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3840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月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孙玉良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

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

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

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

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

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

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

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

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

我看肯定是有的。

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

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

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

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选自2009年9月4日《广州日报》)

1.下列对于“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

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

C.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

2.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健将”,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

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

“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

襄子曰:

“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①,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

“汝非豫让邪?

”曰:

“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

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豫让曰:

“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

“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豫让曰: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嗟乎豫子!

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

豫让曰: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

①漆身为厉(lài,赖),吞炭为哑:

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

厉,同“癞”。

癞疮。

吞炭为了使声音变得嘶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襄子最怨智伯怨:

痛恨

B.卒释去之去:

使……离开

C.何乃残身苦形苦:

痛苦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数:

责备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佰,智佰甚尊宠之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④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⑤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遂伏剑自杀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

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5分)

(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3分)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每空1分)(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

(4)___________________,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5)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思而不学则怠。

(《论语》)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24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

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

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1.用一句话概括林徽因让人敬佩的原因。

(4分)

12.文中说: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

“树”又指什么?

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6分)

1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

(6分)

1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从她身上你学到了哪些?

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叙述。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15~21题,共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彳亍(chù)刀俎(zǔ)氾(fán)南叱咤(chà)风云

B.鯫(zoū)生漫溯(shù)峥(zhēng)嵘夜缒(zhuì)而出

C.笙(shēng)箫载(zaì)重瞋(chēng)目颓圮(pǐ)围墙

D.目眦(zǐ)火钵(bō)青荇(xìng)力能扛(ɡānɡ)鼎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B.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C.匆匆溜走的只是时光,回忆却永远驻扎在心房,每当打开心扉,往事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D.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

曾几何时,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B.碱性的钙剂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在餐后服用,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00篇。

郭沫若先生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有关。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

19.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③①②⑤④B.③④①②⑤C.③④②①⑤D.②③①⑤④

20.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场景,在语言表述上都存在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3分)

(1)某节目现场:

主持人朱军得知嘉宾的妹妹刚去世,语气沉痛地说:

“我代表观众朋友对舍妹的过世表示哀悼,但木已成舟,还请节哀顺变。

(2)重庆一中06级毕业生看望几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紧握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

“老师,久仰了。

高中时的事情都还历历在目,我特别想念您,您身体还好吧?

(3)某知名作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曾老师,您的书已经收到,感谢您的惠赠,拜读后受益匪浅,很多地方使我感慨颇多,您堪称散文的大家。

作品我定当惠存。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21.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6分)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2.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人,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少于800字。

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3.不抄袭,不套作。

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该说法与题干无关)

2.D(“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相矛盾)

3.C(“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新文化的方向”)

4.C.(“苦”是摧残、丑化的意思)

5.D(①只表示智伯对豫让的宠信③是朋友劝说豫让的话⑤是豫让说赵襄子的情况)

6.D(豫让自杀而死,赵襄子并没有处死他)

7.

(1)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所以”、“愧”、“事”、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各1分)

(2)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事”、“众人”、“遇”各1分,大意2分)

8.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1分)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分)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分)

10.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到了颓圮的篱墙

(4)萧瑟秋风今又是

(5)绿杨阴里白沙堤

(6)学而不思则罔

11.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12.“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2分)具体体现:

  ①作为母亲的林徼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

  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微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

(每点1分)

13.①生活足迹不同: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爱情生活并不美满。

(4分)

②精神境界不同:

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

(2分)

14.①求知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②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③顽强不屈的直面人生困境④追求至真至纯的人生境界

(每点2分,共8分。

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赋分。

15.D

16.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中,B计日程功:

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

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A望文生义。

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C重复赘余。

历历在目: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D不合语境。

曾几何时:

指没过多久。

17.A

【解析】此题中,B项“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句式杂糅;C项偷换主语,应把“自”挪到“湖南”前面;D项“粥具有很好的食欲”搭配不当。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鲁迅而非郭沫若

19.B(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照应上句“富二代”;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第①句)

20.舍妹——令妹;久仰——久违;惠存——珍藏。

【解析】此类题可结合着具体的语境,从得体、简明等角度分析。

称呼对方的亲人要用“令.”,如令妹;第二句,由“几年未见”可知,久仰,不得体,应为表时间的词“久违”;别人赠送的东西,用“惠存”不得体,“惠”一般用在对方身上,可用“珍藏”。

21.例句:

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

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慨然前行的身影。

【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本题属续写式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与例句严格一致。

22.【写作指导】

  这个命题作文既新鲜又耐人寻味,一曲歌,引发我们寻找过去的时光。

写作时要理解,寻找时光其实寻找的是我们曾经的琐碎的日子,还有蕴含在这些日子里的美好和爱。

围绕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提示语言,确定写作范围。

  歌词内容就是题目的提示范围,它告诉了我们在写作时要围绕以上内容展开。

可以写“长新芽”的老树,写“又开花”的枯木,也可以写父母的“满头白发”,从而生发出独特的人生感悟。

如果脱离开提示语,去写中三的奋斗时光,感慨时光流逝也可以,但不够完全切题。

  做到中心积极,写出真情实感。

  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心是衡量一篇文章最主要的标准。

这个题目,需要同学们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中,真切地感悟出父母之爱、亲情之美。

如果只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得不到高分的。

如一位同学写回忆时光的流逝,时间去了儿时的玩耍中,去了长大后的游戏厅中,虽是真情实感,但格调不高,难以打动读者的内心。

  把握详略分配,突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让文章生动感人,写作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一个细节和时光相碰撞,写出心灵的触动。

这个细节可以是父母匆忙中做的一顿饭,也可以是父亲不再挺拔的腰板、母亲不再光彩的容颜。

以叙述描写为主,然后抒情议论,做到详略得当。

  最后,也允许同学们在文体上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