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714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docx

《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

2022年《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

2022年《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教幼儿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

  2、知道遇到突发灾难时要保持冷静,并保护好自己。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费书纸或湿柴物品。

  活动过程:

  一、阅读幼儿用书,初步了解地震。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

  教师:

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

(地震)教师:

你听说过地震嘛?

地震是怎样的?

  教师:

地震从开始到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见进行避震最为关键。

那么,应该怎么避震呢?

  教师:

如果人在一楼,就赶快跑到户外空地上,抱住头,蹲下来;如果来不及跑出来,躲在哪里会比较安全呢?

(如:

靠外的墙角,水管旁。

  2、模仿地震时的躲避姿势。

  教师:

怎样躲避会比较安全呢?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书上的四种姿势。

  教师请四个幼儿分别选择一种姿势进行模仿,其他幼儿观察。

  二、模拟地震时的疏散。

  教师在一楼,则快速跑到户外的空地下蹲下;教师在二楼及以上,则要跑到墙角、厕所出,并以安全的姿势躲避好。

  三、阅读幼儿用书,初步了解火灾。

  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

  教师: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

看,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烟,起火了)教师:

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到处乱跑。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意图。

  教师总结:

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对人体非常有害;烟雾是上升的,所以我们要放低身体,并用衣服马上捂住嘴巴和鼻子,有秩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四、模拟室内火灾的疏散。

  1、教师:

小朋友,如果发生火灾了,你会怎样做呢?

我们在教室里试一试吧。

  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幼儿观看。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烧然费书纸,让幼儿模拟火灾现场学习逃生。

  活动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百科:

保护,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

语出《书·毕命》“分居里,成周郊”孔传:

“分别民之居里,异其善恶;成定东周郊境,使有保护。

2022年《保护我自己》大班安全教案2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实施我保护和安全这方面的教育,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周围的生活开始,通过事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重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同时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道理。

为此,我园组织了"我会保护自己"的主题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做危险的事

  1、不玩火

  有些幼儿爱玩火:

玩火柴,玩打火机,用火烧东西玩,认为这样很有趣,但却不知危险。

玩火,易造成火灾。

轻者,烧坏衣物、身体;重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丧失性命。

  教育幼儿平时做到:

  

(1)不玩火柴、打火机,不点燃火把,不翻弄火炉,不堆烧落叶和树枝等。

  

(2)不把纸、塑料这些容易着火的东西拿近火源。

  (3)学会认识易燃物品的标志,不要把火靠近贴有易燃标志的物品。

  (4)如果发现自家或邻居,或公共场所失火了,要迅速跑出,并大声呼救。

如果附近有电话,要快拨通119,请消防人员来救火。

  建议

  

(1)可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火灾的图片、录像,并引导他们讨论怎样防止火灾,重在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2)不要教幼儿参加救火过程,因为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2、不摸电线、不乱动电器

  电是人类的好朋友。

电能给人带来光明。

电是主要的能源。

电灯、电视、电冰箱、电车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但它们都离不开电。

但是,电同火一样,也是有危险的,而且,由于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危险更大。

使用不当,危险会发生。

  幼儿好奇心强,对电是很感兴趣的,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甚至一点不知,所以要重视对幼儿这方面的教育。

  教育幼儿做到:

  

(1)不摸电线,不玩电源插头和接线板。

  

(2)不乱动家用电器,如落地灯、电扇等。

  (3)不要走近设有“小心触电”标志的地方。

  建议

  

(1)帮助幼儿了解什么东西导电,什么东西不导电。

  

(2)组织幼儿进行“找找哪些地方有触电的危险”活动,让幼儿说说为什么,并在这些地方贴上“小心触电!

”标志。

  3、不动煤气、天然气的开关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生火做饭,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但是,煤气、天然气是十分易燃的气体,一遇火星即会燃烧,甚至引起爆炸,造成火灾。

煤气是有毒的气体,能使人窒息、死亡。

  为避免发生危险,教育幼儿做到:

  

(1)不扭动煤气罐或煤气灶上的开关;不拉、不扯、不碰煤气罐上的软管。

  

(2)不到厨房里去玩耍。

  (3)闻到煤气的臭味要赶紧告诉大人,并迅速离开那里。

如果发现煤气灶开关没关或者灶上火灭了而漏气,自己又会关开关的话,可以快去关上。

  建议

  

(1)带领幼儿参观有燃气设备的灶间,可将易燃、易爆的标志贴在煤气罐和煤气开关等地方。

  

(2)帮助幼儿识别易爆、易燃的标志。

  (3)帮助幼儿识别煤气的臭味。

  4、不乱动乱吃药

  药能治病,能帮助人解除痛苦,但不能乱吃药。

因为药的种类很多,作用也不同。

有的药专治肚子疼,有的专治感冒;药除了人用的以外,还有植物、动物用的,如果是杀虫的药,专门用来毒杀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的药,等等。

如果把药弄乱了,吃错了药,不仅不会治病,还会添病,甚至导致更可怕的后果。

  幼儿因为分辨能力差,容易吃错药。

由于有的药形状、颜色差不多;很多药表面有一层糖衣,吃起来会很甜,幼儿自己误吃的可能性会增加。

  为此,应教育幼儿做到:

  

(1)不乱动乱吃药。

生病的时候,要记住自己的药名和药盒,让成人给取药。

  

(2)大人给喂药时,如果觉得味道跟平时不一样,就不要再吃,马上告诉大人,请大人再仔细检查是否弄错了。

等确实以后,再吃。

  (3)学会识别有毒药品的标志。

  建议

  

(1)帮助幼儿识记“当心中毒”的标志,内服和外服药的不同。

  

(2)培养幼儿辨别有毒物品的能力。

  5、不玩锋利的物品,用器械做游戏要小心

  刀子、玻璃片等锋利的物体,都是危险的。

教育幼儿不要玩弄这些物体。

使用器械

  竹竿等做游戏时,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或别人。

  建议

  

(1)可用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2)使用器械做游戏之前,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引导幼儿玩安全的游戏。

  (3)可设置安全知识画栏,宣传安全常识。

  附事例:

  有个小朋友叫高勇,有一天和一个小姐姐一起玩耍。

小姐姐手拿竹竿,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身子一斜,竿子正巧扎进了高勇的右眼。

医生抢救了半天,也没能保住他的眼睛,结果高勇的右眼球被摘除了。

  6、不招惹动物

  幼儿一般都喜爱小动物,爱抚摸、喂喂、抱抱它们,爱逗它们玩。

但是,有的幼儿爱欺负它们、招惹它们。

如用竹竿捅马蜂窝,用石子打狗等,这常会惹怒它们,发生危险。

  建议

  

(1)教育幼儿,不要招惹、逗弄小动物。

  

(2)和小狗、小猫等玩耍时,防止被它们咬伤、抓破、如果发生这类事情,要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请医生诊治。

  (3)向幼儿介绍本地区常见的毒虫和能伤害人的动物,告诉幼儿防止伤害的办法。

  (4)在幼儿常玩耍的地方,如发现易伤幼儿的动物,应采取措施,或贴上“当心危险”的`标志,不准幼儿靠近。

  7、小心爆竹、烟花

  逢年过节,人们喜欢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幼儿更是喜欢热闹,爱听鞭炮响,爱看烟花,有的幼儿还爱闻火药燃过的气味,抢捡鞭炮炸过的外壳或未响的鞭炮。

燃放鞭炮,虽然能给人带来快乐和节日气氛,但也易造成事故,引起火灾。

每年在允许燃放鞭炮、烟花的地区,总有事故发生,同时也严重污染环境。

所以,越来越多的地区已发布禁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建议

  

(1)向幼儿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

引起火灾、污染空气、造成伤害等。

  

(2)教育幼儿不燃放鞭炮。

看时要站得远远的;不去捡未响的鞭炮。

  (3)在节日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安全教育。

  (4)告诫家长一起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

  二、不去危险的地方

  1、不攀爬阳台、楼梯的栏杆和窗户

  幼儿喜爱爬高,但爬高应该注意安全,要在有大人照顾时爬幼儿园和公园的攀登架、绳梯,但不能爬阳台、桥、楼梯这些地方的栏杆和窗户、为什么不能爬这些地方呢?

因为它们都比地面高,一旦掉下去,轻的摔伤,破皮流血,重的会摔死。

而且窗户、栏杆上面都窄,幼儿很容易摔下去。

例如,有个4岁的小朋友叫明明,有一天天很热,妈妈把玻璃窗打开扣上纱窗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明明在屋里还感到很热,就独自爬到窗户上去推纱窗。

由于用劲太大,纱窗推开了,人也从窗户上摔到楼下、经过医生抢救,明明救活了,但两条腿却摔断了,天真活泼爱跳的明明从此就躺在床上了,再也不能和小朋友一起跑步、跳绳、做游戏了!

当小伙伴来看望他的时候,他总是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爬高时更要小心。

  2、不独自到河边、冰面上去玩耍

  很多幼儿喜欢到河边、湖边或塘边去玩水、捞小鱼、蝌蚪和小卵石。

在冬天,北方的一些幼儿爱到河、湖的冰面上去滑冰、玩冰车。

这是很有趣的事。

但是,不要让幼儿独自去或只和自己年龄相近的伙伴去。

为什么呢?

水边泥土松软,有很多水边是陡的斜坡,小朋友很容易滑到水里去。

有些地方矮树和草丛长得很茂盛,枝叶把下面的水面遮住,一不留神就容易掉进去。

一旦掉进去,如果附近没有大人来抢救,那是很危险的。

即使侥幸救上来,往往是喝了很多脏水或吓出病来。

冰面有厚有薄,不留神踩到薄的冰面,就会掉进去。

要是掉到冰窟窿里去就更危险了。

如果仅有幼儿一人就很难爬出来,即使有几个小伙伴,他们也难以救人。

  建议

  

(1)让幼儿知道附近的危险水域和冰面。

  

(2)划定可以安全滑冰的地区,教育幼儿不到界外。

  3、不要到建筑工地玩

  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许多地方在盖房、盖楼、修桥、铺路。

这些地方很热闹,但这里也很危险。

工地上堆放着建筑材料,还有脚手架。

有些幼儿喜欢到这些地方去玩,去钻洞、爬高、捉迷藏,却不知道危险。

所以,如果幼儿园附近有建筑工地,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现场教育,使幼儿获得感性认识。

  建议

  可以通过简单实验,使幼儿知道生石灰加水后会放热的道理。

因为工地上往往需要石灰浆,而幼儿并不一定知道,如果去玩弄石灰浆,则有被烫伤的可能。

  4、不在马路边、停车场玩耍

  马路上,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停车场时有车辆开来开去,如果幼儿在这些地方玩耍,例如玩球,则极易造成事故。

所以,教育幼儿远离这些地方,绝对禁止幼儿去这些地方打闹、玩球、捉迷藏。

  三、突然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当幼儿突然遇到危险的时候,常是惊惶失措,束手无策。

这是因为他们对危险的心理承受力和调控能力差,缺乏应激经验与对策。

因此,教师一方面应教育幼儿远离危险,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对突发危险的应激能力。

  1、掉进深坑里、深沟里怎么办

  幼儿在玩耍和走路时有时会不小心掉到深土坑、深沟里去、有的幼儿遇到这种事常常是惊慌大哭,不知道怎么办,嚎啕大哭不仅耗费力气,而且会使脑子发呆,想不出好办法去救自己了。

一惊一累常常会使幼儿昏过去,如果这时没有人来救,那就危险了。

当然,有的幼儿遇到这种危险就不是这样。

他(她)先是让自己不慌不怕,然后动动手脚看看摔伤没有;如果不是很痛,自己还能爬动时他就仔细看看周围和上面,寻找能爬上去的地方,一旦找着,就努力爬上去。

如果实在没有爬上去的地方,也不要着急,而应大声呼救。

这样,幼儿往往容易得救,而且能通过这不幸的事变得遇危险不慌、勇敢、自信,变得更聪明。

  建议

  

(1)在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培养幼儿沉着勇敢、坚强的优良品德和心理调控能力。

  

(2)组织幼儿在户外或野外活动时,要教育他们注意观察周围地形,预防发生危险。

  2、找不到父母和老师时怎么办

  有个小朋友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去逛公园,因为贪看小摊上的玩具和父母走散了。

他吓坏了,大声哭叫,不知怎么办?

这时他应该怎么办?

现在先来听听亮亮和宁宁的经验:

“一次我们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到公园散步。

那天游人好多,一不小心,我们俩被挤掉了队,找不到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了!

我们俩急得哭起来。

这时,来了个陌生人对我们说:

“我认识你们的老师,我带你们找她去!

”我俩想起老师平常告诉我们,不要跟陌生人走,我们互相看了看,就对他说:

“谢谢叔叔,公园售货员阿姨认识我们幼儿园,我们请她带我们回去。

我俩紧拉着手去找货亭里的售货员阿姨。

她热心地打电话告诉我们老师,来接我们。

我们谢谢售货员阿姨。

老师表扬我们遇到危险不慌,不轻信陌生人,但很有礼貌。

  建议

  

(1)平时应教育幼儿,集体外出时要跟着伙伴走,不离开老师和班集体。

和父母外出时不要离开他们。

  

(2)帮助幼儿记住自己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及电话号码。

  (3)教育幼儿,和大人失散时要找警察叔叔、售票员或商店售货员,不要轻信陌生人,更不要随便跟他们走。

  3、鼻子出血时怎么办

  鼻子出血时,幼儿一般会慌张,甚至会吓得大哭。

但是,如果一哭,往往血会流得更多。

根据保健常识知道:

鼻子流血时,应该坐下或躺下,头略低,拿手绢用力捏住鼻翼,张口呼吸。

血止住后,暂时不要剧烈地跑跳,避免再出血。

  建议

  

(1)可利用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止鼻血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幼儿鼻子出血时,教师不可慌张着急,要沉着地帮助止血,同时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

“不要怕,一会儿就不流了!

”这时要教育周围的幼儿:

“要关心他,帮助他止血,但不要慌张,发现有幼儿流鼻血时,要赶快告诉老师。

  (3)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做剧烈的跑跳活动时,要注意环境的安全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4)教育幼儿不挖鼻孔,不偏食。

平时多吃青菜,不挑食。

  4、有东西进到耳朵、鼻孔和气管里怎么办?

  有些幼儿爱把小纸团、豆粒、花生米和小石子这些小东西往鼻孔或耳朵里塞,或在吃东西时不小心食物卡在喉咙口。

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慌张,但不能不在意。

如果小东西刚塞入鼻孔时,不要用手抠挖,因为越抠,小东西会越往里钻、可以用手压住没有塞进东西的那一个鼻孔用力擤,这时小东西可能就会擤出。

如果擤不出,就要赶快找医生。

如果塞进耳内可以把头歪向塞有异物的一边,连续单脚跳。

小东西往往会掉出、如果掉不出还得找医生。

喉咙卡住东西或小东西被吸进气管,要赶紧请医生,或马上送往医院。

  建议

  

(1)加强对幼儿玩小玩具的常规培养。

  

(2)做好保护耳、鼻、喉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排除耳、鼻内异物的方法与技能。

  四、在陌生人面前

  幼儿被诱骗拐卖的事时有发生。

社会上想诱骗拐卖幼儿的坏人仍有不少。

为减少这种情况,一方面应采取细致周到的安全措施;另一方面,要认真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拐骗幼儿的一般是陌生人。

因此,如何正确对待陌生人就成为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内容。

要使幼儿懂得,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是好人,坏人只是极少数。

要对这极少数坏人有所戒备,但不要对所有陌生人都怀有敌意。

要用具体事例,增强幼儿的自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但不要恐吓幼儿,以免幼儿对所有陌生人产生恐怖感。

  1、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幼儿都很熟悉(狼和小羊》的故事,都很赞扬小羊能听妈妈的话戒备坏蛋,佩服小羊识破老狼假面孔的本领。

应该教幼儿学习小羊这种精神和本领。

  幼儿独自在家时,会遇到陌生人来敲门的事。

怎么办呢?

应教幼儿知道,敲门的陌生人中有的可能是亲戚、朋友,只是他不认识,有的可能是好人敲错了门;也可能是坏人、但如果又没有办法知道他是亲友还是坏人那怎么办呢?

最重要的是不能开门让他进屋,因为万一坏人进屋就糟糕了。

让幼儿有礼貌地告诉陌生人,爸爸、妈妈不在家,请他改个时间再来。

有事可以留个字条塞在门上、如果陌生人是亲友,他一定会高兴,并且赞扬幼儿聪明能干有礼貌、如果是坏人,他往往不会走,会用好听的话骗幼儿,或者用很凶狠的话吓唬幼儿。

这时幼儿要勇敢些,要聪明些,既不上当,又不害怕,就是不开门。

可以大声训斥他:

“你快走!

”,也可以大声呼喊;“有坏蛋!

”,还可大声喊隔壁的叔叔、爷爷来抓坏人。

声音越大越好!

坏人多是又坏又怕被人抓住。

幼儿一大叫,他可能就吓跑了。

  让幼儿千万记住:

陌生人敲门不能开!

  2、陌生人给玩具或食物时应该怎么办

  当幼儿在外面玩时,有时候会有陌生人送给他糖果、玩具,面临这种情况,应该教幼儿怎么对待呢?

  教幼儿知道,有的陌生人送给他东西,可能因为喜欢他,是好人;而有的陌生人给他东西是想讨他喜欢,然后骗走他去卖或伤害,他们是假装成好人的坏人。

如果收下好心人的东西倒不会发生什么事,可如果收下坏人的东西就有危险了。

但是好人、坏人身上又没有记号,都会说你好的。

因此,无法辨别好人或坏人时,最好的办法是,凡是陌生人送的东西都不收,可以向他们说:

“谢谢您,我不要您送的东西!

”有礼貌地拒绝。

这样坏人就不好行骗了,好心人则会感到幼儿有礼貌,会更喜欢幼儿。

  建议

  

(1)用社会上坏人拐骗儿童的案例教育孩子。

  

(2)家园配合,进行一致教育。

  3、陌生人要抱你走时怎么办

  当幼儿独自在外边玩耍时,有时会遇到陌生人要抱他,或者抱他走。

陌生人很可能还说些亲热的话,如“小朋友长得真可爱,叔叔抱抱!

”,“阿姨带你去看小猴表演!

”“你爸爸让我抱你去找他!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前面已谈过,陌生人有好人,也有坏人,他们说的话有的是真心的,有的是骗人的。

为了不被坏人拐骗走,告诫幼儿一定不要让陌生人抱。

如果陌生人已把幼儿抱起来,则教幼儿大声说:

“请你放下我,我喜欢自己走!

”如果陌生人还是紧抱不放,让幼儿晃动身体大声喊叫:

“我不让你抱;爸爸妈妈快来啊!

”这时如果陌生人是好人,他会放下幼儿,如果是坏人,他往往不放下,而且会抱幼儿跑。

幼儿要大声呼救,用力推打或咬他,让更多的人能听到求救声。

坏人害怕大家来抓他,一般会放下幼儿逃跑的。

  五、遵守交通规则,预防车辆伤害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也飞速发展。

车辆增多,交通伤害事故也日益增多。

1992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4.6%,约每8分钟死一人,其中不少是幼儿。

那么,如何避免幼儿被车辆伤害呢?

一方面,采取保护措施,带幼儿外出要提高安全意识,严守交通规则,严密组织工作;另一方面是根据幼儿特点,积极而有步骤地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和预防车辆伤害的能力。

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幼儿掌握交通规则,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和习惯。

  2、用具体、生动的交通事故案例,增强幼儿交通安全意识。

  3、发展幼儿有关的心理素质:

  

(1)街上行走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四处乱看乱跑;

  

(2)遇事不慌张;

  (3)提高幼儿正确判断车辆距离与速度的能力。

  4、发展身体的灵活性,提高躲闪车辆的能力。

  具体来说,应教育幼儿做到以下几点:

  1、行人要走马路两侧的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时,要靠路边走。

  2、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上穿过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能乱穿乱跑。

  3、不能在马路上玩耍、蹋球,骑小自行车、放风筝或追逐打闹。

  4、通过铁路道口时,要看清指示信号,不能翻穿栏杆抢行。

家住铁道附近的幼儿,不要到铁道上玩耍。

  5、不要往马路或铁道上扔石子、砖块等杂物。

  6、认识一些交通标志牌和指示灯,并懂得它们的含义

  例如:

  禁令标志:

禁止通行、禁止跨越、行人禁行、自行车禁行,

  警示标志:

铁道路口、注意危险;

  指示标志:

人行横道、步行街、人行过街桥、地下通道。

  遇到灾害时怎么办?

  尽管人类预防灾害和战胜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像洪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还是难以完全预防。

而车祸、火灾等,由于种种原因,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害。

为了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失,从小培养幼儿防灾抗灾及自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应使幼儿知道,灾害会发生,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灾害。

但遇到灾害时,如果不慌张,采取自救措施,可能会化险为夷。

帮助幼儿掌握自救的简单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对意外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防灾抗灾意识,锻炼幼儿的自救能力。

  1、乘车时遇到撞车、翻车怎么办

  教育幼儿:

  

(1)要做勇敢的孩子,尽量不惊慌大哭。

如果受了伤,但还能活动时,要忍着疼痛爬出车厢。

  

(2)要大声呼救,让救护人员知道自己在哪里。

  (3)要听大人指挥,不乱跑乱动,并且仔细想想和自己一起坐车得还有谁,当救护人员问询时,说出一同来的人的名字。

  2、遇到火灾时怎么办

  教育幼儿:

  

(1)不要惊慌乱跑,应尽快找准出口跑出来。

  

(2)如果衣服烧着了,赶快脱下来;来不及时,迅速躺下打滚把火弄灭。

  (3)大声呼救,让入来救火、救人。

  (4)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以免被浓烟熏坏。

  3、遇到地震时怎么办

  教育幼儿:

  

(1)感到地面和房屋晃动,看到火光、听到响声时,不要害怕,要听从大人指挥,不乱喊乱叫。

  

(2)没有大人在,又来不及跑到安全地方时,可以赶快钻到躲到桌子或床下或结实的支撑物下,避免被砸伤。

  (3)若可能,尽快跑向离楼房、墙壁等较远而安全的空旷地带。

跑动时尽量躲开墙、屋及其他危险物。

  (4)如果不幸被埋或堵在倒塌的房屋里面,应呼叫别人来救,不要不声不响。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