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课前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564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课前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期末课前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期末课前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期末课前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期末课前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课前读.docx

《期末课前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课前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课前读.docx

期末课前读

课前5分钟阅读材料(诗歌+文言文)

一、南定楼遇急雨(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①逢峒獠②,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 ①朱离:

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②峒獠:

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问:

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

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争”和“乱”。

“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江山重重叠叠地争相奔涌进入眼帘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也表达了羁旅奔波之苦。

世评华歆王朝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二、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

(1)~

(2)题。

(1)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岑 参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2)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岑 参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首,正面描写战争。

蕃军从梦中惊醒,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血流成河。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直接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侧面描写战争。

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昨夜战斗的激烈,含蓄、内敛。

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

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之妻邪?

”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语段翻译:

王欢,字君厚,是乐陵县人。

他安于贫困,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一心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之中,不去经营自己家的产业。

经常是乞讨食物朗读《诗经》,虽然家里存粮不多,但他的心境却始终保持和顺愉悦。

他的妻子对此感到忧虑,有一次就焚毁他的书籍,并要求离异改嫁。

王欢却笑着对妻子说:

“你没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吗?

”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讥笑他。

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三、闲居遣怀十首(其一)姚 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 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

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

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

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

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

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齐宣王好谀

原文: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

“不下九石。

非大王孰能用是!

”宣王说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

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

“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

”宣王非常高兴。

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

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

四、官舍竹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

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其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萧何追韩信

原文: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

”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

“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

“你逃跑,是为什么?

”萧何答道:

“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

“韩信啊。

”汉王又骂道:

“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

“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五、重阳日再到共城①百源故居邵 雍

故国逢佳节,登临但可悲。

山川一梦外,风月十年期。

白发飘新鬓,黄花绕旧篱。

乡人应笑我,昼锦②是男儿。

[注] ①共城:

今河南辉县。

邵雍曾在共城居住,故称故居。

②昼锦:

衣锦还乡。

据《汉书·项籍传》载,秦末项羽入关屠城,有人劝其留居关中。

项羽见秦宫已毁,思归江东,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诗眼是首联中的“悲”字。

“悲”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首联直言登临之悲,后三联具体写悲的内容:

颔联写多年漂泊,故乡的山川风月只能在梦中相见,是身世飘零之悲;颈联写故乡风物依旧而自己华发早生,是人生短暂之悲;尾联写自己落魄还乡,徒惹嘲笑,是老大无成之悲。

汉高祖论“三杰”

原文: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译文: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

“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

“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

“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

(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6、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①,时牧欲赴官归京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④,我心悬旆⑤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②九华山:

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

河流名称,在宣州西。

④的的:

鲜明的样子。

⑤旆:

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有对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离别之时怅然若失的孤独之感,前途迷茫的无着之感。

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

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多么寂寞。

治本在得人

原文:

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

对曰:

“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坚曰:

“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译文:

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

高泰回答说:

“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

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苻坚(听后)说:

“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七.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 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②祢,祢衡,有辩才,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③献纳臣:

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点题:

“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切合标题中的“送归”。

②情感内涵丰富:

“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

(意思相近即可)

齐桓公登门访士

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

从者曰:

“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

“不然。

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

”五往而后得见。

天下闻之,皆曰:

“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

”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译文: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

跟随的人说:

“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

”齐桓公说:

“不是这样的。

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一定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如果)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

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

”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

天下人知道后,都说:

“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

”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前往的。

八.南湖早春①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①南湖:

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②鸸:

一种鸟。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中两种。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

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

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

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

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语段翻译: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荫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

树影越移越远,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

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的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9.满江红 中秋寄远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

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 玉斧修:

这里指“玉斧修月”。

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

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

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的相思之情。

物各有短长

原文: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

“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甘戊曰:

“不然,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

船户说:

“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

”甘戊说:

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斧头的作用大。

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十、[双调]大德歌 夏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等语通俗自然,较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练传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语段翻译: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秀美的树木和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赏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百姓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此欣赏和关爱。

我在溪水边徘徊流连,为此惋惜感叹!

十一、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 ①潞府:

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客亭:

旅馆。

崔凤童:

作者新结识的友人。

②依然:

形容思念依恋。

与诗的首联相比,颔联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景。

上句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情景,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

刘庭式娶盲女

原文: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

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

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

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

“吾心已许之矣。

虽盲,岂负吾初心哉。

”卒取盲女,与之偕老。

译文:

齐地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心想迎娶自己的同乡的女儿,两家已草成婚约然而还没给女方送礼。

到刘庭式中举,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两眼都瞎了。

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

有人规劝他迎娶那家小女,刘庭式笑着说:

“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

虽然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

“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十二、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

问:

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

汉武帝下诏求贤

原文:

诏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

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译文:

汉武帝下诏书说:

“大概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

因此,有的千里马飞速奔驰而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

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

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13、

(1)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①,隔水青山似故乡。

(2)新 凉[宋]徐

玑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 ①秋风思:

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

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之情。

徐诗诗人借黄莺来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

唐太宗论举贤

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

“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十四、昼眠呈梦锡孔平仲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

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请结合全诗赏析“落花帘外自纷纷”一句。

参考答案:

昼眠后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

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样来写,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何充直言不讳

原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

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

“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译文:

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很厉害。

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

“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也在座,就脸色严肃地说:

“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

”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

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

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十五、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严 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 ①芜城:

扬州的别称。

②京口:

今江苏镇江。

③历阳:

今安徽和县。

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①首联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诗人客居异乡,登楼远眺,古城周围一片萧条;深秋时节,草木凋零,暮色降临,古城孤立荒芜,渲染出一片冷落萧瑟的气氛。

②自然引出诗人的思归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陆贽论人才

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昔子贡问于孔子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

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译文:

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如果任用长处然后补充缺点,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看见短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求他们好坏,谁能避免被讥笑?

从前子贡问孔子:

“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那该怎么办?

”孔子说:

“不能肯定。

”“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那该怎么办?

”“不能肯定。

不能因为乡村的人喜欢就认为好,不喜欢就讨厌他.”那是因为好人和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君子的话那么小人之道就会废止,听小人的话那么君子之道就会消失。

16、红 梅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①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冰容”二字运用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