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docx
《第2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讲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第2讲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最新考纲要求
核心素养脉络
1.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2.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正确选用实验装置及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研究物质分离、检验等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及基本方法。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考点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区别
1.混合物的分离:
依据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操作将混合物一一分开得到各组分的纯净物。
2.混合物的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1.图1方法为过滤。
适用范围:
把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
①一贴、二低、三靠。
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图2方法为蒸发。
适用范围:
从溶液中获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固体溶质。
注意事项:
①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图3方法为萃取分液。
适用范围:
①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
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④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4.图4方法为蒸馏。
适用范围: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中水流方向应为“低进高出”。
5.图5方法为升华。
适用范围:
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易升华,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思维诊断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金刚石不溶于CCl4,则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金刚石与CCl4的混合物( )
(2)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
(3)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4)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5)用乙醇萃取出溴水中的溴,再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溴与乙醇( )
(6)用升华的方法分离NH4Cl和I2的固体混合物( )
提示:
(1)√
(2)× (3)√ (4)√ (5)× (6)×
三、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实例
主要成分(杂质)
除杂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N2(O2)
灼热的铜网
用固体吸收杂质气体或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欲得到的气体
CO2(CO)
灼热的CuO
MnO2(C)
—
加热灼烧
CO2(H2S)
CuSO4溶液
洗气
CO(CO2)
NaOH溶液
CO2(HCl)
饱和NaHCO3溶液
H2S(HCl)
饱和NaHS溶液
SO2(HCl)
饱和NaHSO3溶液
Cl2(HCl)
饱和食盐水
CO2(SO2)
饱和NaHCO3溶液
乙烷(C2H4)
溴水
C(MnO2)
浓盐酸(需要加热)
过滤
C(CuO)
稀酸(如稀盐酸)
Al(OH)3(Fe2O3)
NaOH溶液、CO2
Fe2O3(Al2O3)
NaOH溶液
Al(OH)3(SiO2)
盐酸、氨水
SiO2(ZnO)
盐酸
BaSO4(BaCO3)
盐酸
FeCl2(CuCl2)溶液
Fe
CuS(FeS)
稀盐酸
溴苯(Br2)
NaOH稀溶液
分液
NaHCO3
(Na2CO3)溶液
CO2
加酸转化法
NaCl(NaHCO3)溶液
HCl
FeCl3(FeCl2)溶液
Cl2
加氧化剂转化法
FeCl2(FeCl3)溶液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NaCl(NH4Cl)晶体
—
加热分解
乙烯(SO2)
碱石灰或
NaOH溶液
用固体吸收
气体或洗气
使气体干燥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浓硫酸洗气或用固体干燥剂干燥。
[思维诊断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2、FeCl3杂质,可通过先加入氯水,再加入CuO调节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除去( )
(2)乙烯中混有的SO2可以通过溴水除去( )
(3)金属铜中含有的少量银和锌可以通过电解精炼法除去( )
(4)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5)除去SO2中的少量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SO3溶液( )
(6)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可将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
提示:
(1)√
(2)× (3)√ (4)√ (5)√ (6)×
教材对接高考
1.(RJ必修1·P20T3改编)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溴水
蒸馏
B
氯化铵溶液(FeCl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C
二氧化碳(CO)
O2
点燃
D
淀粉(KCl)
H2O
置于半透膜
袋中漂洗
解析:
选D。
A中加入溴水将NaI转化为I2后,应用CCl4萃取,分液除去碘,A错误;B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在除去铁离子的同时会与NH
反应,且引入了钠离子杂质,很难除去,应加氨水并过滤除杂,B错误;C中少量杂质CO难以燃烧,且易引入杂质O2,C错误;D中淀粉属于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留在袋中,KCl则可以通过半透膜被洗去,D正确。
2.(溯源题)(2017·高考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3固体
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解析:
选D。
A项,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直接蒸发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项,NaBr和K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颜色层不同。
探微题眼:
(1)蒸发AlCl3溶液要考虑铝离子发生水解。
(2)熟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探源 本题分别取材于RJ必修1P56图3-13,NaHCO3、Na2CO3热稳定性的比较,RJ必修2P8,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等。
对有关物质的分离、提纯,制备进行考查。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1.(2018·河北邢台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氯化钠溶液和牛奶的混合物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
解析:
选A。
溶液与牛奶均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法分离,A错误;自来水中水的沸点较低,低于溶质的沸点,可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B正确;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C正确;氯化铵加热分解,受冷又重新生成NH4Cl,而氯化钠受热不分解,故通过加热可分离,D正确。
2.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各步实验操作原理与方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步骤
(1)
步骤
(2)
步骤(3)
步骤(4)
解析:
选C。
步骤
(1)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过滤装置,A正确;步骤
(2)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B正确;步骤(3)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而不是坩埚,C错误;步骤(4)是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的方法得到甲苯,需要蒸馏装置,D正确。
3.实验室从含氯化钠、硝酸钾的混合液中提取KNO3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1
操作2
操作3
操作4
A
溶解
结晶
蒸发
过滤
B
蒸发
过滤
冷却
过滤
C
蒸发
结晶
结晶
蒸发
D
过滤
结晶
冷却
结晶
解析:
选B。
从含氯化钠、硝酸钾的混合液中提取KNO3,因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结合流程可知,操作1为蒸发,操作2为趁热过滤分离出NaCl,操作3为冷却结晶,操作4为过滤出KNO3晶体,故选B。
化学方法
原理
杂质成分
沉淀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Cl-、SO
、CO
及能形成难溶性氢氧化物的阳离子
气化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CO
、HCO
、SO
、HSO
、S2-、NH
杂转
纯法
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
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对应酸、酸酐或碱)
氧化还
原法
用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杂质
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
热分
解法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除去Na2CO3中的NaHCO3等
酸碱溶
解法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
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
电解法
利用电解原理除去杂质
含杂质的金属作阳极、纯金属(M)作阴极,含M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如:
电解精炼铜
角度1 利用化学反应除杂
4.(2018·福建晋江模拟)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FeSO4(CuSO4):
加足量铁粉后,过滤
B.CO(CO2):
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MnO2(KCl):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D.CO2(HCl):
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解析:
选D。
选择除杂试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项,因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铜,铁粉不能与FeSO4反应,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铜可通过过滤除去,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项,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项,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项,HCl和CO2均可被NaOH溶液吸收,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以得到纯净物质(除水外),其中方法不正确的是( )
A.N2(NO2):
通过水洗涤
B.NO(NH3):
通过水洗涤
C.Na2CO3(NaHCO3):
用加热法
D.NH4Cl溶液(I2):
用CCl4萃取
解析:
选A。
NO2气体溶于水后,又生成NO气体,仍然得不到纯净的N2,A项不正确;NH3极易溶于水而NO不溶于水,B项正确;NaHCO3受热分解能生成Na2CO3,而Na2CO3受热不分解,C项正确;I2易溶于CCl4,NH4Cl易溶于水而不溶于CCl4,D项正确。
6.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原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主要操
作方法
A
HNO3
溶液
H2SO4
BaCl2溶液
过滤
B
CO2
SO2
酸性KMnO4
溶液、浓硫酸
洗气、
干燥
C
SiO2
Al2O3
稀盐酸
过滤
D
C2H5OH
CH3COOH
CaO
蒸馏
解析:
选A。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引入新杂质,A项错误;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而二氧化碳不能,则利用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试剂洗气、干燥可除杂,B项正确;氧化铝与盐酸反应,而二氧化硅不能,则加足量稀盐酸过滤可除杂,C项正确;乙酸与CaO反应后生成醋酸钙,增大与乙醇沸点差异,则加CaO后蒸馏可除去C2H5OH中的CH3COOH,D项正确。
角度2 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方案及流程分析
7.(2018·山西太原模拟)实验室按照如图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
B.可以提纯含少量杂质水的酒精
C.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
D.不能提纯含少量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钠
解析:
选C。
操作Ⅰ是将固体溶于水,是溶解,故A错误;提纯含少量杂质水的酒精,应先加生石灰,再蒸馏,故B错误;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操作Ⅰ为溶解,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采取冷却结晶法分离出硝酸钾,则操作Ⅱ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操作Ⅲ是过滤、洗涤,故C正确;提纯含少量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钠,可以先加水,操作Ⅰ为溶解,操作Ⅱ为过滤,操作Ⅲ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
8.如图表示从原混合物中分离出X的两种方案,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若含X的混合物为溴水,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CCl4,充分振荡后液体分层,下层为X的CCl4溶液
B.若含X的混合物为BaSO4、BaSO3的混合物,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得到X,加入试剂为稀硝酸,X为BaSO4
C.若含X的混合物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加入试剂为饱和NaOH溶液,残留液中含有乙酸钠
D.若含X的混合物为Fe、Al,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加入的试剂是过量的NaOH溶液,1molX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3mol电子
解析:
选C。
A项,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微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在混合液的下层,该方法合理;B项,BaSO3被稀硝酸氧化成硫酸钡,然后通过过滤得到BaSO4,该方法合理,C项,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时,应该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若用NaOH溶液,乙酸乙酯会与NaOH溶液反应,该方法不合理;D项,铝可与NaOH溶液反应,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1mol铁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3mol电子,该描述合理。
9.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的流程如图所示:
洗涤滤渣c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使蒸馏水完全浸没滤渣,待蒸馏水自然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
10.用CuCl2·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无白色浑浊出现
1.沉淀洗涤的答题规范
答题模板:
注洗涤液(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洗涤液)
↓
标准(使洗涤液完全浸没沉淀或晶体)
↓
重复(待洗涤液流尽后,重复操作2~3次)
2.沉淀是否洗净的答题规范
答题模板:
取样(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
↓
加试剂[加入××试剂(必要时加热,如检验NH
)]
↓
现象(不产生××沉淀、溶液不变××色或不产生×× 气体)
↓
结论(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解题策略
除杂与提纯主要考查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在选择题中,一般作为其中的一个选项,判断除杂或提纯方法的正误;二是在工艺流程题和实验综合题中根据题意要求,填写除杂的方法或试剂;三是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回答除杂的目的和原理。
例题精析
(2018·清华大学自招)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钾溶液中发生Cannizzaro反应,可用于制备苯甲酸和苯甲醇,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50mL三口瓶中加入4.5gKOH和4.5mL蒸馏水,将装置置于冷水浴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分批加入5mL新蒸苯甲醛(密度1.04g/mL),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如上左图),最后成为白色糊状物,放置24h以上。
向反应混合物中逐渐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并振荡,使其完全溶解后倒入________(仪器名称)中,用10mL乙醚萃取3次,合并乙醚萃取液,并依次用3mL饱和亚硫酸氢钠、5mL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及5mL蒸馏水洗涤,分出的乙醚层用无水碳酸钠干燥。
干燥后的乙醚层在水浴中蒸去乙醚,然后适当地调整和改造如上右图装置,继续加热蒸馏,收集198~204℃的苯甲醇馏分,产量为2.16g。
乙醚萃取后的水溶液,用浓盐酸酸化充分冷却,使苯甲酸完全析出,抽滤,粗产品用蒸馏水重结晶得苯甲酸,产量为2g。
(1)横线上所填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
(2)乙醚萃取液共洗涤了三次,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欲除去的杂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水浴蒸去乙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蒸去乙醚后适当地调整和改造装置,应该将如上右图中的冷凝装置换为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苯甲酸重结晶时,常用冷水洗涤固体,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中Cannizzaro反应的转化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保留3位有效数字)。
通常,该实验中苯甲酸的产率会比苯甲醇低,但若是某次实验中反应时未塞紧瓶塞,导致苯甲酸的产率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三口瓶中加入KOH和蒸馏水,将装置置于冷水浴中,磁力搅拌,再加入新蒸苯甲醛,反应后产物为苯甲醇和苯甲酸钾,加入蒸馏水后在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将苯甲醇和苯甲酸钾分开,乙醚层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去KOH,用碳酸钠溶液洗去亚硫酸氢钠,用蒸馏水洗去碳酸钠,用无水碳酸钠干燥,干燥后的乙醚层为了方便控制温度,水浴加热除去乙醚。
然后改用空气冷凝管加热蒸馏,收集198~204℃的苯甲醇馏分,这里不用普通冷凝管的原因是加热温度过高,馏分的温度达到了200℃,避免普通冷凝管因通水而导致玻璃管温差过大而炸裂。
由于苯甲酸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更小,为减少苯甲酸因溶解而导致的损失,要用冷水洗涤。
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5mL的苯甲醛的质量为5mL×1.04g/mL=5.2g,其物质的量为
=0.049mol,由方程式可知,可生成的苯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049mol×
=0.0245mol。
实验过程中实际所得苯甲醇产量为2.16g,其物质的量为
=0.02mol,故反应的转化率为
×100%=81.6%。
乙醚萃取后的水溶液用浓盐酸酸化,冷却后使苯甲酸析出,抽滤,粗产品加蒸馏水重结晶,得产品苯甲酸。
反应时如果未塞紧瓶塞,苯甲醛会被空气中的氧气直接氧化为苯甲酸,导致苯甲酸的产率偏高。
【答案】
(1)分液漏斗
(2)NaHSO3 (3)受热均匀且便于控制温度 (4)c 此时蒸气温度较高(198~204℃),使用空气冷凝管可避免冷凝管因通水冷却导致玻璃管温差过大而炸裂 (5)减少苯甲酸的溶解带来的损失
(6)81.6% 原料苯甲醛被空气中的氧气部分氧化变成了苯甲酸
方法·能力·素养
1.分离提纯需要遵循的“四原则”“三必须”
2.分离提纯题的解题思路
强化提升
1.实验室从含Br-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Br-
B.用装置乙分离CCl4层和水层
C.用装置丙分离CCl4和液溴
D.用仪器丁长期贮存液溴
解析:
选B。
Cl2可以将Br-氧化成Br2,但废液瓶中通入Cl2的导管应该长进短出,A项错误;CCl4萃取Br2后,出现分层,CCl4层在下层,水层在上层,可用分液漏斗分液,B项正确;CCl4和液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但是丙装置中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C项错误;液溴具有挥发性,长期放置会腐蚀橡胶塞造成溴蒸气泄漏,D项错误。
2.硫酸锰可用于饲料营养强化剂和媒染剂。
其生产原材料软锰矿(MnO2)、菱锰矿(MnCO3)中常混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镁等杂质,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1)硫酸锰晶体和硫酸镁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各离子完全沉淀的pH:
Fe3+为3.5,Fe2+为9.5,Mn2+为10.8,Mg2+为11.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试剂A应该选择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
B.试剂A应该选择氨水,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
C.操作Ⅰ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趁热过滤、洗涤等步骤,洗涤时可用稀硫酸作洗涤液
D.通过操作Ⅰ得到MnSO4·H2O的过程中,在60℃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目的是防止MgSO4结晶析出,提高MnSO4产率
解析:
选D。
从生产工艺流程图看,由于最终得到的产物是MnSO4,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酸浸时所加入的酸应是硫酸。
硫酸只能将MnCO3溶解,而MnO2不溶解,但酸性环境中MnO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自身转化为Mn2+,MnO2还对H2O2的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因此在沉淀池中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使Fe3+沉淀,但如果试剂A选择氨水,会引入NH
,不可行,应是含Mn2+的化合物,可能是MnCO3或Mn(OH)2等,A、B错误;由于MnSO4·H2O易溶于水,洗涤时不能用稀硫酸,C错误;D项叙述正确。
3.(2018·山东临沂一中二模)某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还有少量的Ca2+、Mg2+、SO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流程:
可供试剂a、试剂b(试剂b代表一组试剂)选择的试剂:
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H2O2溶液、酸性KMnO4溶液、稀盐酸。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试剂a应该选用________。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________(填序号)。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C.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