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文综历史)4
12.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
13.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政府校比户籍,清查隐漏人口,导致户口增加,进而形成了新置与恢复州、郡、县的高潮。
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政策是
A.建立俸禄制B.设立三长制C.实行宗主督护制D.推行门阀等级制
14.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
材料说明①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②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③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④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立宪改良
16.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是
A.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
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17.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
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18.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
“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19.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20.《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一条规定,经济活动中缔结契约,“其所用的法定语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
这一条款的规定
A.维护了平民应有的立法权B.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
C.提高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D.适应帝国境内民族间贸易发展
21.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
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22.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一书中写道,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以下各项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①邦联体制②三权分立③联邦制度④政党制度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3.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从1858年到190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5到6倍
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
19世纪末期,俄国产业无产者的人数增速加快,1900年俄国产业工人约2百万,到1914年增至约3百万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业化进程未启动
C
1921年-1922年度,苏俄所收粮食税总额比此前规定的粮食征收指标减少了1.9亿普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二战后初期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盛行,政府主要通过运用预算刺激需求,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
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7.(32分)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
“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
①
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
②③④
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⑴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
(6分)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4分)
材料二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⑵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
(4分)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
(6分)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
(2分)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
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
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
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
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⑶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简要评论这些看法。
(10分)
39.人口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明中叶后期,玉米、番薯自海外传入我国。
它们不但高产,而且不与稻、麦争地,加之栽种培植极易,清朝时在我国普遍种植。
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将人头税纳入田地税中征收,人头税取消。
大量隐匿人口得以上报和统计,也刺激了人口的大量生产。
乾隆帝说“百余年太平天下,休养生息。
天下户口之数,视昔多至十余倍。
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
晚清学者汪士铎指出,由于“人多之害,山顶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摘编自陈权清《清代人口的增长与危机》
⑴清朝前期(1644年─1840年)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
阅读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10分)
40.欧洲西部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在三个世纪中,西班牙从新大陆共输入225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
在16、17世纪,西班牙总共只有46年是和平时期。
财政预算绝大部分是为了军费和还债,而债务又大多是为了战争。
由于实行宗教极端政策,对宗教异端不是处死就是驱逐出境。
而宗教异端在工商业者中发现,据统计,西班牙因此总共损失了50万国民。
随着这些能工巧匠被驱逐,西班牙的许多工商业彻底地消失了。
16世纪末期,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某些工业部门因缴税而丧失产值40~60%。
从此西班牙不权丧失了它的国外市场,也丧失了它的国内市场,它已经成了法国、荷兰与英国商品的一个重要的倾销地。
──摘编自覃翠柏《西班牙何以成为“黄金漏斗”》和付正新《试论西班牙17世纪衰落的历史教训》
⑵西班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16、17世纪却走向了衰落。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衰落的原因。
(10分)
2017-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D
B
A
B
A
D
C
A
B
C
C
D
37.(32分)
(1)说明:
①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
宋朝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
造成“三冗”局面。
(3分)
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
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
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3分)
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
重文轻武。
(3分)
④赵宋王朝的兴与衰:
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长治久安。
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法克服统治危机,北宋走向衰落。
(3分)
(言之成理,观点理解准确、史实运用得当,即可得分)
评价:
有利宋朝统治的稳固;造成宋朝政治保守和僵化。
(4分)
(2)理念:
历史是不断进步的,应该进行变革。
(4分)
主要方面:
近代民主政体的扩展;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发展;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6分)
说明:
例1,英国、法国、德国进行议会选举权方面的变革,代议制民主发展。
(2分)
例2,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进程加快(2分)
(运用史实正确且无认识方面的错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3)看法:
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
(6分)
评论:
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
(答出两点即得4分)
39、
(1)原因:
引种、推广高产粮食作物。
取消人头税。
社会相对和平稳定。
(6分)
影响:
粮食供应不足。
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分)
40、
(2)大量财富用于支付长年战争开支、债务以及王室的挥霍。
(4分)
奉行极端的宗教政策,导致工商业劳动力减少,实行重税政策,工商业衰落。
(4分)
海外殖民活动中被英国打败。
(2分)
(如回答,统治者穷奢极侈,对工商业投资建设少或西班牙地主和教会的残酷剥削等,也可各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