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3362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完美整理版

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教师版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

03231458

13~14年许昌县高一年级下期模拟检测试题(五)

语文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

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

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

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

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

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

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

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

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

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

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

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

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

后经人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记载了炎黄舜禹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

它的发现,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的存在。

《论语》中又有“子张书诸绅”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织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

另外,元魏时的《齐民要术》中说: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国宝”。

加之考古发现先秦人手抄的帛书《老子》,这又证明那时节确有帛书的流布。

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不无缘故。

简的出现,使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这才有了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这才为诸子著作的涌现准备了前提,也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条件,中国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文化学意义怎么估量也不算高。

(摘编自陈洪彝《闲话“简书”》)

1.下列关于古代文献“文字载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一般就地取用一些天然材料作为文字的载体,而不会去制作专用的,但这些天然材料都不易复制、储存和递运,所以很难成“书”。

B.“甲骨卜辞”是将文字刻在龟甲、牛胛骨等甲骨类材料上,而“金石文本”则是将文字烧制或铸刻在陶、玉、青铜等材质的器皿之上。

C.两三千年之前中国先民找到新的书写载体,其中“帛”虽然轻柔美好但价格昂贵,相比而言,以竹木加工而成的“简”轻巧细长且非常廉宜。

D.竹简(或木简)拥有之前甲骨、金玉等文字载体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专用文字载体,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创造。

1.A 原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中的“它们”仅指古代中国人曾利用过的甲骨、金石等材料。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末年,人们开始以简书、帛书替代甲骨与青铜器皿契刻,这一巨大的转变是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B.西晋盗墓者不(fǒu)准从战国魏襄王的墓中挖掘并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从而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存在的事实。

C.《论语》和《齐民要术》中在织物上书写的相关记载,再加上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老子》手抄本,可以证明先秦时的确已有帛书流传。

D.专供“传授知识”的“书”的生产、诸子著作的涌现以及私人办学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简”的出现使得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

2.B “整理出《古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的不是不(fǒu)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周秦之后至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中一些成为传世至今的经典文本,这些“简书”具有极高的文化学意义。

B.邓析用竹简录写国家典刑——“竹刑”、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等,都可以说明至迟在春秋后期,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C.从《论语》“子轼负版者”以及“子张书诸绅”等话中可以看出,在木牍和丝织品上录文记事,几乎已经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

D.《齐民要术》上记载越国大夫范蠡以帛书为国宝,足见当时帛书的珍贵,由此大概可知为何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

3.C 原文“‘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在木牍上录文记事,不能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也。

本名庆明。

俭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彩严肃,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性不妄交,非其同志,虽贵游造门,亦不与相见。

孝昌中,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天破陇右。

贺拔岳被害,太祖赴平凉,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时西夏州仍未内属,而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

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总统三夏州。

   时荆、襄初附,太祖表俭功绩尤美,宜委东南之任,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

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治获实。

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

“此由刺史教诲不明,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遂于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

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魏文帝玺书劳之。

荆蛮旧俗,少不敬长。

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

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

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

在州遂历七载。

  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

尝与群公侍坐于太祖。

及退,太祖谓左右曰:

“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他日,太祖谓俭曰:

“名实理须相称,尚书既志安贫素,可改名俭,以彰雅操。

    及梁元帝嗣位于江陵,外敦邻睦,内怀异计。

俭密启太祖,陈攻取之谋。

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

乃谓俭曰:

"如公之言,吾取之晚矣。

"令俭还州,密为之备。

寻令柱国、燕公于谨总戎众伐江陵。

事平,以俭元谋,赏奴婢三百口。

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

其奉公勤至,皆此类也。

天和三年,以疾还京。

为夏州总管,薨,遗启,请葬于太祖陵侧,并以所赐之宅还官。

诏皆从之。

追封郐公。

荆民仪同、赵超等七百人,感俭遗爱,诣阙请为俭立庙树碑,诏许之。

建德四年,诏曰:

"昔叔敖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惭曩?

哲。

而有司未达大体,遽以其第即便给外。

今还其妻子。

子隆。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八》,有删改)

【注】?

曩(nǎng):

先前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平,以俭元谋                           元:

开始

B.以古方今,无惭曩哲                       方:

比较

C.举州归附                                 举:

发动      

D.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                     愆:

过失

4.C 解析:

举:

全部

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长孙俭能力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

②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③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

④凡有经纶谋策,俭皆参预。

⑤俭以信义招之,举州归附。

⑥于是征俭入朝,问其经略,对答自若,太祖深然之。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5.D 解析:

①“吏民表请为俭构清德楼,树碑刻颂,朝议许焉”为侧面;②“于是属城肃励,莫敢犯法。

”是其举措的效果和作用,属于侧面描写;③“此公闲雅,孤每与语,尝肃然畏敬,恐有所失”是太祖皇帝对长孙俭的评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俭年少时就品行端正,行为庄严谨慎,平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更从不与人胡乱结交。

孝昌年间,他被从家中起用担任员外散骑侍郎。

B.百姓状告长孙俭的部下泉璨,后经审问查证情况属实,他立即召集部属并且宣布罪不在泉璨,而源于自己的失职,并且肉坦自罚,来警戒众人。

C.长孙俭曾和众位大臣侍坐于太祖皇帝,太祖对长孙俭的进退举止十分满意,但是认为他的名字不好,所以赐他名为“俭”,来彰显他的高雅情操。

D.长孙俭后来因病回京,不久病逝。

在他的遗书中请求皇帝同意自己葬于太祖皇帝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第归还给朝廷。

6.C 解析:

太祖皇帝确实建议长孙俭改名“俭”字,但并没有认为他的名字不好,而是希望名与实相符合,来彰显他的德行。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俭殷勤劝导,风俗大革。

务广耕桑,兼习武事,故得边境无虞,民安其业。

(5分)

7.⑴长孙俭反复地规劝开导,民风民俗大为改观。

百姓都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兼习武功,所以边境没有忧患(即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殷勤劝导”“大革”“无虞”各1分,句子通畅2分)

⑵尝诣阙奏事,时值大雪,遂立于雪中待报,自旦达暮,竟无惰容。

(5分)

⑵(长孙俭)曾经进京禀奏相关事宜,当时正值天降大雪,于是立于雪地中等待回复,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始终没有委靡不振的神情。

(“诣阙”“待报”“竟”各1分,句子通畅2分)

【译文】

   长孙俭,河南洛阳人。

原名叫庆明。

长孙俭年少时行为品行端正无邪,有操守和高洁的品行,身材高大魁梧,神情严肃,即使在内室 ,(也是)整日保持恭敬庄重的态度,生性谨慎不胡乱与人结交,只要不是和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即使是王公贵族登门拜访,他也不会见。

孝昌年间,从家中被启用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跟随尔朱天攻占陇西。

贺拔岳被杀害,太祖皇帝亲赴平凉,凡是与制定谋划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长孙俭都参与其间。

当时西夏州还未归属朝廷。

而东魏派遣(任命)许和为刺史,长孙俭用诚信和大义招纳他,许和于是率部归顺朝廷。

朝廷就让长孙俭担任西夏州的刺史,统一管理三夏州的事务。

    当时,荆州,襄阳刚刚归附朝廷,太祖表彰长孙俭的功劳,对他赞许有加,认为应该将东南重任交付于他。

授予他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的官职。

长孙俭部属郑县县令泉璨被老百姓所告,经过调查审问,证实泉璨确实有罪。

长孙俭就召集所有的官僚部属对他们说:

“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刺史教导的不够明确,是我的过错,并非是泉璨之错误。

”于是就在厅堂前,肉袒谢罪,来惩罚自己,放过了泉璨,不去追问他的罪责。

于是他管辖的地区整饬有法度,没有人违法乱纪。

魏文帝亲下诏书慰问他。

荆州蛮夷之地,那里旧有的风俗,晚辈不尊敬长辈。

长孙俭反复地规劝开导,民风民俗大为改观。

百姓都致力于农桑,闲暇时还兼习武功,所以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当地的官吏和百姓上表朝廷请求为长孙俭建造清德楼,立碑刻颂功德,朝廷商议之后,答应了这个请求。

在荆州任职七年。

   曾经与众王公大臣在太祖面前侍坐谈话。

等到告退的时候,太祖对身边的人说:

“(长孙俭)这个人举止情趣娴静文雅,我每次和他说话,都严正恭敬,担心有所失误。

”后来有一天,太祖对长孙俭说:

“名字和事迹理应相称,尚书你的志向既然是安于清贫、寒素,那么可以改名叫做俭,来彰显你高雅的节操。

   等到梁元帝在江陵继承帝位,对外表现敦厚,于邻国和睦,对内心怀不轨的图谋。

长孙俭暗地里密报太祖,陈述攻取的谋略。

于是朝廷征召长孙俭入朝,皇帝详细地询问他的计划和打算,应答从容,太祖皇帝听后,对他的看法非常认同,于是对长孙俭说:

“正向你所说的,我夺取江汉太晚了。

”于是命长孙俭返回荆州,秘密准备。

不久命令柱国、燕公于谨总领军队讨伐江陵。

平定之后,因为长孙俭是最早的出谋划策者,于是赏赐他奴婢三百人。

  

  长孙俭曾经进京禀奏相关事宜,当时正值天降大雪,于是立于雪地中等待回复,从早上一直等到了晚上,始终没有委靡不振的神情。

他对于公家的事情勤奋认真,都类似这样的情形。

天和三年,因为疾病回到了京城。

担任夏州总管,死后遗文上表世宗皇帝,请求葬于太祖皇帝的陵墓之侧,并且将所赐的府宅归还朝廷。

皇帝下诏都依从了他的请求。

追封他为郐公。

荆州百姓仪同赵超等七百人,被长孙俭的恩情、德行所感动,进京请求为长孙俭建庙立碑。

朝廷下诏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建德四年,朝廷下诏说:

“昔日孙叔敖和萧何都是忠心不二的贤臣,不为地位钱财所动,拿古代的人和长孙俭相比,他一点都不输于先哲。

而相关部门不识大体,很快拿长孙俭的府第给了别人。

现在将它赐还给他的妻子儿女。

”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法曲献仙音·咏铁马同云臣赋①

[清]陈维崧

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廊檐马。

碎珮琮琤,丛铃戛②,依稀客窗闲话。

更乌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

几悲咤。

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

流落到而今,踠③霜蹄、寄人篱下。

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

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

【注】①铁马:

又称“檐马”、“风铎”,悬于檐间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发声,是现代风铃的前身。

②琮琤,戛:

象声词。

③踠:

曲。

8.词的上片描写出铁马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词作分析。

(5分)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遭遇不幸、屈居檐下,任鸟雀相触、霜欺雨打的悲凉形象。

(3分)把檐下随风摆动的铁马看成“无成”的赤兔、“不逝”的乌骓,创业无成,抱恨无穷,不幸屈居檐下,鸟雀可以任意触犯,霜雪可以任意欺凌,风雨可以任意吹打。

(2分)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9.对比,以铁马往日的经历(“战场猛气,矜蹴踏”)和当前的境况(“踠霜蹄、寄人篱下”“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作对比,突出了铁马的悲惨处境。

(2分)借铁马表现了穷途失意(寄人篱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辛酸和愤慨,(2分)也表现了自伤流落潦倒的同时,猛气仍在、壮心不已。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多于九土之城郭;  ,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阿房宫赋》)

(3)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

(陆游《游山西村》)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直栏横槛管弦呕哑箫鼓追随春社近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黑   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

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

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项圈。

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

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

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

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

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

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

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

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

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

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

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仅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

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

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

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

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

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

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

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

咋都跑到我家来了?

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

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

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

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

小麦说,谁吃谁知道!

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

应了!

小麦就问啥应了?

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

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

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

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

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

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

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

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

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

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

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

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

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

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

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条。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描写等。

D.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肚子。

E.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作铺垫。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B项,“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判”C项文章并无“肖像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E项,“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不恰当。

(2)简要分析“二嫂告诉小麦王五生病了”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2)①情节方面:

这个情节使故事发生了逆转,矛盾冲突走向缓和,引出小麦做汤,朝晖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一系列故事情节。

②人物方面:

为小麦、朝晖两人思想的转变提供契机,展现了小麦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6分)解析:

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小麦做汤,朝晖送汤,王五寻鸡、送鸡,小麦宰鸡等,都是因为这一情节而水到渠成的。

这一情节在发展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为展示人物思想的转变,最终表现一个积极的社会主题提供了契机。

(3)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

(6分)

(3)①单纯。

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

②性情温和。

她“性子绵,不惯骂人”,她骂王五时羞得脸红。

③心地善良。

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让朝晖送给王五。

(4)小说结尾写“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你认为这样安排结尾好还是不好?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4)示例一:

这个情节安排得很精彩。

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前面小麦做汤,朝晖送汤,他们对王五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王五又找到了这只鸡,因此,“杀鸡待客”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杀鸡待客”进一步表现了小麦两口子朴实善良、重视乡情的个性。

(8分)

示例二:

这个情节是一处败笔。

①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丢鸡一找鸡得鸡,已经是一种圆满,费尽周折后失而复得的公鸡,转眼之间又被宰了,虽说是为了“情义”。

但还是让人难以理解。

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朴实的小麦夫妇把这只鸡放在重要的位置,前面用大量笔墨渲染这只公鸡是两人的宝贝,现在找到了,理应珍惜才对,所以“杀鸡”的情节不合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程开甲:

此生情定核裂变

戴红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创立了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

1931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程开甲在这里读了六年的初中和高中。

恰恰在这时,他碰上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姚广钧。

在其指导下,程开甲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能牢记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

这些训练对他在日后科研中处理数据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

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他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和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学习和科学精神训练。

他敢于挑战难题,大三时撰写的论文,得到陈建功和苏步青赏识,并推荐给英国数学家,之后文章被苏联数学刊物全文引用。

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

他先后发表了5篇高水平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提出超导“双带模型”。

同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当听到解放军击败阻挠渡江战役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时,他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