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5540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4《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

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本,了解古代的风土人情,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氓

一、情景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板书】氓《诗经》

二、文学知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幻灯片】

2.《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幻灯片】

3.《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诗共60句,分为六章,每章10句。

2.范文朗读,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隰则有泮犹可说也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无与士耽

实词

布:

一种货币,并非注释里说的,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匪:

读上声,并非通假。

将:

读qiāng,愿、请,如,《将进酒》。

乘:

登上。

贿:

财物。

说:

通“脱”。

渐:

读jiān,溅湿、浸湿。

爽:

差错。

极:

标准。

德:

心意、情意。

罔:

无。

虚词

以: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

秋以为期(把)

其:

其黄而陨(代落叶)

其叶沃若(代桑树)

士贰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语助词,无义)

不思其反(你)

之:

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总角之宴)

静言思之(这件事)

活用

尔卜尔筮(卜、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对…不专一)

成语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兴夜寐。

【幻灯片】

3.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幻灯片】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虚伪热情、善良、多情

婚后凶暴、蛮横勤劳、刚强、清醒

感情不专、薄情寡义

总结:

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提问】这首诗运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结合感兴趣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幻灯片】

②《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幻灯片】

四、布置作业

1.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另一样的生活。

3.预习《采薇》。

【幻灯片】

第二课时采薇

一、新课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

(1)字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gǔ)

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

雨(yù)雪霏(fēi)霏载(zài)渴载饥维常之华(huā)【幻灯片】

(2)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暮mù彼尔维何

玁狁孔棘棘——急jí

2.诵读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提示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放录音,听读课文

(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

(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

①重点字词

不遑启居遑,闲暇

忧心孔疚孔,很疚,痛苦

君子之车君子,指将帅

小人所腓小人,指士兵腓,遮蔽【幻灯片】

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三、合作探究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段单独写一个镜头——并注意体会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镜头一:

采薇思归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

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

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

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

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明确】镜头一:

忧伤(家园之思:

军旅生活之劳苦,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幻灯片】

艺术手法

【提问】同学们的镜头设计很不错,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几位同学的镜头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薇”,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到了它?

(都没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明确】薇,菜名,又名野豌豆;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1)比兴

【提问】三个小节的开头都是用了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明确】《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同学们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吗?

【明确】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幻灯片】

(2)重章叠唱

【提问】同样的话在诗中重复出现,这又叫什么手法?

【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幻灯片】

镜头二:

疆场思归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

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幻灯片】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明确】镜头二:

自豪(爱国之心:

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提示:

(1)“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2)“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幻灯片】

艺术手法

【提问】这两个章节中也有一处用到了比兴,请把它找出来。

【明确】“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镜头三:

归家之哀

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画外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

家人安在?

家园安在?

【幻灯片】

【提问】这个镜头的情感应该如何把握?

【明确】镜头三:

悲痛(为什么回家途中还会悲伤呢?

提示:

(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和情感。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几十年的征战物是人非,几十年的征战沧海桑田,几十年的征战亲人还在,爱人还在吗?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

除了深深感慨,那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幻灯片】

艺术手法

【提问】最后一节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末章之美

【明确】清人方玉润在他的《诗经原始》中说: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乐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幻灯片】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小结:

《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

【幻灯片】

四、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

《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

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

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

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

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诗经》两首。

2.试将两首诗改写成课本剧。

六、板书设计

诗经·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