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6173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绪论

夏商周

《周易》“妇三岁不孕”。

《列女传》记载了最早的“胎教”。

xx‘

中医妇科学形成的奠基时期。

xx是最早用针和药下死胎的医家。

《内经》首先提出了女子生长发育生殖规律。

我国现存最早对女子生理病理有系统论述。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妇科史上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胎产书》最早的产科专著。

晋王叔和《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

“居经”“避年”

汉代

《金匮要略》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

对妇科外治法记载最早。

唐《千金要方》把妇人卷列于他卷之首的医著。

宋代

妇产科独立分科。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妇人以血为基本。

金元

xx的观点:

妇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

明代

《xx纪要》“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肾主生殖的理论研究得以深化。

清、民国《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是防治自然流产的基础方。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1.《神农本草经》子宫之名,对子宫的形态描述《格致余论》,《活人书》胞宫一词。

2.子门:

子宫颈口。

《内经》把女子胞列为“奇恒之腑”。

第三单元

女性生殖生理

居经:

月经三个月一潮。

激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

妊娠八九个月,试胎。

预产期:

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加9,日数加7。

胞宫与心肾有直接或间接地联系。

《傅青主女科》“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

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

1.六淫中与妇科关系最大的:

寒、湿、热邪。

主要易引起血分病变。

2.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

肾、肝、脾。

气血失调。

冲任督带损伤。

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辩证

1.问月经xx:

月经的期、量、色、质。

问产后xx:

分娩情况。

带下病:

了解量、色、质、气味。

第六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

1.xx胎丸:

补益肾气。

2.右归丸:

xx补肾阳。

3.xx:

xx行水。

xx疏肝散/xx逍遥散:

疏肝清热。

xx泻肝汤:

疏肝清热利湿。

乌药汤:

疏肝解郁。

举元煎:

健脾升阳。

完带汤:

健脾除湿。

四物汤:

补血养血。

桃红四物汤:

活血化瘀。

清经散:

清热凉血。

2.外治法:

最早记载《黄帝内经》。

3.中药保留灌肠,一般保留30分钟以上。

阴道冲洗,常用量500ml左右。

外阴血肿,贴敷。

4.治则: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经带胎产诸病。

壮水之主,以制xx:

因阴精亏损,阴不敛阳以致阳失潜藏而致妇科疾病。

滋肾养阴,填精益髓:

肾阴不足或真阴亏损之病。

第七单元月经病

1.重在治本调经。

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

2.《xx纲目》: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一、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

1.气虚证(统摄无权,冲任不固)

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xx

2)肾气虚证:

xx热调经,固阴煎

2.血热型(热扰冲任,血海不宁)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丹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地骨皮)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肝郁化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xx逍遥散(脉弦数)

二、月经后期(“至期不来”)

1)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景岳全书》

3)血寒证:

虚寒型-xx祛寒调经,xx《金匱》;

实寒型-xx《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型-乌药汤(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气血失调,血海蓄积失常)调理冲任气血。

定经汤-补肾疏肝调经。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多于100ml)

1)气虚型-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生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虚证:

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实证:

冲任受阻、血行不畅)

月经后期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

2)血虚型-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xx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阿胶、xx、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滋肾养血)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脾虚证__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血失统摄、冲任不固)

肾虚证__肾气虚: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封藏失司,冲任不固)肾阳虚:

右归丸+党参、黄芪、xx

肾阴虚: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xx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

上下相资汤(上润肺阴,下滋肾水)

实热证: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心肝脾(治则:

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不可过用辛温香燥之剂。

虚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神疲倦怠,头晕眼花)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颧红唇干,舌红少苔)实证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常见病机,精神抑郁,少腹胀痛)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

腹痛多发于月经前1-2天。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气滞血瘀型-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伴呕吐,加吴茱萸、半夏)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寒湿内犯加苍术、茯苓)(四肢冰冷,加附子、细辛)3)湿热瘀阻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腰骶酸痛,加桑寄生、菟丝子)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

逍遥散+xx、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

一贯煎/滋水清肝饮+xx、鸡内金

十二、经行头痛(调理气血,通经活络)

肝火证:

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经行巅顶掣痛,头晕目眩)

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

益气养血,八珍汤+首乌、蔓荆子(头晕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

十三、经行感冒

风寒:

xx四物汤;风热:

xx;邪入少阳:

xxxx

十四、经行身痛(补气血、和营卫、通经络)

血虚:

当归补血xx+白芍、鸡血藤、xx、xx

血瘀:

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十五、经行泄泻(脾肾虚弱)

1)脾虚:

运化失职,湿注下焦-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大便溏薄,脘腹胀满)2)肾虚-健固汤(大便清稀如水,每至天亮而泻)

十六、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

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

八物汤+泽泻xx

十七、经行吐衄(肝肺肾,血热气逆)清热降逆平冲,引血下行。

1)肝经郁火:

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

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xxxx。

十八、绝经前后诸症(肾虚为主)

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十九、经断复来

脾虚肝郁证(忧郁过度):

安老汤

肾xx:

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经期不洁,感受外邪):

xxxxxx、茯苓、泽泻、侧柏、大小xx

湿毒瘀结: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色黯、恶臭、五色带下)第八单元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念珠菌,豆腐渣样;滴虫,腥臭有泡沫;细菌性,血脓样赤带;老年性,稀薄淡黄或赤白。

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党参、苍白术芍、柴、山药、车前、黑芥穗)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xx夹湿-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带方

二、带下过少

肝肾亏损:

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xx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xx

血枯瘀阻:

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第九单元妊娠病(阴血虚、脾肾虚、冲气上逆、气滞)安胎:

补肾健脾、理气养血。

一、妊娠恶阻(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调气和中,降逆止呕。

禁用,破血药。

1)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呕吐清涎或痰涎)

2)肝胃不和-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呕吐酸水,苦水)二、妊娠腹痛调理气血为主,佐以补肾安胎。

1血虚:

养血安胎止痛。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茯苓、泽泻、白术)2气滞:

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3虚寒:

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xx《金匮要略》

4血瘀:

养血活血,补肾安胎;xx茯苓丸合寿胎丸

三、异位妊娠:

未破:

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已破损:

休克,手术为主;不稳定:

(触及包块,压痛反跳痛);包块型:

活血化瘀消癥

四、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xx胎丸

2)血热:

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3)气血虚弱: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

xx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堕胎,12周内。

小产,12-28周内。

下胎益母。

)滑胎未孕前重防,已孕后重早治。

肾气不足:

补肾健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

肾气丸去泽泻+菟丝、xx、白术

肾精亏损:

育阴xx

气血两虚:

xx磐石散

血瘀:

xx茯苓丸合寿胎丸

六、胎萎不长气血虚弱(胎元饮)、脾肾不足、血寒宫冷(长胎白术散)。

七、子满喘息不得卧(鲤鱼汤,行水消肿。

)健脾利水、养血安胎。

八、子肿

1)脾虚:

健脾行气-白术散(白术、生姜皮、陈皮、茯苓、大腹皮)

2)肾虚:

化气行水-真武汤(附子,用量宜大,一般15g以上)

3)气滞:

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随按随起)

九、xx(妊娠xx淋痛)xx与实热。

1)xx津亏:

知柏地xx

2)心火偏亢:

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xx、xx

3)湿热下注:

加味五淋散

十、转胞:

妊娠xx不通。

第十单元产后病

三急:

呕吐、盗汗、泄泻。

三冲《妇人门》,冲心、冲胃、冲肺。

三病:

痉、xx冒、大便难。

一、产后血晕(产后三冲)

虚,血虚气脱:

参附汤;实,血瘀气逆:

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高热寒战)

2)外感:

辛凉解表、疏风清热,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

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

生化汤(不适用xx淋痛)

三、产后腹痛(儿枕痛)

1)血虚:

补血益气,缓急止痛-肠宁汤

2)血瘀: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生化xxxx

四、产后身痛

1)血虚:

养血益气、xx经络,黄芪xx五物汤

2)风寒:

独活寄生汤

3)血瘀:

养血活血、化瘀祛湿,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肾虚:

xx肾汤+xx、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恶露的量色质气味)

1)气虚:

补中xx加xx、阿胶、xx

2)血热:

保阴煎

3)血瘀:

生化汤

六、缺乳

气血虚弱:

通乳散(参芪xxxx)

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

xx附导痰丸合漏芦散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

一、癥瘕《神农本草经》(症状,下腹部结块)

1气滞血瘀:

xx或大黄庶虫丸

2痰湿瘀结:

xx附导痰汤合xx茯苓丸

3湿热瘀阻:

清热利湿,化瘀消癥,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

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二、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热毒炽盛:

清热解毒、利湿排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高热腹痛,下腹部疼痛拒按)湿热瘀结:

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下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寒热往来)

慢性盆腔炎(湿、热、瘀、虚)

湿热瘀结:

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

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

xx脾,化瘀散结。

理冲汤

三、不孕症

1)肾虚:

肾气虚证:

补肾益气、xx冲任-毓麟珠(xx)

肾xx:

xx肾助阳、调补冲任-xx胞饮或右归丸

肾xx: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xxxx

2)肝气郁结:

百灵调肝汤或开郁xx

3)瘀滞胞宫:

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

xx附导痰丸

四、阴痒

1)肝肾xx:

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绝经前后妇女)

2)肝经湿热:

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脾虚生湿)多见生育期妇女

五、阴疮(阴蚀)

热毒:

xx泻肝汤

寒湿:

xx/托里消毒散

六、xx脱垂(xx)病机:

胞络系胞无力、

气虚:

补中xx+xx、xx、续断

肾虚:

大补元煎+黄芪

1.人流并发症:

人流综合症、子宫穿孔、人流不全、宫颈粘连、术后感染。

2.黄体萎缩在排卵后的13-14天。

3.排卵后,孕激素高峰在月经周期的第20天左右。

子宫内膜由增殖期变为分泌期。

4.雌激素:

在排卵后7-8天出现高峰。

阴道自净作用。

5.子宫内膜活检,最好在月经周期27-28天。

方剂xx:

1.清经散:

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2.两地汤:

生地.地骨皮.xx.xx.阿胶.白芍

3.清热调血汤: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4.清热固经汤:

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焦栀子.地榆.甘草

5.固本止崩汤:

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xx

6.顺经xx:

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完带汤:

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柴胡.车前子.黑芥穗

8.止带方: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9.xx胎丸:

菟丝子.xx.川断.xx.xx.甘草

10.xx散:

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苏叶.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11.生化汤: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12.解毒活血汤: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13.毓麟珠:

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川椒14.启宫丸:

制半夏.苍术.香附.茯苓.神曲.陈皮.川芎.

15.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

鹤虱.苦参.威灵仙.归尾.蛇床子.狼毒.

2)蛇床子散:

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