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2280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秋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秋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秋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秋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天教案.docx

《秋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天教案.docx

秋天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学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

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

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

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

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3.齐声诵读。

师作朗读指导:

重音的处理。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

(生回答后)明确:

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

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

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

(三)、问题探究,品味赏析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

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

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

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

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

句子并谈谈理由。

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

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资料:

(美)狄金森《秋景》。

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2、欣赏品评。

资料:

沙白《秋》。

谈谈认识:

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3、资料交流。

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美文。

(五)、课堂小结

  1.概述课文内容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中各幅小画面,以及画面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柔的特点无一不达到极致。

诗不长,只有三节,每一节独立构成一幅画面,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多景致皆收于笔下。

2.写作技法

(1)语言生动、形象、凝练

(2)构思新奇、虚实结合

(六)、学生展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八、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

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3.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背诵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试根据诗的意境作一幅画,或写一篇叙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

(1)何其芳 诗人,评论家《预言》

(2)热爱与赞美

3.“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

共同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形、声兼具的画面。

[能力提高]

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参考答案: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6.对秋天的喜爱的赞美。

7.略

九、课后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学生不仅得到了文学的熏陶,对于感知大自然的美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在学习这节课时,突出了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之下有了更积极的表现,学习的也更主动。

理解和宽容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学生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风彩。

教师的感情应该更饱满,语言应富有激情,在这堂课上,还未能很好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以后在教学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

(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

(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

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

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

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

(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

摘抄以秋为的文字,并做点评。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秋天 何其芳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让学生观察秋天的事物及特点。

授课设想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

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氛围:

1、出示秋天组图,并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关于秋天的话题。

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有人曾写过这样一段话诠释这首曲子:

“是温柔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展,是微妙心灵与广袤世界的无隙契合;情感融入了季节,思想交汇了自然。

在萦萦于耳的天籁之声中,我们读懂了秋天……”(鲁元枢《精神守望》)。

是啊,秋天总是能引发人们许多的思绪,也有许多人曾经描写过秋天。

那么,诗人何其芳笔下所展示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图景呢?

2、介绍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原名何永芳。

四川万县人。

散文集《画梦录》,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

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

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3、出示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并解决生字词。

2、学生听配乐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停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村秋景?

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

(出示课件内容)

冷雾、白霜——秋

稻香、镰刀、竹篱、瓜果——农家

蟋蟀(声音)、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秋景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竹篱、瓜果体现农家特色;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声远去,暗示这是在秋天。

③学生配音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感情来。

三、研读赏析:

1、看第一幅图,并思考:

①这幅图与文中哪几句话相对应?

②划出第一段节奏、重音,并叫学生读一读。

③出示改动后的诗句,教师读一读,比较:

与原文有一样吗?

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不能去掉?

(逐句进行分析)

④学生再读第一段,进行品味,要读出感情。

2、看第二幅图,并思考:

①你觉得这段应怎样读?

(有问题四人一组讨论。

②请学生配乐试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对诗中语句进行品味交流:

你认为诗中的字词好在何处?

④学生齐读第二段。

3、看第三幅图,思考:

   ①根据诗歌第三节内容,你觉得画面有必要增添一些什么内容吗?

说说你的想法。

②牧童这几句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③学生齐读第三段,读出感情。

4、本诗的秋景图是由三幅特色画组成,请你试着用富有诗意的词来命名,并说说它们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美好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

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据图画,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

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热情、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

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总结:

诗人通过三组画向读者展现了秋天的特征,寄托了作者对秋天的理解:

并且超出了一般人对秋天的惯性定义,独创出秋天的清幽的意境。

2、比较阅读:

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四、课堂总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农闲的景象:

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热闹喜庆,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清幽的淡雅的乐在其中的秋天。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2、熟读课文,并背诵。

少女思恋图(梦寐)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

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像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比较阅读法。

将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的共同处比较鉴赏,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指导诵读全诗,品析诗歌语言,感悟浸蕴着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

(一)

(背景音乐:

《在希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洋溢着欢乐的季节)

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设计

(二)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投影:

(1)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肥shuòqī息乌jiù梦mèi

清liè枯hé lián刀 xīshuài

liáokuò

(2)释义。

丁丁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冽 梦寐 幽谷

明确:

(1)硕 栖 桕 寐 洌 涸 镰 蟋蟀 廖阔

(2)丁丁:

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肥硕:

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

高远空旷。

也作“寥廓”。

枯涸:

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

水清。

 梦寐:

睡梦。

幽谷:

幽深的山谷。

朗读提示: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

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

熟悉读歌内容。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内容研讨

1.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

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

“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是收割的形象说法。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7)“牛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