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86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洪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洪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防洪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防洪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防洪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洪预案.docx

《防洪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预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洪预案.docx

防洪预案

一、流域基本情况

伊洛河流域位于陕西东部、河南西部,横贯商洛、三门峡、洛阳和郑州市,涉及两省、四市、十九县(市),全长447km,流域面积18881km2。

伊洛河位于黄河右岸,是黄河十大支流之一,也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最大的支流。

该河由伊河和洛河组成,伊河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流经嵩县、伊川县、洛阳市郊区和偃师市,河长264.8km,流域面积6029km2,上游建有陆浑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492km2;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流经陕西省的洛南县,河南省的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和偃师市,河长410.1km,流域面积12037km2,上游建有故县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370km2。

两条河在偃师市杨村汇合后进入巩义,称伊洛河,从巩义市南河渡镇神北村流入黄河。

巩义市地处河南省中部,东与荥阳为邻,西与偃师接壤,南倚嵩山和登封、新密为界,北靠黄河和温县、孟县相望。

东距省会郑州77km,西距古都洛阳65km。

总土地面积1041km2,其中伊洛河流域803km2,汜河流域171.8km2,颖河流域30km2,其余36.2km2径流直接流入黄河。

伊洛河流经巩义市西北部,从回郭镇干沟河入口处进入巩义市境内,河道河床比降为1/4200,流经回郭镇、芝田镇、杜甫办、孝义办、康店镇、站街镇、河洛镇等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两岸人口12.10万人,耕地5.01万亩。

主要支流有干沟河、曹河、沙沟河、坞罗河、后寺河、西泗河、东泗河等,以上七条支流属于季节性河道,汛期有水,其它季节水量很小或者基本无水。

干沟河在我市西部,发源于野沙台和石寨山,沿巩义和偃师交界,流经鲁庄、回郭镇汇入伊洛河,长27.35公里,河底平均坡降0.99%,流域面积37平方公里,沿河有赵城水库、桑家沟水库、府店水库等。

曹河在巩义市西南部,发源于曹山坡与白云山之间,河流长19.05公里。

河底平均坡降为1.18%,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在鲁庄境内有曹河水库,进入回郭镇西沟河至李邵村东侧汇入伊洛河。

坞罗河发源地有三:

即申沟、岭沟和核桃园,三条小支流在夹津口汇合后称坞罗河,其间有我市唯一的中型水库——坞罗水库。

该河流经西村和芝田,注入伊洛河。

流域面积238.9平方公里,长30.85公里,河底平均坡降1.1%。

后寺河是伊洛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巩义市东南部的五指岭北麓,流经涉村、夹津口、大峪沟、北山口、孝义等五个镇,该河下游自南向北纵贯巩义市城区,在城区北部郑洛高速公路巩义入口处西侧注入伊洛河。

河流全长41.25公里,流域面积96.4平方公里。

50年代后期至今,先后在上游建成了桑树沟、洪河、慈云寺、后寺河四座水库,对河道下游人民群众的吃水、灌溉、防洪起到了很大作用。

西泗河在巩义市东部,发源于履盘山、石榴院,河流全长19.225公里,河底平均坡降为1%,流域面积为56.7平方公里,流经北山口镇白河村,于站街镇东站镇村西北侧汇入伊洛河。

东泗河在巩义市东部,发源于猴山和佛山,河流长度19.27公里,河底平均坡降为0.83%。

流域面积67.4平方公里,流经大峪沟镇和站街镇,于站街镇东站镇村东侧汇入伊洛河,沿河有凉水泉水库。

(一)地形地貌

巩义市全区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似槽形,地貌复杂多样。

全市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河滩三大类型,山地分布在全区的南部和东部,海拔高程多在500m以上;丘陵分布在黄河、伊洛河南岸岭地与低山之间,海拔150-400m;河滩地分布在中、北部的伊洛河沿岸和黄河南岸,海拔105-120m之间。

伊洛河北部及东南部为黄土,冲沟纵横,土体均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多具湿陷性,且时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生。

该河河道内地势开阔平坦,地貌基本单一,砂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

伊洛河流域内熊耳山及崤山山区是暴雨中心所在地,地形陡峻,洪水暴涨暴落,峰高量大,极易造成下游洪水灾害。

(二)气象水文

(1)气候:

伊洛河流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较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较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

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15.4℃。

(2)降雨:

伊洛河多年平均降水量583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伊洛河多年平均径流深120mm。

(3)径流:

伊洛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8.73亿m3,多年平均含砂量为5.27kg/m3.

(4)蒸发:

平均年水面蒸发量2136mm,年日照时数2342小时。

(三)社会经济

巩义市隶属河南省郑州市,土地面积1041km2,2009年底总人口8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9万人,非农业人口35.5万人。

巩义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特产种类繁多。

矿产主要有煤、铝矾土、高岭土、大理石等2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8种。

土特产主要有金银花、防风、山萸肉等。

巩义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河风貌独特,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愈百处。

其中北宋皇陵、北魏石窟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杜甫陵园、大黄冶唐三彩遗址、洛口兴洛仓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处;市东南部的浮戏山雪花洞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青龙山慈云寺、嵩阴风景区为省级森林公园。

近两年巩义市深入实施旅游发展计划,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多处景区进行大规模整修开发,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四)历史洪水

建国以来,伊洛河巩义段发生过五次较大的洪水,据《巩县水利志》记载,1958年7月17日,伊洛河水陡然暴涨,黑石关站洪水流量达9450m3/s,相应水位115.11m,由于黄河水位顶托,河水不能畅泄,漫堤四处,决口五处,沿岸九个公社遭受严重水灾。

1982年7月29日至8月5日,伊洛河流域普降暴雨,干流发生较大洪水,黑石关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4110m3/s,相应水位达115.53m,超过安全水位(114.81m)0.72m。

特大的暴雨洪水使河满沟平,遍地横流,东西泗河洪峰水头达3米之高,东站镇街上水深2米,市区中心街上水深2米,滩区积水达1—4米,一片汪洋。

伊洛河洪水凶猛,黑石关水文站水位高达115.58米(大沽高程),超过保证水位0.78米,超过1958年最高水位0.47米,河水流量为4070m3/s。

这次洪水巩义市伊洛河溢堤决口49处,沿河地区受灾十分严重,加之洪水冲刷给全市造成历史上罕见的惨重灾害。

据统计:

全市受灾的有717个生产队,41857户,死亡65人,受伤212人,倒塌房屋40084间,秋作物受灾面积390215亩,占全市的65.6%,铁路、公路、通讯受灾严重,给全市造成了很大损失,全市工农业总损失达1.2亿元。

1984年,洪峰流量2400m3/s,相应水位112.4m;1996年,由于受黄河高水位的顶托,黑石关水文站的洪水流量仅1960m3/s,伊洛河就出现多处险情,南河渡乡神北村2个生产居民组群众住宅进水,600多亩良田被淹,庙门、五龙段洪水位距堤顶仅20cm,孝义镇孝南村大堤出现管涌。

2003年9月,洪峰流量2300m3/s,相应水位113.42米。

多数堤段洪水偎堤,绝大多数涵闸发生河水倒灌,80%的滩地被淹。

由于河道连年淤积,伊洛河出现了高水位、低流量的现象。

建国以来,较大洪水年份的流量和水位见表一:

表一较大洪水年份流量和水位对照表

年份

流量

(秒立米)

水位

(米)

备注

1954

8420

114.81

该河最小流量为零。

1956

5620

113.67

1958

9450

115.11

1975

2800

113.80

1982

4070

115.53

1996

1960

113.06

2003

2220

113.42

2010

1340

111.25

(五)防洪特点

伊洛河属山区自然河道,是黄河上的一大支流。

根据多年洪水情况可知,由于流域面积大,行洪断面小,弯道多,加之黄河淤积严重,河底抬高快,若黄河发生较大洪水时,黄河洪水倒流伊洛河约5公里长,当伊洛河流域同时出现暴雨时,洪水来得快、下泄慢,水位急剧抬高,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六)防洪规划

1、强化河道防洪工程的管护。

重点工程包括:

堤防、涵闸、护岸工程、涵洞等。

要求沿河镇办迅速配齐护堤员,清除涵洞、涵闸中的淤泥和渣物,对损坏的涵闸要维修和上油保养,保证启闭灵活。

对破堤敷管修渠造成的堤防隐患进行排查和修复加固处理。

2、加快河岸险工护岸的建设。

伊洛河管理所每年汛前要不断向省水利厅、郑州市水利局和我市人大、政府汇报河道管理工作,争取险工建设资金,保证上级每年5~10万元的除险和加固堤防投资。

同时,巩义市每年在年度资金安排计划时,也要列入10~15万元的伊洛河防汛治理资金,相关镇办也要匹配工程投资的20%,以便加快险工护岸工程建设。

3、做好河道清障工作。

对在河道内建造的鱼池、建筑物、生产坝和种植的高杆作物、弃置的垃圾、渣物,各镇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在汛前清除。

各镇办防汛指挥部,对设障不清的人和单位,要依据《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堤防各控制点设计洪水位成果见表二

表二堤防各控制点设计洪水位成果表

位置

干沟河

小訾殿

益家窝

黑石关铁路桥

石河道

入黄河口

设计

洪水位

117.97

115.83

114.87

114.22

112.60

109.72

(七)防洪工程现状

建国以前,伊洛河没有全面修筑堤坊,只有益家窝、焦湾、南河渡等地建过石护坝,以做船运渡口。

一到汛期,河水漫滩,沿河两岸村庄常遭水灾,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五十年代以后,沿河人民群众为保卫家园、改变伊洛河的面貌,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河运动,除傍山河段外,其余河段均筑有堤防。

60年代以后,伊洛河大堤一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修复,只是每年进行一些防汛岁修工程。

1982年水灾后,巩义市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对大堤进行了复堤加固。

伊洛河主堤长37.93km,子堤长20.63km,其中左岸主堤从黑石关铁路桥至河口长15.74km,右岸主堤从干沟河口至小訾殿长8.49km,黑石关铁路桥至入黄河口长13.7km。

堤防高度3-5m,堤顶宽度2~8米,堤身断面形式为单一梯形,迎水面边坡1︰2,背水面边坡1︰2.5。

因右岸保护对象为巩义市市区,右岸堤防高于左岸堤防。

由于两岸地形和跨河建筑物的限制,沿河堤距宽度不一,回郭镇段堤距1000-1600m,堤顶宽度5.0m,铁路桥至河口堤距为300-560m,堤顶宽度3.0m。

六十年代中期和七十年代,为了防止河水倒灌,河堤上共修建护堤管理房34间,建排涝涵闸43座,其中左堤13座,右堤30座,涵闸洞身用浆砌石砌筑,上下游为砖砌八字墙,由于当时受到技术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加之使用年限较长,止水橡皮老化,启闭设施受损,多数涵闸存在排涝标准低、年久失修等问题。

2006年开始,对伊洛河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范围上游从伊洛河二十里排洪渠开始开始,下游至五龙橡胶坝处结束,总长度6.4公里。

右岸堤防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堤顶宽度为12米;左岸采用以路带堤的形式,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堤顶宽度为7米;同时在现状河槽的基础上进行疏挖清淤。

橡胶坝坝址位于河洛镇五龙村南部,设计最高蓄水位109.8米,水面平均宽度360米,最大水深7米,一次蓄水量1270万立方米,回水面积3.24平方公里。

现有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防

现状河堤断面大部分狭窄单薄,行车不便,对防汛抢险和防汛交通十分不利;堤身土质均为重粉质壤土,上部为1982年修筑的新堤,因质量较差,干容重仅1.39-1.43g/cm3。

致使堤身产生纵横向裂缝,缝宽0.7-4.0cm,局部还有洞穴,危及堤身安全;有部分堤段有穿堤管道。

近年来,由于河道淤积严重,河底抬高,现在堤防的防洪标准已经达不到2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相应流量为7590m3/s)。

如今,伊洛河的最大过水流量只能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