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939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docx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复习文档

绪论

一、数理逻辑研究什么?

★研究前提和结论的可推导性关系,它是由命题的逻辑形式而非内容所决定的

二、数理逻辑如何研究?

★形式语言

第一章预备知识

第一节集合

一、集合

1、集合的内涵和外延(所有元素的共同性质/构成集合的所有元素)

2、有序偶和笛卡儿集

二、关系

1、概念:

集合S上的n元关系R

2、特殊情况:

集合S上的一元关系R(集合S上的性质R)

三、函数(映射)

1、概念:

函数(集合+有序偶+性质)、定义域dom(f)、值域ran(f)

2、概念:

f(x)(函数f在x处的值)

3、概念:

f:

S->T(函数f是由S到T的映射)、满射、一一映射

四、等价

1、概念:

关系R是集合S上的等价关系(自反+对称+传递)

2、概念:

元素x的R等价类

3、性质:

R等价类对集合S的一个划分(两两不相交,且并为S)

五、基数

1、概念:

S~T(两个集合S和T是等势的)

2、概念:

集合S的基数|S|(集合中的元素个数)

3、概念:

可数无限集

第二节归纳定义和归纳证明

一、归纳定义

1、集合的归纳定义

⑴、直接生成某些元素

⑵、给出运算,将其作用在已有元素上,以产生新的元素

⑶、只有这样才是集合中的元素,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

2、典例:

自然数集N的两个归纳定义

二、归纳证明

1、归纳定理:

设R是一个性质,如果

⑴、R(0)

⑵、对于任何n∈N,如果R(n),则R(n’)

那么,对于任何n∈N,都有R(n)

2、概念:

归纳基础、归纳步骤(包括归纳变元和归纳假设)、归纳命题、归纳证明

3、概念:

串值归纳法及其变形

三、递归定义

1、递归定义(在归纳定义的集合上,定义函数)

在自然数集N上定义一个这样的函数f:

g,h是N上的已知函数

f(0)=g(0)

f(n’)=h(f(n))

2、递归定义原理(这样的函数是存在而且唯一的)

第二章经典命题逻辑

第一节联结词

一、基本概念

1、概念:

命题(陈述句+确定值)(要么是真,要么是假)

2、概念:

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区分的关键)

3、小结:

只考虑复合命题的真假是如何确定的

二、联结词

1、非A:

2、A与B:

A为真并且B为真

3、A或B:

A为真或B为真(A为真或B为真或AB同时为真)

4、A蕴涵B:

如果A真,则B真(并非A假B真)

5、A等值于B:

如果A蕴涵B,同时B蕴涵A

第二节命题语言

一、基本概念

1、概念:

命题语言(命题逻辑使用的形式语言)

2、归纳:

命题语言的三类符号(命题符号+联结符号+标点符号)

3、概念:

表达式、长度、空表达式、两个表达式相等

4、概念:

段、真段、初始段、结尾段

二、基本概念

1、定义:

原子公式,记为Atom(LP)(单独一个命题符号)

2、定义:

公式,记为Form(LP)(经典归纳定义及其两种变形)

★经典定义容易理解,然而两种变形更容易使用

3、定理:

如何证明LP的所有公式都满足R性质?

★关键:

假设S={A∈Form(LP)|R(A)}

4、概念:

对公式的结构做归纳(上述归纳证明)

三、习题解析

1、关键:

利用二叉树表示公式的生成过程

2、关键:

蕴涵有多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关键:

分清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⑴、◆如果p,则q

⑵、◆只要p,则q

⑶、◆p仅当q

⑷、◆只有p,才q

⑸、◆除非p,否则q(思路:

想方设法转化为上述情形)

第三节公式的结构

一、引理

1、引理1:

LP的公式是非空的表达式

2、引理2:

在LP的每个公式中,左括号和右括号出现的数目相同

3、引理3:

真初始段不是公式(在LP的公式的任何非空的真初始段中,左括号出现的次数比右括号多。

因此,LP的公式的非空的真初始段不是LP的公式(同理分析真结尾段))

二、定理

1、定理:

LP的每个公式恰好具有以下6种形式之一;并且在各种情形中,公式所具有的那种形式是唯一的

★注意:

仔细分析其证明过程

2、推论:

LP的公式的生成过程是唯一的

3、概念:

否定式、合取式、析取式、蕴涵式、等值式

三、辖域

1、概念:

辖域、左辖域、右辖域

2、定理:

任何A中的任何辖域存在并且唯一

3、性质:

如果A是B中的段,则A中的任何联结符号在A中的辖域和它在B中的辖域是相同的

4、定理:

如果A是(¬B)的段,则A=(¬B)或者A是B中的段;如果A是(B*C)中的段,则A=(B*C)或者A是B或C中的段

四、其它

1、算法:

判断一个LP的表达式是不是公式的算法

2、符号的省略:

最外层括号+其它形式的括号+联结符号的优先级

五、习题解析

¬

第四节语义

一、基本概念

1、概念:

真假赋值

2、概念:

公式的真假值AV(真假赋值v给公式A指派的真假值+递归定义)

3、定理:

对于任何A∈Form(LP)和任何真假赋值V,AV∈{0,1}

★关键:

如何证明LP的所有公式都满足R性质?

二、基本概念

1、概念:

∑V(∑表示公式集)

2、概念:

∑是可满足的(存在V,使得∑V=1)

★注意:

∑是可满足的蕴涵∑中的所有公式都是可满足的,但逆命题不成立

3、概念:

A是重言式、A是矛盾式

4、概念:

A的真假值表(真假赋值V给公式A指派的值,仅涉及V给A中出现的不同的命题符号所指派的值)

5、性质:

简化公式(熟练掌握简化公式)

三、习题解析

1、性质:

联结符号↔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性质:

A是重言式,则A↔B是重言式当且仅当B是重言式

第五节逻辑推论

一、逻辑推论

1、符号:

∑╞A(A是∑的逻辑推论,读作∑逻辑地蕴涵A)

2、概念:

∑╞A,当且仅当对于任何的逻辑赋值V,如果∑V=1,则AV=1

3、概念:

∑|≠A(存在逻辑赋值V,使得∑V=1,AV=0)

4、特殊情况:

╞A(这时存在着性质:

A是重言式)

5、概念:

逻辑等值公式A|=|B

6、例题分析:

注意找到捷径和方法

⑴、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成立的(直接证明或者反证法)

⑵、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不成立的(构造出这样的真假赋值V,使得∑V=1,AV=0)

二、定理

1、性质:

合取符号和析取符号都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定理:

⑴、A1,…,An╞A,当且仅当╞A1∧…∧An→A

⑵、A1,…,An╞A,当且仅当╞A1→(…→(An→A)…)

3、引理:

如果A|=|A’并且B|=|B’,则有¬A|=|¬A’等5条性质

4、等值替换定理:

设B|=|C并且在A中把B的某些出现替换为C而得到A’,则A|=|A’

5、对偶性定理:

A’|=|¬A(其中A’是A的对偶)

第六节形式推演

一、形式推演

1、形式推演本质(形式推演仅涉及公式的结构,而与公式的语义无关)

2、形式推演规则(共有11条规则)

3、推论:

如果A∈∑,则∑├A

二、形式可推演

1、概念:

形式可推演∑├A(∑├A,当且仅当存在有限序列∑1├A1,…∑n├An,其中的每一项∑k├Ak都是由使用某一形式推演规则生成,并且∑n=∑,An=A)

2、概念的剖析:

归纳定义

三、基础定理

1、定理:

如果∑├A,则存在有限的EO∈∑,使得∑O├A(对∑├A的结构做归纳)

2、概念推广:

∑├∑’(注意可以推广到无限情形)

3、推演传递定理:

如果∑├∑’,∑’├A,则∑├A

四、定理集群一(每一条都要求严格证明,并且反复记忆,作为后面证明的出发点)

1、定理:

(→定理群;定理2.6.4)

⑴、★★性质:

A→B,A├B

⑵、★★性质:

A→B,¬B├¬A

⑶、性质:

A├B→A

⑷、性质:

A→B,B→C├A→C(蕴涵传递)

⑸、性质:

A→(B→C)、A→B├A→C

2、定理:

(¬定理群;定理2.6.5)

⑴、★★性质:

¬¬A├A;A├¬¬A

⑵、★★性质:

如果∑,A├B;∑,A├¬B,则∑├¬A(归谬律,或称(¬+))

⑶、性质:

A,¬A├B

3、定理:

(→¬定理群之一;定理2.6.6)

⑴、★★性质:

A→B├¬B→¬A(以此为基础衍生的4条性质)

⑵、★★性质:

如果A├B,则¬B├¬A(以此为基础衍生的4条性质)

⑶、★★性质:

A├B,当且仅当Φ├A→B(严格证明之)

4、定理(→¬定理群之二;定理2.6.7)

⑴、性质:

¬A→A├A(相似性质:

A→¬A├¬A)

⑵、性质:

A→B,A→¬B├¬A(相似性质:

A→B,¬A→B├B)

⑶、性质:

¬(A→B)├A(相似性质:

¬(A→B)├¬B)

五、定理集群二(每一条都要求严格证明,并且反复记忆,作为后面证明的出发点)

1、概念:

语法等值公式A|-|B

2、定理(∧定理群;定理2.6.8)

⑴、★★性质:

A∧B|-|A,B

⑵、性质:

A∧B|-|B∧A(∧交换律)

⑶、性质:

(A∧B)∧C|-|A∧(B∧C)(∧结合律)

⑷、★★★★性质:

¬(A∧B)|-|A→¬B(相似性质:

¬(A→B)|-|A∧¬B)

⑸、性质:

├¬(A∧¬A)(不矛盾律)

3、定理(∨定理群;定理2.6.9)

⑴、★★性质:

A├A∨B,B∨A(最关键还是规则本身:

允许在前面或后面增加∨)

⑵、性质:

A∨B|-|B∨A(∨交换律)

⑶、性质:

(A∨B)∨C|-|A∨(B∨C)(∨结合律)

⑷、★★★★性质:

A∨B|-|¬A→B(相似性质:

¬A∨B|-|A→B)(分析其证明步骤)

⑸、★★性质:

¬(A∨B)|-|¬A∧¬B(Morgen定律)

⑹、★★性质:

¬(A∧B)|-|¬A∨¬B(Morgen定律)

⑺、性质:

├A∨¬A(排中律)

4、定理(∨∧定理群;定理2.6.10)

⑴、★★性质:

A∨(B∧C)|-|(A∨B)∧(A∨C)(∨∧分配律)

⑵、★★性质:

A∧(B∨C)|-|(A∧B)∨(A∧C)(∧∨分配律)

⑶、性质:

A→(B∧C)|-|(A→B)∧(A→C)

⑷、性质:

A→(B∨C)|-|(A→B)∨(A→C)

⑸、性质:

(A→B)∧C|-|(A→C)∨(B→C)

⑹、性质:

(A→B)∨C|-|(A→C)∧(B→C)

5、定理(↔定理群;定理2.6.11)

⑴、★★★★性质:

A↔B|-|A→B,B→A(严格证明)

⑵、性质:

A↔B|-|B↔A(↔交换律)

⑶、性质:

A↔B|-|¬A↔¬B

⑷、★★性质:

¬(A↔B)|-|A↔¬B

⑸、★★性质:

¬(A↔B)|-|¬A↔B

⑹、性质:

A↔B|-|(A∨¬B)∧(¬A∨B)

⑺、性质:

A↔B|-|(A∧B)∨(¬A∧¬B)

⑻、性质:

(A↔B)↔C|-|A↔(B↔A)(↔结合律)

⑼、性质:

A↔B;B↔C├A↔C

⑽、性质:

A↔¬A├B

⑾、性质:

├(A↔B)∨¬(A↔¬B)

六、定理群

1、定理:

⑴、A1,…,An├A,当且仅当├A1∧…∧An→A

⑵、A1,…,An├A,当且仅当├A1→(…→(An→A)…)

2、★★引理:

如果A|-|A’并且B|-|B’,则有¬A|-|¬A’等5条性质

3、★★★★等值替换定理:

如果B|-|C并且在A中把B的某些出现替换为C而得到A’,则A|-|A’

4、★★对偶性定理:

A’|-|¬A(其中A’是A的对偶)

第七节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一、基本概念

1、概念:

单式(原子公式或者原子公司的否定式)

2、概念:

子式、析取子式、合取子式

3、概念:

析取范式、合取范式

二、定理

1、定理:

任何A∈Form(LP)逻辑等值于某一析取范式

2、定理:

任何A∈Form(LP)逻辑等值于某一合取范式

三、基本概念

1、概念:

公式A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

2、概念:

互补公式(一个公式和它的否定式,称为互补公式)

3、定理:

一个析取范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合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一个合取范式是重言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析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4、定理:

一个公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析取范式的每个合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一个公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析取范式的每个合取子式含互补的单式

5、概念:

完全析取范式、完全合取范式

四、由公式导出它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的方法

1、利用逻辑等值关系消去→、↔等符号(等值替换定理)

2、利用逻辑等值关系进行化简

第八节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一、基本概念

1、概念:

fA1…An(n元联结符号f,联结公式A1…An所构成的公式)

2、性质:

对于任何的n≥1,有2∧(2∧n)个不同的n元联结符号

二、基本概念

1、概念:

完备集(联结符号集称为完备的,当且仅当所有的n元联结符号都能由其中的联结符号定义)

2、定理:

{¬,∧,∨}是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3、推论:

{¬,∧}、{¬,∨}、{¬,→}是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4、概念:

↑称为与非式,即p↑q|=|¬(p∧q)

5、概念:

↓称为或非式,即p↓q|=|¬(p∨q)

6、定理:

{↑},{↓}是联结符号的完备集

第三章经典一阶逻辑

第一节量词

一、基本概念

1、概念:

结构(论域+个体+关系+函数)

2、★★概念:

变元(以论域为变化范围的变元,用来构成关于个体的一般性命题或条件)

二、基本概念

1、概念: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对于所有(论域中的)个体:

存在(论域中的)个体)

2、概念:

全称命题和存在命题(对于所有x,都有R(x):

存在x,使得R(x))

三、基本概念

1、概念:

命题函数(它不是命题,只有将某一个体指派为x的值时,它才成为命题)

2、概念:

自由变元、约束变元(命题函数中的变元、被量化的变元)

3、归纳:

量词的作用(将n元命题函数逐步转换为命题)

四、基本概念

1、性质:

论域D是有限集,可以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分别解释为合取和析取的推广

2、概念:

受限制的量词(范围受到限制的量词:

范围由原来的论域,限制为论域的某个子集)

3、性质:

将受限制的量词,转换成为不受限制的量词(受限制的全称量词:

全称量词+蕴涵、受限制的存在量词:

存在量词+合取)

4、概念:

一阶逻辑和高阶逻辑(个体变元和个体量词/集的变元和量词)

第二节一阶语言

一、基本概念:

一阶语言的八类符号

1、个体符号:

a、b、c

2、关系符号:

F、G、H(n元关系符号、相等符号(特殊的二元关系符号))

3、函数符号:

f、g、h(m元函数符号)

4、自由变元符号和约束变元符号(u、v、w和x、y、z)

5、联结符号(5类联结符号)

6、量词符号(全称量词符号∀、存在量词符号∃)(量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7、标点符号(左括号、右括号和标点)

二、基本概念:

1、概念:

t∈Term(L),当且仅当它能由(有限次使用)以下的⑴、⑵生成:

⑴、a、u∈Term(L)(单独一个个体符号是项、单独一个自由变元符号是项)

⑵、如果t1,…tn∈Term(L),并且f是n元函数符号,则f(t1,…tn)是项

2、概念:

闭项(不含自由变元符号的项)

3、概念:

对项的结构作归纳(如何证明Term(L)中所有的元都具有某个性质)

三、基本概念:

原子公式

1、概念:

L的表达式是Atom(L)中的元,当且仅当它有⑴、⑵两种形式之一

⑴、F(t1,…tn),其中F是n元关系符号,并且t1,…tn∈Term(L)

⑵、≡(t1,t2)(可以更直观的简写为:

t1≡t2)

2、注意:

原子公式不是归纳定义

四、基本概念:

公式

1、概念:

U(s1,…,sn)表示符号s1,…,sn出现在表达式U中

2、概念:

A∈Form(L),当且仅当它能由(有限次使用)以下的⑴~⑷生成:

⑴、Atom(L)∈Form(L)

⑵、如果A∈Form(L),则(¬A)∈Form(L)

⑶、如果A、B∈Form(L),则(A*B)∈Form(L)

⑷、如果A(u)∈Form(L),x不在A(u)中出现,则∀xA(x),∃xA(x)∈Form(L)

3、概念:

闭公式(语句)(不含自由变元符号的公式)

4、概念:

拟公式(与公式结构相似的表达式、拟公式不是公式)

5、概念:

对公式的结构作归纳

五、定理群1

1、定理1:

L的任何项恰好具有以下三种形式之一:

2、定理2:

如果t是f(t1,…tn)的段,则t=f(t1,…tn)或t是ti的段

3、定理3:

L的任何公式恰好具有以下八种形式之一:

六、定理群2

1、概念:

全称公式、存在公式(全称公式:

∀xA(x),存在公式:

∃xA(x))

2、概念:

量词的辖域(如果∀xA(x)是B的段,则称A(x)是∀x在B中的辖域)

3、性质:

量词的辖域是拟公式,联结符号如果出现在量词的辖域中,则可能是拟公式

4、定理1:

L的任何公式中任何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有唯一的辖域

5、定理2:

如果A是∀xB(x)中的段,则A=∀xB(x)或是∀xB(x)的段

第三节语义

一、基本概念:

一阶语言的解释(后面五类符号,在所有一阶语言中都是相同的)

1、一阶语言和某个结构有联系(一阶语言是用来描述这个结构的)

2、一阶语言和任何结构无联系(一阶语言是一个一般的,抽象的一阶语言)

首先需要一个论域(只要求是不空的集合),然后再在该论域中如下解释:

⑴、个体符号解释为论域中的个体

⑵、n元关系符号解释为论域上的n元关系

⑶、m元函数符号解释为论域上的m元全函数

3、概念:

全函数(处处有定义的函数,函数的运算结果不会跑到论域之外)

二、基本概念

1、基本规定

⑴、项f(t1,…tn)被解释为论域中的个体:

ƒ(a1,…an)

⑵、原子公式F(t1,…tn)被解释为命题:

a1,…an有R关系

2、系列结论

⑴、闭项和闭公式的解释(分别解释为论域中的个体,或命题)

⑵、含自由变元的项,经过解释(得到论域上的n元全函数)和指派,得到论域中的个体

⑶、对于一个含自由变元的公式,经过解释(得到命题函数)和指派,得到命题

3、说明

⑴、区分:

个体符号解释为个体,自由变元符号指派为个体

⑵、一次性指派:

同时将所有的可数无限多个自由变元符号,指派为论域中的个体

三、基本概念

1、概念:

一阶语言L的赋值v(包括一个论域D和一个赋值函数v)

2、概念:

项的值(L的项在以D为论域的赋值v之下的值,递归定义如下)

3、定理:

设v是以D为论域的赋值,并且t∈Term(L),则tV∈D(对项的结构做归纳)

四、基本概念

1、概念:

定义一个新的赋值v(u/a):

它与原来的v处处相同,只是作用在自由变元符号u时,可能会不同

2、概念:

公式的真假值(L的公式在以D为论域的赋值v之下的真假值,递归定义如下)

⑴、取u不在A(x)中出现,由A(x)构作A(u)

⑵、∀xA(x)是由A(u)生成的,所以∀xA(x)V要由A(u)V来决定

⑶、∀xA(x)V=1的涵义:

无论v指派u为D中的哪一个个体a,都有A(u)V=1

⑷、对于原来在A(x)中,现在仍在A(u)中的自由变元w来说,wV保持不变

★★归纳:

如果v是∀xA(x)V中的指派,那么v(u/a)表示除此之外,还要给自由变元符号U作指派

3、定理:

设v是以D为论域的赋值,A是公式,则AV∈{0,1}

五、基本概念

1、概念:

一致的(有相同论域的两个赋值v和v’,在四类符号上是一致的)

2、定理:

设v和v’是有相同论域的两个赋值,并且它们在项t和公式A所含的四类符号上都是一致的,则tV=tV’,AV=AV’

六、基本概念

1、概念:

∑V(∑表示Form(L)中的公式集)

2、概念:

∑是可满足的(存在赋值v,使得∑V=1)

3、概念:

A∈Form(L)是有效的(对于任何赋值v,都有∑V=1)

4、性质:

可满足是由命题的内容决定的,而有效性是由公式的逻辑形式决定的

5、性质:

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算法,用来判断L中公式的有效性或者可满足性

第四节逻辑推论

一、逻辑推论

1、符号:

∑╞A(A是∑的逻辑推论,其中∑ÍForm(L),A∈Form(L))

2、概念:

∑╞A,当且仅当对于任何赋值V,如果∑V=1,则AV=1

3、概念:

∑|≠A(存在赋值V,使得∑V=1,AV=0)

★★前者是指任何论域上的任何赋值V,后者是指存在以D为论域的赋值V

4、性质:

╞A(则A是有效公式)

5、概念:

逻辑等值公式A|=|B

二、例题分析:

注意找到捷径和方法

1、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成立的(直接证明或者反证法)

2、如何证明一个逻辑推论是不成立的(构造出这样的赋值V,使得∑V=1,AV=0)

⑴、性质:

当确定赋值的论域时,问题在于论域的大小,和论域中有怎样的个体无关

⑵、D上的n元关系F:

FV={|a1∈D,…an∈D,且a1,…an满足F关系}

三、定理群

1、引理1:

如果A|=|A’并且B|=|B’,则有¬A|=|¬A’等7条性质

2、约定:

B、C是拟公式,则B|=|C的含义是指B’|=|C’(注意B’、C’的形成)

3、等值替换定理:

设B|=|C并且在A中把B的某些出现替换为C而得到A’,则A|=|A’

(注意:

B和C可能是拟公式)

4、对偶性定理:

A’|=|¬A(其中A’是A的对偶)

第五节形式推演

一、一阶逻辑的形式推演规则

1、新增的形式推演规则(6条)

2、规则的理解和分析

⑴、条件和结论的强弱:

∀xA(x)>A(t)>∃xA(t)

⑵、u不在∑中出现:

u表示的可以是论域中的任何一个个体

⑶、区别:

t比u的范围更广、代入和替换

3、量词的形式推演规则的推广(只有t系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u和x都不行)

4、概念:

∑├A(A是在一阶逻辑中,由∑形式可推演的),当且仅当∑├A能由(有限次使用)一阶逻辑的形式推演规则生成

二、定理群1

1、定理1(定理3.5.2)

⑴、性质:

∀xA(x)|=|∀yA(y)(相似性质:

∃xA(x)|=|∃yA(y))

⑵、性质:

∀x∀yA(x,y)|=|∀y∀xA(x,y)(相似性质:

∃x∃yA(x,y))

⑶、性质:

∀xA(x)├∃xA(x)

⑷、性质:

∃x∀yA(x,y)├∀y∃xA(x,y)

2、定理2(¬定理群,定理3.5.3)

⑴、性质:

¬∀xA(x)|=|∃x¬A(x)

⑵、性质:

¬∃xA(x)|=|∀x¬A(x)

三、定理群2

1、定理(→定理群,定理3.5.4)

⑴、性质:

∀x[A(x)→B(x)]├∀xA(x)→∀xB(x)

类似性质:

∀x[A(x)→B(x)]├∃xA(x)→∃xB(x)

类似性质:

∀x[A(x)→B(x)],∀x[B(x)→C(x)]├∀x[A(x)→C(x)]

⑵、性质:

A→∀xB(x)|=|∀x[A→B(x)]

类似性质:

A→∃xB(x)|=|∃x[A→B(x)]

⑶、性质:

∀xA(x)→B|=|∃x[A→B(x)]

类似性质:

∃xA(x)→B|=|∀x[A→B(x)]

2、★★★★重要思路

⑴、当∀出现在左边,使用∀xA(x)├A(u)(∀-)

当∀出现在右边,使用规则(∀+)

⑵、当∃出现在左边,使用规则(∃-)

当∃出现在右边,使用反证法,或者规则(∃+)

四、定理群3

1、定理1(∧定理群,定理3.5.5)

⑴、性质:

A∧∀xB(x)|=|∀x[A∧B(x)]

类似性质:

A∧∃xB(x)|=|∃x[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