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的终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995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企的终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企的终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企的终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企的终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企的终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企的终结.docx

《民企的终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企的终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企的终结.docx

民企的终结

民企的终结

时间飘得快,岁月像把刀。

17年过去,他们当中有的还在江湖飘,有的已挨过好几刀:

任正非已成神话,段永平远赴美国,胡志标快速陨落,黄宏生进去又出来……这篇策划的执行人、时任南风窗总编的秦朔,先离开南风窗创立了第一财经,今年也已离开一财,搞起了自媒体“秦朔朋友圈”。

17年过去,中国民企的格局已定:

江浙雄霸天下,广东无力回天。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里:

浙江134家,江苏93家,山东48家,广东40家。

入围企业最多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杭州:

上榜企业55家。

也就是说:

一个杭州,打败了整个广东。

集全省之力,输给一个城市。

可以说广东在中国民企格局里已经无法翻盘。

之所以要重视这个榜单,是因为一个区域在中国民企500强的卡位,代表了该区域的中坚力量,有强劲的带动和盘活作用,这部分的缺失意味着“断档”。

直接影响后续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最先受益的是广东,市场经济最先普及的是广东,全国人才驰援的也是广东。

民营经济走到今天这地步,值得一奠。

广东被浙江超越了17年

广东是在领民企之先的优势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境地的。

浙江民营企业数量及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已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

如果说民企500强不足以代表全盘,那么在民企总量上,浙江也已超越广东13年。

2003年广东省工商联公布一份调研报告:

广东私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销售额和总产值两项指标分别被浙江超过,广东民营企业一直雄居全国榜首的地位开始动摇。

那之后,广东官方和民间开始对“结构调整”中的民企发展方略重视并研究。

然并卵。

那之后广东民企在全国的排位继续下滑。

谈质量,广东在江浙面前也没有优越感。

抛开杭州的对比,我们先来看一个广东和江苏的经济对比的数据:

广东省统计局对粤苏两地的民营经济做了全方位对比,结果除了经济总量比江苏略高之外,在民营经济占比、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产业转型等方面都败给了江苏。

而总量方面,江苏的增速也高于广东。

开发蛇口的招商局,既是央企,又是港资

靠国企和外资撑起的广东!

既然民企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已不如人,广东靠什么撑起了全国第一的经济总量?

答案是国企和外资。

广东虽然在民企500强中一路滑坡,但在中国企业500强(含国企)中排名仅次于央企聚集地北京,以47家的入选数量略高于华东诸省。

前后对比,意味着——广东经济结构中的国企占比高于江浙。

这会颠覆一部分人的刻板印象。

另外,广东的外资比例颇高。

这也是广东在民企处于劣势时经济总量仍能位列第一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广东的全国第一,并非因为民间创富能力强。

除了占得开放的先机之外,靠的是:

中央扶持+招商引资。

从改革开放启动那一刻起,中央就对深圳倾力支持,现在的招商系、华侨城、中兴通讯,都是央企血脉。

所以说,中央不只是给政策,而是连资源带人才,一并供给的。

也包括那一批拓荒的基建工程兵。

以港资为先驱的外资企业,是带动广东经济腾飞的主要力量。

中央给资源和外资愿意来的关键原因又在于它有个好邻居——香港。

港澳外资迄今占广东外资总额的60%以上。

这造就了广东经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基本格局。

就在去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还占到全国的两成以上。

如果没有这些外资,呵呵。

近几年,广东民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提升,2013年贡献率达到52.6%。

2009年以来,民营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高于全省,占全省税收比重超过五成。

侧面说明国企和外资这两驾马车已经有些乏力,要靠民企来维持增速。

但广州和深圳这两个龙头城市的民营经济占比太低,很难给以太高预期。

2013年广州和深圳民营经济占比分别比全省均值低12.4和12.8个百分点。

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

广州总部经济区,为谁而准备?

培育创新、放水养鱼,都是门面话。

广深真正在做的是引外援,也就是招商引资。

只是时移世易,要披上一个好看的外衣:

“总部经济”。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广深两城在总部经济的竞争上激烈到了什么程度。

根据深圳市政府规划,未来几年,深圳市政府将在深圳湾等地区吸引超过30家跨国企业总部入驻,列入总部经济企业名单且纳税够多,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奖励。

给予每年最高150万元的办公租金补助。

如果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政府补助购房支出的5%。

广州近年处于劣势,需求更为强烈。

广州政协今年的重点提案就是防止总部经济外迁。

政府下发文件,对首次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将给与2000万元奖励。

同时列出《行动计划》:

3年内力争新引进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简称500强企业)总部企业100家。

可以说广东已经放弃了培育民企作为经济动力。

因为民企这种内生成长的方式,需要漫长的积累和转型,才能达到质变,带来收益。

但政府渴望的是现在的收益。

国企因政府信用背书,无论盈利与否,都可以源源不断地吸附金融资源、财政资源、土地资源,有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看一下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的对比可以更清晰。

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93家国有企业、207家民营企业,分别占500家企业的58.6%和41.4%。

但国有企业在营业收入、资产、利润、纳税、职工人数等指标上分别占500强的78.3%、90.2%、81.1%、88.7%、81.0%,占了中国企业500强“总盘子”的大多数。

中国民企500强的第一联想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上只排到38位;中国民企500强的营收总额只占不到中国企业500强的四分之一。

但!

中国企业500强中,亏损企业有57家,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4家。

然而即使是亏损的国企,仍然可以继续吸附金融资源、财政补贴,得到银行的债务置换、展期。

而民企500强里的企业,不敢亏损,不能亏损。

所以,地方政府在打造总部经济时,最愿意提及的就是“大型央企和跨国企业”。

因为地方国企不可能变动总部,大部分民企也不会搬出省外。

所以总部经济实际上就是针对央企和外资。

在经济下滑期,央企和外资成为优质资产,而民企受到的冲击最大。

他们没有政府信用兜底,没有银行输血,没有“债务展期”、“置换”的机会。

大部分也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财力储备应对经济紧缩。

所以,广东把主要希望寄托在外来引入,而不是内生培育。

但是这种方式,将进一步挤压成长中的中小企业的空间,也将让转型升级成为空谈。

越大的企业给以更低的土地税收优惠和更多的补贴,也意味着中小企业就将承担更多的成本。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恶性竞争,是有连锁反应的。

杭州虽然在民企500强榜单上打败了整个广东,但也开始受不了总部经济的诱惑。

今年10月底,杭州市发改委、财政局、经合办、商务委组成的总部经济调研组,专程赴深圳、广州学习总部经济工作。

总结是“两市在总部经济政策的兑现上,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市借鉴,我委将认真学习两市经验,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厚此必然薄彼。

过度依赖这种模式的后果是内生动力的缺失,直至彻底失去。

本土创新、成长能力的缺失。

地方间的恶性竞争则造成对市场生态的破坏:

把更多企业赶到政策套利的路上,而放弃了自主创造能力。

强者因养尊处优未必更强,弱者却因变相打压必然更难成长。

这枚硬币的正面是:

龙头效应;反面是:

劣币驱逐良币。

接下来的演变路径是:

中小企业依附国企,国企依赖银行;或依附跨国企业,但被分工的结果是产业升级将遥遥无期,将永远成为食物链的底层,没有升级空间,没有利润空间。

浙江模式,广东模式,谁赢了?

浙江民企超越广东的17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幅度扩张的时期,现如今,这股势头受到了强劲的阻力。

这个阻力来自金融、财政、土地、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门槛;它让民营经济收缩实业性投资,进入套利经济和依附经济;它让地方政府的倾斜性政策更失衡。

但民企是中国经济的齿轮、链条,当它们大规模撤离时,即使还有发动机,也将难以带动整个机器的有效运转。

杭州赢了,但最终还是输了。

这种失败,是自主生长模式的失败,是依附式经济的重生。

如果没有外资的持续注入,招商引资只是对存量资源的争夺,对经济总体来说并无意义。

当前的经济困境和地方政府的“总部经济”,正在封禁民企成长的空间!

为有助于理解这种趋势,附赠一篇延伸阅读:

私营企业的未来是怎样的?

有人称该文体验深刻,但有些地方并不严谨。

(此文仅供参考)

广东告急、浙江告急、江苏告急、福建告急、山东告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出现大批私营企业倒闭潮。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私企无论多么邪气,总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但是,当经济开始“下行”,私营企业的很多原始弊端开始凸显,掀起倒闭潮不可避免。

他们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国私营企业的前世今生

在最好的创业时代,我选择了打工。

在企业最不好做的时候,我却做了创业,一位80后这样说道。

总的来说,私企的出路在于:

抱着壮士断臂的决心,认清这个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今后企业的发展逻辑只有一条:

你可以创造多大价值,你就可以获取多少财富。

私企必须要以归零的心态再次踏上征途,早日觉醒。

如果越拼命挣扎、坚持越久的企业,结果大都也会越惨。

传统的私营企业,大多依附于时代大势生存,他们往往粗糙、善变、不讲原则。

一旦经济大势散去,这种传统落后的私营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从这点来说,现在中国95%以上的私营企业,可能在5年后将会消失。

从时间的角度,预计到2016年中期,这个预测目标将基本成为现实。

而2016年则是私企的集中倒闭期,并将引发相应的连锁反应。

当然,一批崭新的私营企业将诞生,并组建崭新的商业逻辑,重构中国商业文明体系。

在欧美国家,私企老板是整个社会里最具有创新和管理能力的人群,也就是整个社会中的“精英阶层”。

外在上,这些人主动建立企业,具有极强的进取精神,持续进行竞争和冒险;而在内在,这些人则更注重安全,更强调防范风险,并且采取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国私企的中国特色

而普遍来说,中国私企老板的起家和发展,与西方私企老板完全不同。

中国企业老板因为环境不同,往往是“被迫”下海,莫名其妙的弄了自己的企业。

从最初起家的方式,中国私企老板主要分为“中国特色”的三大类:

第一类是这些私企老板无法进入国企等体制经济,因此通过做小生意谋生。

结果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为私营企业。

这些企业很多都是服务业企业,包括餐饮、娱乐等企业。

第二类是有的私企老板看到中国开设“血汗工厂”、做出口产品能够赚钱,因此跟着做“血汗工厂”。

从国际市场的角度,这些“血汗工厂”的实质是“国际民工”,而这些老板只是“包工头”。

在21世纪的前十年,这些出口加工的“血汗工厂”迅速发展,产品卖到全世界,成为私营经济的“主干部分”。

第三类则是进行仿造和假冒伪劣产品生产,也被称为“山寨”。

“山寨”产品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利用中国“血汗工厂”的环境,二是利用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保护,给这些老板以生存空间。

当然,在这些私营经济的基础上,一些私企老板也开始“引进”西方的概念和管理模式,但中国只有极少数企业主试图通过研发创新获得发展。

因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即使有些私企花钱研发,其结果是被人偷盗或者模仿。

这些企业在研发资金打了水漂之后,很快倒闭。

当中国缺了以创新和研发为导向的大环境后,中国的私企就更不愿意开拓进取了,歪门邪道反而赚钱更快,何乐而不为?

缺乏创新导致竞争力不足,后续发力,如今中国经济的萧条就是这种原因导致的。

中国私企在国家权力格局中的尴尬地位

除此之外,私企发展还“缺衣少食”。

这包括几个方面:

在金融上,银行对私企的贷款条件苛刻,随时卡紧对私企的贷款。

在2008年底,中国货币总量M2的余额是47.5万亿元,到2013年11月底M2余额将近108万亿,也就是印钞额度超过60万亿,私企资金的实际价值贬值到原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