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4895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题D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未晞xī    

B.好逑hǎo qiú寤寐wú mèi跻qī    

C.蒹葭jiān xiá溯洄sù huí芼mào    

D.佸huó桀jié   涘shì沚zǐ    

2.(2分)(2017七下·无锡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锲(qiè)而不舍    荟萃(cuì)    

B.骇(hài)人听闻     反刍(chú)    

C.鸡毛蒜(suàn)皮   酝酿(niàn)    

D.一劳永益(yì)   灼(zhú)热    

3.(2分)(2018七下·越秀期中)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最近喜欢上了文档编辑,有疑难常常不耻下问,我总是会耐心跟他解答。

B.校运会将在下周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C.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D.超市经理对防火问题,总不以为然,一旦火灾发生可就后悔莫及。

4.(2分)(2019·呼和浩特)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我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

勿懒惰要勤学。

    

B.最近,自治区内外30多家新闻界对我校进行了连续报道。

    

C.他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与赞赏。

    

D.他离开学校后,仍然无时无刻不记着老师对他的叮嘱。

    

二、默写(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4·徐州)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③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

⑤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

”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三、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

6.(10分)(2017八下·绵阳期中)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答题。

(1)主题探究。

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围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写下两点探究成果。

(提示:

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出行观念、交通道路、民间通信等任选两点)

材料一:

过清华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材料二: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材料三: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写出有关涉及古代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古诗句各一句。

(材料中诗句除外)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4分)

7.(4分)(2013·青岛)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悉心的关怀与指导,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________的态度。

“克里斯多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一句中“惟有……才……”所联接的分句之间是________关系,“彻底感悟”的短语结构类型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6分)

8.(6分)(2019八下·历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       见:

同“现”,表现    

B.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C.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    

D.执策而临之       临:

面对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耶    

B.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伯乐不常有    

D.马之千里者         大道之行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C.《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

D.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70分)

9.(20分)(2017八上·费县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

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

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

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

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

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

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

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①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②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

10.(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让他说完吧

①男孩穿一身校服,胸前抱着一只硕大的书包,车下一位老人隔着车窗絮絮叨叨地交代着一些诸如“一个人在外边,要吃饱,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热了要洗澡”之类的“出门须知”。

②有的乘客开始催促司机了,那男孩也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

“回去吧,爸,知道了,总说这些没用的做啥?

”又抱歉地对乘客说:

“不好意思,每次我爸总是没完没了地说这些没用的话,耽误大家的时间了。

③但是,汽车仍稳稳地趴在那里,司机仍极其耐心地扶着方向盘,扭过头对大家说:

“让他说完吧,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

”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制造着别离,把车上的人和车下的人分开,就是大人也都有说不完的嘱咐,别说他对一个孩子啊。

④你不让他说完,他会不放心的!

我不禁一惊,这句话竟是一个和说者没关系的人说出来的!

⑤我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生活中过滤并选择着有用和无用,甚至对亲人的几句嘱咐也要用这样的原则加以区分,从而因为没有实际用处而失去让他说完的耐心,却完全没有想到老人的内心。

我们试图屏蔽那些没用的语句,却不小心把那一腔爱意忽略了,挡在了我们心灵之外。

对老人的关心漠不关心,像这个孩子。

⑥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陪着孩子,那样,他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几句嘱咐来表示他的惦念,他实在是想让自己的那几句话来替代他伴着儿子啊,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⑦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其中的谜底,因为这种爱意是一些让人厌烦的“废话”,从而令人拒绝。

⑧连朱自清不也是在父亲送别时,从心里嘲笑过父亲的迂腐吗?

⑨对于老人无数次重复的唠叨,我们何曾耐心着让他们放心的说完呢?

如此沉甸甸的爱,我们却因为包装简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⑩刚才出门时,母亲颠着小脚追出来,说:

“过马路要小心啊!

”让女儿好一阵大笑,她对我说:

“你四十多岁了,奶奶还当你是小孩呢。

”那时我所表示的孝顺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谁让你又出来了啊?

”丝毫没有让她说完的意思。

⑪在车上车下的分别之际,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这样的废话。

“吃饱,睡好,冷了加衣,热了洗澡”,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的确不须多言,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老人内心的最深沉的表达呢?

⑫正在胡思乱想,从后视镜里看到老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一边招手一边喊着。

司机“吱”地刹了车,探出头去:

“你还忘了什么事?

”“咋了?

”男孩也问。

“没事。

慢点啊,师傅注意安全!

”老人气喘吁吁着。

⑬“哗……”车上的人全笑了,我却分明眼里有一丝温暖的湿润,对着他大声喊了一声“谢谢了!

(1)

请概括本文写的三件“没让他说完”之类的事。

(2)

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炼词语填空。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了“我”和“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这态度是不一样的:

“我”对老人的态度是             和             的,因为他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         和          的;“车上其他的人”对老人的态度是        的,因为他们不懂得这是至爱的表达,所以认为老人的行为幼稚,废话连篇。

(3)

思考文章第⑪段划线句子,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是什么?

(最少要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回答)

(4)

赏析句子:

于是,用喋喋不休为儿子做一顶密不透风的保护伞。

(5)

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或者也曾目睹过这样的事?

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觉。

11.(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国手

白文玲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

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

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

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

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

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

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

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

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

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

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

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

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

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

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

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

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

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

皆说,果然高者在腹。

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

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

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

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

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

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

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

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

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

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

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

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

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

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

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

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

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

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

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

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

(1)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2)

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

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4)

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

(5)

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

为什么?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七下·平顶山期末)作文:

成长中的少年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请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好想“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等。

②文体符合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二、默写(共1题;共10分)

5、答案:

三、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

6、答案: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4分)

7、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6分)

8、答案: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70分)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2、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