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6067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docx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

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

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

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

做优三个专业集群: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

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

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

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建设进度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1

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

完善委员会章程

总结委员会工作情况,制度化工作机制

2

动态调整机制

制定《市场调研管理制度》,《市场调研年度报告制度》

制定《顶岗实习现场答辩管理办法》,《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管理办法》

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5、建设经费

(单位:

万元)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小计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1

指导委员会运作

2

0

1

1

3

0

1.5

2

3

0

1

2

16.5

2

动态调整机制

2

13

合计

2

4

0

2

2

4

0

3.5

3

5

0

2

29.5

6、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项目建设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项目组组长。

学院成立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项目建设小组。

负责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把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生均拨款标准、评估认证结果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强地方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指导学院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

(2)制定项目建设小组工作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本项目建设工作小组会议。

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情况,制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项目建设小组工作制度。

对项目建设小组职责、工作程序流程、工作目标等制度化,并于每季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小组会议,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将有效解决专业结构失衡、专业同质化、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和产业衔接脱节的问题,对学院专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院将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以确保项目小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着力培养行业领军式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培训名师,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1、建设目标

在学校各主体专业着力培养行业领军式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培训名师,建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专兼职教师两融合,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授课学时比例达30%以上,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成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2、建设思路

依托“仿真项目建设”、“校企应用性研究项目”、“模块化培训教材建设项目”等平台,深化“传、帮、带”、“劳模结对子”师资培养模式,通过国内外送培、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的方式,着力培养各主体专业行业领军式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培训名师,建设结构合理、精通专业行业、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3、建设内容

(1)行业领军式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培训名师培养

学院将对已立项的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按计划进行培养,确保4人能按时通过项目验收。

同时,在现有各专业专任教师中选拔1-2名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针对行业企业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需求,培养石油化工相应工种职工培训的名师2-3名。

在重点专业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即培养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请1名校外行业或企业的资深技术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主体专业培养3~6名高水平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业务比武和实践技能练兵活动,让教师在各项比赛竞争中提高素质和水平。

并通过派遣教师参加校内外、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的培训、研讨和学术交流,三年中确保有50%以上的教师到职教发达地区和国家参加培训。

通过主持或参与教改、科研课题,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在今后三年中,为努力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开发和实际操作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每位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培训、挂职锻炼,使他们精工艺、懂生产、会操作,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及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双师教师要求既能当理论课教师,又能当实习实训课教师,既能当企业培训师,又能当企业工程师,打造一支服务于高职教育、职工培训两翼并举的“双师”教学团队。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从事专业理论教学、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举办技术专题讲座、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定期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培训;专兼职教师共同对外进行技术服务与合作,并及时进行兼职教师库的动态更新。

4、建设进度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1

兼职教师

50人

60人

70人

2

专任教师正高职称(比例)

1人

1人

2人

3

专业教师硕士或研究生(比例)

15%

20%

30%

4

双师素质教师人数(比例)

60%

70%

80%

5

领军式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培训名师(包括兼职专业带头人)

4人

5人

8人

6

省级教学团队

1个

1

5、资金预算

(单位:

万元)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小计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1

专业带头人

2

14

2

省级教学团队

7

30

3

骨干教师队伍

4

18

4

兼职教师队伍

2

12

5

双师教师培养

6

0

3

38

合计

21

2

10

112

6、保障措施

(1)成立该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由人事副院长任项目组组长。

学院成立以人事副院长任组长、由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负责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的制定,实施与考核等工作。

并负责专业教学团队的宏观指导,对团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

(2)完善建设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专业教学团队实行三级管理制度。

学院负责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细则,并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项目建设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和培养工作,按建设和发展规划自主开展工作。

系负责对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本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完成团队的各项建设和发展任务。

(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建设顺利进行。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求高,需要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考虑,要通过“引聘专家、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进行建设。

因此,学院将投入足够的资金作保障,以使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三、完善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特色机制

1、建设目标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适时与企业开展人才信息技术交流,加强订单式培养力度,确保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比例达到60%以上。

2、建设思路

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园文化与职业)校企融合文化、共管毕业生就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3、建设内容

(1)依托长岭地区经济协作组织(CEA)平台开展校企合作

长岭地区经济协作组织由30多家石化企业组成,通过CEA平台实现六个对接:

专业发展定位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专业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学生实践与企业生产相对接;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革新相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学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对接。

(2)完善校企合作机构和相关制度

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进一步制订、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文件和制度,如《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计划》等。

4、建设进度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1

CEA平台

与CEA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与CEA部分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和职工培训协议

与CEA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和职工培训协议

5、建设经费

(单位:

万元)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小计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1

CEA平台

2

15

合计

2

15

6、保障措施

(1)成立校企合作机制项目建设小组,由院长担任项目组组长。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校企合作机制项目建设小组。

负责校企合作机制方案和制度的制定,与长岭地区经济协作组织(CEA)成员企业及省内外其他石化企业研究和商谈有关校企合作工作,根据方案和制度开展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

(2)学院与CEA签订入会协议,共同履行协会章程。

学院申请成为CEA组织成员,与CEA组织签订入会协议,履行协会章程,积极参加协会活动。

并将学院与各成员单位的校企合作写入协会章程,以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3)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小组会议。

项目建设小组根据建设工作情况,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项目建设的方案和制度的制定,与CEA组织各企业校企合作内容与方式等进行研讨和落实。

学院将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主动而扎实地开展工作,以保障建设内容的顺利完成。

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1、建设目标

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石化产业发展需要,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完成100门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6门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1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出版。

2、建设思路

按照"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按“两主体、三融合、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职业分析,构建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表,建设教学标准;以职业活动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构建职业化课程体系;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化课程结构;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要求遴选职业化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的工作现场需求设计职业化教学组织形式。

3、建设内容

(1)按照职业活动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构建职业化课程体系;

为适应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面向学生职业生涯,基于“素质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理念,通过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和基于价值引导的人文化素质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起“双轮驱动”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如下图所示:

(2)按照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化课程结构;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石油化工行业职业岗位深入调查研究,和企业实践专家一起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结构。

(3)按照职业活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要求遴选职业化课程内容

与企业专家一道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遴选课程内容,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行业标准,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

在原有课程大纲基础上,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100门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内容的引入和退出机制,以紧跟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状况。

(4)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精品课程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建设6门省级、院级精品课程。

(5)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特色校本教材

在调研基础上,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16本。

4、建设进度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1

课程体系构建

对课程体系构建调研报告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双轮驱动”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进一步完善双轮驱动课程体系

2

课程结构

根据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及职业资格相关等级职业标准,构建形成专业核心课程

继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成3门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继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3

核心课程教材建设

完成3本校本教材的出版

5本校本教材的出版

8门校本教材的出版

4

课程标准建设

49

31

20

5、经费预算

(单位:

万元)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小计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1

课程体系构建

2

12

2

课程结构建设

17

2

2

51

3

核心课程教材建设

6

23

4

课程体系

26

0

合计

25

0

4

5

6

6、保障措施

(1)成立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小组,由专业系系主任任项目组组长。

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成立由专业系主任任组长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小组。

负责课程开发的内容、方案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及人才需求知识结构情况,组织企业专家学者及小组成员进行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讨和开发工作。

(2)制定规章制度,保障有章可循。

学院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相关制度,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工作考核等,使各小组工作有章可循。

同时,从技术、政策、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开发出专业主干项目课程“双轮驱动”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及其校本教材,为专业动态调整和实训室建设提供依据,并完成相关课程标准的编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每季度定期召开课程建设项目工作小组会议。

为保障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各小组将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对工作进展、工作问题、工作效果等进行汇报和研究,以使每阶段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五、以“教、学、做”合一为原则,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建设目标

1)以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为内容导向、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能力的训练,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在教学中组合应用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范式。

2)充分利用仿真软件、理实一体教室、多媒体等教学条件,开展教学手段改革。

3)完善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有积极性、教学有效果为教学评价标准。

2、建设思路

根据“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发展学生个体才智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科学应用,引导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主动学。

从而探索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能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建设内容

1)完成仿真实训软件开发;

与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炼化一体化千万吨大项目所建成最新生产工艺装置的现场操作为依据。

围绕学院重点和主干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完成安全培训、20套生产装置工艺、部分装置应急预案、网络培训等仿真软件。

2)重点和主干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均实施仿真模拟教学;

利用已有的和新开发的仿真软件,实现重点和主干的综合实训项目的仿真模拟教学,使学生在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前,掌握炼化生产装置的各种操作和问题处理方法。

3)重点和主干专业的主干课程全部在“职教新干线”上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教学平台。

加大对“职教新干线”的建设力度,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建设工作,对重点和主干专业的主干课程建设完整的电子化教学资源库,并在“职教新干线”上建立专门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供教师、学生和社会共享学习。

4、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建设

内容

年度建设要点

小计

2

专业教

学方法

开发安全培训、5套生产装置、网络培训仿真软件,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和与之相适应的项目与案例教学方法改革。

启动电子化教学资源建设。

开发7套生产装置、1套装置应急预案仿真软件,重点和主干专业的主干课程80%实施仿真模拟教学,完全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在“职教新干线”平台共享学习。

开发8套生产装置、1套应急预案仿真软件,重点和主干专业的主干课程100%实施仿真模拟教学,完全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在“职教新干线”平台共享学习。

投入资金

(万元)

45

5、保障措施

1)成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

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工作小组。

负责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出台相关政策、制度,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科研护航,稳步推进。

把《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全员参与;改变专业课讲课的评价标准,各专业主干课程都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分类指导,根据各专业特点,采用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文科性质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方法重点研究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理科性质专业重点研究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

3)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供特质保障。

学院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将教学场所设计为能便于各专业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把实训室建设成仿真实训室或专业一体化教室;保障各种仿真软件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改善和新建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所必须的多媒体教室。

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可靠的特质保障。

六、建设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工位足够的实践教学条件

1、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建立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机制;按照人才培训要求,确保实习实训设施设备达到较高技术水准、功能完备、工位足够的实践教学要求。

2、建设思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3、建设内容

1)校企共同开发石油化工操作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把我院仿真培训基地建设成为中石化集团公司面向中南地区集培训和开发于一体的基地。

在未来三年内,将利用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千万吨炼油加工扩能项目引进的最先进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进行仿真软件开发和仿真技术培训。

2)校企共建石化及相关专业岗位群技能训练基地。

新建石化、分析、电气、焊接、化机等几大主体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场所;校企共建10个校外实训基地。

引入石化企业管理理念,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完成职业特征鲜明的软环境建设。

4、建设进度(需与实习实训方案对接)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1

仿真软件开发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280万吨装置仿真软件开发

2

校内实训室

完善油品性能分析实训室建设

新建炼油化工HSE实训室;

新建炼油化工工艺操作实训室

新建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实训室;

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前期调研,启动校企共建六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项目

初步完成十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项目,启动实习实训配套生活设施扩建项目

完成十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项目,完善校外实实习实训机制

5、资金预算(需与实习实训方案对接)

(单位:

万元)

序号

建设内容

2012年度

2013年度

2014年度

小计

省级财政

地方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