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9823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6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docx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考化学专题详细含答案教案

第3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解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3、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

知识网络

物质的分类:

单质: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

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化物

氢化物

酸、碱

盐类:

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烃、烃的衍生物等

 

基础过关

第1课时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

 

 ②离子的生成途径:

  ③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

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

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

钠、铁、铜等。

注意:

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

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

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

“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

“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

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

,甲基的电子式为

,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

,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第2课时物质的分类

基础过关

1、物质的初步分类

2、纯净物和混和物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

  ⑴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所谓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高分子多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因此也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用于聚合的小分子则被称为“单体”  

⑵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

  ⑶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

  ⑷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

  ⑸其他:

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②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③钢、生铁、普钙、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

3、单质、同素异形体

①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或晶体。

如白磷是4原子分子晶体:

红磷是多原子分子如图

它们的固态是分子晶体;稀有气体单质是单原子分子,其固态也属分子晶体;碳、硅、硼的固体是原子晶体。

②同种元素形成的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有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氧气(O2)和臭氧(O3);因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过程破坏原有化学键,因而属于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由此两个方面证明其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单质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固态时有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是还原剂。

非金属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质脆易碎,除个别(石墨)外不善于

导电传热。

非金属性强者在化学反应中是氧化剂。

4、化合物

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它又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

无机化合物的初步分类见前页表

(1)氢化物:

由氢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

化物,其固体属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常温呈气态,称气态氢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ⅡA)与氢形成的氢化物则属于离子型氢化物,其中氢元素为-1价。

(2)氧化物:

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

A.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ⅠA、ⅡA族)属于此类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Mn2O7、CrO3)属于此类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Al

2O3、ZnO、Beo等。

注意:

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包括两性氧化物)的对应(化合价一致)水化物是含氧酸或碱。

b.少数几种氧化物如CO、NO等,既不能跟酸,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分别可以看成是含氧酸、碱失去水的剩余部分,又称酸酐,酸酐(其中相应元素R的化合价相同)),如SO3是硫酸的酸酐,SO2是亚硫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

至于NO2既不是硝酸也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d.通常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氧元素和碱金属、某些碱土金属还能形成化合价为-1价的过氧化物,如Na2O2和BaO2以及超氧化物,如KO2。

(3)酸:

由氢和酸根组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是一种电解质,在电离时生成酸根阴离子,其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

①按组成分无氧酸(酸根不含氧元素),它们是酸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称氢某酸,如氢氯酸HCl(俗称盐酸),氢碘酸HI、氢硫酸H2S、氢氰酸HCN等;含氧酸(酸根中含氧元素)称某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有不同变价的按其化合物称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相同元素、且成酸价态相同的酸还可按酸分子中失水情况分正酸和偏酸,如H3PO4为磷酸,HPO3为偏磷酸;H4SiO4为原硅酸,H2SiO3为硅酸;H3AlO3为铝酸,HAlO2为偏铝酸等。

②按其性质不同可分

a.强酸与弱酸 按相同条件同浓度下的电离度区分。

常见酸的强弱:

强酸:

HClO4、H2SO4、HNO3、HCl、HBr、HI;中强酸:

H2SO3、H3PO4;弱酸:

HF、CH3COOH、H2CO3、H2S、HClO、HAlO2、H2SiO3

b.挥发性酸又称低沸点酸如HCl、HF、HBr、HI、HNO3、H2S和不挥发性酸又称高沸点酸如H2SO4、H3PO4。

另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如H2SO3、H2CO3、HClO,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c.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这是根据酸根阴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性与非氧化性划分的,酸中的H+都有氧化性。

常见的氧化性酸有硝酸、浓硫酸和次氯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氢氟酸、磷酸。

注:

酸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之间没有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次氯酸HClO是强氧化性弱酸。

(4)碱:

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氨水NH3·H2O除外),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它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可以按性质分为强碱与弱碱,也可以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碱。

如:

KOH、NaOH、Ba(OH)2为可溶性强碱;Ca(OH)2为微溶性强碱;Fe(OH)2 Fe(OH)3、Cu(OH)2为难溶性弱碱;NH3·H2O为可溶性弱碱

(5)盐:

由金属(或NH4+)离子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仅由金属与酸根组成的盐叫正盐,如Na2SO4、K3PO4;如组成中还有氢元素,即有酸式根的为酸式盐,如NaHSO4、NaHCO3、Ca(H2PO4)2;除金属和酸根外还有氢氧根为碱式盐,如Cu2(OH)2CO3、Mg(OH)Cl等,一般碱式盐的水溶性较差;在电离时产生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的盐是复盐,如KAl(SO4)2·12H2O、(NH4)2Fe(SO4)2、KCl·MgCl2·6H2O。

(5)络合物:

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例如络盐[Ag(NH3)2]Cl、络酸H2[PtCl6]、络碱[Cu(NH3)4](OH)2等;也指不带电荷的络合分子,例如[Fe(SCN)3]、[Co(NH3)3Cl3]等。

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6)其它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如Mg3N2、CaC2一般不称盐类而属于氮化物、碳化物

【提醒】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它们都不是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它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5.分散系比较

[溶液、胶体和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

分散系分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直径

<10-9m或<1nm

能透过半透膜

10-9m~10-7m或1nm~100nm能透过滤纸

>10-7m或1nm~100nm

不透过滤纸

分散质微粒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小分子和离子的聚集颗粒或高分子颗粒

固体小颗粒

小液滴

分散质状态

固、液、气

固、液、气

主要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介稳性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实例

NaCl溶液

有色玻璃;Fe(OH)3胶体;烟、云、雾

泥浆水

苯与水

鉴别

无丁达尔现象

有丁达尔现象

静置沉淀

静置分层

分离方法

蒸发、结晶

渗析、盐析

过滤

分液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没有

颗粒直径接近100nm的溶液也有丁达尔效应

联系

都是分散质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6.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解释

说明

应用

 

丁达尔效应

强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微粒使光线散射而产生的.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太小,没有这种现象

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布朗运动

在胶体中,胶体微粒(简称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胶体作布朗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水(分散剂)分子从各方面撞击胶粒,而每一瞬间胶粒在不同方向受到的力是不同的,所以胶粒运动方向随时都在改变,因而形成布朗运动

证明物质是不断运动的,是使胶体保持稳定的原因之一

电泳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性相反的电极(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①胶粒带电的原因:

胶粒直径小一表面积大一吸附能力强一胶粒表面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②同种胶粒在同一溶液中只吸附同一种离子而带相同电荷.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附阴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移动

证明胶体微粒带有电荷及所带电荷的种类.例如,用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时,发现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而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说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

聚沉

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要使胶体聚沉,则必须减弱或中和胶粒所带的同种电荷,以减弱或消除胶粒之间的相互排斥力,使胶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直径>100nm)而形成沉淀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①加入电解质;②加热;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

6.胶体性质的应用

(l)丁达尔效应:

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点豆腐。

(3)电泳:

工厂静电除尘。

典型例题

【例1】(2010山东卷,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答案:

A

【例2】(湖南雅礼中学)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

(1)糖类

(2)塑料(3)石油(4)蛋白质(5)合成纤维(6)棉花(7)陶瓷(8)玻璃

(9)天然气(10)水泥(11)合成橡胶(12)煤(13)油脂(14)羊毛

A.

(1)、(4)、(13)B.

(2)、(5)、(11)

C.(7)、(8)、(10)、(14)D.(3)、(9)、(12)

[解析]A所涉及的都是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合理;B所涉及的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合理;D所涉及的都是有机燃料,分类合理。

而C中(7)、(8)、(10)属于传统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例3】(2010河南省平顶山市调研考试)硫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还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等,请把硫酸在下列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填写在空白处:

(1)浓硫酸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______________;

(2)红热的炭放入浓硫酸中,有气体放出:

______________;

(3)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水性

(2)强氧化性(3)脱水性

【例4】(2011·广东佛山质检)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H2SO4和NaHSO4都属于酸

C.KOH和NH3·H2O都属于碱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解析】盐是指电离出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K2O属于氧化物,A项错误;NaHSO4属于盐,B项错误;Na2SiO3属于盐,D项

错误。

【例5】(2011·广州检测)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明矾或硫酸铁的净水作用

B.制作豆腐

C.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日光照射到密林中,可以看到许多束光亮的通路

【答案】C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由于这个特质,使胶体具有以下性质:

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胶体的聚沉、胶体的渗析、胶体的盐析等。

A项和B

项都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D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FeCl3溶液不是胶体,滴加NaOH出现沉淀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与胶体无关。

第3课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基础过关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即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如:

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化学键,如食盐晶体熔化时就是破坏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液体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又形成了离子键。

  

⑵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发声等现象③变化的本质是:

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

如:

石油裂化,煤干馏,胃内消化食物等。

  化学变化过程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是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改变的一类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也是物质本身

的一种属性,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性质主要包括

  ①氧化性、还原性②酸性、碱性③稳定性④络合性  

(2)影响化学性质的因素

  ①物质结构。

结构是影响化学性质的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结构包括: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②物质的浓度对化学性质也有影响,如浓H2SO4与稀H2SO4的性质不同,浓HNO3与稀HNO3的性质不同等。

  Cu十H2SO4(稀)——不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解析:

A中苯和四氯化碳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加以区分;B中酒精和汽油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加以区分;D中碘和高锰酸钾固体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液颜色加以区分。

答案:

C。

  

【例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解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甘油稀释后仍具有吸湿性,可做护肤剂,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溶于水后,发生反应Al3++3H2O=Al(OH)3+3H+,产生了Al(OH)3胶体,从而可净化水;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的原因是该过程中发生了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产生了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缘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了电化腐蚀,Fe最终被氧化成Fe2O3·nH2O,而出现红棕色斑迹。

后三者都是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

A。

  

第4课时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

基础过关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

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1)同位素的实例

  H有三种同位素:

11H、12H、13H;O有三种同位素:

816O、817O;118O有三种同位素:

612C、613C、614C;Sn有十种同位素:

50112Sn、50114Sn、50115Sn····50124Sn,U有二种同位素:

92235、U92238U。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2)同位素的稳定性

(3)同位素的性质:

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  

(4)同位素的应用:

用612C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

  示踪原子:

用614C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60C。

等核能,如2H,235U等  ⑶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

11H、12H、13H、612C、613C、614C、92235、U92238U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8种核素(但属于3种元素)。

  

注意: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4、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O2(氧气)和O3(臭氧),红磷(P)和白磷(P4),金刚石和石墨等。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

  

(2)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

 

高考典例

1.(2011·北京高考·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分类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可燃垃圾

【答案】选B。

【解析】本题涉及有关垃圾分类的化学与生活问题,解答本题应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使用及处理方法。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废易拉罐为金属铝制品或铁制品,可加工回收金属铝或铁,为可

回收物。

正确

B

废塑料瓶目前大部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PET)或聚乙烯(PE)制品,回收可用于再生造粒、重新制造PET瓶或纺丝制造纤维等,故废塑料瓶为可回收物。

错误

C

废荧光灯管中含有微量汞,散入大气危害人

们的健康,因此属于有害垃圾。

正确

D

废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不可再生废纸是可燃垃圾。

正确

2.(2011·天津高考·1)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应用正确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B.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C.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D.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答案】选A。

【解析】食品添加剂、药物等只能限量使用。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乙烯对水果有催熟作用,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吸收,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正确

B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一般都有明确的用量限定,大量使用对人体有害。

错误

C

使用无磷洗衣粉只能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错误

D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影响人体健康。

错误

3.(2010·上海·5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o28′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晶体的构造和分子的构型等知识点。

酸酐中大多数是氧化物,但是醋酸酐(C4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