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1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 收入与分配.docx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03收入与分配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解密

03收入与分配

【高考解密】

考试大纲要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

考查点

个人收入的分配

★☆☆☆☆

国家收入的分配

★★★☆☆

2016课标全国卷Ⅲ·12

结合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考查财政收入的渠道

2015课标全国卷I·38

(2)

结合我国财政赤字,考查财政政策、财政的作用

征税和纳税

★☆☆☆☆

2015课标全国卷Ⅱ·38

(2)

结合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考查财政政策、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解密】

考点1分配制度

考法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的分析和运用

【考法点评】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是设置生产、分配二者关系的问题情境,考查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涉及体现类、依据类、原因类题型;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多是考查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知识,涉及依据类、原因类题型。

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与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中生产环节对社会再生产的其他三个环节起决定作用。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特别注意】注意区分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分配的最终决定因素,是根本原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直接原因。

【考法提示】涉及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依据的选择题,注意分析材料是涉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分配的关系,还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从而作出准确选择。

【典例1】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D.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答案】B

考法2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考查

【考法点评】以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构成为素材,通常设置选择题,考查对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分;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本知识时,通常是以我国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现状或改革措施为背景,本知识作为其中一个考点出现,大多设置体现类、依据类等题型。

1.注意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不能说凡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

例如,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平均主义抹杀劳动报酬上的任何差别,否认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再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

(1)合法的劳动收入包含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收入、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含按土地、资本、技术、管理、信息要素分配等。

(2)财产性收入:

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3)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

(4)经营性收入:

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即企业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分配方式的判断

(1)分清取得收入凭借的是哪种要素。

如果是劳动要素,且是公有制范围内的则属于按劳分配,如果是非劳动要素,则大多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①公有制单位(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内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或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也可理解为公有制单位:

②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③股份合作制企业(性质为集体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易混提示】

(1)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

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第二,性质不同。

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2)按劳分配一定是劳动收入,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的比较

类别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得、房屋出租所得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所得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企、外企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的收入

【典例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这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我国早已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目前尚未作调整,故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并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A项不符合题意;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但不是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企业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D项说法夸大了科研人员的作用。

考点2效率与公平

考法1收入公平问题的分析

【考法点评】本考点是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的变通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入点灵活多变。

从知识上看,重点把握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知识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的答题模板:

1.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因

(1)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这是宏观调控的需要。

(4)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有利于提高效率。

(5)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

(6)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1)实现收人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太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易混提示】要明确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区别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主体不同:

初次分配的主体是各种市场主体,主要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等企业。

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而不是市场主体的身份进行再分配。

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国有经济中,国家作为主体参与初次分配,但这个主体是市场主体而不是社会管理者的身份。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范围不同:

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不同:

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具体措施: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典例1】亚当斯密说过: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②分配不合理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方式有时对生产起决定作用

④收入分配要注重公平原则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考法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法点评】以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相互影响的事例或经济图表为素材,大多设置选择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本知识时,通常是提出某种观点,设置辨析类题型,或者是提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措施,设置意义类等题型。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4)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特别提示】

(1)效率与公平相互影响,所以既要注重太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注重收人分配的公平,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注意克服在二者关系上的片面观点。

(2)正是由于公平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所以一定要重视收人分配的公平,这是重视收人分配公平的理论依据。

【典例2】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所占比例总体偏低,使广大居民相对“没有钱可花”;再分配力度不够,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使得居民“有钱也不敢花”。

这正是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引发内需相对不足的症结所在。

要处理好这两方面问题的关系,应该

A.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

B.加快经济发展,为增加居民收入奠定基础

C.以公平为主,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D.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强调公平

【答案】A

考点3财政收入与支出

考法1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考查

【考法点评】本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往往结合国家的财政举措、各种财政收支数据来命制题目,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

从近三年的考查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的构成等知识上,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等考点很少涉及。

在高考复习中,既要注意上面提到的常考考点,又要注意财政收支平衡等“冷”考点;既要关注各种最新的财政收支数据及分析,又要关注国家和地方最新的财政政策或措施。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同时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