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286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简史精.docx

中国文学简史精

中国文学简史【精】

中国文学史-导言

中国文学从夏初起有历史记载到今天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1.现实主义精神

2.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3.人民性、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先秦文学

一、古代诗歌与神话传说(远古时代)

1、社会背景:

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严重。

2、内容与特点

●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歌谣与神话故事

●口头诗歌,最早是随口冲出,只有节奏,没有意义的诗歌,如“杭育杭育”调节劳动节奏的歌声。

后来逐渐演变为有节奏又有意义的简单唱辞。

一般是原始人类劳动生活的展现,现实主义文学。

●神话,是人民对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征服自然地愿望,对自然与英雄人物形象化与神化

●神话的特点:

A其基础是现实生活,但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神是人类智慧的化身;B其创造活动是全民性的,属于低级阶段中的产物;C神话不同于迷信,前者是积极地,具有反抗精神的,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3、代表作品

●神话:

《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

4、意义与贡献

●说明了人民征服自然地强烈愿望

二、甲骨卜辞与《周易》(殷商时代)属于史传散文

1、社会背景:

奴隶制度趋于成熟

2、内容与特点

●甲骨卜辞是最朴素的散文,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因此大部分是极其简拙粗糙的语言。

●《周易》周代的卜筮书,较之于甲骨卜辞进步。

3、代表作品

●《周易》中的卦爻

4、艺术特点:

●《周易》已用简单的比兴手法、句法整齐,间或用韵

5、意义与贡献

●《周易》作了《诗经》的先驱。

三、《诗经》(春秋时代)

1、社会背景:

奴隶制盛极将衰;殷已灭亡,诸侯称霸,农业生产提高

2、内容与特点:

●《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北方黄河流域为主的诗歌总集;最早称《诗》、《三百篇》;

●“颂”指歌颂其先王的功业;“雅”则反映了统治阶级的生活,一般为士大夫所作;“风”则是民间歌谣;整部三百篇实际上是西周为主的史诗和东周为主的民歌。

●主要内容:

A尖锐的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B人民对于劳役兵役的反感C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与罪行D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E妇女的命运和婚姻问题F描写爱情生活的恋歌G劳动生产的讴歌H爱国主义诗篇I叙事史诗

3、代表作品

●《七月》、《关雎》

4、艺术特点:

●A概括的叙述B复叠的抒写C精妙的比喻D形象的刻画与景物的描写E优美的语言与和谐的音律

5、地位与影响

●是我国现实主义长河的初源,民间诗歌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给后代读者以美的教育和享受

四、《尚书》、《春秋》、《左转》、《国语》、《战国策》(春秋战国时代)史传散文

1、社会背景

2、内容与特点:

●《尚书》,世称《书经》,记言史书,是汉时期伏生所口述,六经之一,写殷的比较多。

如:

《无逸》《盘庚》

●《春秋》,中国最早一部编年体记事史,是孔子以鲁史官所记载的《春秋》为原始材料,记录BC722-BC481年事。

语言简练平淡,为以后的散文奠定了基础。

●《左转》是鲁国左丘明用事实说明《春秋》,是当时最优秀的史传散文,与《公羊传》、《谷梁传》齐名《春秋三转》,一同注解春秋,其他两部失传,左转称“春秋内传”。

●《国语》是与《左转》同时期的一部著作,比较于左转,其内容平庸。

称为“春秋外传”

●《战国策》是记录春秋到秦并六国的战国史,多记录策士游说之辞。

3、代表作品

●《春秋》、《左转》

4、艺术特点:

●《战国策》:

A时代民主的要求反映B对于高尚品德的肯定与社会丑陋面貌的揭露C生动而富有诱惑力的游说语言及对于某些人物采取的幽默讽刺笔调。

D用巧妙地寓言故事为比喻

●《左转》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暴露了很多社会面貌;对于复杂的战争描写特别出色;叙事极具戏剧性,情节非常紧张动人,人物刻画形象;多运用民间歌谣。

5、地位与影响

●《左转》等都是我国散文史上的里程碑

五、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代)

1、社会背景:

战争频繁,生产工具进步,封建贵族成了剥削者与消费者,作为士阶层代表的诸子兴起;他们的思想丰富,风格独特,有些为了贮备政治资本而投靠部分权贵,有的收徒讲学,造成声势。

2、内容与特点:

●《道德经》,也称《老子》,老子,老聃所著。

老聃,楚国人,主张清静无为,无治而天下自安。

对一切事物都“不敢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道家的创始人。

消极、悲观的态度给后世很大影响。

●《论语》,孔子门人编辑其语录。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相传弟子有三千,主张有为政治,低则“修身、齐家”,高则“节用爱民”。

在教育上也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进步观点。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封建制度最大、最有力的奠基人。

●《墨子》,墨翟,出生于孔子去世十年后,孟子出生前。

提倡“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最能接近人民的;是说理论辩的榜样,通俗易懂。

墨家在战国时期势力大于儒家。

●《孟子》,名柯,儒家学派,提倡“仁政”,相对于孔子的仁,又加了“义”。

充满人道主义,文学特色具有雄辩性。

●《庄子》,道家学派,和孟子是同一时期的,宋的人,人生观消极,对现实不满而不直接反抗,逃避现实,而艺术上则充满了浪漫主义,散文艺术成就很高,著作为后世文人所追捧。

●《荀子》,荀子,名况,赵国人。

儒家大思想家,其宇宙观比较进步,认为大自然运行有其自然规律。

“制天”即掌握自然规律并且适应它。

他已经从民间歌曲中创作出了辞赋。

●《韩非子》,韩非师从于荀子,韩国人,进秦后被其同学李斯所害。

他主张变法,强调法治。

著有《五蠹》,他的理论综合了商鞅、申不害、吴起等人的政治理念。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所著,即杂家。

是先秦学术思想的总结。

六、屈原《楚辞》《离骚》与宋玉(战国末期)

1、社会背景:

秦国吞灭五国,楚怀王不听屈原忠谏,去秦无返,因为小人离间,而且屈原遭贬江南,楚顷襄王也不喜欢屈原,屈原作了一系列悲愤的忧郁的爱国主义诗篇。

2、内容与特点:

●《楚辞》,收集了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作家所创作的号称骚体的楚人诗歌及后代某些模仿屈原作品若干篇。

最早的发源是楚国好巫时作的歌曲,在祭祀时唱的歌曲渐渐地成了一种音乐,即“南音”,“南风”其声调是慷慨激昂的。

●由西汉刘向所编辑。

屈原的《离骚》只是其中的最伟大的一篇。

●《离骚》意思是“遭遇着忧患”,是屈原放逐时所著,表明了作者远大的政治理想与高洁的品质,以及他维护真理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宋玉,是继屈原而起的《楚辞》作家,在艺术上追随屈原,代表作《九辩》,被称为“赋体之祖”。

因为他写过一些非楚辞体,而为散文体的赋。

3、代表作品:

《招魂》、《九歌》、《天问》

4、艺术特点:

A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B对于人物的描绘与刻画很突出C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D在民间文学中学习了很多E语言用了比兴、民间口语

5、地位与影响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是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创造了骚体诗;对诗歌形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屈原的爱国主义影响了很多后代诗歌的思想

两汉文学

一、秦代文学(秦统一)

1、社会背景:

秦国统一后焚书坑儒,在文化上没有什么突出进步。

2、内容与特点:

●《谏逐客书》,李斯,政论性散文。

二、汉赋(两汉)

1、社会背景:

天下既定,统治阶级过着剥削生活;文人士大夫歌功颂德,为铺张扬厉的汉赋准备了物质基础。

错误地继承了屈原的骚体形式,以此来讴歌统治阶级的政绩。

2、内容与特点:

●骚体赋,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屈原的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

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淮南大小山也是属于骚体。

●汉大赋,汉大赋的特点有:

A大,体制宏伟B丽,辞藻五彩斑斓C夸,无限度的夸张D滥,与主题无关的有关的都写进去E空,内容空虚,形式宏丽F杂,多搜冷僻字,杂字汇集G板,形式呆板,千篇一律H散,结构松散,前后没有整体性

●汉武帝时期,枚乘《七发》是汉赋由骚体向汉大赋转变的里程碑。

司马相如为汉大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子虚赋》。

扬雄《甘泉赋》(到后来,扬雄是第一个开始领悟大赋不适合文学的人,他的反省对大赋的衰亡也有一定影响)、班固《两都赋》等也是其中的有名作品,张衡的《二京赋》虽然采用大赋的形式,但已经从思想内容上开始转变为讽喻。

●《抒情小赋》,以骚体抒发其感时伤怀之情,与铺陈记叙的大赋不同。

班彪的《北征赋》是抒情小赋的开端,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是抒情小赋成熟的标志,而王粲的《登楼赋》是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型的最后里程碑。

4、艺术特点:

●反现实主义,铺陈藻饰。

5、地位与影响

●前期的骚体赋还揭示了部分社会的黑暗面,到汉大赋时期已完全没有一点现实意义。

晚期的抒情小赋向着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方向发展,也是因为社会减衰,没有了盛世。

大赋的消失已成必然。

三、汉乐府诗歌(两汉)

1、社会背景:

汉诗歌成就虽少,是因为士大夫均以赋为正宗文学;但民间诗歌的发展依旧没有停止。

也不可能停止。

汉武帝设置掌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任务是搜集民间歌辞,制定乐谱。

虽然汉哀帝曾经裁剪乐府官员,但乐府诗歌已经深入人心,就不能阻止其流传。

2、内容与特点:

●汉乐府,其内容有:

暴露战争的罪恶,反映人民的痛苦;描写弃妇悲惨的遭遇,叙述孤儿可怜的命运;揭发贵族官僚的豪华生活,斥责统治阶级吮吸劳动人民血汗的行为。

●这些民间歌谣都“缘事而发,感于哀乐,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也有外族输入的乐曲。

有官方采自民间的歌谣;一种是上层统治阶级文人所作。

3、代表作品:

《陌上桑》、《上邪》

4、艺术特点:

●乐府诗歌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有叙事、抒情、说理。

●叙事精彩,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口语化;善用铺张、侧面描写构成人物的鲜明性;用富于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来叙述事件

5、地位与影响

●乐府诗歌把《诗经》的现实主义发展成为一个延续不断的,更加丰富的现实主义传统。

●运用叙事手法、口语化的语言是建安和中唐许多现实主义作家所继承的,五言诗的发展也受到了其某些诗歌的影响

●白居易、元稹、杜甫都继承了乐府诗歌的现实主义。

四、五、七言诗歌(两汉)

1、社会背景:

汉初文人诗歌形式有继承《诗经》四言的,也有继承《楚辞》的。

五七言诗歌的发展,是在汉乐府诗歌的母胎中孕育出来的。

(虽然《诗经》与《楚辞》中已有不少五言诗七言诗,但那并不是纯粹的),最早的五言诗出现于民间,秦代。

盛于东汉时期。

2、内容与特点:

●五言诗,不同于乐府诗歌的民间文学形式,五言诗是士大夫文人的文学形式,一般倾向于抒发个人思想感情,出现于东汉时期。

文人最早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诗》(虽然艺术成就比较低)。

蔡文姬的《悲愤诗》其一也是五言诗,《胡笳十八拍》东汉末年最成功的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萧统编辑入《文选》,是民歌,是东汉末期最高成就的五言诗。

●内容包括:

A游子思妇的哀怨B朋友离群索居的苦闷C人生无常的感慨D现世享乐的追求

3、代表作品:

《胡笳十八拍》;《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

4、艺术特点:

●自然朴素,能用很少的话表达丰富的感情,多用自然景物烘托所要表达的感情气氛。

语言形象。

思想现实主义中带有浪漫主义。

5、地位与影响

●《古诗十九首》是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结合以后的代表作。

●五言诗的初步发展为今后的五言诗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