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龄前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探析.docx
《关注学龄前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龄前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探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学龄前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探析
关注学龄前儿童
家庭与社会教育探析
现在也来谈谈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
小儿出生后的发育,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的学习、语言、观察、模仿等一系列行为,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条件下的自我环境意识等。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同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孩子对父母模仿得最多。
由于儿童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儿童模仿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故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规范,做好孩子的表率。
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人的许多基本能力,从口头语言、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在该期初步形成,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再学会用单词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
所以,不能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及心理护理。
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要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
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不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
经过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族而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
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但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
儿童的模仿性强,社会上许多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他们,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学龄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过程与成人不同。
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某些艺术形式就是将这些美的内容加以提炼、升华的结果。
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对美的感受,甚至进行某些创造。
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使之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如歌曲、音乐、舞蹈、诗歌等作品,都是对儿童这种知识经验少,理解和欣赏水平低,生理上还不成熟等现状,所以只能选择那些听、闻、看等感官浅显易懂的作品。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举止、行为、服饰都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
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1.5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
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2.5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
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
3.5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并富有创造性且相互影响。
学龄前儿童,抽象思维已经产生,能够对抽象的数概念有所认识;创造想象也已出现,个别儿童还能画出很新颖的画面,编出有情趣的小故事。
因此,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都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让儿童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冶,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使其心理在一种健康、向上、友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在心理护理上,要十分注意方法,对儿童切忌采用粗暴简单的训斥,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能采用迁就、纵容的方法,这样就会使儿童产生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心理,采用正面引导,循循善诱的方法,如通过劳动培养儿童勤劳、助人为乐的品德,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劳动后的愉快及帮助他人后的快乐。
在儿童的心理护理上还应注意顺其自然,要和儿童教育、儿童保健紧密地结合起来。
护理得当,可使儿童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
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程度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经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
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
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现在的父母对于一个孩子的出生与成长,大多数是有计划和安排的。
而新生代父母,也特别注重孩子的初期启蒙教育,并给予各种阶段式的学习安排,似乎在现今的社会中孩子已经不再是“天生天养”的了。
尤其是在强大竞争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的这段萌芽时期,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家庭内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便将来与学校教育顺利接轨。
其实只要将父母希望孩子能做到的基本教育,给予具体的计划性安排,让在家里的教育也能有条理而不散漫。
父母为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也会细心特别关注并提供给孩子信息和交流,经过这个用心的过程,父母更会配合孩子的成长,来给予适宜的生长教育环境,这正是启发孩子能力发展的最佳环境。
如果要孩子在语言、才艺、体能上有所发展,首先应该考虑把握孩子现阶段的能力。
但对于幼儿来说,不论是年龄、心智,还是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的能力都有限,甚至还要考虑孩子的健康状况与体力问题,这些都是比如何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达到某种水准还应优先考虑的;其次才是针对孩子状态来决定学习进度,最后才确定如何让孩子进行具体的学习内容等细节。
育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要盲目追求时下的风潮,东学一种西学一种,不但给自己和孩子压力,也造成学习不连贯。
只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学得开心,以针对孩子个别的情况来安排,就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通常在不知不觉的育儿过程中,便造就了一个孩子的雏形,即使你有心制定育儿计划,实际执行起来也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内容,但往往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继续着错误的教育方式,如有不当都可做适当的修正,才会是个实用的计划。
为了能实践育儿教育计划,有效的运用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除了配合孩子的成长特性以外,也可随着家长本身工作的时间,与生活环境来做弹性的调整安排,以利于育儿过程健康成长。
除了静态的学习,小小的外出旅游体验,带给孩子的刺激比什么都大。
幼儿常去公园玩,也是一种良好学习体验。
儿童只要语言能力增加,孩子就会自行向外吸收新的知识,思考能力也会剧增,所以入学前希望她能学会汉语拼音,打算先从家里的每样物品上贴着名词标签开始,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去活记辨认。
让她学会一种乐器,把音乐或绘本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常听音乐或直接学习某种乐器都好,用音乐的陶冶来培养丰富儿童的感受。
音乐不仅能使儿童情绪愉快,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与美感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增进健康,增加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
放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歌曲,学习各种琴类等。
孩子在新生儿时期,重要的就是身体健康。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各种锻炼孩子体能的游戏活动,也可归纳在计划之中。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住高楼大厦,运动量明显的不足,而且饮食也较油腻,体能不如外表看起来的白胖来得好,因此打算从现在她正学走稳跑步时,固定带她去散步,从小锻炼体力让身体健康,成为充满活力的孩子。
希望她多接近大自然:
随着季节的变换带着她外出,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感觉与视觉上的变化。
但是接近大自然也可以从家里楼下的树木,或是和孩子一起种植各种小盆栽开始,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孩子年纪还小没有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但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喜好时,父母就该征求孩子的“想法”,而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训练孩子从小就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
如果孩子自己决定要做的事能有好的结果,当然值得赞美。
即使决定的内容效果不理想,也要鼓励孩子把一件事情完成,无论结果如何都要赞美孩子。
绘画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感官,还能发展儿童的智力,同时可以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难等良好品性。
想要孩子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故事书或图画都是好方法,因此,首先要创造一个让孩子能容易接近书本的环境。
把故事书当成玩具,大部分幼儿对于书本都还不会主动接近翻阅,但是若把书本拿来当玩具,排成各种形状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渐渐的带孩子翻阅内容,先从浏览开始培养“看”书的习惯。
在各式各样的绘本或故事书当中,一定有孩子特别钟情的类别,可以常念给孩子听,让他听习惯的故事书向后走,再慢慢换别的书本,先挑让孩子有兴趣的书开始试试。
幼儿有个特性就是喜欢反复做同一件事,如果书中有孩子喜欢的图画或句子,就多念给孩子听,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幼儿的另一个特性是不耐久,因此不要挑战他们的耐性,想要培养阅读兴趣,先从图画多、文字少的图画本开始,让宝宝自行从丰富的色彩和图案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很好。
想要孩子亲近书本,父母本身就该多“摆”出看书的样子,让孩子耳濡目染,减少家中开电视的时间,全家一起坐下来“看”书,即使幼小的孩子也都会静下来“翻”书的。
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迅速,但由于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过快,句子中又有许多新的、不熟练的词汇,所以常变得结结巴巴,家长要鼓励他们说慢些、清楚些,对于孩子有条理的叙述应加以表扬,随着大脑语言中枢逐步发育成熟,语言使用会逐渐流畅。
要鼓励小儿独立自主的活动,不要嫌小儿动作笨拙而包办代替。
学龄前儿童教育已从完全受人照顾逐步向基本自我服务过渡,逐步学会自己穿衣、穿鞋袜,自己吃饭和盥洗,自己控制大小便。
学龄前儿童眼界开阔了,想象力日益丰富,探索欲望十分强烈,经常提出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变出来的?
等问题,对于儿童的好奇心应该给以满足和诱导,帮助儿童想象力、思考力的发展。
此期儿童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较大,爱发脾气,容易形成任性、娇纵的坏习惯。
成人要耐心教育,循循渐进,在儿童性格形成的初期就给以明确的是非观念的教育,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此期儿童的记忆基本上是无意识的、散漫的,其特点是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相反,家长花费很大气力去教的东西不一定能记住。
这时开始有意识记忆,可以学习认字、算术,为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记忆和思维的训练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和观察进行,多利用图画、橡皮泥、积木等游戏进行训练,以提高兴趣;而简单的、强制性的记忆(如背诵诗歌等)并不恰当,也不要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放在学龄前儿童来训练,以免造成对小学教案的干扰。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来认识周围事物,适应生活环境和发展智力。
因此要给孩子买或借用有利于开发智力的玩具,要多让其和小朋友一起玩
大自然和社会环境最能吸引孩子们,最容易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愿望。
因此,节假日应多带孩子到外边去玩。
在学习前期,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是依靠发育得比较完好的感觉器官捕捉事物的形象和特征的。
感觉器官功能的好坏,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要注意多多训练孩子的感觉器官。
注意从小培养儿童发展语言,学前期是语言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而语言具有发展智力活动的工具职能,它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因此,从小发展语言,对一生的语言和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
编讲形象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能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对孩子要爱而不矫惯,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做父母的对孩子可爱得很深,但不可以溺爱、娇惯,应当关心子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做父母的不光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端正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开拓者,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孩子性格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的意见,子女性格大都表现为亲切、直率、活泼、端庄,有独立精神、有活动能力,善于同大家协作共事;父母若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满足要求,容易使子女养成任性、撒娇、利己、放肆等性格,并且自以为是,做事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力;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子女多愿意寻找他人的爱护,力图招惹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甚至喜欢惹是生非,攻击和挖苦别人;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子女就会盲从、胆怯、冷酷,父母对子女态度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令人捉摸不定,子女容易变得情绪不稳定、遇事多猜疑、忧虑重重、缺乏判断力。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也主张夸张表扬孩子,比如,孩子帮助大人做事,我们可以夸张表扬孩子,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不能老夸张了。
在教育方法上首先教育观点要一致,并做到要求一致。
不应有的批评,有的袒护;有的答应,有的拒绝;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教育上如果不一致,会弄得孩子无所适从,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甚至更加娇纵。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
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
“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
”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要伴随人的终生的。
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
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有人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
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
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
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不要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
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
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
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有一位外国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的确,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将来,所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是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环境也跟过去生活环境不一样,对于“怎样教育好子女?
“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一边是社会,学校所关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并非千般一律,应因人而异,这其中就大有学问,教育孩子应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应先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
首先,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须从小就要做一个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举一些实例或者通过看电视,漫画等引导孩子告诉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其中的人物一样。
二、家长平时应多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感觉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这样他会感觉到学得没劲,另外,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出一个目标,实行奖罚分明,当达到该目标时,家长应遵守“合同”给予相应的奖励,若没达标时,家长也不应责怪,打骂孩子,应鼓励帮助指导他,这样才能重新树立起他的信心。
家长应教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良好读书习惯,教他学东西时应灵活掌握,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间花不少,效果却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写生字,写了一排,过段时间他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方法太“死”,家长应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结子女。
三、“健康是财富”,家长应教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早起早睡,平时打打篮球,跑跑步等对身体很好。
四、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对人有礼貌,教他们怎样待人接物。
有的幼儿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老师假装突然摔倒了,孩子们说自己爬起来,结果就是这样,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个,我们不能强调一面,忘了另一面,不能搞片面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一个就是教育孩子具体方式方法上面要讲究策略,讲究灵活,有的报纸文章上写: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也就是一个太厉害,一个太温柔。
应该是两人要厉害都厉害,教育孩子家人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生活当中说的政策,政策是原则性的,不能变的,但是在策略上要灵活,我的主张是可以一个黑脸,一个白脸,这并不跟一致是对立的,它讲的是一种策略。
比如说:
孩子要睡觉了,躺在被窝里非要吃巧克力,爸爸说不行,如果妈妈也说不行,态度跟爸爸一样硬,孩子就会觉得大人这么厉害,这么无情啊。
我想这个问题要处理好,爸爸厉害,妈妈的态度应该有些缓和,给孩子讲一些道理为什么不能吃,这样妈妈也坚持了原则,态度不一样,策略不一样,但是目标都在到了"不让吃",一致就是政策,黑脸白脸这是个策略,政策是不能动摇的,策略是可以灵活的,策略是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孩子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大家都知道的,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孩子都是这样一个原则,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提批评就是打击孩子,伤害孩子,这就是违背了辩证法,小孩子当然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不但是小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
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孩子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不是天生的就会做,不要以为我们一批评孩子就是打击孩子,伤害孩子,我不这么看,该表扬就表扬,该批就评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种手段。
我们对于有些孩子要多表扬,甚至越多越好,对什么样的人呢?
对于弱视群体,如聋人、哑人、残疾人、弱智的孩子应该多表扬,甚至要夸张的表扬他。
但是你不能做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光表扬不批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娇惯。
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影响非常大,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应做到有一颗爱心,还要细心、用心、耐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能做到这几点,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我们的孩子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肓目超前教育不等于早期教育,它是超过孩子的年龄阶段,本来有些东西应该是七岁学的,让孩子五岁学,这种教育是很普遍的,应该承认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要聪明得多这是事实,现在社会进步了,生活也跟过去生活环境不一样,儿童显得很聪明,但是大家必须坚定的相信这一条,不管孩子多么聪明,孩子的心理特征的发展还是按照他的年龄的阶段一步一步的往前发展,他的理解能力是一步一步的提高的,不会一下子超过好几个年龄阶段。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按顺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别超前,超前了肯定会是欲速而不达。
学龄前的孩子我们对他们进行教育,首先要明确学龄前这一段是为上学做准备的,一是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有好的身体必须靠锻炼、良好的习惯、文化素养这三方面来形成的。
其二是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为上学以后学习理性知识打基础。
也就是说在学龄前阶段要让孩子掌握大量的生活常识。
再是要学好口头民族语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比如,在有的游戏里面需要竞争,竞争是无情的,是不同情弱者的。
在有的生活范围里面是必须要讲究谦让的。
比如:
每天早上大家上公共汽车,在上公共汽车的这个范围里面,不能讲究竞争,应该讲究谦让、礼让、有秩序,现在我们因为没人管,有的人缺乏道德,现在都是以竞争为规则,为原则,上车一看都是年青人坐着,老头,老太太全站着,竞争的结果全是这样,在这个领域里面就应该讲究谦让。
再比如家里过日子,也不应该讲竞争,你花五百买一件新衣服,我必须得花一千买一件皮大衣,要是这么竞争,非得败家不成,家庭里面吃穿必须得讲究谦让,丈夫让着妻子,妻子让着丈夫,大人让着孩子,都应该这么让着,如果要是都跟狼似的这么抢,家庭不会好的。
大家不要以为搞市场经济处处都搞竞争,有的需要竞争,有的就不需要竞争,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谦让意识。
靠打架,靠胳膊肘硬,你打我,我打你,不会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只会培养孩子的粗野无理行为,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是这样的话,会给大人惹祸的。
小孩子之间打架,你打我,我打你,还可以,如果长大了小学到中学成为一种习惯了,你打我,我打你,打不过了你拿砖头,我拿刀子,孩子收不住了,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单一的一种性能,光会竞争不会谦让,更没有爱心。
竞争是必要的,谦让也是必要的,有的时候需要,是无情的竞争,有的时候需要谦让是狠狠的谦让。
有的家长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要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有的孩子在家把玩具拆了,有人写文章说孩子拆了东西你不要批评他,应该鼓励他,如果你一批评他就打消了他的探索精神,孩子见啥拆啥这就是探索精神吗?
我很不赞成这个观点,它是很片面的,好象孩子一拆东西就是探索,不要认为孩子的任何的行为都是合理,孩子探索我赞成,可是孩子拆了东西以后,还要能够装起来,不能孩子拆完了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如果要是这样,孩子就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拆完了,也成不了科学家。
孩子探索可以,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最好找一些破的旧的东西,由家长指导孩子拆装组合,这样才能学到东西。
就是让他随便的拆去,能拆出探索精神来,那才怪呢,也许拆来拆去,拆了好多东西,探索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