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5864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docx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

泉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专业2010级

学生姓名黄文锋学号101205021

指导教师吴子强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5日

教务处制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思考

【摘要】德化陶瓷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然而目前德化陶瓷面临资源枯竭和国内外竞争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德化陶瓷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德化陶瓷独特的产业环境进行探究,剖析德化陶瓷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借此提出产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字】陶瓷SWOT产业升级

一、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状况

(一)历史状况

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德化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贸易品,与茶叶、丝绸享誉世界,为中国的制瓷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填上浓重的一笔。

其制瓷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在

唐宋时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宋代开始大量出口,尤其是明代德化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同时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一个高度,其生产的白瓷可以与玉媲美,被欧洲誉为“中国白”。

德化天生丽质、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对欧洲的陶瓷艺术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德化瓷其在用料、制作技巧和表现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独特之处。

(二)出口状况德化陶瓷是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

从表1[1]可以看出,德化陶瓷虽然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不高,但在每年出口中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表1德化陶瓷出口额占其商品总出口比重与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2005—2011年)

指年

德化陶瓷

德化出口

中国陶瓷

德化陶瓷

德化陶瓷

美元对人

产品出口

商品总额

产品出口

出口占其

出口占中

民币汇率

标度

总额(万

(万元)

总额(亿美

总出口比

国陶瓷出

(年平均

元)

元)

重(%)

口比重(%)

价)

2005

326568

330900

50.37

98.69

7.91

8.1917

2006

376139

381129

62.91

98.69

7.50

7.9718

2007

470174

476411

66.41

98.69

9.31

7.6040

2008

558054

565457

80.37

98.69

10.00

6.9451

2009

560200

575800

80.63

97.29

10.17

6.8310

2010

650100

673800

111.00

97.29

8.65

7.6695

2011

786297

808200

140.52

97.29

8.66

6.4588

图1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商品总出口比重

图2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中国陶瓷出口总额比例

数据来源:

1.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9、2011)2.德化统计局年度数据

(三)陶瓷产业在德化经济中地位

1、从陶瓷生产总值看,陶瓷产业一直是德化县的重要产业

如表2所示,2009年至2012年期间,德化县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例一直在65%

左右,尤其是在2012年达到67.52%。

表2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及其其占德化工业生产总值比例

年份

类型

德化陶瓷生产总值(万元)

德化工业生产总值

(万元)

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生产总值比例(%)

2009

713200

1094600

65.16

2010

823800

1282590

64.23

2011

1085100

1656826

65.49

2012

1242300

1839800

67.52

图3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及其其占德化工业生产总值比例数据来源:

德化统计局年度数据

2、从德化陶瓷产业用电量的使用情况上看,陶瓷产业一直是德化县的重要产业

因为工业生产需要用电,从中也可以看出该地区哪个产业发展的较好。

从表3中可以清楚

地看出2009年到2012年,陶瓷的用电量占全县工业用电量50%以上。

表3陶瓷用电量及其占全县工业用电量比例

年份

类型

陶瓷用电量(万千瓦时)

全县工业用电量(万

千瓦时)

陶瓷用电量占全县工业用电量的比例(%)

2009

37462

60634

61.78

2010

47996

79698

60.22

2011

51153

98323

52.03

2012

54408

90535

60.10

 

图4陶瓷用电量及其占全县工业用电量比例数据来源:

德化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

3、从税收收入来看,德化陶瓷产业是德化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

如表4、图5所示,2009年至2012年期间,陶瓷税收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期间,陶瓷业

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比例都在60%以上。

表4陶瓷税收收入及其占税收总收入比例

年度

类型

税收总收入(万元)

陶瓷业税收收入(万

元)

陶瓷税收占税收总收

入比例

2009

63879.7

39880.42

62.43

2010

77285.7

48852.3

63.21

2011

102226

65117.96

63.7

2012

113676

73389.3

64.56

 

图5陶瓷税收收入及其占税收总收入比例

数据来源:

1.德化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2.德化税务局统计数据

二、目前德化陶瓷产业的竞争环境

(一)内部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德化瓷业延续千年,是与得天独厚的优质的瓷土资源分不开的,德化瓷土矿点多,分布广,类型多种多样,储量丰富,铁、钛等杂质含量低,质量好,烧后白度高,有的可以就地取材,单矿成瓷,石英、钾长石、石灰石等制瓷资源也都很丰富,尤其是蕴含了丰富的高岭土资源。

德化瓷土资源其主要分布在:

褒美、乐陶、后所、后山洋、高洋、三班、科荣、盖德、土坂、世科、南埕、蕉溪、梓溪、上涌、葛坑、洪田、杨梅、下楼坑、割竹尾、十八格。

优质的高岭土是制作“中国白”的主要原料,而其它瓷土无论是从色泽、细度、可塑性等方面,较之优质高岭土都有较大差别。

特别是含铁元素等杂质较多的瓷土,容易使烧制出的瓷器色泽偏红、偏暗。

现在市面上很多价格低廉的瓷器都是花花绿绿的,看着颜色很热闹,其实上那么多色,主要就是为了掩盖由于使用劣质瓷土而显得色泽不均的瓷坯。

可以说拥有优质的高岭土是德化陶瓷业发达的物质基础。

2、人力资源优势

德化陶瓷是劳动性密集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德化的总人口为319689人,但其将近29万人常年住在县城,这为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来源。

全县人口15.77万劳动

力中,已有10.24万名转入非农产业。

[2]

并且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千年,德化每家每户的生活都与陶瓷生产密切相关,陶瓷对于德化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它已融入德化人的血液中,成为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继承了父辈们传统的高超的技艺,为德化陶瓷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熟练工人。

加之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地为这个庞大的组织输送着各种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证了陶瓷企业拥有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动力。

3、技术优势

德化陶瓷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技术上,发明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

刻花即用竹签或篦笔等在器物湿坯上直接刻划出各种纹饰。

纹样主要有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牡丹等图案。

堆贴分为堆花和贴花,其中堆花是用毛笔蘸泥浆,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堆画成图案;而贴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丁已修好的器物胎体上。

透雕又称镂空,足将某一器物绘好图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纹的装饰手法之一。

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炉、仿铜香炉、笔筒、花瓶等产品上就已采用。

(二)内部劣势

1、缺乏合作机制

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优胜劣汰,但恶性竞争会造成经济投资环境的恶化,导致两败俱伤。

据统计德化登记在册的陶瓷企业有1330家,但仅仅只有162家成规模,其他的基本上是小作坊。

由于小作坊的大量存在,加之其订单来源少,大部分是为大型陶瓷企业代工,利润微薄。

为了生存,不惜自相残杀,搞窝里斗,拼命降低陶瓷产品的价格,致使客户渔翁得利,失去陶瓷产品的定价权。

合作的基础是理性竞争所形成的诚信。

只有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

德化陶瓷企业就是因为缺乏合作机制,不仅仅是小企业损失巨大,大型企业也深受其害。

就如前段时间,在广交会上,就因为各家企业没有达成共进退的共识,一些小企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偷偷地与客户以低价格成交,使得德化陶瓷企业损失巨大。

2、高素质人才缺乏前文提到德化从事陶瓷制造业的工人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技术,但是这些工人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甚至是小学毕业,这也正是人才制约了德化陶瓷进一步发展。

虽然据统计目前德化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3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60多人,但是在和外商交流时,可以发现很少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的人才,因而经常因不熟悉规则而深受其害。

不仅仅如此,虽然每年有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但缺乏管理人才,陶瓷企业经常管理混乱,甚至目前一些管理者看不懂财务报表,对外界信息也不甚了解,盲目下达生产指标。

加之企业本身也不重视人才培养,缺乏人才晋升机制,任人唯亲,这种现象在小企业、小作坊表现的更为明显。

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不仅仅使得陶瓷企业管理不能创新,而且严重制约了陶瓷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3、管理创新滞后德化陶瓷企业其物流一般要经过:

原材料进厂→仓储→加工→成品入库→出厂→经销商仓库→商店→消费者,这些环节。

而且大多企业是自己到矿山上去采购原料,自己运输,自己储存风化,甚至有些企业成品也是自己销售。

这种“纵向一体化”的传统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缺陷:

(1)企业成本上升。

陶瓷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企业不仅仅要致力于制造业,同时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采购、销售方面。

并且企业还要花费精力对上游供应和下游销售实时监管工作,这样一来又消耗了大量的企业的时间,是企业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主营业务—制造业中来。

(2)企业信息共享程度低。

德化陶瓷长期以来的传统管理模式,使得上游供应商、处于中游的制造商、下游的销售商之间的信息程度相对低。

这会造成如下游的销售商的订货信息传到制造商手上常常是被扭曲的,因而误导制造商的决策,进而购进的原料过多,导致仓储成本上升。

不仅仅如此,信息共享程度低也会造成低质量客户服务、运输低效等对企业不利的现象。

4、瓷土过度开发

陶瓷行业是高耗能行业,,要耗费大量矿产资源和能源,如广东佛山每年消耗陶瓷原料超过4000万吨,平均每天消耗12万吨。

[3]而德化陶瓷能形成“中国白”这一品牌,其得益于有高质量的瓷土资源。

目前德化陶瓷高速发展,不得不面临境内及附近瓷土资源的枯竭,如今德化陶瓷不得不依赖从外省引进高岭土来为本土陶瓷产业“输血”。

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而运费上升转嫁瓷土价格上,导致陶瓷企业采购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德化福昌陶瓷有限公司苏总跟新闻界的人士说过:

“近几年国内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高岭土的消耗也随之剧增,高岭土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从以前的几百元每吨到现在动辄一两千元每吨的价格,让很多企业大呼吃不消”。

瓷土价格的上涨,业内人士预测紧缺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价格的上升是一方面,由于优质的高岭土资源是制作精良瓷器的重要原料,供不应求,有的时候很难找到相应的供应商,形成有价无市的尴尬情形,供应商找不到,制作陶瓷的原料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成品就无法生产,产品无法生产的后果是企业的新产品无法推向市场,更谈不上占据市场的份额,获得竞争优势。

(三)外部机会

1、政府的扶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4]德化陶瓷产业之所以能够稳健发展,其主要的政府在正确地指引着当地陶瓷业的健康发展,努力引进投资,改善各种投资环境,不断地为德化陶瓷企业提高竞争力扫清各种障碍。

政府各种举措使得整个产业集群得到很好的规划,并且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不断增强陶瓷企业应对外来竞争压力的信心。

目前政府为支柱产业健康发展有计划地规划了工业区,主要有宝美工业区、斯敦工业区、湖前工业区、瓷都科技园、小溪工业区、城后工业区等,这些工业区有利于陶瓷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共同利用信息和基础设施;并对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转移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政府不仅仅在基础设施上努力为陶瓷企业提供便利,更是颁布了各种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为陶瓷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例如,在2012年5月23日德化县经贸局颁

布了《德化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陶瓷业持续发展的意见》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网络技术的发展

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而信息作为联系上下游企业的重要载体,对企业的合作,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为使合作企业达到“双赢”的目的,必须保证信息流管理的有效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最大共享,是整条供应链的效率最大。

[5]

实现信息共享的最重要的是因特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陶瓷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

并且随着INTERNET网络的普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建立自己的官网,通过其进行商业活动,如:

发布信息、收集客户信息、展示产品、实时和合作伙伴进行信息交流等。

目前德化陶瓷企业有300多家建立了自己的商务网站,通过网络的营销、电子商务平台来宣传、销售产品,据统计德化陶瓷2017年通过网络交易,交易额达69亿元。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加上资金周转,而且能够使陶瓷企业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对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具有重大作用。

(四)外部威胁

企业在建立全球化市场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造就了更多的竞争者。

[6]泉州陶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和设备投入较少主要靠投入大量劳动力。

由于泉州陶瓷主要以出口为主,主要传统市场在欧洲和美国,不仅会受到国内原因的影响,同时也易受到国外经济、政治政策等的冲击。

1、国外威胁

(1)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期望越来越高。

由于是出口型产业,德化陶瓷要获得客户青睐,其不仅仅要受到自身产品的品种、质量等的压力,同时也来自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的陶瓷业的竞争;加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客户不满足从市场上买的标准化产品,他们更希望买到的是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的产品。

这些变化导致德化陶瓷企业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方式“一对多”的关系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即这种模式使得德化陶瓷企业想获得利益变得越来越困难。

现在德化陶瓷企业要想获得市场份额,必须具有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产品的能力,即“一对一”(one-to-one)定制化服务(Customizedservice)。

这使得这些企业要继续生存,必须转变生产模式,由原来的大量生产(MassProduction)转向定制化大量生产(MassCustomization)。

但是这个变化将增加了这类企业管理的复杂性,而这对缺少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缺乏的德化陶瓷企业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陶瓷企业对订单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快。

一般上,企业竞争力的五大因素为:

品种、质量、价格、时间和服务。

目前,质量、价格等不是竞争取得优势地位的决定因素,随着科技进步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使得产品的周期不断缩短,陶瓷企业则必须面临不断缩短相应周期的压力,时间因素成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对于德化陶瓷企业来说,市场机会是稍纵即逝的,留给他们的思考和决策时间很短暂,毋庸置疑,若能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地做出反应,迅速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以最快的速度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

而目前德化陶瓷企业内斗严重、内部没有形成攻守同盟,加之担心其产品被山寨等原因,很少交流信息,因此难以对市场的反应快速,只能望洋兴叹,坐失良机。

2、国内威胁

(1)人民币升值

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持续走高。

尤其是进入2011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加快。

从图5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打破了6.6与6.5的大关。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让国内的出口业务大受影响,陶瓷行业也受到一定影响。

[7]

(1)生产成本提高。

人民币升值,这造成陶瓷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价格价格上涨,这些生产资料的上涨使得陶瓷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

(2)出口利润降低。

成本上涨对德化陶瓷造成两种情况。

第一,在出口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经营成本的上升,压缩了其利润空间。

第二,出口价格上升,而在国际上同款价格

对德化陶瓷企

不变,竞争压力加大,市场占有率下降,出口陶瓷产量下降,陶瓷利润受损。

3)经济风险加大。

由于人民币升值与其汇率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业带来会计风险、交易风险等。

 

图5中国汇率变化(2011年—2014年)

数据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

(2)原辅材料上涨

德化陶瓷长期发展,依靠其境内丰富的陶土资源。

但再丰富的资源也会有用完的一天,德化陶瓷随着陶瓷业的高速发展也日渐枯竭。

不得不依靠向外地购买原材料来维持支柱产业。

目前德化陶瓷行业不得不面临着自2010来原材料不断上涨的压力,特别是在进入2011

年,陶瓷原材料更是疯涨。

无论是坯用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运输成本等,都出现不同的涨幅。

甚至有的原材料价格涨幅高达129%。

[8]例如生产陶瓷的重要原料—钛白粉,其价

格也不断上升,去年的9月份一吨才9600元,而今年却上涨到了14000元/吨。

原材料的全面上涨,对陶瓷企业,尤其是德化大量的手工作坊带来巨大压力,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不得不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

不仅仅如此,大企业的生存也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不得不面对利润降低,或者提高其产品价格所带来的部分市场的丧失的境况。

三、对产业战略的思考

(一)SO战略

1、依靠政府的扶持,充分发挥自然、人力优势对提高德化陶瓷创新力的作用德化陶瓷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德化陶瓷的创新力,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的。

拥有丰富的瓷土,尤其是高质量的高岭土资源,这是德化陶瓷能够进一步创新的基础。

政府应对加大对瓷土采掘的支持,如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原料运输速度;降低对瓷土采矿业的税收;制定政策,对矿区合理规划,提高矿区生产力等措施充分发挥德化自然资源优势对提高德化陶瓷创新力的作用。

政府

发挥德化县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提高德化陶瓷创新必然趋势。

德化陶瓷之所以发展迅速,这和拥有一批技术高超、经验老到的工人是分不开的。

但要进一步发展、创新,仅仅依靠这些人是不够的,应提高工人的知识水平、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陶瓷创新奠定基础。

应加大对陶瓷技工的培养,积累人力资本;改善分配制度,提高工人的创新热情;加大对就业环境的建设,吸引高素质人才等方式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对陶瓷创新力的提高功用。

2、通过网络营销,扩大陶瓷产销量

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德化陶瓷产品提供了另一条销路,实施网络营销是必然选择。

网络营销不仅仅可以塑造企业形象、方便服务客户,更会促进销售,扩大陶瓷产销量。

尤其是最近几年网民数和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这对扩大陶瓷产品的影响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德化陶瓷要进行网络营销提高营销量首先要先建立网站平台,目前德化有多家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

网站建好后进行大力推广,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

如: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网站;利用网络宣传:

搜索引擎登记、友情链接等;再者可以举办大型网络促销活动等形式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并做好售后工作,提高客户的认同感。

通过网络的营销改变传统的分销渠道,减少之间流通环节,降低总成本,提高竞争力,扩大陶瓷的产销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WO战略

1、政府引领企业合理兼并,减少恶性竞争

并购指兼并和收购。

并购又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

善意并购是指吸收公司事先与目标公司协商,征得其同意并达成并购条件而完成并购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企业甚至是行业的更好发展;而恶意并购却是在目标企业不同意情况下,并购行为者通过各种手段强行收购目标公司,其目的是消灭对手,收购对手企业后关闭该企业,抢占市场。

德化陶瓷行业存在大量的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由于这些小企业和手工作坊制作陶瓷技术较大企业弱,这种情况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等;而且小企业在生存的压力下,会不断压低同类产品价格,造成恶意竞争,让国外客户渔翁得利,最终给整个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有的小企业或者小作坊其产品由于质量等原因,没有销售出去,资金不能回流,

导致无法发工资给工人,甚至有时候工资一拖就是几个月,这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家庭生活,易引发社会问题。

德化目前有冠福集团、顺美集团、佳美集团等比较的大型的陶瓷企业。

这些企业整个企业体系比较完善,拥有大量的熟练工人、比较先进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市场的反应比较敏锐,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能及时制定正确的对应措施,规避风险。

加之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能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对整个德化陶瓷产业能进行良好的引领作用。

政府应该放宽企业并购的限制,引导大型企业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进行合理并购,降低整个行业的竞争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引领陶瓷企业合理并购,做大做强陶瓷企业,带动整个德化陶瓷的进一步发展。

2、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进高素质人才,转变管理模式德化陶瓷产业长期以来实行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诸多问题,譬如:

效率低下、信息交流程度低、企业经营成本高等。

而德化陶瓷产业要进行升级,提高竞争力,势必对改变管理模式具有迫切要求。

德化陶瓷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首先应转变其不重视人才的理念,应通过网络向全国甚至是国外招聘高素质管理人才,依靠其广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制定全面而有效的管理措施。

摒弃原来的管理模式,引进供应链管理模式。

企业应专注于其擅长的业务—制造业,把不擅长的业务委托给与其建立战略同盟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减轻企业因采购原料和销售而耗费的不必要的时间。

为使上游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企业(陶瓷企业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