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7090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练习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文练习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文练习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文练习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文练习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练习四.docx

《文言文练习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练习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练习四.docx

文言文练习四

文言文阅读(四)

                         

  先妣事略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

“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

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

痛哉!

【注】①孺人:

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

作者外祖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

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   靡:

没有

C.每至夜分      夜分:

半夜D.遇僮奴 遇:

遇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7.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5分)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暹,濮阳人也。

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

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

“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

“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

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左右曰:

“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扩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

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

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上闻而嘉之曰:

“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

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

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暹按其事实按:

依照。

B.蕃人赍金以遗赍:

送物给人。

C.暹累迁给事中累:

多次。

D.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素:

向来,一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3分)()

①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②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③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④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⑤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⑥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

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

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

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跳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

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

“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

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

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

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

寻授都督,袭爵为侯。

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

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

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

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

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

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

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

在州数年,甚有声誉。

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

百姓为之语曰:

“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

”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

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

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

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

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用礼节来……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3分)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7.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5分)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5分)

参考答案

一)、4.D (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

   5.B(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她。

A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

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

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

   6.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7.⑴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

“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

 ⑵(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3分)

   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十六岁嫁到我家。

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

淑静,就是我的大姊。

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

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

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

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

“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

”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

“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

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

真是伤心啊!

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

“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

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

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

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

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

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

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

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

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

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

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

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

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

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

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

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

周家染上了瘟疫。

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

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

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

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

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

天啊,多么悲痛啊!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按:

考察。

)5.C(③⑥均是间接表明杜暹的“清直”;④是表明杜暹的“勤干”)

6.C(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7.

(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译出大意给2分;“俄”(不久)、“以”(因、因为)、“见知”(被人所知、闻名等)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

“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译出大意给2分;“坐”(因犯……罪)、“何以”(用什么、靠什么)、“劝”(勉励)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暹,濮阳人。

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

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

“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

”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

“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

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

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

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

“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

”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

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

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

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

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

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

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

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

“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

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

朕心中十分欣慰。

”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

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

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

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

 4、C(化:

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5、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6、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7、

(1)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素”“因”“奇”各l分)

(2)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

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

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

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

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

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

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

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

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

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

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

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

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

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

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

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

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

在汴州多旱,为官很有声誉。

邺(北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

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担,并且告示天下。

百姓因此称赞说:

“智无穷,清乡公,下下正,樊安定。

”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

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

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

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而合。

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颍、杨素也以礼相待。

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本试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

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毫州刺史,谥号为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