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0298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 古代诗词鉴赏01.docx

备战高考语文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12古代诗词鉴赏01

【2012高考试题解析】

(2012·全国新课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2012·天津)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2012·天津)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5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4),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5),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6)青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答案】

(1)发尽上指冠

(2)徒慕君之高义也(3)悠悠我心(4)三顾频烦天下计(5)别有幽愁暗恨生(6)画船听雨眠

【考点定位】识记名言名句名篇

【备考建议】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

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

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2012·浙江)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

【答案】还未展开芳心

【解析】从题目可以看出植物的状态“未展”“未开”;第二空要找出两诗中相同的词语。

【考点定位】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诗歌简析】

第一首: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

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012·浙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论语·乡党》: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

【答案】

(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解析】“问”是一种重视的态度,两种标点的区别是前者问人不问马,后者问人也问马。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2012·四川)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

(2012·上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

同“哪”。

②渺然:

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

【答案】津亭

【解析】“津亭”是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渡口自然在江边,与“江”直接照应。

【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情与景分为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首联情景交融,颔联直接抒情。

【考点定位】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备考建议】抒情方式分类

特点

例句

简析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要任何附着物,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借景抒情

白居易《草》

即由“景”生“情”。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

情景交融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程度。

托物言志

陆游《卜算子·咏梅》

即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

【诗歌简析】这首山水诗写于开元六年诗人应诏赴京途中,也可做纪行诗看。

诗中山水真景在首尾二联,而中间二联则全是抒感。

诗人当时是辞官之后应诏复出,而辞官是出于不得已,应诏复出才是由衷之愿。

比起李白应诏上路时所作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爽坦直来,“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二句要含蓄蕴藉得多。

它似在写景,实又言情。

(2012·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备考建议】

(1)景色先总答,在分答。

回答关注时间地点人物,再解释诗歌。

(2)①解释:

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②修辞效果:

点出该字的修辞及其作用。

③表现效果:

点出该字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④结构作用:

点出该字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

⑤意境情感主题: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⑥探讨词语的深层含义。

【诗歌赏析】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元丰年间(1078-1085)进士。

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等职。

十七岁时至杭州,著有《钱塘七述》,为苏轼所称道。

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散文流畅,亦工诗词。

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吴松道中》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组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

“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

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

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

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

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

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

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

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诗人写这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然而不论写景或怀古,都富有当时当地的色彩。

遣词用语,亦不事雕饰,浅近自然,这与他随意挥洒的诗情是颇相合的。

(2012·辽宁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6分)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考点定位】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备考建议】

(1)解释该句的意思。

(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

(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12·江西版)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

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答案】相同点:

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

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

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

(2分)不同点:

①感情及其程度:

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②表现手法:

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2分)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既要答同,又要析异。

结合词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比较鉴赏和综合评价能力。

(2012·湖南版)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之一是通过意象分析。

意象“月”承前表达离思,“不知心里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处境和凄凉心情。

意象“水”和“花”,表现了自叹自怜的心境。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2012·湖南版)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鸊鹈泉:

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

(2分)

【答案】边塞

【解析】诗歌描写“破讷沙”“鸊鹈泉”等边塞风光和“铁衣”等军旅生活,属于边塞诗的范畴。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