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1270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ocx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第二节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三节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1、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原则

总量平衡原则

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和负债的来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率关系,实现动态上的平衡或实质性平衡。

商业银行是依靠正常的资金来源来满足银行的资金运用

当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资金需求旺盛时,商业银行能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满足资金需求

 

结构对称原则

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资金来源的结构,合理配置其资金运用。

组合效益原则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配置,都必须围绕一个基本点:

组合效益最大化。

分散性原则

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构合理的目标

1.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以资产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以负债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金来源的管理

20世纪70年代

以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为主

20世纪80年代

流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1.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背景

金融市场不发达,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融资工具单一、被动。

管理中心

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

核心观点

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以控制额外生变量,银行主要通过管理资产实现“三性”统一,即管理的重心是银行如何把所筹集到的资金恰当地分配在现金、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银行资产上。

主要理论

商业性贷款、资产可转化性、预期收入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

(自偿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

亚当·斯密,1776年

基本观点

商业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只适宜发放自偿性的短期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且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

评价

该理论是早期资产管理理论,符合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的经营状况。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缺陷

第一,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长期借如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消费贷款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些贷款有的不是短期性的,也不是自偿性的。

如果固守这一理论,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对银行的要求,也使银行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

第二,没有明确认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

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银行业务扩大,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

根据稳定余额而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反而会因此而增加一部分收益。

第三,该理论要求贷款安全做到自偿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即使是短期性贷款,也有可能因商品找不到买主而不能做到自偿,不能偿的贷款也就无法再提流动性的问题。

 

2、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莫尔顿,1918年《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爆发,政府大量发行国债。

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资产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持有的短期国库券和其他证券增加,人们对保持银行流动性有了新的认识。

基本观点

流动性要求仍是商业银行需特别强调的问题。

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这类资产一般具有信誉好,期限短,容易出售的特点,这在当时主要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评价

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狭隘局限,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的比重迅速增加。

缺陷

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

没有充足的短期证券可供挑选和投资,就难以保证投资资产价值和必要投资规模;没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就难以保证流动性资产(短期证券)迅速变现的初衷。

而这两方面因素都超出商业银行可控制范围。

同时,还要看市场特点,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证券抛售量往往大大超过证券购买量,就难以保证流动性的预期目的。

3、预期收入理论

普鲁克诺,1949年,《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

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了对各种资金的需求。

凯思斯理论的影响扩大,举债消费的意识和需求加强,消费贷款需求增加。

基本观点

贷款能否按期归还取决于借款人的经济偿还能力,而偿还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

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安排贷款的期限、方式。

 

评价

其科学之处在于深化了对资产流动性的认识和理解,指出了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同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大小成正向关系,为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既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对整个经济生活的渗透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在金融业务方面的竞争能力。

主要缺陷:

把预期收入作为资产经营的标准,而预期收入状况由银行自己预测,不可能完全精确。

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总库法

基本内容:

根据资产管理理论,分配资金时通常首先考虑资金的流动性。

具体的是银行将来自于各渠道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金总库,资金总库中的资金被无差别的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然后再将资金总库中的资金按一定的顺序分配到各种不同的资产上去。

 

特点

资产结构不受负债期限结构限制,而仅受负债总量制约

主要缺陷

认为资金流动性仅来自于资产的运用,而忽略了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考虑资产流动性的取得

对资产管理只侧重总量管理,而忽略贷款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

过分偏重流动性而缺乏有效的盈利控制机制

2、资金分配法

基本内容:

指商业银行在选择资产种类时首先直接考虑负债结构的特点,包括各负债项目的法定准备金和周转速度等因素,然后据以对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和划分,并确定相应的资金分配方向。

 

特点

即强调负债对资产在总量上的制约,又强调二者在结构上的平衡

缺陷

资金流动性的确定欠精确和合理。

单纯强调负债的流动性,忽视了资产流动性的要求。

3、线性规划方法

基本思想线性规划法是一种在既定限制条件下,追求目标函数值最优的一种决策技术。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建立目标函数。

商业银行通常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该模型目标。

2)选择模型中的变量

决策变量:

商业银行可控的,如优化资产、负债组合中的一些资产和负债项目。

预测变量:

银行不可控,如利率、汇率、存款

 

3)建立约束条件。

政府法规的约束;

风险性约束;

贷款需求约束;

其他方面约束。

4)求解线性模型

 

  例如,某银行资金来源为1亿美元,可用于贷款(X1)和短期有价证券投资(X2)。

贷款收益率为12%,短期有价证券收益为8%。

银行经营目标是利息收入(R)最大化。

  在经营过程中,银行要受到下列限制:

 

(1)资金来源限制。

 

(2)贷款需求约束。

为了保持与客户的关系,至少要提供3千万美元贷款,即 

(3)流动性需求约束。

为了满足流动性,投资于短期证券的资产不得少于总资产的1/4,即

根据以上条件,银行的线性规划模型设计为:

x2

1亿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图中,AOA’为资产约束条件,即

   BB’A’D为贷款约束条件,即

   OCDA为流动性约束条件,即

   EFG为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约束条件的区域,属于银行决策范围。

   G点是EFG最外端的交点,即资产组合的最佳点,其解为:

 

评价

优点:

在于它可以用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比较分析或边际分析,可以对银行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考查,提高了银行资金管理的精确性。

缺点:

 

(1)由于约束条件容易变化,会使模型不稳定;

 

(2)质量指标难以量化,无法得到准确结果;

 (3)模型中的方程式很难随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除非对整个模型重新估计,这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金融业的激烈竞争。

金融管制和货币市场利率不断攀升,银行资金来源面临巨大压力危机,出现脱媒现象,。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

核心观点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购入资金或主动负债的方式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来实现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购买理论

基本观点

银行对负债并非消极被动、银行可通过主动购买来获取资金。

银行可通过加强负债管理获取流动性

银行在负债方面的购买行为是主动、灵活的。

购买对象除了一般公众之外,同业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以及财政机构等都可视作商业银行资金购买对象。

意义

购买理论代表着更富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的新一代银行家的经营思想和战略。

其对促使商业银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资金,推进信用扩张与经济增长以及增强商业银行竞争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问题

容易过度助长商业银行片面扩大负债、盲目竞争、增加融资成本、扩大风险。

因而通常不为宏观金融管理机构所倡导。

1.5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

背景(20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

金融(利率)管制放松,利率风险增加,负债管理困难,利率波动将对银行的利润和经营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

核心观点:

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只有根据经济金融形式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才能实现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

 

基本原理:

强调资产与负债的规模对称、速度对称、结构对称、目标互补

这种理论认为,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三性”的均衡,应对资产结构和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达到“三性”均衡,实现其经营目标。

主要运用

融资缺口模型

持续期缺口模型

1.6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产生背景(20世纪八十年代末)

金融管制放松

竞争加剧

金融自由化

技术进步

新金融

金融创新

基本思想

资产负债业务只是银行经营的一条主轴,在其旁侧,可以延伸发展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做法

商业银行从资产和负债业务以外的范围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第二节融资缺口模型及其运用

利率风险

利率波动对银行收益的影响

利率的波动会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利息支出、贷款利息收入,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净利差收入。

利率风险管理的一个目标

根据对利率波动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扩大净利息差额率。

 

基本策略

银行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期利率敏感性的资产和负债的对比关系,规避利率风险或从利率风险中提高净利差水平的方法。

 

一、相关术语

利率敏感性资金

也称为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金,指在一定时期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

分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敏感性资产(RSA)

政府和私人借款者发行的短期证券(即将到期)

银行向客户发放的短期贷款(即将到期)

银行向客户发放的浮动或可调整利率贷款

利率敏感性负债(RSL)

货币市场借款

短期储蓄存款

货币市场存款

浮动利率存款

利率敏感性缺口(FG)

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

FG=RSA-RSL

零缺口:

RSA=RSL

正缺口:

RSA>RSL

负缺口:

RSA

 

利率敏感比率(SR)

SR=RSA/RSL

零缺口:

SR=1

正缺口:

SR>1

负缺口:

SR<1

二、融资缺口、利率变动对银行的影响

△银行的净利息收入=△i*敏感性资产-△i*敏感性负债=△i*FG

1、正缺口银行

利率上升、净利差上升;利率下降、净利差下降

2、负缺口银行

利率上升、净利差下降;利率下降、净利差上升

3、零缺口银行

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无论利率怎么变化,净利差不变

 

例题:

假设A银行未来2个月的利率敏感性资产是200万元,而利率敏感性负债是100万元。

融资缺口为正100万元(200-100=100万元)。

如果未来3个月内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净利息收入就会增加,反之,利率下降,银行净利息收入则减少。

如果市场利率上涨100个基点,即1%,A银行净利息收入将增加1万元,即100万元╳1%=1万元。

如果市场利率下降100个基点,则A银行的利息收入将减少1万元,即100万元╳(-1%)=-1万元。

三、融资缺口管理运用

1、确定管理净利差的期间

2、管理层选择净利差的目标

3、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

编制利率敏感资金报告(可用计算机)

4、结合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预测,制定相应的资金缺口调整战略

中小银行——防御性措施,无论未来利率如何变化,始终保持零缺口状态

大银行——积极策略

积极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四、融资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未来利率的预测存在一定难度

负债的利率往往比资产的利率变化快

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变动不一定与公开市场的利率同步

确定某些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并不容易

第三节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利率波动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利率波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因而对于银行来说,利率波动会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价值,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净资产的价值。

利率风险管理的另一个目标

净值的稳定

一、相关术语

持续期概念

1936,美经济学家弗雷得.麦克莱提出用于衡量固定收益债券的实际偿还期。

 

假设面额为1000元的5年期债券,每年按10%付息,如果市场利率为10%,债券价格为1000元,那么

 

用于衡量利率波动对价值的影响程度,或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它包括了有关债券未来现金收益的时间与数额两个因素

 

资产组合的持续期

负债组合的持续期

二、持续期缺口模型

综合反映银行资金配置状态对利率变动敏感性,以银行净值最大化为目标。

持续期缺口

 

例:

假设某银行是一家新开业的银行,其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此时其资产负债价值等于市场价值。

该银行拥有两种生利资产,一类是利率为14%的3年期商业贷款;另一类是年利率为12%的9年期国库券。

该银行的负债项目包括年利率为9%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0%的4年期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资本金占资产总额的8%,其各项参数见下表:

表8-4某银行资产负债表

下面分别计算各项资产与负债的持续期,然后

再计算加权平均的资产负债持续期及持续期缺口。

 

由于持续期缺口为正,如果利率上升,银行净值将下降;而利率下降,净值将上升。

假设上例中该银行签订了所有的资产项目和约之后,市场利率上升了1%,这时,其资产负债表变动如下表所示。

表8-5利率上升1%后该银行资产负债表

 

此时,

三、持续期缺口管理策略

通过缺口管理控制利率风险,或基于对利率走势准确预测来扩大银行的收益。

积极策略:

银行根据自身对利率预测的来确定持续期缺口。

消极策略:

银行使持续期缺口接近于零值,从而尽可能降低银行净值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