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681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docx

完整版本人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

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三分法”:

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层次":

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

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要素:

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一章地球

彗星:

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

地位于月和太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

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

太阳结构:

1。

内部气体:

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外部气体:

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

【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

【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形状效应。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大,反之则小。

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的程度也是也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引起地表热量分布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对地球气候的形成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切过程产生极大影响,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1)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使其能以强大的地心引力吸引着地球周围的大气,使地球保持一个具有一定厚度和质量的大气层。

才有了多种圈层,才有生命。

(2)地球巨大的表面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场所。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就是地球本身的旋转。

它的旋转轴叫地轴,地轴通过地球的中心,所以,地球的这种绕轴旋转被称为“自”转,以别于它绕太阳的公转。

日的概念:

恒星日:

以春分点为参考点,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是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月球为参考点,是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经历的时间。

通常所说的1日(一昼夜)是指太阳日.

自转角速度:

地球各部分都有相同的自转角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平均为每小时15°,或每分15′,每秒15″。

自转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大,在南北纬60°地方,地球自转的速度减为赤道的一半;至南北两极减小为零.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

潮汐摩擦对地球自转起着“刹车"那样的作用,使它的速度不断减慢。

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变化又分周年变化和半周年变化。

前者主要是季风的变化引起的;后者是大气潮汐引起的。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

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律。

3。

产生地转偏向力,

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4。

产生了地方时.5.对潮汐产生阻碍作用。

地方时:

某一地方某一恒星两次经过同一地的时间间隔.

地球公转的概念: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

证据: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此时公转速度最大;7月初经过远日点,此时公转速度最小.

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现象。

季节变化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是气候现象。

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的回归运动2.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4.四季更替5.五带分布

四季: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的回归运动,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现象-—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半球性的。

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划分的。

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

热带是跨赤道的唯一有太阳直射的纬度带;南、北寒带是南、北半球各自唯一的有极昼和极夜的纬度带;

南、北温带则是南、北半球从热带到南寒带和北寒带的过渡地带,即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带。

黄赤交角为0时:

①季节消失,温度年较差减小;

②季风消失,干湿度的季节变化也将很小;

③赤道附近更热,中高纬度更冷,径向环流加强;

④极昼极夜消失,热带宽度减小,寒带宽度增加;

⑤季风区降水减少,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⑥纬度地带性更明显,中高纬度地区的径向分异和垂直分异减弱.

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法线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经度——是两面角,即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夹角。

地球的内部构造特征: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它们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又分外核和内核.

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或M界面。

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古登堡面。

外核和内核之间的界面,称莱曼面。

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的界面,称康拉德面。

(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

地球的外部构造: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3。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等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化学物质循环等,井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第二章地壳

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

条痕:

锐器割划矿物后粉末的颜色.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分为十级: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

9刚玉10金刚石相对硬度:

指甲2.5小刀5。

5

解理: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叫解理。

裂开面称解理面。

断口:

受力后不沿一定方向裂开,而破裂成不规则的破裂面.解理不完全,则断口愈显著。

岩浆岩(火成岩):

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分类:

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也可划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沉积岩:

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类型:

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作用:

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

或者

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

变质岩:

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控制变质作用的三要素:

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在地壳深处冷凝形成的岩石岩叫深成侵入岩;在地壳浅层冷凝形成的岩石叫浅成侵入岩.

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和矿物之间相互关系等特征。

1.按结晶程度分为:

全晶质、隐晶质、玻璃质.

2.按颗粒大小分为:

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10—--—--—5———-----2——-—--——0.2mm

   晶体关系分为:

等粒结构、斑状结构、辉绿结构。

玻璃质结构:

矿物没有结晶,岩石断面光滑。

是岩浆岩喷出地表迅速冷却而成。

喷出岩特有的结构.

岩浆岩构造:

是指岩石各组成部分在岩石中的排列方式或充填方式。

分类:

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风化--剥蚀与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固结成岩作用几种途径:

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新矿物的形成。

层理构造:

指岩石的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层面构造:

如波痕、雨痕、干裂等等。

节理: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

断裂: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

断层: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

海侵(浸)层位:

当地壳下降时,海水侵漫陆地,陆地面积相对缩小,海洋面积相对扩大,称为“海侵",这时所形成的岩层称“海侵层位”。

海侵层位特点:

在垂直剖面上,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由于海洋面积扩大,新形成的岩层分布面积大于老岩层面积,形成超覆现象。

海退层位:

当地壳上升时,海水退出陆地,陆地面积相对扩大,海洋面积相对缩小,称为“海退"。

这时所形成的岩层称为“海退层位”

海退层位特点:

在垂直剖面上,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由于海洋面积越来越小,新形成的岩层分布面积小于老岩层面积,形成退覆现象。

构造运动:

由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岩石发生变动、变位的一种机械作用。

(通常与地壳运动通用)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指地壳物质大致平行地球表面,沿着大地水准球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岩层在水平方向遭受挤压力或张力,形成巨大而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因此,水平运动又称为“造山运动"。

(2)垂直运动:

指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缓慢升降运动。

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

因此,垂直运动又称为“造陆运动"

垂直运动的特点:

交替性:

时间上,空间上;周期性:

一个地区从下降到上升终止称为一个旋回;

复杂性:

不同规模的升降交错发生.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从地壳发展历史看,地壳运动的总体表现形式,无论在大陆还是在海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水平运动是主导的,而垂直是派生的。

水平运动形成地壳的褶皱和断裂,升降运动引起地壳的隆起、凹陷和海陆变迁.

4种主要地质构造类型:

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岩层:

具层状结构,由两个平行或近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

岩层产状:

即岩层的产出状态,是指岩层在空间的方位。

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

岩相:

岩层形成环境的物质表现,即沉积物的特征及其生成环境的总和。

褶皱构造:

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

褶曲:

岩层被挤压形成的一个弯曲叫褶曲.

断层构造:

节理: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

断裂: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

断层: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