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8654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一年级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一年级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一年级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一年级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docx

《一年级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docx

一年级语文

第十五周

口语交际·我会拼图

教学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圆的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拼组图形。

说说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圆与半圆形纸片,小剪刀、彩笔、胶水、薄木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想!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圆形和半圆形纸片,让学生说说这些纸片的形状和颜色。

)这些小纸片啊,可神奇啦!

它在聪明的孩子手里,能变成非常可爱的小动物。

不信,请看这幅图。

(出示挂图)

  二、观察图画,同桌交流

   1提问,引导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物的联系。

     ①图上有什么?

②小朋友在干什么?

③图上的三个小动物是用什么拼成的?

   2同桌交流:

图上的小动物是怎样拼成的?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回答问题。

 3小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图和交流,了解了图上的小朋友用圆纸片拼成了什么,还知道了他是怎样拼成的。

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愿意动脑、动手,就能拼出更多更美的图形。

那么,这些小纸片还能拼出哪些图形呢?

咱们分组拼一拼,好吗?

  三、分组拼图,小组交流。

   1分组拼图,想像创作。

     教师可在如何分工合作方面予以提示。

如谁抹胶水,谁剪递纸片,谁粘贴,谁涂颜色,谁准备在小组内第一个作介绍。

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允许他们用彩笔进行简单的装饰或加工,拼出一个充满童心的奇妙世界。

   2动口说图,选出代表。

     学生经历了拼图过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本组内动口说图,可以说拼图过程,也可以说拼成后的样子。

然后各组推选说得好的同学为代表。

   3小组互访,代表介绍本组作品。

    小组之间相互对拼图或发言提出意见。

每个小组在听取意见后可以对图进行修改,或对发言进行调整。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1各组展示作品,并由本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我们用纸片拼成了什么?

是怎样拼成的?

   2同学之间针对作品质疑、答疑。

    教师相机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并注意培养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五、赏评佳作,拓展思路

   1选出二、三幅好作品,引导学生评说好在什么地方。

  2拓展思路,鼓励创新。

    同学们心灵手巧,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用圆形纸片拼图,还能用三角形、正方形纸片拼出更美妙的图形来。

请你们回家后再拼一拼,把自己最满意的拼图拿到班里来展示,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拼成的,好不好?

 

11、我多想去看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会写“广、升、足、走”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重点

会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思路

在读中逐步认识生字,初步体会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1、入学习

大家从电视里见过北京吗?

那里有天安门广场、长城、还有、、、、、、你想不想去北京看看?

有位小朋友和咱们大家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

2、初读儿歌

看看听出来了什么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会说什么呢?

3、识字,认读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诗歌中的好词语练习朗读

4、教师出示谜语

一口咬掉牛尾巴

宝盖头下一个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猜

5、写字练习

广升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思路

熟读诗歌,体会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北京天安门的样子,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说话训练

老师以填空的形式训练

3、读词语

老师出示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然后集体读

4、拼音生字找朋友练习学生先自己练习指名回答教师与学生集体订正

5、朗读背诵课文指名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最后自由背诵

6、扩展练习我多想——

学生分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与学生集体评价

7、写字训练足走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练习

12、雨点儿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

2、会写“方半问秋点清”6个字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11个会写“方半问秋点清”6个字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导入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用喜欢的符号,把本课的生字画下来。

3、识字,认字

半、问、清、万、空、方

数、彩(区分平、翘舌音)

4、朗读课文

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5、写字指导

观察“方”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区别“方”和“了”的弯钩,方的顺口溜:

起笔平,弯度大,向左斜,中线钩。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雨水的重要作用

教学思路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

读课文,你从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2、检查识字情况

半、空、问、回、答、地、方

3、指导读句

读小雨点的问话,你明白了什么?

借助书中插图,体会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心情,齐读2、3、4自然段,体会大雨点和小雨点的感情。

4、指课文图2

让学生看图感受雨后田野的美景,以后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5、扩展练习:

“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模仿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从—————

小花从————————。

6、写字半、巴

13、平平搭积木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生字

2、认识新偏旁:

双人旁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利用个性化教学,在读中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回答问题,平平搭了几间房子?

都给谁住?

(1)读准字音

(2)精读句段,指导看图,回答问题

(3)在读时体会奶奶的表情,动作。

2、认字

想想还有哪个字不太熟悉,自己想办法记住

3、写字业、平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师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好

(2)、男、女生比赛

(3)、小组之间比赛读

5、作业

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3、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学思路

在学的过程中,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生字词,用所用仪器搭成形态各异的建筑物

2、看画面

练习用“啊、呢”说话,

如:

啊!

这房子真美呀!

工人叔叔真能干啊!

这房子给谁住?

3、分角色朗读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启发回忆平时在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

奶奶又是怎么回答的?

4、谈话:

(1)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房子吗?

(2)你喜欢平平吗?

为什么?

5、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1)朗读:

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高很高的山很清很清的河水

很绿很绿的树

(2)很红很红的()

很大很大的()

很()很()的马路

很( )很(  )的(  )

6、说话练习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比赛

7、写字指导

平、书、住3个字,注意字音

 

16、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

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八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哪些字?

(指名说说)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

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

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

“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十六周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

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

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

(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

“这是什么花呀?

”要突出问话的语气。

“花生可好吃啦!

”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

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

(学生读:

“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

    

(2)朗读指导:

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

(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指名再读:

“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

    (3)引导置疑:

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

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

(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

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

(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

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

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

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4.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音、读成句。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认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是冬眠动物。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二)读懂课文内容,学会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

13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

(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

(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

(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述:

我们学学课文,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人的,都画了些什么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

(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

(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

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

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

(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

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

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

(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

来了谁?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

(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

(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

(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

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说出它们形状上的特点,说说它们的名称。

看书上插图与图片比较,说说小画家们画得像不像。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

(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

(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

(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

(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

(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

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

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

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

(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师述:

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四)指导朗读。

     师述:

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

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

(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6个生字:

画、叶、牙、用、笔、几,认识新偏旁“”,竹字头。

  

(二)完成书后作业第2题。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学会6个生字。

    1.画,huà,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提问。

(画,huà,用部件加笔画方法记,半包围结构。

上面是“一”,中间是“田”,下面是竖折、竖两笔,一共8笔)

    

(2)自己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

      画家 图画 绘画 画报 笔画

    2.叶,yè,读准字音,读词语:

枫叶。

    

(1)识记字形。

自学后提问。

(略)

    

(2)口头组词语。

      树叶 叶子 落叶 绿叶

    3.牙,yá,拼读音节,读词语:

月牙。

    

(1)识记字形:

自学后指名说。

(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横“一”,二笔竖折“”,三笔竖钩“”,四笔斜撇“牙”。

一共4笔,月牙的“牙”)

    

(2)口头组词语。

      月牙 牙齿

    4.用,yòng,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

(用,yòng,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半包围结构,外面同字框,里面是横、横、竖。

一共5笔。

第一笔是竖撇)

    

(2)口头组词语。

      用处 作用 用电 功用 费用

    5.笔,bǐ,拼读音节,读词语:

画笔。

    

(1)认识新偏旁“”,竹字头。

笔顺是撇(),横(),点(),两边一样。

    

(2)识记字形。

(笔,bǐ!

,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下面“毛”字,一共10笔)

    (3)口头组词语。

      毛笔 钢笔 铅笔 画笔 笔记本

    6.几,jǐ,拼读音节,读词语:

几步。

     自学字形。

与“几”字有什么区别?

“儿”第二笔是竖弯钩(乚),“几”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三)指导书写。

    1.画:

引导学生自己找准位置(整体部件),看教师范写字后,独立写字头。

    2.叶、牙、用、几4个字方法同上。

     提示:

“用”第一笔是竖撇。

    3.笔。

     

(1)整体位置:

上小下大。

     

(2)部件位置:

①竹字头上的两上“”在竖中线左右各一个,左边第二笔横尾压竖中线,右边第一笔撇尖压竖中线。

②“毛”字第一笔从竹字头右边的“”撇点之间起笔,撇到横中线上。

第二横收笔在横中线上。

其他写法同“毛”。

  (四)指导背诵。

 

18、借生日

教材分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

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

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

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

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

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

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

"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

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

(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4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

    指导写字

    今:

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

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

"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

"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⑴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示:

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19、雪孩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