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58601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单位名称:

学段:

初中

学科:

地理

联系电话: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句话叫“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句话是否可能实现?

为什么?

[讲授新课]

一、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

(一)谈一谈:

生活中感受到的地球的运动

(二)教师点拨:

地球的运动有两种形式:

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

(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二)活动一:

模拟地球自转

道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活动实施建议:

1.将地球仪摆放在讲台,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2.将手电筒打开模拟太阳光,注意手电筒保持不动,用手自西向东拨动地球,模拟地球自转,学生观察。

3.请学生自己模拟,在模拟中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学生根据观察说出地球自转的一般方向、从北极上空及南极上空看的方向)

(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的区别

1.要求学生保持地球仪和“太阳”不动,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

教师点拨: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当太阳照射在地球上,面向太阳的一面被照亮,形成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形成黑夜。

2.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用手拨动地球,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昼夜更替的产生原因)

教师点拨:

由于地球的自转,原来背对太阳的一面可以面向太阳由黑夜变成白天,白天也可以变成黑夜,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的地点也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四)师生总结:

地球的自转

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转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三、地球的公转

(一)自主学习探究:

学生根据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探究地球公转定义、方向、周期。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点拨:

地球自转和公转唯一相同的是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二)活动二:

模拟地球公转

1.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公转。

2.教师将已准备好的“地球”和“太阳”的帽子拿出,请两位同学走上讲台,一位同学扮演太阳,一位同学扮演地球,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3.其余同学观看两位同学演示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找出错误的同学带领自己的伙伴上台演示正确的地球公转。

教师点拨: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的自转,并且在公转的时候,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4.同学们根据教师点拨反思自己的模拟是否正确,再利用地球仪进行正确的演示。

(让学生懂得在演示中反思。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的公转》动画演示,学生观看。

学生观看动画时的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公转时候是否在自转?

2.地球公转是地轴的空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3.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变化的?

4.昼夜的长短是如何让变化的?

5.地球的公转具有哪些地理意义?

学生观看完动画演示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点拨: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看空间指向不变,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有规律的移动,地球上的各点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又由于太阳直射角度的不同,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四)师生总结

地球的公转

定义

地球绕着太阳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约365天)

地理意义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堂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实施中的小建议】

1.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地理素养及兴趣的培养,所以各环节的实施要注意时间的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会地理课程的兴趣很重要。

2.在整节课上课过程中,地球仪的摆放是体现教师素养的一个点,应当注意地球仪每次使用前后及使用过程中地球都应该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3.角色扮演的道具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情境的完整,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最重要的一个点。

地球的运动---【学情分析】

通过日常经验,学生对地球在不断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早已耳熟能详,也能够基本掌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公转产生四季这一基本内容,但由于缺乏地理系统知识及相应的思维能力,学生对昼夜及四季的形成原因难以用科学的思维进行理解,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设计一系列学生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效果分析

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情形,让学生总结出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包括周期、方向、地理意义等;通过直观的flash演示,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的移动情况,并在图中读出。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不同季节上下学的问题,对整堂课做一个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整节课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整堂课让学生处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总体时间感觉很紧,没有复习巩固的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所学内容,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困惑。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在设计环节上还存在不足,在指导学生读图时不细致,语言也不够精炼,课堂管理还有待加强。

《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

《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是我作为新教师的亮相课,从接到讲课通知到讲课,自己备课时间长达两周,不断地去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不断向老教师请教,最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实施。

现将本节课的总结如下:

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难点较难突破,所以在上这堂课时,我采取了教师联系实际举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类比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启发分析说明等方法,充分发挥“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作用。

现简单地谈一下感想。

一、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巧妙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时,通过向学生播放动画片,轻轻松松地就把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展示给了学生。

二、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或分析生活实例,或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类比分析推理获得地理知识。

比如:

在导入视频当中提到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因为我们在地球上,由于参照物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和地球一起转动。

三、善用多媒体课件,增加直观性。

为更好地上好这堂课,我们对课件进行了精心设计。

一是插入了视频和音频文件,加强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二是将flash动画插入到课件中,使运动的演示过程更细腻、更生动。

如在二分二至图中,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自转中从北极、南极上空看方向如何,都以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四、充分发挥了地球仪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只小地球仪,自已动手演示自转和公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了;在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时,我先在大地球仪上沿经线贴一张红色纸条,再沿方向慢慢转动地球仪,让学生分排观察红线转到的位置,并说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既直观又形象。

五、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合作探究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小组合作都运用得非常好。

比如,在二分二至图时,分组完成四个节气的填写;在地球公转时,小组成员利用自已的生日讨论地球运转在公转轨迹中的哪个地方?

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六、充分利用学生的演示活动来纠错,达到边学习边反馈的效果。

比如在研究完地球公转时,找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来演示地球与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其他学生观察判断他们演示的是否正确,对有错误的地方,再找学生下来演示,一直到演示正确为止。

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新课改理念,在实施上也注重运用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而且较好的完成了预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反馈的很好,对知识达到理解的程度,并突破了难点,在分组探究实验中,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还比较生硬,个别活动没利用好,应该给学生做出相应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2、时间掌控不太好,本节课的两个目标都是重难点,但给学生记忆掌握的时间过短,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讲的太多。

总之,还是磨练的少,经验不足。

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一共分为2个课时,本案例为第一课时,主要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况,内容包括两部分:

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主要是学习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规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于()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

C.太阳的照射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思路解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太阳照射的时段为白昼,其余时段为黑夜。

地球自转,使得这个地区有时候朝向太阳,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背离了太阳。

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是地球本身自转的结果。

太阳的照射产生了白昼和黑夜的区分而不是昼夜交替。

答案:

A

2.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A.66.5°B.23.5°C.0°D.90°

思路解析: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地球运动时,地轴的一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665°。

这个角度决定着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的形成。

从几何上分析,赤道和地轴是垂直的,因此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才是235°。

答案:

A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昼夜交替B.五带的划分

C.四季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

思路解析:

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有665°的夹角。

太阳光照射到这样的圆球体上的时候,使得太阳的直射点总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也就是说,太阳热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并且是移动的。

所以也就形成了四季、划分成了五带,并且有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

BC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

A.一年一天B.一天一年

C.一年一月D.一月一年

思路解析:

地球自转是绕地轴的旋转,自转周期是一昼夜;地球公转是绕太阳的运动,周期是一年。

月份是根据太阳或者月球的位置而将公转周期划分出来的。

答案:

B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A.昼夜长短不同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极昼极夜现象D.四季变化现象

思路解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理纬度和公转时的位置决定的,是公转的结果;极昼极夜是昼夜长短的一个特例;四季的变化是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形成的,也是地球公转的结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动

答案:

B

3.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值()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思路解析: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好直射点在全球南北的中间位置,这时候全球昼夜相等,因此叫做“分”,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而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全球的最北或者最南,这时候昼夜长短也出现极值,叫做夏至和冬至。

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也就是我们这里)太阳高度角最大,是夏至。

答案:

B

4.有关北京所处的五带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直射B.有极昼现象

C.有四季变化现象D.有极夜现象

思路解析:

首先要知道北京所处的温度带是(北)温带;然后分析五带的特点。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的直射;寒带位于极圈之间,地处高纬度,没有阳光的直射,但是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处于两者中间,四季变化的现象很明显。

答案:

C

5.填表对比五带的不同。

比较项目

范围

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温带

寒带

思路解析:

热带位于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所以获得的热量多;寒带位于极圈之内,地处高纬度,没有阳光直射,但是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热量少;温带处于两者中间,没有阳光直射的机会,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热量较多,四季变化的现象很明显。

答案:

比较项目

范围

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

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较多

寒带

极圈之内

快乐时光

围篱笆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

“我现在是在外面。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我国某地的一口井,每年有两天太阳光线直射井底,该地的纬度是()

A.30°SB.30°NC.20°SD.20°N

思路解析:

每年有两天直射井底,说明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因此,应该在热带区域内,而不是在回归线上,更不用说是在回归线以外。

所以A、B项是错误的。

另外,题干中指出是我国的地方,我国在北半球,C项在南半球,不是我国所在地。

答案:

D

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黑夜比白昼长,且黑夜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D.冬至日—春分日

思路解析:

北回归线以北,比如我们这里,黑夜比白昼长,说明是在冬半年,得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黑夜变得短,白昼变得越来越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

这样综合得出结论:

太阳直射点应该是从(南回归线)冬至日向(赤道)春分日移动。

答案:

D

3.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D.五带范围不变

思路解析: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大,假设变成90°,这样地球的公转轨道就和赤道面重合,太阳直射点就会一直在赤道上运行,也就是说,直射的轨迹变成了一条线。

所以热带的面积变小了,温带的面积变大了。

同样,北极南极地区也就没有了极昼极夜现象,全球除赤道以外都是温带。

因此借用这个极值,非常方便地得到了结论。

答案:

B

4.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B.我国北方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思路解析: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是夏至日;南半球(澳大利亚)季节相反,的确是冬季。

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所以哈尔滨的白昼比广州长。

我国夏季,河流不结冰。

答案:

A

5.北京的小明在早晨的时候打电话向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道晚安,这是因为()

A.纽约位于西半球、夜半球B.北京位于东半球、昼半球

C.纽约位于东半球、夜半球D.北京位于西半球、昼半球

思路解析:

同一时刻,北京是早晨,而纽约是夜晚,这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此时此刻,北京处在昼半球,而纽约处在夜半球。

另外从经纬线上看,北京处在东半球(西经20°—0°—东经160),纽约在西半球。

答案:

AB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思路解析:

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面近似椭圆,周期为一年;公转时地轴和轨道面夹角为665°,总是指向北极星;公转产生了五带的划分、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答案:

C

7.读图1-5“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5

当地球运转到甲点以后半年内,武汉从昼长于夜的半年转变成昼短于夜的半年,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思路解析:

从北极是偏离还是偏向太阳上可以得出北半球处在夏半年还是冬半年。

丙中北极偏离太阳,所以是冬半年,是冬至;丁中北极偏向太阳,是夏至。

甲处在从丁(夏至)到丙(冬至)的中间,是秋分。

夏至时,武汉昼长于夜,冬至时昼短于夜。

答案:

正确。

因为甲地此时是秋分,以后半年内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武汉都是昼短于夜。

8.请你绘制一幅“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

内容必须标注有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并用短横线表示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用短斜线表示出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

思路解析:

五带的范围和阳光直射的特点是后面气候学习的必要基础,必须非常熟练地掌握。

答案:

(略)

9.(青岛一模)读图1-6,完成下列问题。

图1-6

(1)请在图中标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这天是____________(日期),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这天北半球______________长______________短,南极圈内为______________,赤道上昼夜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冬至。

答案:

(1)略

(2)南回归线12月22日冬至夜昼极昼等长

地球的运动---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3.知道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各种地理意义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通过亲自演示地球的自转,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与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演示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2.利用自转和公转的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