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3994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docx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

2021年《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5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2组)。

  【学习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

  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⑴: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

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

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

  词语:

“端详”;

  句子:

“看到了吧!

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⑵: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会认“玲、催”等8个生字,会写“肯、楼、梯”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3、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1、板书:

玲玲

  学习生字“铃”(出示课件2):

读音(后鼻音,第二个“玲”念轻声。

);辨别相似的字“铃”“龄”“零”“领”“岭”。

  2、补充板书:

的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设疑: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带着问题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朗读,老师带读,学生自读。

  三、读中识字

  1、出示词语:

端详评奖脑筋楼梯催眠糟糕弄脏肯定懒洋洋叭叭响一幅画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指导书写“糟糕”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要变成点;而“楼梯”中“楼”上面的“米”不用变。

“肯定”中的“月”字竖撇变成了一竖,且这个“月”要写得稍微宽一点;而“弄脏”中“脏”月字旁不用变。

  2、出示句子:

  

(1)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bā)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2)小花狗懒洋洋地趴(pā)在楼梯上。

  辨析“叭”与“趴”的读音、字形。

学习生字“狗”,强调反犬旁的书写“撇、弯钩、撇”。

  3、积累词语:

仔细地看懒洋洋地趴满意地笑高兴地说满意地端详(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读中悟理

  1、依次出示图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做动作帮助理解“端详”(仔细地看、反复地看)。

指导朗读。

读出喜爱、激动、兴奋之情。

  B、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思考:

不就是一幅画吗,弄脏了就弄脏了,有什么好哭的!

什么原因让玲玲哭得这么伤心?

  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她了。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小结:

玲玲画这幅画用了好长时间,已经很晚了,很迟了,很不容易,她画得太认真了。

  指导朗读。

第一句话抓住“时间不早了”“又在催她了”读出时间长;第二句话抓住“来不及了”读出玲玲的着急和无奈。

  C、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指导朗读。

读出喜悦、满意之情。

  说说你认为哪一幅更好?

(最后一幅比第一幅更生动了!

  (在读中梳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板书:

满意地端详——哇地哭了起来——满意地笑了。

  在“哭了”和“笑了”之间画上一个弯箭头(或虚线)。

  (指着板书)同学们,从玲玲的“哭了”到“笑了”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

“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

坏事好事)

  如果要在这个箭头上写四个字,你会写哪四个字?

(肯动脑筋)

  玲玲刚才动了脑筋吗?

从哪看出来的?

(想了想)

  除了玲玲动了脑筋,还有谁也动了脑筋?

从哪看出来的?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在看的过程中动了脑筋。

  指导读。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往往”两个字能去掉吗?

(不是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坏事变成好事。

  二、拓展延伸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帮忙把坏事变成好事:

  a、手里的笔筒掉在了地上被摔了一条缝。

(用彩色卡纸折几朵漂亮的小花贴在有缝隙的地方)

  b、漂亮的裙子被勾出了一个洞。

(在破洞地方绣上一朵花或小动物)

  2、出示“我要说”:

  在今后,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满意地端详——哇地哭了起来——满意地笑了

  (肯动脑筋)

  坏事—————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

(出示名子,学习“玲”。

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

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玲玲画的什么?

玲玲的画怎么了?

)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

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

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

一幅()、一把()、一条()、一座()。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

  “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

玲玲是怎么做的呢?

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

出示爸爸的话: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

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

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

(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

  1、换词认读:

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

  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

(会写的字):

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岭、冷、邻、零)

  3、换语境巩固。

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

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

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

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

她想:

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

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

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

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

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

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

(教师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⑶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⑷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⑵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

(生开火车读词语)

  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

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

  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

  三、新授

  

(一)1——3段

  1.大家看!

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

(出示玲玲的画)

  2.玲玲的画真美啊!

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

  (课件:

第一段)

  3.玲玲得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得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

怎样才是得意的端详呢?

(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

  4.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

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

指读

  5.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

(课件:

第二段)(指读)

  6.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

带着这种感觉读。

(指读)

  7.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

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

(指读)

  

(二)46段

  1.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

(叭的一声)

  呀!

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指读第4自然段。

(课件:

第4段)

  2.问学生:

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

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

  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

(指读)

  4.这可怎么办?

谁来帮帮玲玲?

(生说)

  三、(79)段

  1.(课件:

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

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

还有谁行?

(师读)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

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谁来读读?

(生读)

  5.瞧!

(课件:

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

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6.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

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

9段)谁来读?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小组讨论)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五、积累运用

  1.把文中好词好句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拓展

  师: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动脑筋思考的名言,请同学们看一下。

不用太多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动脑筋)

  坏事————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单元主题:

  ⑴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

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课件:

出示单元主题。

  ⑶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

  ⑴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识字: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检查识字情况。

  ⑶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课件:

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开火车。

  2、读词:

  ⑴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

  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

(玲玲)讲玲玲干什么?

(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

  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