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0734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docx

中洋高尔夫公寓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指导建议书图文

中洋高尔夫公寓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建议书

2009-12-06

一、评价与等级划分(2

二、设计目标(2

三、设计理念(4

四、技术咨询(4

4.1整体设计策略(4

4.2技术措施体系(6

一、评价与等级划分

“绿色建筑等级评价”达标等级说明

参照国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2\50378-2006,2006年03月07日发布,2006年06月01日实施。

一般项数目(共40项

等级节地(共8项

节能(共6项

节水(共6项节材(共7项室内环境质量(共6项运营管理(共6项

优选项(共9项

★423324-★★5344353住宅建筑★★★6

4

5

5

4

6

5一般项数目(共43项

等级节地(共6项节能(共10项节水(共6项节材(共8项室内环境质量(共6项运营管理(共7项优选项(共14项

★343534-★★4646456公共建筑

★★★

5

8

5

7

5

6

10

本项目为中洋高尔夫公寓项目,包括一幢酒店塔楼,一幢会所及酒店式公寓楼及9幢住宅楼,.基地用地面积:

72437m2,总建筑面积:

396322m2。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具体参照条文对照如下:

A:

控制项控制项,,满足要求,在深化阶段落实即可。

B:

一般项一般项,,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和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出比较容易达到的条项,在深化阶段落实。

C:

优选项优选项,,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和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出比较容易达到的条项,在深化阶段落实。

二、设计目标

■科技型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宜居型舒适环保绿色建筑■人文型和谐理念绿色建筑

2.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海安县城市中心正南,靠近海安开发区。

项目基地在城市中轴线——中坝南路以西,黄海中路以南地块,东临规划建设中的海安现代城市广场——人民广场。

中坝南路是海安城市的中轴线,黄海路道是海安的主干道。

基地西侧与南侧分别以次干道万星路、广场南路为界,周围有成熟的住宅区、电信中心、体育中心、

展览中心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项目规划为两大部分:

高尔夫公寓住宅区和超高层五星级酒店及酒店裙房区。

住宅区主入口在基地东侧,酒店裙房底部三层架空,巨大的“现代门楼”将外部人民广场的绿色景观与内部高尔夫球场的开敞景观融会贯通。

2.2项目特点

住宅楼分为两排,建筑的布局都为了尽可能把住宅间距做到最大化,让每户居民都充分享受阳光与高尔夫景观。

酒店的主入口设在城市中轴线中坝南路上,使超高层酒店对住宅区的日照无影响,同时方便客人便捷的进入酒店。

酒店塔楼在基地西南角做后退处理,不仅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的压抑感,而且面向城市中轴线高贵矗立,大气

而挺拔,富有傲视全城的气势,真正成为未来的城市地标形象。

酒店裙房沿人民广场一侧排开,使面宽做到极致,成为城市全新的公共活动中心。

三、设计理念及实现体系

■设计理念

基于对中洋高尔夫公寓整体概念的理解,结合甲方特点与功能需求,打造融合甲方自身功能特色的新型绿色建筑。

■设计目标

紧扣高品质住宅小区的要求,注重小区居住环境品质特点,以结合场地的风、光、睡、地设计、应用高科技技术与材料手段,整合建筑功能需求,在

不影响场地功能特性的条件下,实现场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能源的最高效利用。

在整个运行周期内,通过各种散发技术先进性与科技创新性的技术措施,保证室内外热舒适,实现建筑能耗的大幅降低。

满足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理念实现体系(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

(2本项目目前策划——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利用、光伏技术、通风与采光、智能管理与评估认证要求;

(3风、光、水、地的场地分析;节能环保的技术落实;舒适健康的性能保证。

四、技术咨询

项目技术咨询工作将结合项目具体特点,通过初步技术可行性分析初步技术可行性分析初步技术可行性分析,提出项目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案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案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策略和技术方案;经进一步深入技术分析后,给出相关技术面向操作的专项分析报告专项分析报告专项分析报告;最终落实到各专业的专项技术实施要点专项技术实施要点

专项技术实施要点,实现绿色建筑整合设计。

4.1整体设计策略

项目整体设计策略,基于对场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收集用于绿化灌溉,人员用水、土地集约利用、绿化的基本分析,并整合到项目建筑设计中去,

就“低能耗”(减能、产能“环保”(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的具体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落实、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实现“舒适”与“健康”。

所有技术的实现。

☆减少能耗措施

能耗减少主要从建筑围护结构、空调机电设备与照明节能三个方面实现。

本项目

A:

节地与室外环境:

小区风热、环境的模拟计算,景观中关于乡土植物和乔灌木的选配;室外透水地面的铺设面积及计算。

B:

节能与能源利用:

围护结构优化;地源热泵采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采用;室内通风模拟分析。

C: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于景观用水的设计,节水器具的采用。

D: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筑构件功能说明;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E:

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光环境模拟分析;室内风环境模拟分析;建筑热工条件计算。

F:

运营管理:

基本满足。

☆舒适宜居措施

主要从市内风、光、热环境方面考虑提高室内外舒适性。

自然通风设计策略的实现不用、少用空调达到室内热舒适。

通过设置屋面绿化与地面景观水体,实现雨水收集、并将其用于景观灌溉、建筑的被动式冷却降温。

雨水的蓄集,不但利用宝贵水资源,同时有益于对整体环境降温相应,并增加保温隔热性能,具体效果将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核实。

对建筑周边用地进行系统的绿化、水景景观、地面等设计。

对场地环境进行冷却,降低环境温度,减小热岛效应。

☆人文和谐措施

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住区和谐相处,生态景观、节能小品、趣味娱乐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融入每个居民的生活。

在绿色建筑的环境里,享受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与快乐。

4.2技术措施体系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三星级技术要求,结合项目实现技术策略,具体落实到施工图。

住宅建筑部分

注:

建议

建议完成该项指标

完成该项指标√,不建议

建议〇

指标名称类

标准条文评价内容

达标

判定

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

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的树木、水塘、

水系,是传承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

确实需要改造的,

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

4.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

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

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

源。

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氡、电磁波等对人的健康也会

产生危害;油库、煤气站、有害物质车间等均有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可能,为此,

绿色建筑选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低层不高于43

㎡、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

㎡、高层不高于15㎡。

人均用地指标是控制建筑节地的关键性指标,有两种方法控制人均用地指标:

一是控制户

均住宅面积;二是通过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在增加户均住宅面积的同

时,满足国家控制指标的要求。

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

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应正确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关于日照标准要求的有关问题:

1.明确

大中小城市的涵义,2.老年人居住建筑应有更高的标准,3建设中增设的空调机、建筑小

品、雕塑、户外广告牌等均不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标准降低。

节地

与室外环境控

4.1.5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

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

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种植乡土植物可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能有效减

低维护费用。

同时还应避免高价建绿,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

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

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绿地率是指住区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是衡量住区环

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类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化,不包括其他屋顶、露台的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应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1m2。

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指:

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饮食店、修理

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

在规划设计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避免超标,同时还应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地进行隔离。

控制项

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和废气排放两个方面。

土壤污染主要指各种污染和

破坏因素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水污染指工地污水未经完善处理排放,对市政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噪声影响指施工过程中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光污染指场地电焊操作及夜间作业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所产生的眩光;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指涉及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问题。

对上述问题,开工前要制定并采取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其影响。

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核规划设计文件,公共服务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配置满足规范要求,

2.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协调互补,

3.相关项目合理集中设置。

√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般项

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或通过少量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既有建筑。

对建筑场地选址在荒地、废地等无旧建筑的空地上,或旧建筑面积在200M²以下,或旧建筑的使用年限已过时,此项不参评。

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

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环境噪声是绿色住宅的评价重点之一。

根据不同类别的居住区,要求对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并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使之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对于不同类别住宅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作为评价指标,并

应用计算机模拟手段优化室外设计,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

规划设计阶段,以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为例,模拟住区室外1.5m高处的典型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要求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度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在规划设计时,进行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和优化,并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

核对实施情况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

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植物的配置应能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植物景观等方面的特色,以保证绿色植物的地方特色。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

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4.1.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但应重视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住区出入口的设置应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应不超过500m。

节地与室外环境

一般项

4.1.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均属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是指透水地面面积之和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

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

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依据国家和地方标准判定。

设计必须通过施工图审查,建筑按施工图施工。

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由空调冷源站向多套住宅、多栋住宅楼或住宅小区提供空调冷源,或应用户式集中空调机组(户式中央空调机组向一套住宅提供空调冷源进行空调时,对所设计选型的冷源机组的能效值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

5.4.5,5.4.8和5.4.9条的规定值。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检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核对所安装设备的能效值。

控制项

4.2.3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设集中采暖和(或空调系统的项目,此项参评。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检查图纸及说明书中有关室(户温调节设施及分户计量热量的技术措施内容;对于还没有实施“热改”的地区,应该预留楼前安装热量表的位置,并考虑在“热改”后楼内住户分户计量热量的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得8分以上(含8分则判定该项达标。

注:

严寒、寒冷地区的项目采用“/”后的分值。

住宅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满足国家或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建筑朝向接近南北向,居室夏季避免东、西向日晒。

东西向的窗户设置外遮阳设施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项

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

4.2.6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电驱动冷源机组能源效率应比4.2.2中规定高一个等级。

根据《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冷水机组的能效值必须达到:

活塞/涡旋式第4级,水冷离心式第2级,螺杆机第3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能效值必须达到第3级。

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

住宅建筑的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

公共场所照明设计不高于《照明设计标准》5.4.1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现行值。

住宅建筑的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

4.2.8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技术经济合理时,设置新风与排风的能量回收系统。

分户(或分室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与排风的双向换气装置

节能与能源利用

一般项

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经过计算或实测证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或达到以下任一条且比例大于5%:

1.小区中有25%以上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大部分生活热水,2.小区中有25%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指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的系统,包括埋地管式、井水、河湖江水、海水、污水等采暖(空调,3.小区中50%的住户采用地热水直接采暖。

控制项

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内容应包括:

1.项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市政设施情况的说明;

2.缺水地区和城市应考虑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方案,如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利用等;

3.项目采用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方案。

按照方案核查实施情况。

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

4.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2.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3.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

4.3.3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1.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2.采用减压限流措施,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3.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设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用水点开启后10秒钟内出热水。

4.3.4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对于有景观水体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

1.景观用水只能采用雨水、建筑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2.根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合理规划住区的水景面积比例,水景的补水量应与回收利用的雨水、建筑中水水量达到平衡;

3.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景观用水循环使用。

控制项

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和使用了非传统水源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

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包括:

水质安全保障、水量安全保障、卫生安全保障;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措施。

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合理设计雨水(包括地面雨水、建筑屋面雨水的径流控制利用途径,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

多种渗透措施有:

硬质铺装地面采用渗水材质;雨水管采用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下凹绿地等增加渗透量、削减洪峰流量。

4.3.7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一般项

4.3.8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采用喷灌

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

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

4.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优先选用市政再生水;采用建筑中水时,依次考虑优质杂排水、杂排水、生活排水等的再生利用。

4.3.10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一般项

4.3.1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

收集利用屋面、道路、绿地雨水收集利用屋面雨水

对于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为参评项。

对于不缺水地区的项目,此项加分。

4.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7和GB6566要求,混凝土外加剂符合GB18588要求,其他建筑材料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要求;未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4.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未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使用,或虽使用但其相应工程造价小于工程总造价的2%;

2.未在屋顶等处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或虽设立但其相应工程造价小于工程总造价的2%;

3.女儿墙高度未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4.所采用的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小于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

指标名称类别标准条文

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4.4.3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所显示的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a应大于70%

4.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用量的比例超过50%;

4.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

以上。

2.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4.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对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提供废弃物管理规划或施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利用率b不低于20%。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一般项

4.4.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在保证再循环使用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前提下,设计过程考虑选用具有可再循环使用性能的建筑材料,并且设计方案中使用了再循环材料;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的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c不低于10%。

指标名称

类别

标准条文评价内容

达标判定

4.4.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1.采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且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中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品,其重量占装饰装修材料总重量的50%以上。

2.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一般项

4.4.9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