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6360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docx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

第1章-离心泵复习题

第1章离心泵

一、填空题

1.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轴封箱和口环等。

2.离心泵的过流部件是()、()和()。

3.按流体吸入叶轮的方式可将离心泵分为()和()。

4.按叶轮级数可将离心泵分为()和()。

5.有效汽蚀余量数值的大小与()有关,而与()等无关,故又称其为泵吸入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

6.提高离心泵抗汽蚀性能有两种措施,一种是改进泵本身的结构参数或结构型式,使泵具有尽可能小的();另一种是合理地设计泵前装置及其安装位置,使泵入口处具有足够大的(),以防止发生汽蚀。

7.泵的特性曲线是由流量—()曲线、流量—()曲线、流量—()曲线和流量—()曲线组成。

8.泵的运行工况点是()和()的交点。

9.改变工况点有三种途径:

一是();二是()。

10.改变泵特性曲线的常用调节方法有()调节、()调节、()调节、改变叶片角度,改变前置导叶叶片角度等调节方式。

11.改变装置特性曲线的常用调节方法有()调节、()调节和()调节。

12.两台离心泵流动相似应具备的条件是()和()。

二、单选题

1.泵的扬程是指单位质量液体。

A.流过泵后获得的有效能头B.流过泵后的压力能头增值

C.流过泵后能被派送的高度D.从叶轮中获得的压力能

2.若液流进入叶轮流道时无预旋则______。

A.C1=0B.C1u=0C.C1r=0D.w1=0

3.理论扬程的大小与有关。

A.液流在叶道进出口的速度B.叶轮进出口的宽度

C.液体粘度D.液体性质

4理论扬程的大小与无关。

A.叶轮外径B.叶轮转速

C.叶轮离角D.液体性质

5.离心泵内的流动损失包括摩擦阻力损失和损失。

A.冲击B.流量C.机械D.轮阻

6.比转数不同的离心泵其几何形状相似。

A.不一定B.一定C.一定不D.不一定不

7.比转数相同的离心泵其几何形状完全相似。

A.一定B.一定不C.不一定不D.不一定

8.比转数ns越大,叶轮的最大切割量。

A.越大B.越小C.不变D.可大可小

9.有效汽蚀余量与有关。

A.吸液管路特性B.当地大气压力

C.离心泵结构D.离心泵转速

10.必需汽蚀余量与有关。

A.泵本身的结构B.吸液管路特性

C.当地大气压力D.液体汽化压力

11.泵发生汽蚀的条件是______。

A.△ha≤△hrB.△ha≥[△h]C.Hs

12.两台性能相同的泵串联后。

A.总扬程等于单泵工作时的两倍B.总流量等于单泵工作时的流量

C.总扬程小于单泵工作时的两倍D.总扬程大于单泵工作时的两倍

13.两台性能相同的泵并联后。

A.总流量等于单泵工作时流量的两倍B.总扬程等于单泵工作时的扬程

C.总流量大于单泵工作时流量的两倍D.总流量小于单泵工作时流量的两倍

14.改变泵出口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流量属于。

A.改变管路特性曲线B.改变泵特性曲线

C.A和BD.既不是A也不是B

15.涡壳的作用是______。

A.收集液体,提高液体有效能头B.收集液体,将液体部分动能变为静压能

C.收集液体,将液体均匀引出泵D.收集液体,将液体全部动能变为静压能

三、名词解释

1.泵2.泵的流量3.泵的扬程4.泵的功率5.有效功率86有效汽蚀余量7.必需汽蚀余量8.反作用度

四、简答分析

1.简述离心泵过流部件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2.简述泵的选用步骤?

3.简述汽蚀发生的机理?

4.简述汽蚀的危害?

5.写出泵汽蚀基本方程式,如何根据该方程式判断泵是否发生汽蚀?

6.简述离心泵高汽蚀性能的措施?

7.简述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组成及各条曲线的作用?

8.离心泵稳定工况点的判别式?

9.离心泵发生不稳定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10.简述离心泵运行工况的常用调节方法?

11.何谓有效汽蚀余量?

与哪些因素有关?

12.何谓泵必需的汽蚀余量?

与哪些因素有关?

13.两泵流动相似,应具备哪些条件?

14.有限叶片数对离心泵的理论扬程有何影响?

15.为什么离心泵的叶轮通常都采用后弯型叶片?

16.离心泵有哪些密封部位?

17.如何改善离心泵吸入性能?

18.离心泵串联运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9.离心泵并联运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0.离心泵的比转速的表达式如何?

比转速对离心泵性能有何影响?

五、作图分析

1.图1为泵Ⅰ和泵Ⅱ并联后的装置性能曲线,请在横线处注明个工作点的意义。

1_____;2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2.图2为泵Ⅰ和泵Ⅱ串联后的装置性能曲线,请在横线处注明个工作点的意义。

1_____;2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叶轮,轴,吸入室,蜗壳

2.吸入室,叶轮,蜗壳

3.单吸式泵,双吸式泵

4.单级泵,多级泵

5.泵装置的操作条件,泵本身的结构尺寸

6.必需汽蚀余量,有效汽蚀余量

7.扬程,功率,效率,汽蚀余量

8.泵性能曲线,管路特性

9.改变管路特性,改变泵的性能曲线

10.改变工作转速,切割叶轮外径,入口管路调节

11.管路节流,旁路节流,管路静特性变化

12.几何相似,运动相似

二、单选题

1.A2.B3.A4.D5.A6.C7.D8.B9.A10.A11.A12.C13.D14.A15.B

三、名词解释

1.泵:

输送液体介质并提高其能头的机械。

2.泵的流量:

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液体量。

3.泵的扬程:

指单位质量液体从泵进口到泵出口的能头增值,也就是单位质量液体通过泵以后获得的有效能头。

4.泵的功率:

泵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5.泵的有效功率:

在单位时间内泵输送出去的液体从泵中所获得的有效能头。

6.有效汽蚀余量:

液体在吸入法兰处截面上所具有的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道而高出汽化压力的能头。

7.必需汽蚀余量:

液流从入口到泵内压力最低点的全部能头损失。

8.反作用度:

静扬程Hpot在理论扬程Ht∞中所占的比例。

四、简答分析

1.答:

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由吸入室、叶轮和蜗壳组成。

吸入室的作用是把液体从吸入管引入叶轮。

叶轮的作用是对液体作功,使液体得到能量。

蜗壳的作用是收集从叶轮内流出来的液体,将液体部分动能变为静压能,并把它按定的要求送入下级叶轮入口或送入排出管。

2.答:

列出基础数据;估算泵的流量和扬程;选择泵的类型及型号;核算泵的性能;计算泵的轴功率和驱动机功率。

3.答:

 流体在泵内流动过程中,在液流进入叶片入口阶段,叶片还未对液体作功前,存在局部低压力区。

当低压力区的流体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时,液体逐步开始汽化而形成气泡,同时还可能有溶解在液体内的气体逸出。

当气泡随液体流到叶道内压力较高处时,由于外面的液体压力高于汽泡内的汽化压力,气泡会凝结溃灭形成空穴,瞬间内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向空穴冲来,并伴随有局部的高温、高压水击现象。

4.答:

汽蚀使过流部件被剥蚀破坏;汽蚀使泵的性能下降;汽蚀使泵产生噪音和振动。

5.答:

Δha=Δhr,发生汽蚀临界值;Δha>Δhr,不发生汽蚀;Δha<Δhr,严重汽蚀。

6.答:

1、提高离心泵本身抗汽蚀性能的措施:

(1)适当加大D0和b1,

(2)采用双吸式叶轮,(3)采用合理的叶片进口边位置及前盖板形状,(4)采用诱导轮,(5)采用超汽蚀叶形的诱导轮,(6)采用抗汽蚀材料。

2、改善吸入装置特性:

(1)集输装置采用灌注头吸入,

(2)油泵以正压进泵。

3、从设计因素出发:

设计吸入管路时尽可能选用管径大些、长度短些、弯头和阀门少些、输送介质的温度尽可能低些等措施。

4、从运行因素出发:

运行时注意转速不应高于规定转速。

7.答: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由流量—扬程曲线、流量—功率曲线、流量—效率曲线和流量—汽蚀余量曲线组成。

流量—扬程曲线是选择泵和操作使用的主要依据;流量—功率曲线是合理选择驱动机功率和操作启动泵的依据;流量—效率曲线是检查泵的工作经济性的依据;流量—汽蚀余量曲线反映泵在各种流量下的汽蚀性能。

8.答:

泵排出流量=管路中输送流量,泵提供扬程H=管路所需能头h。

9.答:

泵提供扬程≠H管路所需能头h。

10.答:

1、改变管路特性:

管路节流调节,旁路调节,管路静特性变化;

2、改变泵的性能:

改变工作转速n,切割叶轮外径D2。

11.答:

泵有效汽蚀余量:

液体在吸入法兰处截面上所具有的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道时高出汽化压力的能头。

有效气蚀余量数值的大小与泵装置的操作条件有关,而与泵本身的尺寸结构无关。

12.答:

泵必需汽蚀余量:

液流从入口到泵内压力最低点的全部能头损失。

影响Δ

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泵的结构(如吸入室与叶轮进口的几何形状)以及泵的转速和流量等,而与吸入管路系统无关。

13.答:

几何相似,进口运动相似,雷诺数对应相等。

14.答:

由于液体流动不完全符合管道轨迹,于是产生横向涡流,涡流方向与轴向方向相反,使

,因此造成实际扬程

理论扬程

15.答:

叶轮出口处叶片角

的叶轮称为后弯叶片型叶轮,后弯叶片型叶轮具有最大的反作用度,同时液体获得的静扬程

在理论扬程

中所占比例较大、动扬程较小,液体流动损失小、泵效率较高。

16.答:

轴封、前阻漏环、后阻漏环

17.答:

(1)合理设计流量、额定吸入量和吸入速度;

(2)改进泵入口的结构参数,采用抗气蚀材料;(3)泵的实际吸入管路安装高度不超过[

]值;(4)控制泵的转速n不高于泵不发生气蚀的允许转速。

18.答:

(1)提高泵输出压头满足管路所需能头;

(2)泵的性能尽可能相同。

19.答:

(1)提高泵输流量

(2)泵的性能尽可能相同(3)泵的额定压头尽可能相等。

20.答:

扬程:

在低比转速时,随着流量的增加,扬程下降较为缓和,即H-Q曲线比较平坦;比转速增大时,扬程曲线变陡,甚至出现阶梯状。

功率:

在低比转速时,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功率曲线呈上升状;当比转速再增加时,随着流量的增加,功率反而减小,功率曲线呈下降状,甚至出现阶梯状。

效率:

在低比转速时,曲线比较平坦,高效率区域较宽;比转速越大,效率曲线越陡,高效率区域变得越窄。

五、答:

1、1两台泵并联工作时的工作点;2两台泵并联时泵Ⅱ的工作点;3两台泵并联时泵Ⅰ的工作点;4泵Ⅱ单独在管路中工作时的工作点;5泵Ⅰ单独在管路中工作时的工作点。

2、1两台泵串联时工作的工作点;2两台泵串联工作时时泵Ⅱ的工作点;3两台泵串联工作时泵Ⅰ的工作点;4泵Ⅱ单独在管路中工作时的工作点;5泵Ⅰ单独在管路中工作时的工作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