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4518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docx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习题册

车身涂装(G模块)参考答案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

慈溪市锦堂高级职业中学

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车身涂装模块

(共300题)

第一章 汽车车身结构与维修要求

(共23题,其中判断题6题、单项选择题13题、多项选择题4题)

一、判断题

(√)1.车辆经钣金修理和防腐处理后,还需要用清洗剂对车身外饰板清洗。

(√)2.当汽车因为碰撞要进行修理时,要同时修复受损部件的防腐层。

(╳)3.影响车身壳体锈蚀速度的因素包括酸雨、工业大气、空气压力。

(√)4.1924年,涂料工业出现了硝化纤维漆,俗称“拉卡”。

(√)5.钣金作业是为了恢复车身原来的形状,为涂装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6.车身结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修理工艺。

二、单项选择题

1.车身全部使用钢骨架及冲压成形钢板始于(A)年。

A.1916B.1940  C.1943D、1924

1.国家行业标准《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中规定油漆涂层分(B)个组和若干等级。

A.8B.10C.12D、14

2.汽车车身外围板约占车身质量的(C)。

A.40%B.30%C.20%D、10%

3.汽车的车身可以与车架分开的是(C)。

A.承载式车身  B.半承载式车身  C.非承载式车身D、无骨架式车身

4.汽车的总体构造中,用来安置乘员与货物的主要是(C)。

A.底盘B.车身C.车厢D、车架

4.黑色金属是指(B)类材料。

A.铝B.钢铁C.铜D、铝合金

5.当代轿车大部分采用(B)车身。

A.非承载式B.承载式C.车架式D、半承载式

8.汽车车身外蒙皮钢板厚度一般为(C)mm左右。

A.1.5B.2C.0.8D、0.4

6.世界上第一辆装有汽油机的四轮汽车是在(C)生产的。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7.最早期的汽车是敞开式车身,(A)出现箱型车身。

A.20世纪初B.20世纪末C.19世纪末D.19世纪初

8.车身外部涂装,最初使用凡立水及油脂漆,(B)年开始使用硝基漆。

A.1934B.1924C.1940D.1886

9.(D)车身结构取消了车架。

A.非承载式B.半承载式

C.骨架式D.壳体式

10.TQ2甲等级涂层的耐腐蚀性要求使用(C)年后,不应产生穿孔腐蚀及结构性损坏。

A.3B.5C.8D.10

11.TQ2乙等级涂层的耐腐蚀性要求在江南地区使用(C)万km后,不应产生穿孔及结构性损坏。

A.5B.10C.20D.30

三、多项选择题

1.汽车车身的构件一般经过防锈处理,典型的是(ACD)。

A.镀锌板B.不锈钢板

C.合金化镀锌板D.铬酸锌板

2.在空气中能造成汽车车身损坏的因素有(ABC)。

A.氧气与铁生成氧化亚铁B.酸雨

C.二氧化碳D.灰尘

3.轿车车身耐候性要求:

使用四年后,涂层仍要完整并达到(ABCD)。

A.不起泡B.不粉化C.不生锈

D.不开裂E.不失光

4.车身门框下沿设有孔和缝的作用是(ABC)。

A.改善涂料附着力B.排水C.通风D.减少质量

第二章汽车车身材料

(共19题,其中判断题8题、单项选择题9题、多项选择题2题)

一、判断题

(╳)1.汽车上使用的塑料只有热固性塑料。

(√)2.塑料由于有独特的理化性能,所以修理的难度比金属大。

(√)3.由于铝板抗拉强度较低,所以不宜制作承受大载荷的构件。

(√)4.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塑料的性能,以扩大其使用范围。

(╳)5.底涂层涂料的选择与车身的材质无关。

(╳)6.热塑性塑料是指经一次固化,不再受热软化只能塑制一次的塑料。

(√)7.热固性塑料耐热性质好,但力学性能较差。

(√)8.橡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材料,汽车上有许多零件是用橡胶制造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有色金属是指的(B)类材料。

A.铸铁B.铜C.钢材D、白锌板

2.聚丙烯的缩写代号是(B)。

A.PEB.PPC.PCD、PVC

3.热塑性塑料数量很大,约占全部塑料的(A)。

A.80%B.60%C.40%D、20%

4.薄钢板通常是指用冷轧或热轧方法生产的厚度在(C)mm以下的钢板。

A.8B.6C.4D、2

5.大部分的塑料以所加(A)的名称来命名。

A.树脂B.颜料C.助剂D、添加剂

6.塑料中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其(A),扩大其使用范围。

A.性能B.塑性C.强度D、固性

7.热塑性塑料数量约占全部塑料的(A)。

A.80%B.60%C.40% D.20%

8.不是橡胶优点的是(D)。

A.耐寒B.耐蚀C.不渗水 D.耐老化

9.工业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金属腐蚀的直接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B)。

A.1%~2%B.2%~4%

C.1%~3%  D.2%~5%

三、多项选择题

1.热塑性塑料的性能是(ACD)。

A.加工成型方便B.力学性差

C.耐热性差D.易变形

2.塑料在汽车上应用很广,常用于(ABCDE)中。

A.结构零件B.耐磨零件C.减磨零件

D.隔热零件E.防振零件

第三章  金属防腐蚀

(共16题,其中判断题11题、单项选择题3题、多项选择题2题)

一、判断题

(╳)1.镀锌板的表面已进行过钝化或磷化处理,涂装时不用再喷涂底漆。

(√)2.土壤对材料的腐蚀主要源于土壤中的水、氧和一些电解质。

(√)3.聚丙烯塑料制品是一种难黏、难涂的材料。

(√)4.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大类。

(√)5.无论是原厂涂装,还是修补涂装,防腐蚀都是重要环节。

(√)6.目前客车制造使用最多的底漆是环氧底漆。

(√)7.在有电解质和水的作用下产生电流,形成电池,称电化学腐蚀。

(√)8.酸雨通常会损害漆膜中的色素成分,使漆层褪色。

(√)9.金属的腐蚀危害非常巨大,年损失远远超过水灾、火灾、风灾、地震损失的总和。

(╳)10.不同车身材料的防腐方法是相同的。

(√)11.若车身底材防腐不好,那么再好的涂装都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车身涂装形成的涂膜主要是起(B)作用。

A.防尘B.隔腐C.防水D、防撞

2.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不溶性磷酸盐保护膜叫(B)。

A.去油处理B.磷化处理C.物理处理D、化学处理

3.造成车身防腐层早期损坏的原因是(C)。

A.污染的空气B.碰撞  C.不正确的表面处理方法D、酸雨

三、多项选择题

1.铁锈是(ABC)的混合物。

A.铁的氧化物B.氢氧化物

C.含水分子的氢氧化物D.纯铁

2.下列(ACD)属于化学腐蚀。

A.氧化反应B.酸雨腐蚀

C.气体的腐蚀D.非电解质腐蚀

第四章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共15题,其中判断题7题、单项选择题6题、多项选择题2题)

一、判断题

(√)1.体质颜料也叫填充颜料,用以改进涂料性能并降低成本。

(√)2.热固性树脂对钢铁、锌、铅附着力好,主要用于汽车工业。

(╳)3.固化剂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

(√)4.涂料成膜的过程都是有机化学反应。

(√)5.一般条件下,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比较缓慢。

(√)6.苯蒸气有毒,长期接触可能影响造血器官,因此很多领域禁止或限制使用苯。

(√)7.有机化合物要比无机物的分子量高得多,故称高分子化合物。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

A.可燃B.有同分异构现象C.易溶于水D、反应速度缓慢

2.以下物质中,(C)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A.水B.乙烯C.丙烯酸树脂D、丙稀

3.为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常常使用(A)。

A.催化剂B.催干剂C.固化剂D、活化剂

4.环烯烃的性质与烯烃相类似,易起(B)。

A.聚合反应B.加成反应C.脂化反应D、氧化反应

5.溶剂的溶解力与(A)有关。

A.活性B.温度C.分子结构D、浓度

6.具有溶解涂料中的有机高聚物能力的是(A)。

A.真溶剂B.助溶剂C.冲淡剂D、溶剂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苯的性质,下列(ACD)的叙述是正确。

A.无色易挥发B.不易燃烧C.芳香气味D.有毒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是(ABDE)。

A.难溶于水B.可燃性C.熔沸点高

D.反应速度缓慢E.同分异构现象

第五章 涂料知识

(共35题,其中判断题15题、单项选择题13题、多项选择题7题)

一、判断题

(╳)1.树脂常温下是液态的,受热才能固化。

(√)2.颜料是一种不溶于水或油的细微粉末。

(√)3.体质颜料有增加涂膜厚度、耐磨性及提高底漆粗糙度的作用。

(╳)4.水不能作为涂料中的溶剂。

(√)5.每一类树脂在各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力是不同的。

(√)6.涂料中使用溶剂是为了降低成膜物的黏度以达到施工要求。

(√)7.溶解在成膜物质中的溶剂,施工后应全部挥发掉,无残余。

(√)8.溶剂的挥发是涂料干燥过程的一部分。

(╳)9.溶剂的挥发快慢与附着力无关,与流平性有关。

(√)10.稀释剂的选配不当会造成很多缺陷。

(╳)11.涂料中添加助剂可以根本改变涂料的性能。

(√)12.涂料中添加助剂可改善施工性,赋予特殊功能。

(╳)13.涂料的流平过程与光泽度无关。

(√)14.固化剂主要应用于不能自干或烤干结膜的涂料中。

(╳)15.溶剂的释放性越低,挥发率越高。

二、单项选择题

1.涂料的许多特性,主要取决于(A)的性能。

A.树脂B.颜料C.添加剂D.溶剂

2.下列成膜方法中,成膜分子结构无显著化学变化的是(A)。

A.溶剂挥发型B.氧化聚合型

C.烘烤聚合型D.固化剂成膜型

3.我国的涂料产品是按(C)作为分类依据的。

A.色彩B.适用工序C.成膜物D.用途

4.我国涂料产品型号编制中所包含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B)。

A.颜色B.成膜物C.产品序号D.用途

5.我国涂料产品目前共分成(C)大类。

A.12 B.15  C.17D.20

6.我国涂料产品中的辅助材料目前共有(C)大类。

A.3 B.4C.5D.6

7.我国涂料基本名称代号共有(D)种。

A.66B.77C.88D.99

8.在成膜物质的分类中,松香属(A)类型。

A.天然树脂B.人造树脂C.合成树脂D.油脂

9.在成膜物质的分类中,硝酸纤维素属(B)。

A.天然树脂B.人造树脂C.合成树脂D.油脂

10.在成膜物质的分类中,丙烯酸树脂属(C)。

A.天然树脂B.人造树脂C.合成树脂D.油脂

11.涂料中加入增塑剂,(C)性能有所下降。

A.耐冲击强度B.附着能力

C.耐热性D.抗弯曲性

12.物质改变状态,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称为(B)。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化学反应D、氧化反应

13.高固体化、水性化、粉末化是从(B)开始发展的。

A.19世纪6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D.21世纪初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稀料的组分中,(CD)物质对成膜物无溶解力。

A.正溶剂B.助溶剂C.添加剂D.溶剂

2.在下列涂料的组分中,形成涂膜后仍存在的物质是(AB)。

A.树脂B.颜料C.助剂D.溶剂

3.在下列涂料的组分中,不能单独成膜的物质是(BCD)。

A.树脂B.颜料C.助剂D.溶剂

4.颜料在涂料中的作用是(ABCDEF)。

A.遮盖力B.色彩C.耐磨

D.耐热 E.防锈F.增厚

5.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应具备(ABDEF)的特性。

A.光泽B.硬度C.色彩

D.耐水性 E.耐酸碱F.弹性

6.环氧树脂的优点是(ABCD)。

A.黏和力强B.收缩性小C.耐化学品性优良

D.韧性好E.抗紫外线

7.下列材料中,属于中间涂层范围的是(BCD)。

A.防锈底漆B.腻子C.二道浆

D.封底漆 E.磷化底漆

第六章汽车修补工具及设备

(共56题,其中判断题22题、单项选择题23题、多项选择题11题)

一、判断题

(╳)1.橡胶刮板适用于平面缺陷的填补。

(╳)2.单向旋转式研磨机适用于平面打磨。

(╳)3.打磨机研磨光洁度与砂纸粗细有关,与振动幅度大小无关。

(√)4.打磨机振动幅度小,不易产生划痕。

(╳)5.根据磨料在底板上疏密分布不同,疏砂纸适合湿磨。

(√)6.一般干磨砂纸的磨料采用氧化铝。

(√)7.三维打磨材料是指研磨砂附着在三维纤维上形成的打磨材料。

(╳)8.涂料黏度秒数越大,黏度越低。

(√)9.空气喷涂的涂料黏度一般用涂-4杯测量。

(√)10.抛光机都是单向旋转式的,一般具有砂磨和抛光机双效功能。

(√)11.抛光盘颜色不同,功能不同。

(√)12.对空气压缩机每天都需要保养。

(╳)13.空气压缩机应尽可能放在室外通风的地方。

(√)14.目前修理厂用的燃油烤房属直接加热式。

(╳)15.喷烤合一的烤漆房,喷涂时与烘烤时的空气流速是一样的。

(╳)16.喷烤合一的烤漆房,喷涂时的空气流速小于烘烤时的空气流速。

(√)17.喷涂时,烤房内的气压应大于房外的气压。

(╳)18.烤漆房烘烤时,房内的气压应小于烤房外的气压。

(√)19.烤漆房内不能进行任何打磨及抛光作业。

(╳)20.红外线辐射能量与传播距离无关。

(√)21.红外线加热,被加热工件的质量越大,干燥越慢。

(√)22.远红外线比一般红外线干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

1.涂刮腻子的金属刮板一般采用厚度为(D)cm的钢片。

A.1~2B.2~3C.0.1~0.2D.0.3~0.4

2.要保持精细打磨无划痕,应采用振幅为(A)mm的打磨机。

A.3B.5C.7D.10

3.小面积的喷涂修补使用(B)最合适。

A.吸上式喷枪B.重力式喷枪

C.压送式喷枪D.加压式喷枪

4.打磨工具配有不同的打磨垫,研磨中途底漆一般采用(B)。

A.硬磨垫B.软磨垫C.超软磨垫D.耐高温磨垫

5.下列四种不同形式的打磨工具,用于除锈、脱漆等粗磨工作的是(A)。

A.单向旋转式B.轨道式单振动式C.双轨道偏心振动

D、往复直线式

6.下列四种不同形式的打磨工具,适用于平面打磨的是(B)。

A.单向旋转式B.轨道式单振动式C.双轨道偏心振动

D、往复直线式

7.喷枪的气帽上有多种气孔,其中与枪幅大小有关的是(C)。

A.主雾化孔B.辅助雾化孔

C.扇幅控制孔D.出漆孔

8.常规空气喷枪一般气压调节范围是(B)MPa。

A.0.25~0.35B.0.35~0.5

C.0.5~0.7D.0.7~0.8

9.常规空气喷枪一般喷涂距离应保持在(C)cm。

A.10~15B.15~20C.20~25D.25~30

10.常规空气喷枪喷涂双组分涂料时,喷枪移动速度为(C)cm/s。

A.20~30B.30~40C.40~60D.60~80

11.使用常规喷枪喷涂时,枪幅重叠(B)。

A.1/3~1/4B.1/2~3/4C.1/5~1/6D.1/4~1/5

12.空气喷涂一般适合的黏度为(B)s。

A.10~15B.16~24C.20~30D.25~35

13.涂-4黏度计容量为(C)mL。

A.50B.80C.100D.150

14.螺杆式压缩机内带油水分离器,使出气含油量小于(C)mg/m3。

A.1B.2C.3D.4

15.空气压缩机与墙和其他障碍物应当保持(B)cm以上的距离。

A.20B.30C.50D.80

16.安装油水分离器时,与空气压缩机的距离最好为(D)m。

A.2~3B.3~5C.5~7D.8~10

17.燃油式烤房属于(A)干燥设备。

A.对流式B.辐射式C.感应式D、电热式

18.对流加热烤房加热烘烤过程,每次约补充(A)新鲜空气。

A.10%B.20%C.30%D.40%

19.在烤房喷涂时,空气流速最好控制在(C)m/s。

A.0.03~0.06B.0.04~0.07

C.0.3~0.6D.3~6

20.烤房加热烘烤时,空气流速控制在(C)m/s左右。

A.0.03B.0.04C.0.05D.0.06

21.烤漆房一般室温从20℃升高至60℃应不超过(B)min。

A.10B.20C.30D.40

22.短波红外加热比对流加热的效率可提高(D)。

A.30%B.40%C.50%D.70%

23.(C)不是红外烘烤的特点。

A.干燥彻底B.减少灰尘

C.易产生针孔D.具有方向性

三、多项选择题

1.刮板的刮口不允许出现(ABCD)等情况。

A.齿形B.缺口C.弧形D.弓形E.有弹性

2.涂装工艺中,打磨工序的主要作用是(ABD)。

A.清除老化破损旧漆膜B.整形修饰

C.提高光泽D.粗化提高附着力

3.手工水磨的缺点是(ABCDE)。

A.效率低B.劳动强度大C.污染环境

D.易生锈E.产生气泡

4.无尘干磨系统包括(ABCDE)等设备。

A.打磨头B.供气及吸尘管道C.吸尘设备

D.磨垫及砂纸E.辅助系统

5.气动打磨工具的优点是(ABCD)。

A.寿命长B.使用轻便

C.维修简单D.安全性好

6.汽车维修中,砂纸上使用的磨料有(ACD)。

A.氧化铝B.石英砂C.碳化硅D.锆铝

7.影响空气喷枪出漆量的因素有(CD)。

A.主雾化孔B.辅助气孔C.喷枪口径

D.针阀行程E.扇帽孔

8.测试喷枪雾化是否均匀时,如发现流痕两头长中间短,应做(BC)等操作。

A.增加气压B.降低气压C.减小枪幅D.加大枪幅

9.测试喷枪雾化是否均匀时,如发现流痕中间长两头短,应做(BC)等操作。

A.增加出漆量B.减小出漆量

C.提高气压D.降低气压

10.空气压缩机日常保养的内容有(ABC)。

A.放掉储气罐油、水分离器的水B.检查曲轴箱润滑油

C.清洗或吹净空压机上灰尘D.清洗空气滤清器

11.干式空气过滤系统通过(ABC)等措施能去除飞漆率达99.8%。

A.粗滤B.中滤C.细滤D.精滤

第七章汽车维修涂装

(共38题,其中判断题18题、单项选择题13题、多项选择题7题)

一、判断题

(√)1.原子灰打磨只能干磨不能水磨。

(√)2.干磨可分为手工打磨和机械打磨。

(╳)3.打磨腻子层可采用单旋转打磨机打磨,效率高。

(√)4.打磨机要平放在打磨面上,不可以倾斜。

(╳)5.原子灰干磨后每次都要用气管吹尘、除油。

(√)6.原子灰干磨后,必须用吹尘枪吹尘。

(√)7.磷化底漆只能替代磷化处理,不能替代防腐底漆。

(√)8.遮护的功能是使用胶带及各种遮护材料保护非涂饰的表面。

(√)9.空气喷涂使飞雾能扩散至涂饰区外1~2m远。

(√)10.反向遮护能防止遮护区与涂饰区产生台阶。

(√)11.双重遮护可防止涂料易于堆积及渗透遮护材料。

(╳)12.在面漆的涂饰中,纯色漆只能做单工序施工。

(√)13.单工序是指同一种涂料经喷涂即形成完整的面漆层。

(√)14.面漆工序越多,喷涂与修补越复杂。

(√)15.涂料的选择应符合塑料制品的特性和质地。

(√)16.在汽车内外塑料件施工中,软性塑料涂装难度较大。

(√)17.如果已知车身已经喷涂过,就必须判断所使用的涂料类型。

(╳)18.腻子对金属附着力比涂料好。

二、单项选择题

1.磷化底漆的膜厚为(B)µm。

A.5~10B.10~15C.15~20D.20~25

2.磷化底漆调配好需放置(D)min后,再使用。

A.2B.5C.10D.20

3.调配聚酯腻子,一般固化剂的比例是(B)。

A.1%~2%B.2%~3%

C.3%~5%D.5%~10%

4.聚酯腻子配制后,要求(D)min内用完。

A.2~3B.3~5C.5~7D.7~10

5.机械打磨羽状边,选用(C)干磨砂纸为宜。

A.P60B.P80C.P120D.P180

6.羽状边打磨距凹陷部位至少要(D)cm。

A.1~2B.2~3C.3~5D.7~8

7.在60℃时,双组分涂料完全固化需要(B)。

A.16minB.30minC.40minD.45min

8.双组分面漆喷涂时,喷涂第二层的最佳时机为(C)。

A.距喷涂第一层20min以后

B.距喷涂第一层15min以后

C.待涂面不沾尘

D、待涂面溶剂完全挥发

9.底色漆的喷涂标准为(D)。

A.2~3层B.3~4层C.4~5层D.均匀覆盖

10.近年来,在汽车制造业中塑料零件使用越来越广,平均已经达(C)kg/辆。

A.80B.100C.150D.200

11.过厚的腻子层会降低涂层的机械强度,故腻子厚度不应超过(C)mm。

A.2B.3C.5D.10

12.国家标准规定,汽车车身涂层的防腐至少要保持(C)年。

A.5B.10C.20D.30

13.在汽车涂装维修中,(B)车身材料品种最复杂。

A.货车B.大客车C.小轿车D.越野车

三、多项选择题

1.涂装表面预处理的作用是(ABC)。

A.保证涂层质量B.增加涂层附着力

C.提高漆膜耐腐性D.改进涂层外观

2.底材经表面预处理,要求达到(ABCDEF)。

A.无油B.无锈C.无水

D.无尘E.有一定的粗糙度F.没有污物

3.旧车修理时,易产生锈蚀的地方有(ABCD)。

A.积水处B.弯角处C.饰条处D.积垢处

4.塑料由于(ABCDE)等原因而导致对涂层的附着力差。

A.极性小B.结晶度大C.表面张力低

D.湿润性差E.表面光滑

5.在使用腻子时,(ABCD)等现象是由于固化剂太少引起的。

A.干燥慢B.附着力差C.易起泡

D.打磨时腻子边缘平滑性差

E.易产生气孔F.面漆会产生腻子印

6.腻子经涂刮打磨后,要求达到(ABCDE)。

A.平整B.光滑C.无砂孔

D.腻子边缘无锯齿状E.无接口痕

7.中途底漆应具备(BCDE)等特点。

A.装饰性B.与底漆面漆配套性C.封闭性

D.填充性E.耐溶剂性

第八章 调色理论与实践

(共34题,其中判断题18题、单项选择题12题、多项选择题4题)

一、判断题

(√)1.色调又称色相,是区分不同色彩的视觉属性。

(√)2.明度是人眼对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

(╳)3.明度和光源亮度是一样的意思。

(√)4.彩度又称饱和度,是表示颜色的色纯度。

(√)5.光是一种电磁波,我们看到物体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物体对光波的反射率不同而形成的。

(╳)6.我们看到的颜色是物体对光线吸收后所呈现的现象。

(╳)7.不同颜色品牌的色母只要属同一类型,就可以掺和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