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8743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姜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0题每题1分,31~50题每题2分,共70分)

1.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

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但是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细胞,就是200多种不同的器官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2.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在其肉质茎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B.脂质C.糖类D.水

3.如图所示某多肽化合物,关于其组成部分数目的判断,错误的是(  )

 

A.1个氨基B.2个羧基C.2个肽键D.3种R基

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的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5.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一种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核糖体C.叶绿体D.溶酶体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

A.有无细胞壁B.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有无细胞质D.有无细胞膜

7.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

8.下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B.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

9.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A.中心体   B.内质网C.叶绿体D.染色体

10.三位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有关核糖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关B.核糖体是由单层膜包围而成的颗粒状小体

C.蓝藻不具有核糖体D.性激素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

11.细胞膜的作用不包括()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12.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三种溶液中的状态,a吸水膨胀,b失水皱缩,c正常形态。

则三种溶液溶度大小的关系是()

A.a>c>bB.b>c>aC.c>a>bD.c>b>a

13.下图为从一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的是(  )

14.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

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  )

A.看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的形态

C.细胞能够分裂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

15.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含酶的种类功能都相同B.都含少量的DNA和RNA

C.都具有双层膜结构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16.新宰的畜禽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更鲜嫩,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  )

A.核糖体B.溶酶体C.线粒体D.中心体

17.各种细胞器所共有的化学成分是(  )

A.DNAB.RNAC.蛋白质D.磷脂

18.将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这一过程属于(   )

A.主动吸水B.自由扩散C.主动运输D.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

19.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B.BC.CD.D

20.下列物质中进出细胞的转运速率与浓度梯度的关系符合下图曲线的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水

D.钙离子

21.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相同点是()

A.都需要消耗ATPB.都需要借助载体

C.运输方向都是顺浓度梯度D.都能按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物质

22.以下物质经斐林试剂检测,出现砖红色的是()

A.蔗糖B.蛋白质C.麦芽糖D.淀粉

23.酶的化学本质是()

A.氨基酸B.蛋白质C.蛋白质或RNAD.核糖核苷酸

24.胃液中的蛋白酶,进人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这是由于()

A.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B.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C.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低D.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高

25.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实验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仅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

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表示。

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酶的种类B.酶的用量

C.底物浓度D.反应温度

26.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  )

A.C、H、O    B.C、H、O、PC.C、H、O、N    D.C、H、O、P、N

27.下列物质中,基本组成单位相同的是(  )

A.胰岛素、维生素D      B.DNA、RNA

C.糖原、固醇         D.抗体、多肽

28.以花生子叶为实验材料进行脂肪的检测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

①盖上盖玻片②切子叶③苏丹Ⅲ染液染色④滴蒸馏水⑤用酒精洗去浮色

A.④→②→①→③→⑤          B.②→③→⑤→④→①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③→⑤

29.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30.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是()

A.

①B.②C.③D.④

31.如图所示,甲是渗透作用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中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B.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C.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D.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32.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组别

蛋白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酶

反应物

蛋白质

淀粉

蛋白质

淀粉

麦芽糖

A.①和③对照,用双缩脲试剂检测B.②和④对照,用碘液检测

C.④和⑤对照,用斐林试剂检测D.③和④对照,用斐林试剂检测

33.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4.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35.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跨膜转运

D.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36.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把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着色。

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37.下图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识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B.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C.a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如果图示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则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向是Ⅱ→Ⅰ

38.将一个细胞中的全部磷脂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两倍。

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C.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39.酶有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图中()段所示的能量

A.ab

B.bc

C.ac

D.cd

40.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2,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的水分子总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

则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数为(  )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

41.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图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生命活动

42.下列各种生理活动中,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唾液腺细胞合成、加工并分泌淀粉酶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交流物质D.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43.科学家发现了一新的双层膜细胞器(命名为EXPO),它负责调节一种以往未被发现的蛋白质分泌途径,其潜在功能之一是释放抗菌剂至植物表面,以抵御细菌、病毒及外来传染物入侵。

EXPO的发现打破了植物研究界对植物蛋白质分泌的传统认识。

下列关于EXP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EXPO结构相似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

B.EXPO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C.EXPO行使功能时和核糖体存在密切联系

D.人体细胞的EXPO,通过和核糖体的融合,也能提高自身抗病力

44.下列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O-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为7

45.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不被消化,能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

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     B.主动运输     C.胞吞       D.被动运输

46.下图是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细胞核携带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

A.核孔

B.核仁

C.染色质

D.核膜

 

47.下列能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A.B.C.D.

 

48.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时,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  )

A.宿主细胞的核糖体B.病毒的核糖体C.病毒的基质D.宿主细胞的细胞核

49.下列各个结构式中的物质,能正确表示组成RNA基本单位的是()

ABCD

50.下图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活性,将唾液淀粉酶(最适PH约为6.8)溶液的PH由1.6调至14的过程中,能正确描述其催化活性变化的是

二.简答题(共6题,共50分)

51.(7分)如图所示的是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_______。

(2)与细胞膜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3)分泌蛋白的胞吐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性。

(4)不同细胞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结构________(填写标号)。

(5)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

(6)该模型名称是。

52.(11分)如图表示人的胰蛋白酶在不同条件下催化某种物质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和__________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是。

(2)图中AB段和BC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Ⅱ和Ⅰ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

(4)温度过高使酶的活性降低,同时会使酶的__________遭到破坏,使酶永久__________.

(5)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有(至少两个)。

53.(10分)现将成熟的植物细胞在0.3g/mL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下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示意图,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由几部分组成(填数字),它具有特性,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层的原因是。

(2)在0.3g/mL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A.人口腔上皮细胞B.菠菜叶肉细胞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草履虫

(3)从初始细胞到图a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填多于/等于/少于)出去细胞的水分子,同时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增强/不变/减弱)。

(4)图b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图中颜色较深的结构是,它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是。

(5)如果将图b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发现不能复原,原因可能是。

54.(9分)图甲是某物质的结构通式,据图回答问题:

 

(1)此类物质通称为__________。

生物体中此类物质约有__________种,若此物质中含有两个氨基,另外一个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

(2)牛胰岛素是由51个此类物质组成的两条多肽链,共有_________个肽键,两条肽链至少各含有__________个氨基和羧基。

(3)当它与另一个同类分子结合时的方式为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可表示为__________。

(4)某物质的R基若为—CH2—CO—CH3时,请在上面的图乙方框中写出此物质的结构简式。

(5)丙氨酸R基为—CH3,甘氨酸R基为—H,两个氨基酸结合的二肽分子中,C、H、O、N原子数的比例为。

55.(6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细胞自噬分为三种类型,最为常见的是巨自噬,其基本过程为:

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或者一些折叠错误的蛋白质被一种双膜结构包裹,形成自噬小泡,接着自噬小泡的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释放包裹的物质到溶酶体中,使包裹物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

如图为该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c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的膜直接来自细胞器[]_________([ ]内填字母,横线填细胞器名称)。

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小泡,称作自噬小泡。

(3)由图示可判断:

溶酶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先要经过细胞器[]_________([]内填字母,横线填细胞器名称)的加工,形成空间结构,再转运至相应的细胞器中分类和包装。

也说明了细胞器之间是。

(4)图示过程不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理由是。

56.(7分)下面Ⅰ、Ⅱ、Ⅲ、Ⅳ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Ⅰ属于__________细胞。

判断依据是。

(2)四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含有细胞器种类最多的细胞是。

(3)将Ⅱ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现象,原因是。

(4)洋葱根尖分生区与Ⅱ细胞相比,应该缺少图示中结构(填数字)。

高一生物期中答案

2.选择题(1_30每题1分,31—50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D

D

C

B

B

C

D

A

A

D

B

C

D

A

B

C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D

C

B

C

C

D

C

D

D

B

B

A

A

D

C

B

C

D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D

A

D

D

A

D

B

C

C

B

A

B

A

3.简答题(共6题,共50分)

C.(7分)

(1)D磷脂双分子层

(2)E糖蛋白(3)流动性(4)B(5)M糖蛋白只在细胞膜的外表面(6)流动镶嵌模型

D.(11分)

(1)蛋白质专一性(和温和性)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更显著

B.底物浓度酶浓度(3)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4)空间结构失去活性

B.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反映速率pH、酶浓度、反应时间等

E.(10分)

(1)②④⑤选择透过性全透性

(2)B(3)少增强(4)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液泡功能略(5)外界溶液浓度过高或失水时间过长,失水过多而死亡

F.(9分)

(1)氨基酸20R基

(2)492(3)脱水缩合—CO—NH—(4)略(5)5:

10:

3:

2

G.(6分)

(1)磷脂蛋白质

(2)b高尔基体线粒体(3)a内质网相互协调配合(4)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56.(7分)

(1)动物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2)DNAⅣ(3)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K+和NO3-能被细胞吸收而进入细胞(4)④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