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4707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docx

伦理学知识点讲课讲稿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精研方术”、“知人爱人”

晋代杨泉在《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大医精诚论

宋代张杲著《医说》,其中有“医以救人为心”篇

林逋在《省心录?

论医》中提出“无恒德者,不可以

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提到不伤害原则、为病人利益原则、保密原则

1803年英国爱丁堡医生托马斯·帕茨瓦尔的《医学伦理学》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

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发表了推行《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的倡议书

孙思邈主张医家必须具备“精”,是指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有精湛的医术。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有益)原则,公正原则。

2.医患关系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具有契约性质的信托关系

3.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要求

  1.囊胚不得超过14天。

  2.不得将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3.不得将人的生殖细胞与其他物种的生殖细胞结合。

  4.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禁止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或胎儿组织。

4.我国卫生部规定,一名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提供给5名妇女受孕

5.坚持实践是医学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6.医学道德修养的方法

学习是医德修养的前提和指导;立志是开端和动力;躬行是过程和途径;反省是依据和终点。

7.①医学道德的评价标准中,医疗行为善恶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标准是疗效标准

②医学道德的评价标准中,有利于人类生存和人类健康的标准是社会标准

1.“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目标

  2.“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手段

  3.“以人为本、人道行医、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是根本性的职业道德要求

  4.“大医精诚”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理想的人格形象

精神神经病

视交叉视交叉中部受损时,引起双眼颞侧偏盲

视神经视神经本身病变或受压引起其传导完全中断时,可使该眼全盲

视束视束受损时,产生双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

硬脑膜外血肿在直接受力部位,颞部常见,伤后中间清醒期。

X线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

硬脑膜下血肿CT检查:

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出现新月形或半月形影

脑血栓形成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缓慢,多逐渐或呈阶梯性进行

脑出血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原因。

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类型。

视力视野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沿视神经鞘延伸,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发病后1小时内即可出现,这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力证据。

小脑幕切迹疝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瞳孔两侧不等大。

肢体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

枕骨大孔疝颅内压增高,颈项强直和疼痛,强迫头位。

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帕金森病脑部最主要的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通路损害。

静止性震颤,随意动作减少,始动困难和动作缓慢,小写症。

肌张力增高呈“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治疗。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适剂量,也不宜突然停药。

思维形式障碍常见的症状如下:

  

(1)思维奔逸说话滔滔不绝,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言语缓慢、语量减少,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见于精神分裂症

  (4)思维散漫说话东拉西扯,答非所问。

  (5)思维破裂言语支离破碎,语词杂拌。

  (6)病理性赘述做不必要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讲得扼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

  (7)思维中断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

突然停顿,片刻又重新说

  (8)思维插入插入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

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

  (9)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10)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而言,为思维扩散。

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而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上述两症状亦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1)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12)语词新作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3)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14)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

  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

  ①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

  

(1)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

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

(3)物理影响妄想:

又称被控制感。

觉得他的思想、情感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

(4)夸大妄想:

自命不凡、不可一世。

可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5)罪恶妄想:

又称自罪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

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称之为虚无妄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7)钟情妄想:

自作多情、死缠烂打。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

  (9)被洞悉感:

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阿尔茨海默病1.人格改变2.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3.精神病性症状

自一侧拇指沿手指、腕部、肘部、肩部扩展、称为杰克逊(Jackson)癫痫,病灶在对侧中央前回运动区。

痫性单纯部分性发作(通常无意识障碍)

复杂部分性发作开始可为单纯部分发作,随后出现意识障碍或自动症和遗忘症,有时发作一开始即为意识障碍

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亚病毒和朊粒)单一核酸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

1.细胞壁化学组成▽基本成分:

肽聚糖▽G+菌特有成分:

磷壁酸▽G-菌特有成分:

外膜

2.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质粒

3.具有黏附能力的细菌结构是菌毛

4.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耐热性

5.▽内毒素:

G-菌的脂多糖

 ▽外毒素:

G+菌产生的蛋白质,毒性强且有高度的选择性

6.

紫外线

波长265~266nm时杀菌作用最强

30min-1h

物体表面和空气

对人体皮肤、眼角膜等均有损伤作用

7.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结构是质粒

8.菌群失调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9.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10. 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内毒素

外毒素

来源

G-菌

G+菌及少数G-菌

产生方式

细菌崩解后释放

合成分泌到菌体外

化学成分

脂多糖(LPS)

蛋白质

稳定性

较稳定,耐热

不稳定,易被热、酸和消化酶灭活

毒性作用

弱,对组织无选择性,各内毒素毒性作用相似

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并能引起特殊的病变和症状

抗原性

弱,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能成为类毒素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0.3%~0.4%甲醛液作用成类毒素

11.菌血症:

局部入血,未繁殖,一过性通过

  毒血症:

细菌不入血,外毒素入血

  败血症:

细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12. 常用疫苗

种类

应用

灭活疫苗

伤寒、百日咳、霍乱、钩体、流感、狂犬病、乙脑

减毒活疫苗

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

类毒素疫苗

破伤风、白喉

亚单位疫苗

乙肝、脑膜炎、肺炎球菌、b型流感杆菌

合成肽疫苗

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偶联疫苗

b型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

重组抗原疫苗

乙肝、口蹄疫

重组载体疫苗

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

转基因植物疫苗

研究

DNA疫苗

HIV、疟疾正在临床试验中

干扰素

  由病毒或其他诱生剂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

  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发挥作用

IFN

型别

产生细胞

作用

Ⅰ型

α

人白细胞

抗病毒

β

成纤维细胞

Ⅱ型

γ

Th1细胞

抗肿瘤、免疫调节

13.SARS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

14.具有血凝素的病毒是流感病毒

15.最易发生抗原变异,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是甲型流感病毒

16.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的病毒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7.不需要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钩端螺旋体

18.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

19.可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20.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是.CD4+T细胞

21.艾滋病患者的T4和T8淋巴细胞数以及T4/T8比值为.T4↓T8↓T4/T8↓

22.临床筛查AIDS常用ELISA测定HIV抗体

23.HPV-6、11、16、18、31、33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24.引起疯牛病和人类克-雅病等的病原因子是朊病毒(朊粒)

各型肝炎病毒特点

甲型肝炎病毒(HAV)

RNA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

IgM出现早,有现症感染意义。

IgG抗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病毒亦称Dane颗粒

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

  续表

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病毒

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

丁型肝炎病毒(HDV)

RNA病毒

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病毒

儿童及年青人多隐性感染,老年人多发病。

各型肝炎传染源及传染

各型肝炎

传染源

传染期

甲型肝炎

患者及亚临床感染者无病毒携带状态

起病前2周到血清ALT高峰后1周,少数可延至起病后30日。

传染性最强阶段是黄疸前期

乙型肝炎

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

急性患者:

起病前数周,持续整个急性期。

慢性患者和携带者传染性与e抗原、HBVDNA及DNAP是否阳性有关

丙型肝炎

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

 

丁型肝炎

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

 

戊型肝炎

患者

起病前9日到病后8日

各型肝炎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

粪-口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

丙型肝炎

输血及血制品

戊型肝炎

粪-口

急性重症肝炎早期最突出、最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肝炎血清学诊断

甲型肝炎

①血清HAVIgM阳性

②病程中抗-HAVIgG有4倍以上增长

乙型肝炎

以下任一项阳性可诊断

①血HBsAg阳性

②血HBVDNA阳性

③血HBcIgM阳性(提示急性肝炎)

④肝内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

丙型肝炎

①血清HCV阳性

②HCVRNA阳性

戊型肝炎

①血清HEVIgM阳性

注意:

各型肝炎可以同时感染,如考题中血HAVIgM阳性,同时血HBcIgM阳性,诊断应为急性甲肝合并急性乙肝。

25.伤寒病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26.伤寒最具特征性病变部位在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

27.【再燃】

  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症状加重,

  血培养阳性。

  【复发】

  退热后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症状轻,并发症少,血培养阳性。

28.伤寒血培养:

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确定诊断。

  骨髓培养:

如应用抗菌素,骨髓培养更有助于诊断

  肥达反应:

辅助诊断

  常开始于病程第二周,第3~4周达高峰。

  【肥达反应】

  ①“O”抗体凝集价在≥1:

80,“H”抗体在≥1:

160有诊断意义;

  ②疾病过程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呈4倍以上更有诊断价值;

29.肠出血:

最常见。

  肠穿孔:

最严重。

穿孔前常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端

30.晚期血吸虫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巨脾型

31.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

32.淋病分泌物培养为诊断金标准。

培养阳性率为80%~90%。

淋菌对泌尿生殖系统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有亲和力。

奈瑟菌

33.一期梅毒:

硬下疳(初疮)。

二期梅毒:

皮肤梅毒疹。

 三期梅毒:

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并可侵犯多种组织器官

34.梅毒孕妇传给胎儿其传染性最强的是.一、二期梅毒

35.沙眼衣原体患者感染新生儿的最常见途径是产道感染

36.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所致。

局部用药:

禁用碘酊或酒精消毒。

常用5%无环鸟苷软膏、2%龙胆紫外用

37.巨细胞病毒为DNA病毒。

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涂片行Giemsa染色,光镜下见巨大细胞包涵体(猫头鹰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孕妇在妊娠期间多为隐性感染

生理

1.单纯扩散

  1.概念: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

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2.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

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

.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

3.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

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

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

4.Na+-K+依赖式ATP酶(钠泵)

  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②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

  ③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

5.兴奋性递质→Na+内流→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递质→Cl-内流→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抑制)

6. ※比较记忆,要点总结:

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动作电位)

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

兴奋在中枢传递的特点

(多突触传递)

局部电流

电-化学-电的过程

电-化学-电的过程

时间延搁

中枢延搁

双向

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

安全性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易疲劳

易疲劳性

易疲劳性

不衰减

 

总和

生理完整性

 

兴奋节律的改变

绝缘性

 

后发放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比较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启动方式

参与的

凝血因子不同

全部来自血液

组织因子参与

速度

肝素:

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2000倍

交叉配血试验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病理

增生

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①生理性增生。

②病理性增生:

A.雌激素过多引起子宫内膜腺体及乳腺增生;

B.肉芽组织机化形成瘢痕;

C.缺碘——反馈机制障碍——甲状腺增生。

与肿瘤性增生有本质的区别:

刺激消除,增生则停止。

 

常见于

①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A.纤维瘢痕组织

B.纤维化的肾小球

C.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斑块

②血管壁玻璃样变

高血压——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③细胞内玻璃样变

A.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

B.浆细胞Russell小体

细胞核的改变——主要形态标志:

  ①核浓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

坏死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而死后自溶不伴炎症反应

bcl-2/bcl-XL——抑制凋亡——【记忆TANG】bc开头的是抑制

坏死总结(TANG)

举例

凝固性坏死

心、肾、脾;结核

【口诀TANG】凝固坏死脾肾心,结核干酪当然凝。

液化性坏死

①脑②胰腺③化脓性感染④脂肪坏死

【口诀TANG】液化坏死脑胰脂,化脓你说是不是?

坏疽

①干性坏疽②湿性坏疽③气性坏疽

纤维素样坏死

①风湿病②结节性多动脉炎③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④急进型高血压⑤胃溃疡的动脉壁

【口诀TANG】风花雪月动脉炎,溃疡血管已成仙。

 

原因

见于

干性坏疽

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

四肢末端,特别是下肢(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湿性坏疽

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

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肺、肠、子宫);坏疽性阑尾炎(肺肠子宫,非常湿)

气性坏疽

湿性坏疽的特殊类型(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

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重要!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又称

持续分裂细胞

静止细胞

非分裂细胞

例如

表皮,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

各种腺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原始间叶细胞

A.神经细胞

B.骨骼肌

C.心肌细胞

【记忆TANG】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

重要小结——两种淤血对比TANG

 

肺淤血

肝淤血

原因

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肉眼

切面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急性:

肝脏增大,暗红色;

慢性:

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化

镜下

急性

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

肝细胞萎缩、脂肪变性

慢性

心力衰竭细胞、肺脏褐色硬化

中央淤血,周围脂肪变性

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心力衰竭细胞

血栓的类型——特别重要!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

透明血栓

成分

血小板和纤维素

血小板小梁、纤维素和大量红细胞

纤维素网罗大量红细胞

纤维素

见于

血栓头部,以及心瓣膜

血栓体部

静脉内,血栓的尾部

DIC

备注

血小板血栓

 

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可脱落形成栓塞

微血栓或纤维素性血栓

白头红尾混合体,透明血栓DIC.白板。

贫血性梗死——心、肾、脾、脑。

肉眼:

肾——锥形;心——不规则形。

出血性梗死——肺、肠(双重血液循环)。

  须具备两大条件:

(1)严重的静脉淤血。

(2)组织疏松。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

血道蔓延:

4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

应试简化TANG

菌血症

细菌经淋巴道和血道进入血流,血流可查到细菌,但无全身中毒症状。

血中有菌

毒血症

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释放毒素

败血症

毒力强的细菌入血并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常可找到细菌。

生长繁殖+

释放毒素

脓毒败血症

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发展,引起全身多发性、栓塞性脓肿。

化脓菌——败血症

 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可考,有选择的掌握TANG

炎症介质种类

功能

组胺、5-HT、缓激肽、PGE1、PGE2、PGD2、PGⅠ2、NO

血管扩张

组胺、缓激肽、C3a、C5a、LTC4、LTD4、LTE4、PAF、活性氧代谢产物、P物质

血管通透性升高

C5a、LTB4、细菌产物、中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IL-8和TNF等)、IL-1、TNF

趋化作用

细胞因子(IL-1、IL-6和TNF等)、PG

发热

PGE2、缓激肽

疼痛

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组织损伤

【小结】急性炎症分类——简化应试版

 

常见于

1.浆液性炎

毒蛇咬伤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2.纤维素性炎

A.白喉、菌痢

B.腹膜炎、胸膜炎、心包炎(绒毛心

C.大叶性肺炎

3.化脓性炎

脓肿

疖、痈

蜂窝织炎

皮肤、肌肉和阑尾

表面化脓和积脓

4.出血性炎

A.流行性出血热

B.鼠疫

分化越高——异型性越小——恶性程度越低

(1)淋巴道转移——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2)血道转移——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

良恶性肿瘤的最主要的病理学区别——异型性。

  诊断恶性肿瘤最肯定的依据——转移。

肿瘤的命名原则)

肿瘤性质

命名原则

举例

良性

  组织来源+

脂肪瘤、平滑肌瘤

恶性

上皮组织来源

鳞状细胞癌、腺癌

间叶组织来源

肉瘤

脂肪肉瘤、骨肉瘤

常见的癌前病变——根据七版《病理学》教材:

  ①黏膜白斑;②乳腺纤维囊性病;③大肠腺瘤;④皮肤慢性溃疡;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⑥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

+⑦慢性宫颈炎伴宫颈糜烂、胃溃疡、肝硬化

 癌前病变——【口诀TANG】

  皮肤结肠慢溃疡,粘膜发白胃炎肠。

腺瘤在那肠上长,乳腺里面有了囊。

宫颈原位癌(上皮内瘤Ⅲ级,CINⅢ)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脂肪肉瘤骨肉瘤.平滑肌肉瘤

畸胎瘤生殖细胞肿瘤。

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组织成分

DNA致瘤病毒(3个)——重要!

TANG

病毒

相关疾病

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子宫颈和肛门生殖系统的鳞状细胞癌

EBV(EB病毒)

鼻咽癌和伯基特淋巴瘤

HBV(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性肝癌

心肌梗死(凝固性坏死)

  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50%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

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

  对心、肾、脑的影响TANG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心肌梗死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

肾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脑梗死(软化)、脑萎缩、小动脉瘤、脑出血

脑软化、微动脉瘤、脑出血

“大仙小农”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化脓性炎

肺癌组织学类型

  ①鳞状细胞癌:

最常见,中央型,男性,吸烟史。

  ②腺癌:

周围型,女性。

特殊类型:

瘢痕癌、细支气管肺泡癌。

  ③小细胞癌:

多属中央型,高度恶性。

属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④大细胞癌:

恶性度高。

 肾小球肾炎病理记忆口诀【TANG】

  骆驼是个急脾气,月亮一出就行进。

  系膜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