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8091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docx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目:

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

途径——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

姓名:

杨子淘

学号:

1001220767

院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

风景园林

研究方向:

景观规划设计

导师姓名:

俞孔坚教授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狂飙突进,成为中国大地迅速换新颜的首要推动力。

伴随着城镇化飞速发展而来的是房地产开发的热潮,许多城市里的传统街区进行潜力再开发、城郊结合部则大刀阔斧的构建城市新区,多种莫名其妙的欧式、西款、国际社区纷纷矗立而起,城市的“崭新”形象就在这样的趋势中得到树立。

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的传统空间格局、城市肌理以及历史人文积淀载体也在这种急速发展中趋于消失殆尽,导致了当代中国的城市面貌过于趋同所引起的文化景观识别危机。

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必须要加强对在城市规划实施建设过程中的城市文化景观系统的保育研究,以便为引导城市建设开发的健康发展,保护城市文化景观系统的独特性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山西省柳林县总体规划中的文化景观规划专项研究为例,首先在实地踏勘调研、访谈以及卫星图像的基础上,将柳林县城及县域的空间格局形态、城市肌理、文化资源载体、景观资源特征等进行归纳筛选。

然后分别以图表单列的研究形式去梳理柳林县文化景观发展的时序脉络、形成原因及等级评估,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留状态、地理地貌的现状特征和城市现状建设用地拓展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发展将导致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的必然趋势下,仔细分析研究了柳林县城市文化遗产与城市景观风貌之间的相互共生关系,从三个时空角度来论述——

(1)历史维度下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

(2)现状时空条件下面临的城市文化景观保护发展问题、(3)面向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景观体系的创建。

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了柳林县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合理保育途径,期翼通过保护性指引导则和培育性指引来引导柳林县走上健康的城市文化经营之路。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

(2)

(3)

 

关键词:

城市文化遗产城市景观文化景观体系、保护性指引文化培育

CityCulturalHeritageintothecitylandscapeconservationWay

——CaseStudyOfliulincityofshanxiprovince

Yangzitao(LandscapeArchitecture)

Directedby:

Yukongjian

ABSTRACT

KEYWORDS:

Urbanculturalheritage

目录

1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1.1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2-

1.1.2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下城市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景观的博弈再起-2

1.1.3城市发展的经营理念亟待提升…………………………………………………………………………-3

1.2研究目标-3-

1.2.1研究目的及意义-3-

1.2.2研究内容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研究方法-3-

1.4研究框架-5-

1.5研究区域的选择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1山西柳林县区位及规模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2柳林县城市发展概况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3研究区域的典型性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概念及相关研究进展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相关概念界定.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1城市文化遗产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2城市景观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3文化景观错误!

未定义书签。

2.2相关研究进展错误!

未定义书签。

2.2.1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错误!

未定义书签。

2.2.2城市景观的塑造研究错误!

未定义书签。

2.3小结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基于历史维度上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11

3.1柳林县的历史变迁………………………………………………………………………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1明以前的柳林——分散的乡村聚落……………………………………………………………..

3.1.2明清时期的柳林——交通路径通达而日盛………………………………………………

3.1.3清末民初至解放前的柳林——由盛及衰………………………………………………………

3.1.4新中国成立后的柳林——城市建设历程……………………………………………

3.2城市文化景观要素的演变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1城市文化遗产演变状况研究………………….………………………………………………………..-16

3.2.2城市景观要素演变状况研究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小结…………………….....……………………………………………………………………错误!

未定义书签。

4关于现状时空条件下的城市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柳林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柳林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构思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柳林历史文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错误!

未定义书签。

4.4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错误!

未定义书签。

5对于未来城市文化景观体系的发展与创造错误!

未定义书签。

5.1柳林城市环境与景观的创造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与景观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1城市发展轴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2滨河文化休闲轴错误!

未定义书签。

5.3.3城市绿化景观轴错误!

未定义书签。

5.3城市大绿化与开敞空间的创造错误!

未定义书签。

5.3.1城市大绿化的创造错误!

未定义书签。

5.3.2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结论与讨论-27-

6.1本文主要结论-27-

6.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7-

参考文献-27-

非正式出版物错误!

未定义书签。

网络资源错误!

未定义书签。

致谢错误!

未定义书签。

原创性声明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图表目录(待编号中)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

1.1.2新一轮城镇化浪潮来袭,城市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景观塑造的博弈再起

1.1.3城市发展的综合经营理念亟待提升

1.2研究目标

1.2.1研究目的

以山西柳林县为具体研究对象,借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学等领域有关理论,就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进行研究。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以山西柳林县为例,对城市文化遗产融入城市景观的保育途径进行研究,弥补了当前国内城市文化景观过多侧重于保护而忽视培育发展研究的不足,并为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城镇化热潮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2)实践意义

城市文化景观体系保育不仅强调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景观塑造的文化意义,而且注重其文化生态价值和经济潜力。

城市文化景观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城市文化遗产与其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利用和培育机制,也将构建起鲜明的城市风貌特征,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对待城市建设开发需要用更长远的发展观念来看待城市文化景观体系,因为它所能够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城市个性表象,它实际上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经济催化剂、同时也是可持续的绿色生产力之一。

本文从城市文化遗产及城市景观的相关概念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地域景观相互融合的保育途径进行探索研究,通过研究柳林县总体规划中的文化遗产存留发展与城市景观塑造,找到文化景观体系维系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共生关系和保育途径。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包括各阶段各类地方志、图籍、相关研究著作及论文、城镇建设文件等。

这些资料是当地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的生动见证,它们记录了一个地区或城市多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文化景观的历史沿革过程,有助于我们构建完整的城市历史文脉。

并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多个学科的相应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充实的依据。

(2)实地调查

笔者分别于2011年12月与2012年5月、12月对山西柳林县进行了实地踏勘,考察对象包括县域周边村镇、县城中心村,县城老街区、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调研方式包括现场测绘、摄影、访谈。

调研过程中还就一些重要问题与当地政府管理机构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换了意见。

(3)访谈法

通过与当地居民及规划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访谈,了解到一些感性直接的人文资料如街区的历史过往情况等。

 

1.4研究框架

 

图1-1论文框架

1.5.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其典型性

1.5.1.研究对象的选取

1.5.2.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2.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概念与内涵

2.1.1.城市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1)文化遗产——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

(新华词典)

 

2.1.2景观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俞孔坚,2003)。

2.1.3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结晶”,它们能够说明人类社会在一定的时空制约条件下,在内外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动中发生的进化及时间的变迁,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

世界遗产委员会颁布的《操作指南》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由人类有意设计并创建的景观(ClearlyDefinedLandscape),包括具有美学意义的花园和广场景观,它们时常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相关。

②有机进化的景观(OrganicallyEvolvedLandscape),反映了组成要素和形式上的进化过程,可分为残留终止类景观和连续类景观。

③关联类文化景观(AssociativeCulturalLandscape),这类景观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需具备通过某些物质遗产所展现出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影响力量,而物质遗产本身的意义退居其次(张松,2007p100)。

 

2.2相关研究进展

2.2.1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由于城市文化遗产的唯一性和它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设立了自己的文化保护机构,它往往能够以存在的方式提醒并教育着人们关于前世今生的因袭关系,一旦这些承载着丰厚历史信息的载体被破坏损毁,将会给后世的子孙带来无可计量的损失。

目前对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研究成果:

2.2.2城市景观的相关研究

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后的信息社会,拥挤且日益庞大的城市面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急需构建起宏观整体、生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发展理念体系,以便规避或改善急剧恶化的生存危机。

纵观西方城市景观的演进过程,自下而上的有机生长和自上而下的社会干预是交叠在一起的两条发展线索,可以认为城市景观空间系统是包含了自然维度、经济技术维度、建筑学维度、规划控制维度、工艺与艺术维度的多维体系(金俊,2003)。

2.3小结

 

3.基于历史维度上的城市文化景观研究

3.1柳林县的历史变迁

柳林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的名称和隶属多变。

从时间轴上回望柳林的历史沿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图3-1)。

今县境域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属赵之边邑离石、秦时属太原郡、汉代时为代共王九子的候国、北周设定胡郡制定胡县,唐贞观二年(628年)改定胡县为孟门县、县属石州。

明隆庆元年(1567年)石州改称永宁州。

清朝时期,今县境分属汾州府治下的永宁州、宁乡县。

民国元年(1912年),实行省道县建置,1914年永宁改称离石,宁乡改称中阳,今县境隶属未变。

这种隶属关系一直持续到1949年9月离石改属兴县专区,中阳改属汾阳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多次隶属更迭,1958年11月,离山、中阳两县合并,复称离石县,1971年对离石县经过重新划境拨属,5月离石县革命委员会移驻柳林镇,7月5日,正式定名为柳林县(原离石郊区定名为离石县),隶属吕梁地区。

2003年10月23日起属吕梁市至今未变。

图3-1柳林年代变迁示意图

3.1.1明以前的柳林——分散的乡村聚落

3.1.2明清时期的柳林——交通通达而日盛

柳林地处秦晋通衢,许多日常生产、生活资料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商品货物经黄河渡口上岸后运进山西省内,明清时期商业颇为繁盛。

《柳林县志》所载:

孟门镇自古以来为扼守晋西之大门、治所即位于镇上,带来相对繁华的发展。

位于三川河南岸的青龙镇,原名五槐庄,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四月,山西巡抚白梦山兴建青龙城,城墙周长九里三步,形如凤凰展翅,又名凤凰城,该镇以铜铁铸造业闻名遐迩。

县所辖穆村镇,明清时期也已较大繁华,有500米长、宽约5-7米街道一条,沿街有四座跨街楼点缀街景,道旁许多商业铺面。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巡检司衙门由青龙迁驻柳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官方政府把通往陕甘宁大道的汾阳、离石之间黄芦岭巨障上的小道辟为车马通途。

自此以后,柳林镇开始日渐兴盛,桥西区柳林旧街就是于那段时期开始形成的一条商业街,两旁有大量明清时期的铺面,长1300米,宽4-10米。

清光绪元年(1875),青龙城遭受三川河洪水冲击受损严重,损毁北部城墙及山门,镇上商户渐渐移向柳林镇,繁华更盛。

(见图3-3)

图3-3孟门古镇繁华盛景清代摹绘图

(资料来源柳林县志)

3.1.3清末民初至解放前的柳林——由盛及衰

民国10年(1921)太(原)军(渡)公路通车,柳林成为晋西及黄河以西山区的物资集散地。

私营商业彼时处于鼎盛时期,商贾云集,柳林镇五里长街繁荣昌盛,民国17-18年(1928-1929),柳林商户多达800多家,赢得“小北京”之称誉,达到柳林近代发展的顶峰时期。

经商行业有布匹、绸缎、百货、日杂、棉麻、铁器、铜器、煤油、蜡烛、卷烟、饮食服务、粮食、红枣、药材、调味、纸张、文具、车马挽具、照相、钉掌、砂器、爆竹等40余种。

(山西省柳林县志1995P295-296)但在1937年日本侵华后,黄河航运被日军封锁,这种商业繁华也因时局动荡、联外交通不畅而迅速衰败萧条(见图3-4),柳林的城市发展、城市活力及城市文化自那以后便沉寂在战争岁月里。

图3-4柳林(1949年)交通状况图

(资料来源:

山西通志交通志公路水运篇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中华书局出版社北京1999)

3.1.4新中国成立后的柳林——城市建设更新历程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柳林为了丰富人们日常生活,也修建了一系列的市民公园、山体公园和历史纪念场馆。

沿清河河畔修建了长达清河公园,修建了南山公园和北山公园,为纪念红军东征修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为缅怀革命巨匠贺昌而修建了贺昌烈士陵园、在党家寨修建了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等一系列公共开放空间。

图3-6柳林(1984年)城市建成区图

(资料来源:

柳林县志)

图3-7柳林(1985-2000年)总体规划图

(资料来源:

柳林县志)

图3-8柳林(2012年)现状图

(资料来源:

柳林城市规划局)

3.2城市文化景观要素演变

3.2.1城市文化遗产演变状况研究

 

表3-1柳林主要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列表

文化资源类型

名称

年代

位置

等级

历史变迁及保存现状

 

考古遗址类

柳林黄河

龙化石

距今2.85

亿至

5500万年

柳林薛村

实物由中科院古脊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保管,现场仅存化石发现原址。

高红遗址

商代

薛村镇

高红村

06年十大考古发现

属于北部工方或以工方为主体的诸方国联盟权力中心,由于水土冲刷,已经很难看出夯土建筑的整体布局。

八亩垣

商代

高红村

县级

属战国遗址,保存完好

古蔺遗址

春秋战国

孟门镇

春秋战国时期设诸侯国“蔺”,北周(579年)置定胡郡(县),(曾经跨黄河辖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南宋1226年,始从定胡县分出设吴堡县

火塘寨

北宋

鸦沟村北

县级

相传为火山王杨信屯扎操练军马的堡寨,从侧面说明了柳林作为军事要塞的历史,现存石窑洞数孔、14栋房子基址以及外围寨墙残迹。

战国烽火台

战国

刘家圪达村

青砖建筑已毁,仅留土台墩,揭示着柳林作为军事要塞、秦晋关隘的重要区位属性。

青龙城

明代

凤凰山

县级

作为柳林曾经的治所和发达的铜铁铸造名镇,北部城墙毁于清代年间洪灾,西城墙让位于柳林一中的建设中,现仅存部分南部城墙,绵延2000余米,高6-7米。

宗教建筑类

香严寺

唐贞观

柳林镇

贺昌村

国家级

历朝历代均进行过维修扩建,现存大殿为金代建筑,保存相对完好

孟门南山寺

唐贞观年

孟门村东庄

省级

现存大殿为仿唐建筑,其余均为明清遗构山门形制已改,部分门窗原貌不存,

玉虚宫

明万历

青龙村

省级

1600年重修,现存下院为明代风格、上院为清代建筑。

双塔寺

年代不详

贺昌村

省级

元、明、清、民国及上世纪90年代均进行过维修,平面布局保存完好。

弥陀庵

始建不详

锄沟村

市级

明清期间屡次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保存相对完整。

历史

街区和

民居

 

明清街

明末清初

穆村镇

县级

有500米长、宽约5-7米明清商业街一条,成片状布局,但部分建筑破损严重。

锄沟唐窑

始建不详

锄沟镇

型制为唐代落地砖拱扁弧形结构,部分窑洞损毁严重。

小北京商铺

清代

柳林县中街、东街

为清末民初的残存商铺店面,部分街区已遭受破坏损毁,部分保留较好。

民俗载体类

真际楼

年代不详

锄沟村

县级

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层重檐楼阁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任家山戏台

清代

王家沟

占地约133平米,重修于清嘉庆四年(1805),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仅存戏台。

三郎庙戏台

清代

柳林县西街、

县级

因修建第二小学,除戏台外的其余配套建筑已拆毁。

前大成戏台

始建不详

薛村镇

大成村

占地约205平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保存相对完整。

下塔戏台

清代

三交镇下塔村

占地约257平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仅存戏台神棚。

上庄戏台

清代

上庄村

占地约49平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保存相对完整。

桑皮纸作坊

始建不详

冯家沟村

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现仅存黄土拱券窑洞二孔,内有相对完整的造纸加工设施。

渡口及

农事设施

孟门

隋唐

孟门镇

历史上素有“山西的西大门“之称。

日常生产、生活资料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商品货物,现状甚少使用。

军渡

隋唐

素为秦晋通衢,交通要隘,为军事战略重地。

日常生产、生活资料及来自西北地区的商品货物,改渡为桥后,现已废弃渡口功能。

三交

隋唐

为水陆交通枢纽,逢遇集会陕西、内蒙、宁夏客商携货而来进行交易。

现状偶尔使用

上庄水井

清代

石西乡上庄村

占地约26平米,石质砌就,略有破损,仍可用。

贺龙沟水井

清代

贺龙沟村

占地约15平米,石质砌就,保存较为完整,仍可用。

石西渡槽

1976

是全农渠重要的水利设施之一,现水渠已干,输水功能已基本丧失。

交通设施类

广济桥

明朝

柳林镇龙门会村

县级

清代重修,单孔石拱桥,桥长14.3米,现状两侧栏杆已不存。

通津桥

清代

贾家垣车家塔村

半圆单拱桥,桥长20米,仍可使用。

文革大桥

1967

三交镇坪头村

原为柳林至三交的交通要道,桥长54.7米,保存完整。

 

红色

革命类

贺昌故居

清末

贺昌村

羊道口

县级

做为柳林知名的革命家故居,损毁严重,旧址布局已不可考,只余砖劵正窑三孔。

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旧址

民初

三交村

前街

市级

做为1936年山西省成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现状保存相对完好。

周恩来

办公遗址

清代风格

三交村

县级

1936年周恩来领导红军东渡黄河,来到此地。

现存主体保护完好,已辟为红军东征纪念馆

刘志丹殉难处

1936年

党家寨

省级

现建有刘志丹将军殉难纪念亭,每年有大量游人来此瞻仰,与其余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一线。

(资料来源:

山西省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辑委员会,2011年;柳林县志编撰委员会,1995;2012年3月实地调研)

2.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3-2柳林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列表

资源类型

名称

年代

位置

等级

历史变迁及保存现状

 

民俗类

柳林盘子

原始

柳林城郊、

穆村一带

国家级

“盘子”来源于古代的搭神棚活动,现在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九曲黄河阵

春秋

柳林城郊、

穆村一带

是一种祭礼老子的宗教崇拜活动,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大众化的娱乐祈福活动。

伞头秧歌

原始

城川一带

最初功能是娱神功能,借娱神以娱人,现状势不如前。

水船秧歌

唐代

北山一带

省级

类似于“跑旱船”是原始宗教仪式在民间遗存的表现,体现了黄河流域城市的文化特性。

高跷秧歌

原始

锄沟

高跷秧歌的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

鼓子秧歌

原始

三交镇

锣鼓与舞蹈完美结合的庆祝仪式

红枣习俗

3千多年

三交镇

柳林弹唱

宋代

三川河流域

县级

源于宋代孔三传所创的介于戏曲和表演唱,称为“古调土语”的民间艺术。

柳林剪纸

古老

含有汉代石刻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与晋西皮影共享“剪影石画”之美称。

 刘家焉头木版年画

柳林镇刘家焉头村

市级

 

地方物产

芝麻饼

东汉

柳林

柳林面塑

汉代

柳林县

红枣

3千多年

三交镇

红枣第

一镇

桑皮纸

明初

寨东村

市级

柳林碗团

西晋

柳林三郎堡

三晋名吃

(资料来源:

山西省吕梁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辑委员会,2011年;http:

//www.liulin.cc/liulin/;柳林县志编撰委员会,1995;2012年3月实地调研)

3.2.2城市景观要素演变状况研究

表3-3柳林主要自然景观要素列表

资源类型

名称

年代

位置

历史变迁及现状

 

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

远古

城区南北

史上植被茂盛、现黄土裸露

黄河

远古

县域西面

境内流长56.7公里

屈产河

远古

城区西南面

由曹家垣入柳林县,至石西乡下塌上村汇入黄河,境内流长12.8公里。

三川河

远古

穿城而过

原为自然驳岸,现中心城区段硬化驳岸,部分河段遭受污染,境内流长66.7公里。

王老婆山

远古

县城北部刘家山乡境内

顶峰海拔1522米,系柳林全县制高点

仙童山

远古

县城东部李家湾乡境内

海拔1289米.

凤凰山

远古

青龙古城南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