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0698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docx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

校际“结对”增强学校发展活力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被提上日程。

人民群众普遍追求优质教育的过程又把原本具有优势教育资源的城镇学校推向更优,他们具有优先的“双向选择权”,吸收了来自农村的众多成熟型优秀青年教师,在师资培训与名师工程中又占得先机,获取优先发展……

  相反,原本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在输出优秀教师后被“剥刮”得更为捉襟见肘,学校管理与师资水平都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

  农村学校难以和城镇学校抗衡,难以在教育资源分配中占据优势地位,难以实现优质发展,因此,它们必须要借助“结对”更新理念,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软实力”,从而达到“共同发展”。

  

  一、构筑先进理念――校际结对的首要任务

  

  教育本质上没有城乡之别。

但是,现实生活中诸如经济水平、物质条件、信息、交通、精神生活等的差异,导致了教育的差异。

因此,构筑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自然成了校际结对的首要任务。

有了先进的合乎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乡下”的就是“城里”的,反之亦然。

  

  1.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1)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这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

的确,校级领导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他们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发展状况。

学校管理工作总会经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这三个阶段。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基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少数学校是刚刚进入“科学管理”的阶段,离“空气式”的学校文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提升决策者办学理念是农村小学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这也明确了农村小学与优势的城镇学校结对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2)特色是品牌的标志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品牌学校的重要标志,然而,这正是农村小学所缺乏的。

特色要体现在学校整体文化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支撑。

就目前而言,城镇学校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特色和学校文化。

比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漫画特色教育”已经成为一些城镇学校的代名词。

在结对中,农村学校的管理层就应该借鉴构筑先进管理理念的策略,结合实际,明确办学方向,从而在理念的指导下,确立起适合农村小学的现代教育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

正所谓“文化管人管灵魂”,如果学校决策层掌握了科学的管理理念,那么校长的管理就成了精神引领。

管理也就会体现出北师大楚江亭教授所说的“管理就是把事做正确,管理就是由今天的变化走向明天”的作用。

  

  2.更新教师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1)墨守成规缘自心理

  从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MichaelPo1anyi)提出的缄默知识理论中,我们发现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存在一些困难,其原因之一是具有基础地位与强势作用的教师隐性教育观念造成的认知与行为监控的盲点。

即教师在潜意识里排斥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着墨守成规的戒心。

这种现象在中老年教师占多数的农村小学教师身上更为常见,我们可以从“教了几十年书了,就这么回事”、“教书就是吃老本”这些经常能听到的教师“心声”里可见一斑。

  

(2)更新理念在于无形

  高效率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师隐性教育观念,需要教师把自己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性,并用语言表达使内隐的教育观念清晰化,进而对其进行梳理和更新。

对于农村教师不愿主动更新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校际结对这~培训模式,可以有效地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在各种结对讲座和教育实践中,可以有序地对教育观念所包含的“使命、目的、内容、形式、方法、技术、运作机制”等进行更新,让教师在不自觉中经历一个“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以更新。

  

  二、建设资源平台――校际结对的主要载体

  

  1.“互动式”的教学研究

  农村教师在课堂操作层面最为欠缺的是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对教学的有效设计,以及对自我教学后的反思调整能力。

  

(1)一课三备提升设计能力

  现实中,农村受导学校的教师不是“老”就是“小”,新课程的推进使得中老年教师难以适应新教育,他们不仅缺乏钻研教材的精力,更缺少有效处理教材和有效预设的能力。

在校际结对活动中,开展“城乡互动一课三备”的教研活动,能有效提升农村教师业务素养。

所谓“一课三备”就是在结对双方的共同愿景下,农村小学教师在教材中选择相应教学内容,完成“独立备课”活动,然后把教学预案传给指导学校的对应指导老师,在与指导老师当面、书信、电话等形式的交流中对教学预案进行“修正备课“,接着结对学校共同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在城镇学校名师的引领下“完善备课”。

  这种备课形式适用于结对学校个体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用在更广泛的群体上。

比如,农村学校一个教研组的教师都同备相同内容的课,然后在指导教师的点评下博采众长、个性修改、完善设计。

这样既减轻了指导学校所承担的指导压力,又扩大了农村学校受益教师的面。

  

(2)一课三磨历练掌控能力

  相对于一课三备来说,一课三磨其实是顺势之策。

磨课的作用已不用多说,我们可以利用结对的优势与资源开展“回型针式”的课堂实践活动,这对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师课堂的执行能力和调控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三次磨课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在循环中上升,它是立足于三个维度与三个不同层次的磨课。

于是,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三度磨课”,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度磨课――本校:

独立备课一上探讨课一同备课组集体研讨

  二度磨课――异校:

二次上课一专家引领、两校学科组研讨一自我反思

  三度磨课――本校 汇报展示一博客交流一总结提高

  这样的活动形式使得农村小学直接得益于结对学校的优质师资,不仅使上课老师获得不可估量的成长价值,而且使参与活动的学科组教师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2.“推进式”的师徒结对

  学校教师以年龄和从业经验来分大致有实习期、成长期、骨干期、平稳期四类。

前两类可统称为青年教师,而处在平稳期的教师大多从教20年以上,主要是安身立命于农村的一批教师。

那么,校际师徒结对的对象主要是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群体,而对他们的培养目的是不同的,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推进与提升。

  

(1)青年教师――师傅领进门

  青年教师对教育工作总会经历“乱花渐欲迷人眼”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一个过程。

他们成长更需骨干教师的带领,从而使自己尽快“入门”。

农村学校可以从点、线、面不同的广度开展城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

如农村学校选派青年教师与结对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换岗”,农村学校去锻炼的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在良好学科组的带领下,快速成长,这是“点”上的获益。

而下乡来的骨干教师为农村小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整个教研组注入了活力,这样使农村学校某些学科这条“线”活了起来。

再如,农村学校邀请结对学校优秀德育工作者为教师做班级管理策略的讲座,那是学校在班级管理这个“面”上的获益。

在学科教学上,青年教师跟随结对学校的指导老师开展“一课三备”、“一课三磨”的活动,必定会有所收获。

  

(2)骨干教师――师傅推出去

  农村学校缺少骨干教师,尤其缺少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例如县市级学科带头人等。

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只能依靠从现有的教师中培养产生,不能指望像城镇学校一样“外调”过来,因此,农村学校利用结对的机会还要培养好学校的骨干教师。

一般的做法是选派校级骨干跟随结对学校名师拜师学习,主攻课堂教学艺术,提升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借鉴、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依靠“名师”这个推手使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县、市级的骨干。

这样的培养方式虽然受益人数少,培养周期长,但是在推出骨干教师的时候学校也会收获发展,而骨干教师学成回归农村学校后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3.“主题式”的科学研讨 

(1)网络研讨解决教学问题 校际结对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那么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是关键。

我们认为,集体的教学问题可以形成相关主题,并以网络为平台开展校际连动式的研讨,其具体流程是:

受导学校的教师以教学问题征集卡的形式,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旬题反馈给教研组一教研组整理、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教学问题,以博客的形式公布一指导学校的教师和农村学校的受导教师一起参与网络互动式的研讨一受导学校以教研组的名义撰写研讨心得。

这样的研讨既保证了研讨内容的集中性和主题的明确性,又能及时解决教学所需,而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结对互动更自然,研讨活动更具实效性。

  比如,在一次以语文教师为主的主题研讨会中,教研组把语文教学中“如何整体感知课文”这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

教师们结合新课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以新旧教材中的不同文本以及不同的课型为例,参与讨论的教师各抒己见,为如何“整体感知课文”献计献策,在主题式的研讨中教师加深了理解。

  

(2)课题研究提升理论素养

  农村教师更多的是经验型的,要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必须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但是作为 种研究活动,应该具有必需的学术品质,而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缺乏这种素养。

农村学校应借助结对学校的优势,携手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推。

  例如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喜欢写作的问题。

在网络主题式研讨活动中,我们发现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于是,我们把教学中的一线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形成了《“活动式”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试图通过课题组的研究来解决这 “问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结对学校的“想象作文研究”和“话题作文研究”组成了共同的研究小组,在指导学校教师的参与下,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县级一等奖,成果也在两校得以推广,体现了结对共研的价值。

  

  三、回归校本发展――校际结对的主要价值

  

  在结对中我们“借力”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而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在于校本。

因此,在习得先进管理理念、教研方式、教学方式之后,我们思考怎样把“外力”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

我们认为开展“三研”是有效方法。

  

  1.调研为发展“把脉”

  要想凸显以管理促发展的理念,学校要形成“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以调研为抓手开展常规工作的过程管理与研究,使教学“五认真”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使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每一个步骤中,每一个环节上。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各年龄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调研、识字教学调研、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等调研活动,为学校发展找准起点,设计好发展规划。

  

  2.教研为发展“奠基”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全面启动校本教研工程,努力挖掘校本教研资源,推进学校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利用“教研组”这个学习团队,开展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研究等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

学科教研组采用“个人构思一集中交流一每人写出个案一交流讨论一达成共识一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集体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等;又如采用“提出问题一预设解决一实践操作一反思完善”的方式开展主题性研讨。

在“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策略下,推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

  

  3.科研为发展“引路”

  学校可以制订“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办学目标,建立完善的制度,对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形成学校特色发展的主导性研究课题。

在科研管理中,可以组织教师通过反思研讨、专业培训、名师引领等策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深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促成和谐的互动交流,提升研究的效能,从而积蓄学校发展的内力,使学校走上特色发展的道路。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不可能伴随学校一直发展下去。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才能让学校在竞争的惊涛骇浪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汪明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