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197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和下西洋文稿.docx

郑和下西洋文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我将从教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说教材】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明白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朝是我国古代史的晚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此时,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

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

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资本主义的强大,明朝中后期开始一直演绎着被动外交的局面,所以就有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重点:

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

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

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积极的作用。

难点: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说课前准备】

教师:

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1、搜集资料

①史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有几种说法。

②国内外对郑和下西洋意义、影响的评价。

2、了解中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

【说教学方法】

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

七年级下期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教法:

识图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

1、识图法;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左图右书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图文资料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丰富的图文资料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比较法:

用比较法有利于加快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进程。

4、讨论分析法:

通过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意义及启示,及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5、情境教学法:

纸上旅游“我随郑和下西洋”,让学生充分想象途中发生的情况和困难,更深刻地体会郑和船队的这种伟大的精神与此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说学法】

1、引导学生善于从优秀人物(郑和、戚继光)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养。

2、通过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意义及启示,及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3、纸上旅游“我随郑和下西洋”,让学生充分想象途中发生的情况和困难,更深刻地体会郑和船队的这种伟大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出示标题

(解释:

风云变幻的背景暗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的一面,又有冲突的一面

导入新课

 

我这里有同一艘帆船的一组图片,仔细观察,认识这艘单桅帆船吗?

它的名字叫什么?

(提醒注意船帆)

学生积极思考:

凤凰号

老师介绍:

凤凰号帆船,隶属于香港凤凰卫视。

在2004年8月8日,凤凰号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探访亚非多国。

同学们知道它这次航行的目的何在?

学生: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出示课件相关内容)

的确这次航行被称为“跨越四海的访问”,就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探寻郑和的足迹。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洋图,点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有关纪念三保的史实,设置问题;三保是何许人物?

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地区人们的纪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保,感受他的魅力。

设计目的是身临其境,吸引学生兴趣,点题。

问题1:

郑和是个什么样的人?

让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予以总结。

一、郑和下西洋

设计五个问题<一>历史范围、<二>概况、三>目的、<四>条件、<五>历史意义。

<一>历史范围

1、提出问题:

明代的西洋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阅读书P93注解,出示课件,让学生上台指出西洋的大致位置。

明代人们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做“西洋”,以东称为东洋。

强调文莱是东南亚一个小岛,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

郑和出使的国家,都在当时的西洋范围内。

直观的课件,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过渡:

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情况怎样呢?

<二>概况

分两步:

1、视频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学生再结合阅读书本P95—96正文和小字部分做一个知识抢答赛。

完成《郑和下西洋经过》表。

教师强调大海船之大,长44长(151.8)米,相当于50层楼高,宽18长(61.6)米,相当于20层楼高。

用学生熟悉的长度作比,直观深刻,学生惊叹不已。

再趁机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对比,得出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无行中增强了学生的媒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请一位同学演示郑和下西洋路线课件,带领同学们一同探寻郑和的足迹。

(提示要讲明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和第七次远航到达的地区,讲述过程中注意:

时间、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

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

最远到达哪里?

)。

然后来个古今地名大抢答。

出示课件。

古今地名叫法不一,学生学习不便,学生自己讲,挣着答,符合七年级学生想展示敢展示的心理,在快乐的气氛中突破了难点。

<三>目的

提出问题: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你支持、反对哪种观点,或自己有哪些新观点。

答案不要求统一。

勇敢谈自己的想法,有新意。

现代媒体丰富,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主要有:

(1)、明成祖派郑和到西洋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3)、向海外宣扬国威,因为当时明朝已是泱泱大国了,比较强大

(4)、想看一看其它国家怎么样

(5)、到西洋去寻找宝物

教师明确:

具体动因史学界说法不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都不否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目的。

<四>条件

1、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93—94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对郑和作大致了解,小组:

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

回答要点:

(1)、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

(2)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

(3)、人生经历,对朱棣忠诚;

(4)、宗教信仰,原信伊斯兰教,后改信佛教,有利于与亚非的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交往。

过渡: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明成祖才会把下西洋的重任托付给郑和。

2、问题:

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成功除个人因素(人才条件)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呢(物质、技术条件)?

利用教材“动脑筋”1的思考题讨论,教师再适度加以引导,联系前边学的内容起,分析出当时远航已具备的物质前提和技术条件,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回答要点:

(1)、明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成祖时,明王朝统治已经很强盛。

(2)、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能、造出巨大的船只

(3)、罗盘针已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

(4)郑和从小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五>历史意义

1、观察邮票,为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做铺垫。

问题:

郑和船队在各国受到怎样的接待?

出示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学生观察票2票3票4,推测分别反映到达哪些地方?

在干什么?

票2:

越南占城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票3:

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

票4:

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郑和所到之处,同当地居民友好往来、贸易,大都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使臣甚至国王搭乘他们的船只来中国访问。

如苏禄王国在今菲律宾苏禄群岛。

1417年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

在访问结束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葬于德州。

郑和下西洋后,使很多人到了南洋各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意义启示

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

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意义:

(影响)回答要点:

1、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证明我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发展到了顶峰,能到达今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一带,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2、与亚非各国经济交流,发展友好关系;

促使了中国与印度、东南亚和阿拉伯的友好往来,也宣传了我国先进优秀的文化,加强了与各国的友好交往。

3、大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把许多国家的土特产带回来,比如:

人们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珠宝、珊瑚等。

4、开发南洋。

启示:

1、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学习他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的精神。

2、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我们要发扬传统,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过渡:

随着国力的衰落,明朝无力再下西洋了。

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就出现了严重的倭患。

于是出现了一位抗倭的民族英雄。

知道他是谁吗?

他的英雄事迹是什么?

二、戚继光抗倭

<一>背景

学生看书并了解抗倭的历史背景,教师提出问题:

1、倭寇是指哪些人?

是不是把所有日本人都叫作“倭寇”?

元未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这时出现大量倭寇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日本方面的原因涉及世界史,教师要进一步补充出来:

元末明初,日本南北分裂,长期内战,战败的封建主为掠夺财富,搜罗溃兵败将、武士浪人、走私商人,结成海盗。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害不大。

到了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驰,倭寇与当地奸商、海盗相勾结,烧杀抢掠,沿海千里同时告急,使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地方政府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

<二>:

经过

请一位同学结合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讲述经过,简要介绍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台州九捷”。

<三>:

评价

1、戚继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结合动脑筋中戚继光的诗句讨论,并进行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片强调。

2、结合书本P96“动脑筋”思考,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

回答要点课件展示强调:

(1)、“人心向背”,反侵略正义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