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4185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docx

50430与9001审核指南

*****************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领域QMS认证双标审核指南

编号

版本

受控状态

分发号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1目的

国家认监委2010年第21号公告要求,自2010年11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对建

筑施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应当依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简称《标准》)和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规范》)开展认证审核活动,即双标审核。

为指导、规范审核组依据《标准》和《规范》实施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QMS认证的双标审核,制定本指南。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审核组依据《标准》和《规范》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实施QMS认证的双标审核。

3审核指南

3.1总要求

在依据《标准》和《规范》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实施QMS认证双标审核时,对初次审核和再认证审核,应覆盖《标准》和《规范》的全部要求。

监督亦应按双标安排审核。

3.2审核思路

在依据《标准》和《规范》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实施QMS认证双标审核时,可采用下列两种思路之一:

思路一:

以《规范》要求为主线,纳入《规范》未覆盖的《标准》中的要求。

思路二:

以《标准》要求为主线,纳入《标准》未覆盖的《规范》中的要求。

审核思路可参照企业建立的管理体系文件的思路选择。

当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以《规范》

为主线建立时,可选择思路一;当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以《标准》为主线建立时,可选择思

路二。

选择思路一时,《规范》与《标准》的条款对照关系可参考《GB/T50430-2007规范与GB/T19001-2008标准条款对照表及GB/T50430-2007规范审核指南》(见附件1)。

选择思路二时,《标准》与《规范》的条款对照关系可参考《GB/T19001-2008标准与

GB/T50430-2007规范条款对照表》(见附件2)。

3.3文件审核

在文件审核时,应对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文件与《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同时进行

审核与评价。

3.4现场审核计划

在审核计划中,应对《标准》和《规范》的审核内容同时做出审核安排。

现场审核计

划"示例"见附件3。

3.5现场审核实施与记录

实施审核时,应按审核计划对《标准》和《规范》的审核内容同时审核、同时形成审

核记录、同时作出符合性判定。

对《标准》条款号的表述,可采用"Q"加条款号的方式,

如《标准》7.4条款可表述为"Q7.4";对《规范》条款号的表述,可采用"G"加条款号

的方式,如《规范》7.2条款可表述为"G7.2"。

《规范》的审核指南见附件1。

3.6不符合报告

应同时判定出不符合事实与《标准》及《规范》对应的条款号。

3.7审核报告、证书中英文稿等

在审核报告中,应对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符合性、

有效性同时作出评价,同时作出是否推荐按《标准》和《规范》通过或保持认证的结论。

在《证书中英文稿》等其它涉及表述"审核准则"、"认证标准"之处,均应同时标注

GB/T19001-2008标准和GB/T50430-2007规范。

4附件

附件1GB/T50430-2007规范与GB/T19001-2008标准条款对照表及GB/T50430-2007

规范审核指南

附件2GB/T19001-2008标准与GB/T50430-2007规范条款对照表

附件3审核计划示例

附件1

GB/T50430-2007规范与GB/T19001-2008标准条款对照表及GB/T50430-2007规范审核指南

GB/T50430-2007规范条款(带括号的

标题为本表所加,非规范》原有)

GB/T19001-2008

标准条款

规范审核指南

1

总则

1

1.1

1.2

范围

总则

应用

《规范》中没有对"删减"的规定,但组织对《规范》中不适用的条款(如10.3),应声明不适用。

声明不适用的《规范》条款应与对《标准》条款的删减相对应(如,若删减《标准》7.3条款,则亦应声明《规范》10.3条款不适用)。

审核时应对组织声明不适用《规范》条款的合理性进行确认。

3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3.1

一般规定

4.1

总要求

1、《规范》未覆盖《标准》对应条款全部要求,应以标准要求为主两者结合审核。

2、《规范》中的本条款是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对本条款的审核,是建立在已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审核的基础上,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管理体系建立、活动策划和检查、分析、改进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的总体评价,无需单独实施审核。

3.2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2.1

(制定质量方针要求)

5.3

质量方针

1、《规范》未覆盖《标准》5.3中的c)、d)款要求,应两者结合审核。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已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方针。

2)质量方针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3.2.1的要求。

3)施工企业是否对质量方针进行了定期评审及必要修订。

3.2.2

(定期评审质量方针要求)

3.2.3

(制定质量目标要求)

5.4.1

质量目标

1、《规范》未覆盖《标准》5.4.1中"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的要求,应两者结合审核。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已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目标。

2)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相适宜。

3)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

4)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是否已有效实施,如:

分解、考核等。

3.2.4

(建立并实施质量目标管

理制度要求)

3.3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建立

3.3.1

(QMS策划的要求)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1、《规范》未覆盖的《标准》5.4.2中的b)款要求;

2、《规范》中的本条款是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总体要求。

对本条款的审核,是在

已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面审核基础上,对体系策划的完整性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价,

无需单独实施审核。

3.3.2

(质量管理内容要求)

3.3.3

(QMS文件要求)

4.2.1

4.2.2

总则

质量手册

1、《规范》未覆盖《标准》4.2.2条款要求,应以《标准》要求为主两者结合审核。

2、对《规范》本条款的审核首先是在文件审核时进行,并贯穿于审核的全过程。

通常,质量

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的一种表现形式;程序文件等是"质量管理制度"的表现形

式。

3.4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

6.1

资源提供

1、《规范》覆盖《标准》全部要求。

2、《规范》中的本条款是对施工企业资源配置的总体要求。

对本条款的审核,是在已对施工企业资源配置情况实施全面审核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价,无需单独实施审核。

3.4.1

(确定并配备资源要求)

3.4.2

(建立内部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要求)

4.1

总要求

1、《标准》覆盖《规范》除3.4.2中关于建立考核机制要求外的全部要求,应以《标准》要求为主,两者结合审核。

2、《规范》中的本条款是对施工企业监督、考核、评价、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的总体要求。

对本条款的审核,是在已对施工企业监督、考核、评价、改进机制实施全面审核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评价,无需单独实施审核。

3.4.3

(评审和改进QMS要求)

3.5

文件管理

3.5.1

3.5.2

(建立并实施文件管理制度要求)

(文件管理要求)

4.2.3

文件控制

1、《规范》未覆盖《标准》4.2.3中c)款的要求,两者应结合审核。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抽样审核岗位员工是否明确其活动所依据的文件;2)其它审核内容与《标准》相同。

3.5.3

(记录管理要求)

4.2.4

记录的控制

1、《规范》覆盖《标准》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存档记录管理是否符合档案管理有关规定。

2)其它审核内容与《标准》相同。

4

4.1

4.2

4.3

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般规定

组织机构

组织和权限

5.5.1

职责和权限

1、《规范》本章与《标准》5.1、5.2、5.5.1、5.5.2、5.5.3等条款有关联,但并未覆盖《标准》对应条款全部要求,应两者结合审核。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是否明确,部门和岗位设置是否与管理需要相匹配,职责和权限是否予以规定并形成文件。

2)在各管理层次中是否明确了专职质量管理部门或岗位、是否规定了其职责和权限,并予以传递。

3)最高管理者的质量职责和权限是否符合《规范》4.3.1条款要求。

4)当组织机构、职责发生调整、变化时是否对相关文件进行更改。

5.1

5.2

5.5.2

5.5.3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管理者代表

内部沟通

5

5.1

5.2

5.3

人力资源管理

一般规定

人力资源配置

培训

6.2

人力资源

1、《规范》覆盖《标准》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是否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

2)是否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3)是否制定各质量管理岗位的任职条件,规定的任职条件是否符合《规范》5.2.1条款要求。

4)人员配置是否符合任职条件要求,法规要求持证上岗人员是否有效持证上岗(如:

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机械员、测量员、电工、爆破工、焊工、机动车驾驶员、架子工等)。

5)是否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制度内容是否完善,考核结果是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6)是否制定员工培训计划,计划内容是否全面。

7)员工培训内容是否覆盖《规范》5.3.2条款要求。

8)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否用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是否保存培训、评价记录。

6

6.1

6.2

6.3

施工机具管理

一般规定

施工机具设备

施工机具使用

6.3

7.4

基础设施

采购

1、《规范》未覆盖《标准》6.3中a)、c)款要求,应两者结合审核。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是否建立施工机具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

2)施工机具配备计划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配备状况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3)是否明确施工机具供应方的评价方法,在采购或租赁前是否对供应方进行了有效评价,评价时收集的证明材料及评价记录是否予以保存,评价内容是否覆盖《规范》6.2.2条款要求。

4)是否与施工机具供应方依法订立合同,合同中是否明确了质量和服务要求。

5)是否对施工机具进行进场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对需要制定安装、拆卸方案的施工机具(如:

盾构机、塔吊、外用电梯、脚手架、起重机械等),安装、拆卸方案是否经过审批,安装完毕后是否经验收合格。

6)对施工机具的使用、技术和安全管理、维修保养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7

7.1

7.2

7.3

投标及合同管理

一般规定

投标与签约

合同管理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1、《规范》覆盖《标准》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是否建立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2)在投标及签约前,是否已明确工程项目的要求。

3)是否对具备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能力进行了评审;是否依法进行投标及签约;是否保存了评审、投标和签约的相关记录。

4)是否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掌握合同要求,并保存有相关记录。

5)对工程变更的签认、接收、处理实施的职责、流程、方法的规定是否明确并予执行。

6)是否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分析和记录,并用于质量改进。

7)在合同履行的各阶段,是否与发包方或监理方进行有效沟通。

8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

1、《规范》覆盖《标准》对相应活动的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是否建立并实施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

2)采购计划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审批,是否根据施工需要确定并配备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采购计划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是否对供应方进行了评价,供应方评价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8.2.2条款要求。

4)是否对供应方进行了必要的再评价.5)供应方评价、选择和再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职责是否符合管理制度的规定,并保存了相应的记录.6)采购合同是否根据采购计划订立.7)是否按有关规定对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了验收以及必要时的现场验证,验收的过程、记录和标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应复试、向监理或甲方报验的,是否按规定执行.8)对验收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处理是否符合规定并予记录.9)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10)是否建立了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现场管理制度,现场管理制度是否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储存、保管、标识、检查、问题处理、搬运、防护、发放等作出明确规定.11)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是否有效,发放是否有记录并具有可追溯性。

8.1

一般规定

7.4

采购

8.2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采购

7.4.1

7.4.2

采购过程

采购信息

8.3

建筑材料、配构建和设备的验收

8.3.1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验收的要求)

7.4.3

8.2.4

采购产品的验证

产品的监事和测量

8.3.2

(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处理要求)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3

(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的要求)

7.4

采购

8.4

建筑材料、配构建和设备的现场管理

6.4

7.5.3

7.5.5

工作环境

标识和可追溯性

产品防护

8.5

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

配件和设备

7.5.4

顾客财产

1、《规范》未覆盖《标准》7.5.4"注"中的内容,两者应结合审核。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对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按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了验收。

2)对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验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予以记录并及时向发包方报告、处理。

9

分包管理

1、《规范》覆盖《标准》对相应活动的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是否建立并实施分包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

2)分包方的选择、评价是否符合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并保存选择、评价记录;分包方评价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9.2.1条款要求。

3)是否按总承包合同的约定,依法订立分包合同。

4)在分包项目实施前,是否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进行了交底;是否对分包方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进行了审核批准;是否对分包方从业人员的资格与能力进行了确认,以及对分包方的主要材料、设备和设施进行了验证。

5)是否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活动进行了有效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复查;是否按规定对分包项目进行了验收。

6)是否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进行了评价、保存记录,并作为改进分包方评价、选择和管理的依据。

9.1

一般规定

7.4

采购

9.2

分包方的选择和分包合同

9.3

分包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9..3.1

(在分包项目实施前对分

包方进行要求交底、方案审批、人员能力确认和主要材料、设备、设施验证的要求)

9.3.3

(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的要求)

8.2.3

8.2.4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9.3.2

(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检查、验收的要求)

10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规范》覆盖《标准》对相应活动的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建立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制度是否完善。

2)施工企业是否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

3)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否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

4)项目经理部是否按规定接收设计文件、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对结果进行确认。

5)是否按规定实施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策划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10.2.3条款要求。

6)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是否形成文件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并按规定得到发包方或监理方的批准或认可。

7)是否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实行了动态管理,及时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调整并监督实施。

8)施工企业从事施工设计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施工设计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对施工设计的评审、验证、确认、批准、变更等活动的程序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对设计项目,是否按程序和要求执行了设计控制,并保存有相应控制记录。

9)是否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实施了施工准备;项目开工前,是否按规定向监理方或发包方进行了报审报验,是否履行了开工申请和批准手续。

10)是否对交底的层次、阶段、职责、内容、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按规定进行了各层次、各阶段的交底,并保存有交底记录.11)项目经理部是否对施工过程实施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10.5.1要求。

12)是否识别并实施了必要的施工过程确认,确认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10.5.2的要求.13)是否对施工过程和进度进行了有效标识,并具有可追溯性。

14)是否与工程建设有关方保持沟通,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有效管理.15)施工过程质量管理记录是否完整有效,是否覆盖《规范》10.5.5要求.16)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保护是否符合规定.17)是否对工程项目的服务(包括:

保修、非保修范围内的维修、合同约定的其它服务等)进行了策划,并予实施.18)服务是否及时受控,并进行了检查和验收.19)是否收集了服务有关信息,并用于质量分析和改进。

10.1

一般规定

10.1.2

(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知道、检查和考核的要求)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0.1.1

10.2

(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要求)

策划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10.3

施工设计

7.3

设计和开发

10.4

施工准备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0.5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0.5.1

(项目经理部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的要求)

7.5.1

7.5.5

6.4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产品防护

工作环境

10.5.2

(对施工过程进行确认的要求)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确认

10.5.3

(关于对施工过程和进度

进行标识的要求)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10.5.4

(与有关方保持沟通的要

求)

7.2.3

顾客沟通

10.5.5

(施工记录要求)

4.2.4

记录的控制

10.6

服务

10.6.1

(工程移交的要求)

7.5.1

7.5.4

7.5.5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

控制

顾客财产

产品防护

10.6.2

(服务策划与实施的要求)

10.6.3

(服务响应与质量控制要

求)

10.6.4

(收集服务信息的要求)

8.2.1

8.4

顾客满意

数据分析

11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规范》覆盖《标准》对相应活动的全部要求。

11.1

一般规定

8.1

7.6

总则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施工企业是否建立了施工质量检查制度,制度是否包括:

各管理层次检查和验收的职责和权限,检查和验收活动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实施,对分包工程的检查和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11.2

施工质量检查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对施工质量检查进行了策划,策划的内容是否包括检查的依据、内容、人员、时机、方法和记录要求等方面,策划结果是否经批准。

2)是否按策划实施了检查并予记录;3)施工企业是否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检查活动进行了监控。

11.3

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对施工质量验收进行了策划和实施,是否建立了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2)在项目竣工验收前,是否进行了内部验收,是否按规定参加了竣工验收。

3)是否对工程资料的管理进行了策划并予实施;工程资料的形成是否与工程进度同步;向有关方的工程资料的移交是否及时;归档的工程资料是否符合档案管理规定。

11.3.1

11.3.2.

(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1.3.3

(工程资料管理要求)

8.2.4

4.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记录的控制

11.4

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8.3

不合格品控制

《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建立了质量问题处理制度,制度是否对发现、处理问题的职责、权限、流程,质量问题的分类、分级与报告流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等予以规定。

2)质量问题的处理是否按制度执行,处理措施是否经批准,处理结果是否经检查验收,是否按要求分别报告工程建设有关方,是否保存了质量问题处理和验收的记录。

11.5

检测设备管理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与《标准》7.6条款审核要求相同。

12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

12.1

一般规定

8.1

总则

1、《规范》覆盖《标准》对相应活动的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制度,制度是否对各管理层次的监督检查的职责、权限、频度和方法等内容作出了规定。

2)各管理层次是否按制度实施了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是否覆盖了《规范》12.2.1的要求。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提出了书面整改要求,是否对整改实施进行了监督,是否对整改效果进行了验证。

4)施工企业是否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了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是否覆盖《规范》12.2.2的要求。

12.2.

质量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与评价

12.2.1

(对各管理层次的质量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要求)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2.2.2

(对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要求)

12.2.6

(收集有关方满意情况信

息的要求)

8.2.1

顾客满意

1、《规范》覆盖《标准》对相应活动的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施工企业是否对收集工程建设有关方满意情况信息的职责、渠道、方法及如何利用作出安排并予有效实施。

12.2.3

12.2.4

12.2.5

(年度审核的要求)

8.2.2

内部审核

《标准》覆盖了《规范》全部要求,但《规范》未覆盖《标准》全部要求,按《标准》要求进行审核。

13

质量信息和质量管理改进

13.1

一般规定

8.1

总则

1、《规范》覆盖《标准》全部要求。

2、《规范》条款审核要点:

1)施工企业是否建立了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制度是否明确了各管理层次、各岗位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的职责;制度规定收集的信息是否覆盖《规范》13.2.1的要求,制度是否对所需收集信息的来源、渠道、方法和职责予以规定;制度规定的质量管理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