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2255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三年级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l—35.5

2.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注意: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序号涂黑。

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其中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内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B.粮食酿酒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答案】A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纺纱织布,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粮食酿酒,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烧制瓷器,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冶炼生铁,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氧气B.氯化钠C.蒸馏水D.金刚石

【答案】D

【解析】

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错误;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错误;D、金刚石是由碳一直直接构成的,正确。

故选D。

【点睛】分子、原子、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含有金属的化合物;其他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睛】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5.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银温度计液柱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B.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D.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银温度计液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分子酒精分子因不断的运动到空气中,造成酒精的浪费,故选项解释正确;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睛】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7.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固体硝酸铵和水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氯化钠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变小,错误;

②铁和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气体,瓶内压强变大,正确;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正确;

④氯化钠和水温度不变,压强不变,错误;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压强变大,正确。

故选D。

【点睛】小气球鼓起来,则是装置内的压强变大,可以是产生气体,也可以是温度升高。

8.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中六个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

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故选C.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9.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是一种单质

B.乙醇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乙醇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都是金属

B.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则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有可燃性

C.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要验纯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一定是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溶性酸、碱、盐的溶液也具有导电性,石墨是非金属单质,也具有导电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但是没有可燃性,故B错误;

C、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则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需要验纯,以免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是一种固体,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考生注意:

请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作答。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

(2)两个氮分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

(3)两个氢氧根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

【答案】

(1).H

(2).2N2(3).2OH-

【解析】

【详解】

(1)氢元素的符号为H;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分别表示为:

2N2;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三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2OH-。

12.将下列有关性质、变化、现象不同的原因填写在横线上:

(1)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原因是二者的___________不同;

(2)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不同;

(3)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___________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答案】

(1).含碳量

(2).氧气浓度(含量)(3).碳原子排列方式

【解析】

【详解】

(1)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和钢中含碳量,故生铁和钢存在差异;

(2)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现象不同,原因是物质之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3)金刚石、石墨等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3)净水器中常利用____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答案】

(1).肥皂水

(2).氢元素和氧元素(3).活性炭

【解析】

【详解】

(1)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软硬水,取样加入肥皂水后振荡,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中常利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14.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时发生如下反应:

4HNO3光照2H2O+4NO2↑+X↑。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X的化学式是______;

(2)此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

(3)浓硝酸需要______保存。

【答案】

(1).O2

(2).分解(3).密封

【解析】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推断X的化学式是O2;

(2)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分解反应;;(3)“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时发生如下反应”,故需要密闭保存。

15.结合表(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铍(Be)属于“金属”或“非金属”中的__________元素;

(2)一个锂(Li)原子容易失去__________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用符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3)从原子结构上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数。

【答案】

(1).金属

(2).1(3).Li+(4).电子层

【解析】

【详解】

(1)铍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由锂(L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号为:

Li+;

(3)从原子结构上看,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16.以下是初中化学的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通过比较两个实验,能得出有关分子性质的结论是__________;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提供热量

(3)实验C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答案】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BC(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解析】

【详解】

(1)实验A,对比两个实验能得出有关分子性质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燃烧的条件有:

温度到达着火点、和氧气接触、可燃物。

实验B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现象是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所以依据实验③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17.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若用纯铁制造刀具时,因为纯铁的硬度__________,容易变形;

(2)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__________的发生化学反应;

(3)向AgNO3、Cu(NO3)2、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少量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时,产生气泡。

由此推断,所得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答案】

(1).小

(2).水和氧气(3).硝酸钾和硝酸亚铁

【解析】

【详解】

(1)纯铁的硬度小;

(2)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3)若将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有剩余,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就完全反应,那么滤液中的溶质就只有Zn(NO3)2和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和Fe。

【点睛】如果溶液是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另一种活泼金属置换溶液中的金属时,先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

18.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A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3)实验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Fe2O3+3CO

2Fe+3CO2

(2).有黑色固体生成(3).排尽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解析】

【详解】

(1)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2)在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里的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3)在给氧化铁样品加热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其目的是赶走试管里的空气,同时也能够防止爆炸。

19.结合下表给出的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g

31.6g

63.9g

110g

169g

246g

NaCl

35.7g

36.0g

36.6g

37.3g

38.4g

39.8g

 

(1)20℃时,将40gKNO3放在100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20℃时,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3)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

(4)NaCl中有少量KNO3杂质,提纯NaCl应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答案】

(1).131.6

(2).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3).NaCl(4).蒸发结晶

【解析】

【详解】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将40gKNO3放在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31.6g=131.6g;

(2)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所以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

(4)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适合用降温结晶,故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20.如图所示的仪器和稀盐酸、稀H2SO4、石灰石、过氧化氢溶液四种药品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在实验室里可以制取H2、O2、CO2中的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利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①反应的原理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②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碳化钙(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___________。

【答案】

(1).集气瓶

(2).CO2(3).2KMnO4

K2MnO4+MnO2+O2↑(4).试管(5).AC

【解析】

【详解】

(1)据图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

(3)①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②除选用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4)在实验室里,常用块状的碳化钙(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图所给仪器中的F和AC。

【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1.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

(2)图③中,使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

(4)称量NaCl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答案】

(1).②⑤①④③

(2).加速溶解(3).18.2(4).小于

【解析】

【详解】

(1)由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

(3)砝码的质量为10g+5g=15g,游码的质量为3.2g,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15g+3.2g=18.2g;

(4)砝码质量因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而变小,故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小于实际所需的质量,导致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小于10%。

22.使用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足量石灰石反应,理论上可制得___________克二氧化碳?

【答案】2.2g

【解析】

【分析】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依据盐酸的质量进行计算。

【详解】解: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2.2g,

答: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点睛】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