC<LMC,即长期平均成本小于长期边际成本。

 

图5-1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第二节收益

一、收益的概念与类型

1.收益的概念

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产品获得的收入。

收益能够表示为产品价格和产量的乘积,假定价格水平不变,那么收益的变动即表现为产量的变动。

2.收益的类型

和成本概念类似,厂商的收益以下几个:

〔1〕总收益

总收益是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记作TR。

总收益TR是产量Q的函数,它等于产品单价P乘以销售数量Q,可用公式表示为:

TR=P·Q

〔2〕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是指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记作AR。

平均收益AR也是产量Q的函数,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销售量,确实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可用公式表示为:

AR=TR/Q=P·Q/Q=P

〔3〕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是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记作MR。

同样,边际收益MR也是产量Q的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MR=△TR/△Q

3.收益与产量的关系

由于收益实际上是产量与价格的乘积。

因此,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条件下,收益确实是产量。

那么总收益TR与总产量TP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现为:

TR=TP

平均收益AR与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现为:

AR=AP

边际收益MR与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现为:

MR=MP

4.三种收益之间的关系。

从我们对三种收益类型的描述中,能够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TR=AR·Q

AR=TR/Q

MR=△TR/△Q

二、收益曲线

1.价格不变条件下的收益曲线

假设一个企业的产品价格为10元且不发生变化,其销售量、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如表5-3所示。

我们依此分析各种类型的收益曲线。

表5-3价格不变条件下的销售量、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销售量Q

价格P

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

边际收益MR

1

10

10

10

-

2

10

20

10

10

3

10

30

10

10

4

10

40

10

10

5

10

50

10

10

6

10

60

10

10

7

10

70

10

10

8

10

80

10

10

9

10

90

10

10

〔1〕总收益曲线。

企业的总收益实际上能够表示为产品价格与产品产量的乘积。

由于假定该企业现在的价格是10元且不发生变化,因此,不考虑价格因素,总收益的变动也就表现为产量的变动,即厂商的总收益是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而保持一个不变的速度增加的。

如图5-13所示,总收益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图5-13总收益曲线

〔2〕平均收益曲线。

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总收益除以总销售量,确实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而现在,市场中价格水平是不变的,因此,平均收益并不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发生任何变化。

如图5-14所示,平均收益曲线是一条与横轴产量平行的水平直线。

 

图5-14平均收益曲线

〔3〕边际收益曲线。

企业的边际收益取决于每增加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收益的增量。

由于产品的价格不发生变化,该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总收益的增加量总是固定的,实际上那个增加量确实是单位产品的价格。

因此,如图5-15所示,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在既定价格水平上保持不变的水平线。

 

图5-15边际收益曲线

〔4〕价格水平不变条件下收益曲线的综合分析。

通过对三种收益曲线的讨论,我们能够看出,当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形下,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都可不能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动。

同时,企业通过增加产量所能获得的边际收益也表现为产品价格,因此,我们把企业收益曲线综合在一起时,如图5-16所示,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合的。

即:

AR=MR=P

 

图5-16价格水平不变条件下的收益曲线

2.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收益曲线

给定某厂商的收益情形并反映在表5-4中。

假设一个企业的产品价格随销售量变化而发生变化,其销售量、价格、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如表5-4所示。

我们依此分析各种类型的收益曲线。

(1)总收益曲线。

表5-4价格变化条件下的销售量、价格、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销售量Q

价格P

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

边际收益MR

1

10

10

10

-

2

9

18

9

8

3

8

24

8

6

4

7

28

7

4

5

6

30

6

2

6

5

30

5

0

7

4

28

4

-2

8

3

24

3

-4

9

2

18

2

-6

从图5-17中能够看出,产品价格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总收益在开始时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假如连续扩大产品产量,企业的总收益就会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而递减,因此,总收益曲线就表现为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图5-17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总收益曲线

(2)平均收益曲线。

企业的平均收益实际上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当价格随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情形下,平均收益曲线确实是商品的价格曲线。

在厂商增加产量的情形下,价格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跌,因此,如图5-18所示,平均收益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图5-18价格变化条件下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3〕边际收益曲线。

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产量所带来总收益相应的增加量决定了其所获得的边际收益。

从表5-4中能够看出,在价格随产量变动的情形下,企业的边际收益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

故此,在图5-18中,边际收益曲线也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同时,随着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边际收益会显现负增长,边际收益曲线会向右下延伸至横轴之下。

第三节利润

一、利润的概念与类型

1.利润的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利润确实是指销售收入减去生产费用的余额。

也确实是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即π=TR-TC。

2.利润的类型

〔1〕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是指将厂商的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后的余额。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是指将厂商的总收益减去总机会成本〔所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后的余额,也称为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机会成本

〔2〕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厂商连续停留在原行业所必须的最低酬劳。

是厂商投入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即隐性成本。

正常利润=厂商投入的自由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隐性成本;

因此: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个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它仍旧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二、利润的性质

1.利润是企业家承担风险的酬劳

2.利润是企业家组织生产的酬劳

3.利润是创新的酬劳

4.利润是垄断收益

5.利润是意外收益

三、利润最大化原那么

厂商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厂商的利润是收益和成本之差。

用公式表示那么有:

π〔Q〕=TR〔Q〕-TC〔Q〕

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利润函数π〔Q〕的一阶导数为零,即:

dπ〔Q〕/dQ=0,即dTR(Q)/dQ=dTC(Q)/dQ

由于dTR(Q)/dQ确实是边际收益,dTC(Q)/dQ确实是边际成本,因此,我们能够得到:

MR=MC

 

图5-19利润最大化原那么

从利润最大化的推导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是指其利润函数在确定的产量水平上取得了最大值,但这不一定表示厂商就获得了利润,因为函数的最大值不一定确实是正的,可能为零,甚至为负值。

因此,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正确明白得应该是:

如获得利润,那么是最大可能的利润,假如亏损,那么是最小可能的亏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