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谏太宗十思疏》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谏太宗十思疏》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长(zhǎng)者浚(jùn)其泉源
B.虑雍(yōng)蔽正身黜(chù)恶
C.克终者盖(gài)寡董(dǒng)之以严刑
D.垂拱(gǒng)而治仁者播(bō)其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强聒(ɡuā) 卤莽(mǎnɡ) 见恕(shù) 辟邪(pì)
B.拒谏(qiān)汹汹(xiōnɡ)盘庚(ɡēnɡ)膏泽(ɡāo)
C.不恤(xù)怨谤(bànɡ)利弊(bì)会晤(wù)
D.胥怨(xù)儒生(rú)挑衅(xìn)怨诽(fěi)
3、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其泉源(jùn)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
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
4、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日:
“沛公安在?
”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得不厚而望国之治劳心者治人,劳人者治于人
5、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6、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塞源而欲流长也
D.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勇者竭其力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
9、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
“沛公安在?
”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狩猎时网开一
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
“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5、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青取之于蓝
17、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不以物喜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笑而遣之
D.善始者实繁 陈胜者,阳城人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D、克终者盖寡(能够)
20、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1、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2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2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
了孤家喜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
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24、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25、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
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
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参考答案】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长(zhǎng)者浚(jùn)其泉源
B.虑雍(yōng)蔽正身黜(chù)恶
C.克终者盖(gài)寡董(dǒng)之以严刑
D.垂拱(gǒng)而治仁者播(bō)其惠
【解析】A。
A木之长者“长”应读cháng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强聒(ɡuā) 卤莽(mǎnɡ) 见恕(shù) 辟邪(pì)
B.拒谏(qiān)汹汹(xiōnɡ)盘庚(ɡēnɡ)膏泽(ɡāo)
C.不恤(xù)怨谤(bànɡ)利弊(bì)会晤(wù)
D.胥怨(xù)儒生(rú)挑衅(xìn)怨诽(fěi)
【解析】C。
A强聒(guō);辟(bì)邪;B拒谏(jiàn);D胥(xù)怨。
3、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浚其泉源(jùn)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yōng)
C.则思正身以黜恶(chù)D.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buō)
【解析】D。
D应为bō
4、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日:
“沛公安在?
”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得不厚而望国之治劳心者治人,劳人者治于人
【解析】B。
A安定/哪里;B都解释为“讲信用”;C要求/寻求;D治理好/整编。
5、下列四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善始者实繁春华秋实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振长策而御宇内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D.塞源而欲流长也流水不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解析】B。
A分别是“听说”“懂得(引申义)““见识”;B分别是“实在”“结果实”“果实”;C分别是“震慑”“举起”“举起”;D分别是“水流”“流动的““水流”。
6、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则思知止以安人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塞源而欲流长也
D.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勇者竭其力
【解析】C。
A那个,这个/句首发语,表示议论;B表示转折/表示目的的连词;C都是表示转折的连词;D表句中停顿/……的人。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解析】A。
B元首,今比喻引申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
C根本,今做副词,或名词,表示基础的东西、重要的东西。
D骨肉,今义是“骨头和肉”,但今天也有“亲骨肉”之说,乃是其比喻引申。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
【解析】A。
A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9、下列四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
“沛公安在?
”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解析】B。
A安定;哪里;B都是“有信用的、可信的;C就;那;D稳固;牢固。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狩猎时网开一
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
【解析】D。
D“百司”指官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A。
A项都作“因为”解释,B项第一个表疑问语气,第二个表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是所字结构,第二个和为连用表被动;D项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就是”。
12、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
“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解析】B。
B项都作“讲信用”;A项是“安定”与“哪里”;C项是“要求”与“寻求”;D项是“治理好”与“整编”。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
【解析】D。
D应为百官。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析】A。
A以,介词,因为。
译文:
不要因为发怒就滥施刑罚。
以,介词,因为。
译文:
不因为喜欢的事物而喜欢,也不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悲伤。
B.哉,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译文:
为什么一定要使自己心神劳累,去代
理百官的职责呢。
哉: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译文:
难道帝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C.所,所字结构,构成名词。
译文:
施加恩惠,就要想到不要因为自己高兴就滥加奖赏。
所,结构助词,表被动。
译文: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
D.则,表承接,于是。
译文:
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则,表判断,就是。
译文: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
15、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解析】A。
A项:
听说;懂得;闻名。
B项:
实在,确实;果实,这里作动词用;果实。
C项:
威吓;举起;举起。
D项:
水流;流动;水流。
1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青取之于蓝
【解析】A。
A项两个“盖”都表推断语气;B项两个“而”,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递进;C项的两个“之”前一个代词,后一个结构助词;D项两个“于”前一个“对于”,后一个“从”。
17、下列四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不以物喜
C.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笑而遣之
D.善始者实繁 陈胜者,阳城人也,
【解析】A。
A都表示“大概”;B表目的的连词,“来”;因为。
C表转折;表修饰。
D“……的人”;表判断语气。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解析】A。
B元首,今比喻引申为一个国家最高领导。
C根本,今做副词,或名词,表示基础的东西、重要的东西。
D骨肉,今义是“骨头和肉”,但今天也有
“亲骨肉”之说,乃是其比喻引申。
1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D、克终者盖寡(能够)
【解析】A。
A.当:
掌管、主持。
翻译:
A.国君掌管国家重要的权力。
B.承受上天重大的使命。
C.处在深深的忧患中。
D.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很少。
20、下列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解析】D。
ABC都是比喻。
21、下列对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这里的三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里“以”和“而”在相对位置出现,意思是接近的,“却”,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里的三个“则”用法相同,都是“(如果)……那么”的意思。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这里的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解析】C。
C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不包含假设语气。
2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位高权重,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解析】B。
B是指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2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
了孤家喜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
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解析】B。
B是指能有好开始的人很多,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24、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解析】D。
D“终苟免”:
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
25、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
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
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解析】D。
D魏征用的是第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