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131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25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docx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

2010年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

专题1古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

一、先秦(公元前221年(秦)以前)

1、夏朝——奴隶制的创立时期

时间

前21世纪------前16世纪

政治

始创王位世袭制,中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经济

土地归国家所有。

文化

有关史料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月食现象的记录。

2、商朝——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时间

前16世纪------前11世纪

政治

内服外服制度

经济

①出现青铜农具;②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现存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③善于经商,有“商人”之称,官府控制商业,以贝作为货币;④烧出了原始瓷器。

文化

①甲骨文,标志汉字已经成熟;②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的记录。

3、西周——奴隶制的强盛时期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东周:

前770------前256年

政治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

经济

①土地制度: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②农业:

夏、商、周时期,已经知道种植“五谷”;③青铜: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④商业: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商业由官府控制,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文化

①文字:

金文、铭文、籀文;。

4、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时间

前770------前256年春秋:

前770-----前476年战国:

前476----前221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社会大变革

春秋时期的主要特征:

政治上: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经济上:

井田制开始瓦解。

总体上:

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政治上:

诸侯兼并战争;各国变法。

经济上:

封建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思想上:

百家争鸣,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总体上:

封建社会的确立。

二、秦汉时期

时间

秦朝:

前221----前207年西汉:

前202----公元23年东汉:

25----220年

 

特征

总特征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

①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经济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巩固。

②经济思想上确立了“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

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思想文化

①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逐渐走向了儒家“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③①科学技术上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实现了文字统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气势辉煌。

民族关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中外关系

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189——581年)

时间

三国:

公元190——280年西晋:

280——316年

南方:

东晋(公元317——420年)南朝(公元420——589年)

北方:

十六国(公元317——439年)北朝(公元439——581年)

 

特征

总特征

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政治

①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②政权更替频繁;③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④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经济

①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②江南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了我国封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③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文化

①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②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③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中外关系

四、隋唐

时间

隋朝:

581----618年唐朝:

618----907年

 

特征

总特征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政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经济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势态。

思想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诗歌繁荣

民族关系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中外关系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时间

五代十国:

902----979年辽:

916----1125年

北宋:

960----1127年西夏:

1038-------1227年金:

1115----1234年

南宋:

1127----1279年元:

1271---------1368年

 

特征

总特征

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政治

①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实现大一统;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实行了较为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

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海外贸易发达;③封建生产方式大规模向边疆扩展。

思想文化

①儒学思想发展为理学;②科学技术仍处世界前列;③呈现宋词元曲的文学局面,书画艺术繁荣。

民族关系

①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②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外关系

①中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的范围空前扩大;②海上“丝绸之路”发达;③对外贸易方式以官方贸易为主,但民间贸易也空前繁荣。

六、明清时期

时间

明朝:

1368-----1644年清朝:

1644----1912年

 

特征

总特征

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政治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③统治阶级更加腐朽。

经济

①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②仍然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文化

①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②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④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⑤戏剧进一步发展,京剧形成。

书画艺术上,山水、花鸟画在明清画坛占着统治地位,书画艺术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

民族关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中外关系

①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②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专题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西政治制度对比

奴隶社会

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

王位世袭制、内服与外服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西

公民集体民主制:

雅典民主政治;古罗马法律制度

封建社会

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①建立:

秦朝②演变:

汉——元③强化:

明清

西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

表1:

重要

概念

王位世袭制、内服与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问题

探究

①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专题主要涉及哪些历史时期的哪些制度或现象?

这些制度或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②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分封制与宗法制能巩固周王的统治?

表2:

分封制与宗法制制度对比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的统治

为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

内容

分封的对象:

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义务:

诸侯国权利:

由来:

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

基础:

血缘关系。

核心:

历史作用

强化了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延续了数百年的强国;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保障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从而实现“国”和“家”的一体化。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相互关系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共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图解

手段

核心

概念

发展

过程

经济基础

思想来源

趋势

 

(2)纵横对比

表1: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司六部制、内阁六部制对比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三司六部制

内阁六部制

相同点

本质:

以中央为主体的行政制度

目的:

巩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不同点

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明朝

创立于明中期,清初沿用

内部结构

综合性的中央行政体制,行政、军事、监察融为一体

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

集监察、司法、军政、民政、财政为遗体的中央行政体制

集权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中央行政体制

地位及作用

确立了专制集权

专制集权走向完善

进一步强化专制集权

空前强化专制集权

表2:

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行省制对比

分封制

郡县制

封国制

行省制

相同点

性质:

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维护专制统治

 

不同点

时代

萌芽于夏商,盛行于西周

秦朝确立,历朝沿用

汉初实行,时断时续

元朝确立,以后沿用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相对独立,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

同分封制

长官直属于中书省

作用与影响

初期有利于巩固统治,后期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有利于对辽阔疆域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表3:

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对比

三省六部制

三权分立制

目的

加强专制

防止专制

内容

决策、审议、行政

立法、行政、司法

部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实质

封建社会皇权专制

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表4:

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制的区别

明朝内阁制

英国内阁制

与君主的关系

完全听命于君主

形式上对君主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权力

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文件,只有票拟权,无决策权

管理国家事务,可以通过立法限制王权,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组成方式

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由选举产生

性质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

属于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影响

促使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不同

英国的内阁制,中国的内阁制则是。

(3)重要概念: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王国问题、中外朝制、推恩令、刺史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藩镇割据、二府三司制、转运使、通判、三冗两积、一省制、行省制、内阁、票拟、批红、军机处

(4)问题探究:

①与西周的分封建地相比,秦朝的郡县制在官吏与国君的关系以及职能方面有什么不同?

郡县制的实施对秦朝及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②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说说其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③从秦朝到宋朝,威胁中央集权的因素有哪些?

出现过怎样的局面?

宋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抑制地方势力?

结果如何?

元朝、明朝、清朝的统治者对地方进行了哪些有效的管辖?

有什么积极影响?

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有哪些?

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谈谈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为什么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⑤请你概述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先秦

魏晋

隋唐

评价

⑥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迈入近代阶段。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此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转型的征兆?

中国的转型为何没能实现?

 

专题3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古代农业

1、重要概念:

南稻北粟、刀耕火种、千耦其云、井田制、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精耕细作、男耕女织、铁犁牛耕、土地兼并、租佃制、均田制、犁壁、曲辕犁、坎儿井、楼车、翻车、筒车、代田法、垄作法、区田法、围湖造田、向山要田

3、问题探究:

①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怎样?

有什么特点?

②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农具的进步怎样推动耕作方式的演变?

③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④什么叫小农经济?

产生于何时?

有哪些特点?

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

简述其瓦解历程?

⑤古代土地制度主要有哪些类型?

土地兼并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古代不能抑制土地兼并?

⑥什么叫租佃制?

有什么特点?

其发展的历程怎样?

⑦古代中国出现过哪三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有什么特点?

影响古代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流动带来什么影响?

⑧概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⑨热点:

“三农”问题串讲

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奴隶社会

制度:

实质:

封建社会

制度:

三种类型:

土地兼并的出现及对策: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

土地纲领名称:

评价:

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

土地政策:

评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内容:

背景或原因:

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内容:

背景或原因:

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内容:

背景或原因:

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土地政策内容:

背景或原因:

意义:

三大改造时期

土地政策内容:

背景或原因:

意义:

十年探索时期

土地政策内容:

背景或原因:

影响: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土地政策内容:

背景或原因:

影响:

 

 

英国

通过什么方式?

建立什么农业体制?

有什么影响?

法国

通过什么方式?

建立什么农业体制?

有什么影响?

美国

通过什么方式?

建立什么农业体制?

有什么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俄国

通过什么方式?

建立什么农业体制?

有什么影响?

苏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业的规定及影响

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规定及影响

农业集体化的原因、模式、影响

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及措施、影响

合(启示)

你认为制定农业政策应遵循什么规律?

现在,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二、古代手工业

1、重要概念:

青铜时代、工商食官、块炼钢、灌钢法、水排

2、问题探究:

①古代中国手工业(冶炼、纺织、陶瓷)的发展状况如何?

古代中国手工业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技艺发展高峰的代表?

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对古代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③古代手工业有哪三种方式?

它们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私营手工业萌芽?

三、古代商业

1、重要概念:

工商食官、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市”、坊、市舶使、邸店、柜坊、飞钱、“交子”、草

市、榷场、商帮、徽商、晋商、工商业市镇

2、问题探究:

①概述古代中国深夜的发展历程?

以隋唐、两宋、明清三个时期为例什么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②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没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

③古代手工业有哪三种方式?

它们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私营手工业萌芽?

 

四、资本主义的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1、重要概念:

重农抑商、海禁、农耕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商业资本、“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比较

两者的相同之处

(1)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

(2)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

(3)产生时间大致都在14-16世纪之间。

西欧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1)各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以血腥的手段迅速向农村和海外扩展。

(2)对外疯狂进行殖民掠夺,一方面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直接促成了西欧国家的对外殖民掠夺,殖民者将掠夺的财富运回欧洲,转化为资本加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西欧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西欧封建统治相对比较薄弱。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认识

(1)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受到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制约,所以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地改善社会环境的过程,即大力开展反封建斗争,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

(2)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3)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残酷的圈地运动与野蛮的殖民掠夺基础上的,而在中国既不能以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驱往城市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对外贸易也不以盈利、殖民为目的,因此难以形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也就只能长期处于萌芽状态。

3、问题探究:

①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

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的西方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②什么叫“海禁”政策?

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

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明清时期的西方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③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

其标志是什么?

如何判断某个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快速成长起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明清的萌芽有关系吗?

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

为什么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快速成长起来?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明清之际中国从盛世走向衰弱的原因?

专题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重要概念:

百家争鸣、梵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合一”、理学、心学、“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2、名词: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教为主,

礼法并施;“道”、“无为而治”;“齐物”、“消遥”;“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法、术、势结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理”、“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异端”。

3、纵横对比

表1:

诸子百家思想

智者学派思想

社会环境

社会大变革,兼并战争频繁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

产生原因

社会变革,统治者需要人才

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

思想特点

强调思想为统治阶级服务

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影响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表2: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

体验方法

格物致知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哲学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

地位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

内容

都继承了仁、礼等儒家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实质

以儒家纲常维系专制统治

影响

消极:

压制人的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积极: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4、问题探究:

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何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影响?

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们主要有哪些代表性的思想主张?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转型时期,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回出现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局面?

其实质及影响是什么?

传递了哪些时代信息?

③儒家思想是怎样产生的?

早期儒家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④汉代儒学主流思想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对早期儒学有何发展?

其历史作用如何?

⑤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它的发展过程怎样?

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

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理学与心学有什么异同?

⑥明朝理学有何发展?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活跃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这一文化现象从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

它的出现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结合史实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欧洲启蒙运动那样形成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

⑦概括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归纳演变的规律。

其演变有什么共同原因?

如何评价?

你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⑧专题: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时期

内容

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

魏晋

隋唐

宋明

明清之际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袁世凯复辟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现在

“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与儒家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启蒙运动时期

为什么西方启蒙思想家要大力赞扬儒家思想?

他们欣赏哪些内容?

世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