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056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字资料、视频、图片的分析,引导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行分析;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俄国在通往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解放”法令的内容和作用;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这幅画描绘的是哪国的状况?

通过这幅画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读到什么历史信息?

而这幅画又属于哪个艺术流派的作品?

根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答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列宾

追问:

这就是当时俄国的写照:

在炙热的伏尔加河畔,几位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拽着满载货物的木船,缓缓地低头前行,当时的俄国可以说就像图片中的货船一般,发展迟缓,落后。

当时俄国为什么那么落后?

当时的统治者又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自救呢?

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学习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角色扮演:

大家都知道医生怎么看病,假如说要把当时的俄国称为病人的话,我们可以为他治病。

我们第一步要知道病灶(背景),然后是第二部,手术(内容),最后就是术后遗留(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手术刀,为病入膏肓的沙俄治病吧。

★设计小贴士: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主要问题,进入学习情境,并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完成导入。

【自主学习】

此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欲望,教师先让学生预习新课,自主学习,预习是有目的的,一:

课前预习:

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自学丛书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填空,并在课本做好标注。

二:

课上自学:

速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有哪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3、“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4、“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新课,来完成新课的预习。

学生之间可以互助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注意加强自学指导,发现学生预习过程中的问题,以讲课时及时进行灵活把握和处理: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观察、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认真分析带倾带性的问题。

三:

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设计小贴士:

先学后教,结合学情展开教学。

【自学成果展示】

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为接下来的讲课做准备,哪些地方需要多讲、深入讲等等:

请三个小组的组长分别扮演三位医生,各自负责带领组员对俄国这位“病人”的诊断:

病灶(背景)、治疗:

手术(内容)、和复查:

遗留(影响),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改革在背景、内容、方面的预习成果,每一项展示结束后若内容不完整或有待商榷,现场提问同学补充说明。

【新课讲授】

一、背景(病灶)

1、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合作探究:

克里木战争对俄国的影响,通过以下三组材料。

材料一:

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大国崛起》的片段——克里木战争。

视频截图——克里木战争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

)“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他们十分贫困,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农奴制发达使投入工业的资金不足……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

但由于这种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难以发展,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

1801——1861年俄国农民起义次数: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1810年 

83次

1811~1820年 

124次

1821~1830年 

156次

1831~1840年 

143次

1841~1850年

351次

1850~1861年

591次

师:

通过材料进行分析:

战争的结果怎么样?

对俄国的影响?

俄国战败的原因?

生:

俄国惨败,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战败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农奴制度。

师:

材料一中的“文明”是指什么?

生:

工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

展示材料:

国家

战舰

枪支射程

运输工具

运输通道

军用物资

俄国

多为木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

300步

牛车马车

泥路

缺乏

甚至没有作战地图

英法

蒸汽舰281艘

900步

火车

铁路

充足

⏹克里木战争中双方实力对比

师总结——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战争本身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的经济民生造成重创,农民生活更加贫困,因此激起更人的反抗起义。

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失去了许多权利,国际地位落千丈,国内反封建反农奴制的思潮更加汹涌澎湃。

而在萧条与混乱中,政府对农民运动的镇压、地主对农民的勒索有增无减,导致战后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

过渡:

刚才已经提到,农奴制是导致俄国落后的根源,那么农奴制在哪些方面导致俄国的落后呢?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俄国的农奴制。

2、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概念解释:

农奴制

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

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

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

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对比总结:

与奴隶相比,农奴拥有土地,但与农民相比农奴没有自由,所以农奴可以说是介于奴隶和农民两者之间的阶层。

合作探究——农奴制如何影响俄国经济发展的。

展示材料:

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

农奴主可随时打骂、虐待他们,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具,可以相互转让。

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

农奴主残酷压榨农奴,不断增加他们每星期为主人干活的天数,甚至收回份地,将农奴降到奴隶的地位。

由于这种种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资金根本无法解决,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各国,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奴的生活

归纳总结:

农奴制对俄国经济的阻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1)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2)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3)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师:

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俄国具备充分的条件吗?

生:

(自由劳动力、资金、市场等)俄国不具备这些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

19世纪中期的英国19世纪中期的俄国

师总结: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也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过渡:

在面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和罪恶的农奴制度之时,俄国社会各阶层又是如何做出应对的呢?

3、俄国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呼声

展示材料——思考:

俄国出现了哪些新的声音?

材料一: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沙俄当局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

赫尔岑后来写道:

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行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材料二:

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赫尔岑:

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生:

俄国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呼声。

过渡:

这些声音更使当时的沙皇政府倍感压力,感受到变革的呼声。

4、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

俄国1853-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使得俄国国内朝野对尼古拉一世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半个世纪前称霸欧洲的俄军遭此惨败,暴露出装备落后,后勤运输和供应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指挥无方等严重问题。

恰好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尼古拉一世病逝了。

亚历山大接手的是一个国力衰落、危机四伏的俄国。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合作探究:

通过以下材料分析: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方式和目的。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引导学生总结——方式:

自上而下。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

引导学生总结——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利益。

师总结:

新沙皇力图有所作为,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师引导: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有哪些?

我们患者的“病灶”大家找到了吗?

投影总结:

军事:

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经济: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

俄国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呼声

个人:

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过渡: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

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下面请大家拿起手中的手术刀,我们一起为俄国这位“病人”,进行“手术”,开刀治病。

★设计小贴士:

总结过渡,再次明确学生的角色(医生),进一步激发其探究欲望。

二、内容(手术)

1、“解放”法令——1861年俄历2月19日

农民在庄园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引导:

我们刚刚研究完“病灶”了,俄国落后的根源就在于农奴制的阻碍和束缚,因此大家的“手术“应该先从这个最大的“病灶”入手,因此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也首先是从变革农奴制度开始的。

合作探究:

解放法令在政治、经济、组织上的措施及其意义。

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材料

分析

作用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请用一句话概括要点,并简要评价?

要点: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评价: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通过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获得份地.....必须先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往往比实际地价高出好几倍,不足部分由国家垫支给地主,农民分49年偿还政府的贷款和利息。

.....而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

请用一句话概括要点,并简要评价?

要点: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②份地须高价赎买。

评价: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请用一句话概括要点,并简要评价?

要点:

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评价: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民暴动,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赫尔岑宣布:

“人民受骗了!

史料表明农奴真正可支配的土地比例很少

深入探究:

这些措施存在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①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②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局限性

①留大量封建农奴制的残余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③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

展示材料:

思考: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待一个事件的评价不一样?

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解放”事实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

教师引导:

材料一认为在改革中得到很多好处:

因为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控制,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同时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已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认为这次改革是对农民的掠夺:

因为农民得到份地时要交纳巨额赎金;同时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等。

追问:

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

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生:

二者的观点较为片面;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改革,看到主流。

★设计小贴士:

根据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培养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渡: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放到社会经济领域,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放法令属于经济基础领域的变革,因此,俄国相应的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也应相应变化,而司法、自治都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因此,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司法领域的改革。

2、司法改革

让学生完成填空

1)废除旧的等级法院

2)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探究:

司法改革的作用?

影响?

生: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

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

但普通民众不具备法律意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城市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生: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放法令属于经济基础领域的变革,因此,俄国相应的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也应相应变化。

过渡: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

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三、影响(遗留)

引导:

我们的手术到这里告一段落了,下面我们一起对俄国这位“病人”进行复查,看看我们的“手术”是否成功,还存在哪些问题?

(一)合作探究: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讨论,根据改革的内容和结果回答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

A、性质:

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

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C、作用:

a、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

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改革后农奴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2、局限性:

A、不彻底:

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掠夺性:

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C、欺骗性:

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3、根本原因:

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二)讨论: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史观引领

史观引领——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现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等各方面内容。

2、小组讨论:

用近代化(现代化)史观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完成下表

(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讨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的影响)

领域

措施

经济工业化

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市场,俄国走时资本主义道路

政治民主化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司法改革、地方自治

思想科学化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传入俄国

投影总结:

现代化的表现

经济领域:

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

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

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

理性化、科学化

3、拓展深化:

我们所学习的几大史观(学生回答,课下完成)

史观

内容

举例

唯物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设计小贴士:

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为高三复习做好准备。

(三)改革后的政治、经济状况

1、日俄战争

展示图片:

《日俄战争形势图》和关于日俄战争的漫画

日俄战争形势图日俄战争

依据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日俄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日俄战争的结果?

生:

日俄战争是指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师:

当时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这次战争又暴露了俄国的落后,沙皇俄国危机重重。

引导:

但日俄两国抢占地盘,当时的中国也沦为主战场:

展示图片:

思考——为何这张照片让鲁迅弃医从文?

日军在日俄战争中屠杀中国人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师: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在一次观看幻灯片时,看到一名为俄军做密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抓获,将要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

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此情此景当时深深刺痛了鲁迅的心,于是他愤然离开。

师:

所以我们不能忘却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其一,这就要我们去正视历史,如何一步步改造自己,使自己的民族、国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其二,去除一系列民族劣根性,重视精神的力量,时时刻刻都警醒自己要做个自强不息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

1894年7月24日日本不宣而战,用偷袭的方法揭开甲午战争序幕---丰岛海战

1894年10月24日日本突破鸭绿江防线,进逼奉天.同时登陆辽东半岛.

1895年4月17日日本逼迫中国签定[马关条约],国土沦丧.

1904年2月日本获得支配东北的权利.

1912年日本的势力进入内蒙古.

1914年日本占领胶洲湾.

1915年日本提出21条,但未得逞.

1916年日本支持段祺瑞\张作霖军阀政府进行内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扶植伪满政权.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1937年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钓鱼岛。

★设计小贴士:

结合时事,利用历史事件加强爱国和情感教育,突出历史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2、1905年革命

展示图片:

流血星期日

依据图片回答:

惨案为何发生?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

原因:

工人进行请愿游行;影响:

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3、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图片材料:

斯托雷平

斯托雷平

斯托雷平(l862—1911)1884年起在内务部供职,1902年起相继担任格罗德诺省和萨拉托夫省省长。

因镇压农民运动有功,1906年起任内务大臣和大臣会议主席。

策划并发动1907年“六三政变”,开始斯托雷平反动时期(1907—1911)。

镇压工农革命运动,大肆屠杀革命者,绞索遍及全国,被称为“斯托雷平的领带”。

领导实施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906年法令规定农民有权退出村社,随时可将份地确定为私产,以建立独立田庄(在村社某一地段内获得一块份地)和独家农场(完全脱离村社的土地),通过农民银行扶持“殷实”农民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1911年法令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凡进行土地规划的地方,村社份地均自动变为私产;推行向西伯利亚等边疆的移民政策。

旨在摧毁村社,扶植富农阶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改革进展缓慢,1906—1916年间只有24%的农民脱离村社。

1911年在基辅被社会革命党人暗杀。

依据材料思考: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目的?

内容?

影响?

生:

目的: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地份地。

影响:

积极:

“斯托雷平奇迹”——经济大发展。

(刺激生产积极性、瓦解落后的封建村社);消极:

“扶强抑弱”——社会矛盾的激化。

师:

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破坏了传统的村社土地公有制,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农村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因此,未能防止俄国革命的爆发。

【课堂小结】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以沙皇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其核心内容是“解放”法令,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是改革很不彻底。

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

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不久遇刺身亡。

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