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2556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docx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语文花开》(七上)参考答案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1.秘;惑;腾;痴;幻;瞬  2.①幅;②副;③付;④符  3.依次是:

规规矩矩、清清楚楚、仔仔细细、踏踏实实  

二、4.上;膛;上;行;上;章;荡  5.示例:

(粉红)的荷花;(舞动)的莲叶;(晶莹)的露珠;(快乐)的游鱼   6.要点:

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7.①“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②“枯干”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我”对理想的渴望。

  8.示例:

“小草”象征顽强的生命,“蜡烛”象征无私的奉献,“太阳”象征光明。

 9.绘声绘色;看法:

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

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

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

(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1.①chuò;②línxún;③xuàn;④hǎn;⑤jiè;⑥níng2.①灰;②啜;③豪;④苍3.C 4.①片;②座;③个;④条5.提示:

运用比喻,句子通顺,前后一致,形象生动即可。

6.①(心理)描写;这句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表明“我”当时已经被吓傻了,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②议论;点明全文的主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将困难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它。

二、7.①指言谈、行动超出平常,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②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8.乞丐拾金不昧的美德和女士的善良慷慨。

9.既指作者小时侯跑到果园去捡被风从树上吹落的水果,也指那枚滚落到乞丐面前的硬币。

10.示例:

人家落难时,我们不能趁火打劫,只有别人丰收时,我们才可以分享他人的“风落之果”。

或:

对待处境不佳的人,我们有时要以善良之心,给对方以“风落之果”的赠与。

三、11.要点:

这是爸爸对“我”的劝告,也是我脱险的行动过程,也是我的人生感悟,说明要向困难挑战,才会战胜困难。

以此为题有形象性、动态感,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12.“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

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

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

第3课短文两篇(《蝉》、《贝壳》)

1.liǎnkélíngbēi 2.chán蝉鸣chán禅师liǎn收敛jiàn刀剑shù宽恕nù愤怒wēi微笑huī国徽 3.①收敛②聒聒③卑微④一丝不苟 4.A并不矛盾。

 5.:

,。

  6.D 7.

(1)秋风一吹,蝉的生命就完结了,苦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却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令作者感叹。

(2)人生的价值是可贵的,生命短暂而渺小。

我们应该为后人为社会留下一些玩味,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8.小、坚硬、精致 9.“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10.“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11.对上苍塑造生命之精心、一丝不苟的感叹和赞美。

12.提示:

从对生命意义的感悟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3.因为在等待中,“我”感受到蚕破茧成碟的过程是蕴藏着一次生命复活的坚实的梦。

14.

(1)变异:

在文中指蚕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2)窒息:

在文中指(生存)困难窘迫。

 15.作者看到眼前(姿态翩舞)的碟,想到了它的沉睡就是一个生死相连(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理)的梦。

16.承上启下,由上文蚕破茧化蝶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

17.示例:

一旦走出束缚,世界广阔无限。

千年的黑暗,孕育了瞬间的光明。

18.指人生道路山上的障碍,如低微的出身、平庸的相貌、痛苦的遭遇等。

用自尊、自信、毅力、勇气、智慧去扫除人生道路上的障碍。

 19.相同点: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20.不同点:

①《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②《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第4课 紫藤萝瀑布

1.A“槐”应读“huái B“酿”应读“niàng” C“嚷”应读“rāng”D“仃”应读“dīng” 2.

(1)察言观色 

(2)伶仃 (3)伫立 (4)忍俊不禁 (5)迸溅 3.《铁萧人语》 宗璞  冯钟璞  冯友兰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5.①流动欢笑生长②焦虑 6.B(A项中“隧”应写成“穗”;C项中“蜜”应写成“密”;D项中“淀”应写成“绽”。

只有B全正确)7.①梦境,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香气迷人程度  ②“沉淀”是沉积的意思,文中指想像中的紫颜色沉到花穗的下部,显得深。

形象地写出了紫色由浅到深的转变过程。

8.①拟人 ②比喻 9.D 10.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是揣摩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

做此类题,应在把握句义的基础上,细心感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这段文字写紫藤萝花的花色。

答案:

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11.对比 不仅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机盎然,还暗示了紫藤萝花甘于寂寞的个性特征。

 12.答案:

不罗嗦,因为前文说到了花开得热烈,反复运用,就把花当作顽皮的小孩在那里七嘴八舌一样,情态逼真。

(解析:

做这道题应放在文章中,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其作用,紫藤萝花七嘴八舌地在说话说明花开得热烈。

此题考查反复修辞方法的运用的表达作用。

)13.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紫藤萝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一派天真烂漫、童稚可掬的样子,突出了它盎然勃发的生机。

(解析:

这几个动词的恰当运用,不但体现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妙处,而且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盎然生机。

这道题考查关键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

)14.突出了紫藤萝花忍受巨大痛苦,疑虑不解地思索、小心翼翼地生长。

暗示了当时禁锢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肃杀的政治气候。

15.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16.D(解析:

本文构思巧妙,先点明自己看过一次昙花开放的感觉“凄美而壮烈”,接着写与朋友品茶、聊天的“无味”“单调”,为下文写昙花开放做准备。

正是因为全神贯注看昙花开放,所以花儿开放的声音格外惊人。

)17.反复 拟人 “反复”如:

花,很大很大;色,很白很白;味儿,浓郁强烈!

 “拟人”如:

它尽情的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18.相似之处:

通过对花的描写,结尾处都写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而本文作者赞昙花生命的短暂辉煌,说明作为一个人要珍惜生命,努力奋斗,创造辉煌。

(此题考查我们比较阅读能力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本文《昙花》和课文《紫藤萝瀑布》都是以“花”为描写对象,都通过写花表达对人的生命的看法。

只要认真研读两文结尾,体会一下,就能找到相似之处。

本文写“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最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不要浪费生命。

课文结尾则告诫人们不要为生命中的挫折所压垮,要看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19.“瀑布”一词写出了紫藤萝的花朵繁盛,也赋予它们动态美。

(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一个窗口。

对文章题目鉴赏要从文章主要内容入手。

本文所描写的是紫藤萝,因此鉴赏点就落在“瀑布”一词上。

瀑布,从悬崖上倾泻下来,其气势宏大。

用瀑布形容紫藤萝花,把静物写活了,而且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

做此类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再从原材料的语言、修辞、表现手法的妙处入手进行鉴赏。

第5课 童趣

1.zhì  miǎo  lì lì   怡   壑  癞蛤蟆 2.明察秋毫——比喻为人十分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  沈复 4.ABD 5.①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②丘壑 ③庞然大物 6.①通“僵”,僵硬的意思。

 ②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③正 ④兴趣 ⑤未染色的,本色 ⑥鞭打(此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做此类题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汉语知识。

)7.描写心情的句子,可以使人感觉到“察物纹理”时的投入,聚精会神,情随物动,别有一番情趣,从而突出了文章的情趣。

(做此题,先在阅读课文时勾画出“怡然称快”“不觉呀然一惊”等描写心情的句子,然后深入体会它们的作用。

此题考查描写心情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8.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下文具体描写“物外之趣”,因此第一段与全文是总分关系。

(明确这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要先理解此段的内容,体会此段与全文的关系,及与各段的联系。

第一段中的“物外之趣”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9.①见到微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细密之处。

②夏天的蚊子嗡嗡地像雷声一样,我便把它们模拟成在天空中飞舞的仙鹤。

③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④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⑤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它舌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10.D(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章内容和结构方式的特点。

做此类题要对文章有全面的认识。

A、B、C三项都对,D项有误,沈复是清代文学家。

) 11.①√②√③× 12.D(此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

做此类题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

A、C项解释全对;B项全错,第一个是“时候”的意思,第二个是“时常”的意思;D项有一处错误,第二个翻译成“被”) 13.省略了量词,数词直接修饰限制名词。

(此题考查文言文中数词运用的规律。

文言文中一般省略量词,数词直接修饰限制名词。

如“二虫”应译成“两只虫”。

) 14.“庞然大物”指癞蛤蟆;两只小虫;“山”指“土砾”;“树”指“丛草”。

 15.捉  鞭  驱   初生牛犊不怕虎 16.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

1.C     2.C    

3.A庸碌:

也作“庸庸碌碌”。

形容人缺乏理想,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4.C

5.(略)

6.①潭影空人心;②开轩面场圃;③曲径通幽处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⑤故人具鸡黍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二、阅读理解

7.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8.没有解除恐惧心理。

“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

“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9.“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10.(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

最好是答下面一点。

)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

理由:

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11.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

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12.被“我”捕捉来关在笼子里的画眉鸟死去了,根本原因是“我”使它丧失了自由;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

13.让它为我一人歌唱。

这种做法是自私的,既是对鸟儿的摧残,也是对自然平衡的破坏。

14.妈妈认为做一个失去自由的囚徒还不如死了好,这也是画眉妈妈爱的一种表现。

(可以有不同答案)

15.因为他明白了:

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值得肯定的。

16.画眉妈妈宁可毒死孩子也不愿让孩子过失去自由的囚徒生活。

 

17.①睁着;②心里私自;③通“僵”,僵硬的意思;④把

18.①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②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19.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20.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三、作文(略)

第6课理想

1.①tuì zhuó jué zǔ ②玷  扒  寥  舶 2.D(A、B、C三项都正确;D项“可望不可即”解释为“只可仰望而不可企及或接近”。

) 3.《流沙河诗集》 当 流沙河 4.①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②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

  5.B(此题考查诗句的停顿和重音情况。

朗读时注意把握节奏。

B项中“理想”与“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之间停顿,“绝处逢生”应读重音。

) 6.D(A项中“饮料”和“矿泉水”相包含,因此删掉“矿泉水”。

B项中“健全”与“建立”应颠倒位置;C项中应删掉“使”。

) 7.B(B项中“玷”应读成“diàn”;“扒”应读成“pá”。

) 8.①只可仰望而不可企及或接近。

即,靠近,接触。

②洗涤。

濯,洗。

③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获得生机。

绝,尽,穷尽。

 9.D(此题考查诗句所含哲理的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要深入理解诗句的内容。

例句包含的哲理是理想的重要性,因此选D。

) 10.①浪子有了理想便可体味到人间的温暖,唤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示例:

它也照耀着遥远的我的故乡。

(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例句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   11.清醒  谦恭(谦虚、谦逊)  谨慎(小心)  站起(站立) {此题考查恰当地填写词语能力。

做此类题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例句,填空中的词语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是反义词。

如“昏睡”与“清醒”相反;“高傲”与“谦恭(谦虚、谦逊)”相反;“莽撞”与“谨慎(小心)”相反;“跌倒”与“站立(站起)”相反。

} 12.(参考)《在山的那边》:

“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3.不矛盾。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

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14.比喻、对偶。

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幸福,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请乘理想之马……”两句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我们实现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5.(参考)当一名作家。

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努力学习,多读多练。

(其他的也可以,但必须是思想健康的、向上的。

) 16.D(阅读诗歌理解内容大意,把握写作角度,揣摩写法特色等方面。

D项有误,修辞方法是设问,没有排比。

) 17.纯洁的白色,鲜艳的红色,交相辉映,使人感觉明丽轻松、赏心悦目;悠扬的笛声,潺潺的流水,相互唱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这一组意象挖掘了欢乐的深层美,并用可感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抓住欢乐的颜色鲜、笛声、水声唱和这些意象,进行赏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

) 18.A(做此题要反复研读,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写作角度和特点来分析。

BCD三项都正确,A项中应是第四节。

) 19.本诗大量运用比喻,是为了形象生动地阐述理想的意义,从而鼓励人们为理想而奋斗。

(运用比喻句更形象生动表达文章内容,阅读全诗,把握诗的中心思想来回答。

第7课短文两篇

1.lán duòzhuìhaórǎnrǎnátīchú shuò 2.B(A、C两项注音全正确;D项中有一处错误,“囱”应读“cōng”;B项中有三处错误,“龈”应读“yín”;“浊”应读“zhuó”;“弦”应读“xián”。

) 3.C(A、B、D三项都正确;C项词语解释不全面。

冉冉:

形容事情慢慢变化或移动。

累累:

连续不断;连接成串。

) 4.①排比②拟人(做此类题要抓住句中有典型特征的词语,以便来辨析修辞方法。

①题中六次出现“第一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②题中“玩凉凉的云”是拟人。

) 5.①中“的”应写成“得”;“映”应写成“印”。

①“呱”应写成“孤”,“翱”应写成“熬”。

 6.示例: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S是曲线,是优美。

O是一轮太阳,是朝气。

 7.C(此题考查词语感情色彩是否发生了变化。

“神圣”、“自豪”、“多姿多彩”是褒义词,没有发生变化。

“堕落”的用法与我们的语感不合。

下文明明是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堕落”呢?

“堕落”有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这里指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风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 8.①张晓风②《无言歌》 周素珊 ③散文 9.“风情”指风土人情;“风景”指一定区域内可能观赏的景象。

“风光”指风景景象,在文中,作者所见柚子树生长南国,很有地方风土特色,这柚子树旁又有人家,更见人情,所以,文中用“风情画”更恰当。

(此题考查我们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对于这类题目,可以查工具书作为辅助手段,即使这些词语并不陌生,但了解词与词之间的微小差别对解题也有帮助。

) 10.行道树比喻无私奉献者(明确文中“行道树”的象征意义,从文中对它的描述来分析。

它甘愿在城市的飞尘中,制造清新,奉献绿荫,毫无怨言。

) 11.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12.我们的事业需要我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及以苦为乐的精神。

 13.对比。

如:

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城市的对比。

突出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反复阅读文章,体会文章运用对比表现手法,并能理解其作用。

与夜生活的人们相比,更突出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 14.“忧愁”与“快乐”不矛盾。

“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带来清新和浓阴,迎接早晨的太阳和光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要在深层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概括,如探究“忧愁什么”“快乐什么”,一定要联系上文内容具体理解。

行道树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 15.“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车辆、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空气,但城市的居民习惯于这种现状,人们对行道树制造的清新不珍惜,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实在令人感到悲凉,感到担忧。

在这种环境中,行道树只是一种点缀,改变不了严重的污染现象。

(理解文中句子,要联系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悲凉的点缀”,明确行道树处于“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这个特殊环境。

) 16.“我”生活在大山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

听了黄春草在逆境中奋斗的经历后,认识到了只有选择顽强,才能茁壮成长。

 17.

(1)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把自己不能过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责任归结到父亲身上。

 

(2)强调小花恶劣的生长环境;突出小花顽强的生命力。

 18.烘托了“我”对黄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羡慕之情(或向往之情) 19.“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这句话告诉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就有了希望和梦想,就要去追求、奋斗。

 20.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黄春草) 21.示例:

作者看到十姊妹的雏形,样子难看,但感觉很新奇,“具体而微”时感觉很喜欢,这正是第一次的感觉不一定都是愉快的。

人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第一次的经历并不都是愉快的,但肯定是新鲜而刺激,令人回味无穷的。

(此题从把握文章主旨出发,来思考如何对待人生的第一次。

只要能够答出引申联想的内容即可。

第8课 人生寓言

1.①yùn jiào jié bǐng ②撤  厄  皎  泯  迭 2.①得失之患②险象迭生③心旷神怡④多愁善感⑤突如其来⑥举世无双 3.周国平 比喻 夸张 讽刺 4.chè撤销  chè清澈 xiāo销售 xiāo消息 dié险象迭生 diē跌宕起伏kuàng心旷神怡guǎng性格粗犷 5.示例:

便心神不宁,惟恐题目太难;便忧心忡忡,只怕失误太多。

 6.C (A单对双不搭配;B缺主语。

在“资源”后加“的意识”;D“打击”后面缺宾语,在“制品”后加“的行为”) 7.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8.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锻炼人的意志 9.B(B项中“嬉戏”中的“嬉”应读“xī”;“泯灭”中的“泯”应读“mǐn”) 10.A(此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做此类题要注意积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

“心旷神怡”中的“旷”是“开阔”的意思。

) 11.A(“召见”是中性词,“慷慨”是褒义词) 12.C(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项考查人物描写方法。

B项考查重点字词的品析C项考查对寓意的理解。

D项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

C项说法有误,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说法不成立。

) 13.不能删。

围绕白兔与人类的区别和对人类中的某些人慧心已泯,贪心贪欲的讽刺作答。

14.“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

这种反复还暗示:

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15.从前闲适的心情一扫而光了,取而代之的是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月的阴晴圆缺,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尽量用原文的词句答题,这是得分诀窍!

) 16.白兔慧心未泯,不愿为得失之患所困扰。

(做此类题时,要阅读相应文段,勾画概括有关语句。

白兔不愿为得失之患所困绕,想寻回闲适的心情。

尽量用原文答题。

) 17.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

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

可见,对人类有讽刺、劝诫的意味。

(寓言其实都是针对现实中的人的) 18.动 看一看 形容 很远 19.五彩缤纷的羽毛 灰白而单调的羽毛 20.华而不实或徒有其表(阅读时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

“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

尽管我的羽毛是灰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从中看出“华而不实”的特点。

) 21.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甚至是丑陋的(把鹤的对美和丑的理解从文中勾画出来。

“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

”)22.那些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 那些貌不惊人却有着真才实学而又能干的人(做此题要明确寓言的寓意,正确理解“孔雀”与“鹤”的象征意义,由动物联想到人,寻找这两类人的相似点。

) 23.示例: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不是拥有一把青草什么的。

可见不是泛指拥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样拥有。

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就会泰然拥有,不会那样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