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x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李树全
课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1、知道“拜上帝教”的主要思想主张,认识其实质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的情况,认识这场运动的时代局限性。
3、知道《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本质,理解其不能实施的原因。
4、知道《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客观认识其进步性。
5、了解中外不同时期人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理性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6、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全过程,思考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
教学过程:
教师:
1851年,农历辛亥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过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达14年,势力席卷大半个中国,太平军还曾经一度打到清政府心脏——北京地区,几乎把清王朝统治推翻,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1911年,还是农历辛亥年,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一场革命——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无论从人数上讲,还是从实力上讲,洪秀全都远在孙中山之上。
但这两场“革命”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洪秀全没有实现推翻清王朝目的,孙中山实现了。
甚至有人说:
清政府是被孙中山几个口号“喊”垮的!
这不免让人感到困惑:
拥有几十万“天兵天将”的洪秀全没有做到的事,孙中山几个口号却做到了,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
思考。
教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中寻找答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认真思考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设计意图:
从两场“革命”的不同结局导入本课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切入本课的教学主题。
(一)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教师:
请同学们先看一首洪秀全写的诗。
投影: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玺剑光荣承帝赐,诗章凭据诵爷前。
太平一统光世界,威风快乐万千年。
”
这首诗是洪秀全第三次参加乡试落榜后写的。
从这首诗中,同学们能体会出洪秀全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
这首诗透出一股霸气。
教师:
一股霸气!
你说说是什么样的“霸气”?
学生:
说不太清楚。
但从“手握乾坤”、“太平一统”这样的词语中,能够感觉出洪秀全有非常大的志向。
教师:
这位同学的感觉还是比较准确的。
这首诗透露了洪秀全要自己掌握自己命运、改变世界的愿望,也透露了洪秀全要建立一个太平世界的愿望。
洪秀全祖籍广东花县,出生于一个耕读世家,幼年在村中私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同学们说一下,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学生:
参加科举考试,当官。
教师:
对,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洪秀全时运不济,先后三次参加乡试考秀才,都落榜了。
第三次落榜后,洪秀全大“病”一场,据说昏迷了30天。
昏迷中大喊杀妖,家人非常焦虑。
“病”好后,他对人们说,天使接他升天,天父上帝命他斩除人世间妖魔,拯救世人,天兄耶稣将鼎力相助——这些与他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有关。
此后,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虽然有了三次科考失败的经历,但洪秀全仍没有死心。
6年后(1843年),他再一次到广州参加乡试,结果又失败了。
洪秀全彻底绝望了,他又赋诗一首: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洪秀全要改变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想法。
学生:
阅读思考。
教师:
历次科考失败,使洪秀全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他撕毁了那些“所谓”的圣贤书,满腔怒火地发誓:
“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以后我要自己开科取士!
”
在家乡的私塾,洪秀全砸毁孔子的牌位。
这在当时中国,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不能为社会所容。
洪秀全因此失去了塾师的职位,在家乡无法立足,远走他乡。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洪秀全一生都仇视孔子和儒家经典。
后来太平军所到之处,焚毁孔庙,焚烧儒家经典。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下令:
“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违者斩。
对儒家文化极端仇恨,也把中国数百万读书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仅从这一点上看,洪秀全就与中国古代很多农民出身的帝王大不一样。
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在夺取天下后,都礼贤下士,重用知识分子,当然也换来了汉朝和明朝的长治久安。
唯独洪秀全不然。
设计意图:
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教师:
在洪秀全第三次到广州参加考试的时候,他曾经在无意中得到过一本书——《劝世良言》。
这是一本宣传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小册子,讲述了一些基督教的思想和教义。
请同学们看《劝世良言》的一些主张:
投影:
“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
但在天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
学生:
阅读。
教师:
从《劝世良言》的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学生:
主张人人平等。
教师:
对,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这种“平等”的思想与中国社会流行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农民的平等观念有惊人的一致性,很容易被人们接受采纳。
《劝世良言》还宣扬互助、互爱的观念,如救世主要富人“行仁爱”之心,卖其全部产业,施赐予贫穷之人,要人们讲信用,要信徒像爱神一样“爱其弟兄”等等。
这样的思想主张对于像洪秀全这样一个历次科考失败的穷书生来讲,太适合其心理需要了。
在第四次科考后,洪秀全仔细研读了这本小册子,从中受到启发。
洪秀全把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与中国农民阶级主张的平等、平均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
那么这个“拜上帝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它的宗旨、主张又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文字:
投影:
“拜上帝教”宣扬“不得拜一切偶像”,不拜祖先,只拜“独一真神上帝”。
教师: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拜上帝教”有什么特点?
学生:
只拜“独一真神上帝”。
教师:
洪秀全为什么要求“拜上帝教”教徒只拜“上帝”呢?
学生:
思考。
教师:
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耶稣的兄弟。
洪秀全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他在向他的信徒们暗示:
洪秀全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所以世间之人必须信洪秀全。
“拜上帝教”树立洪秀全的权威。
请同学们再看一段材料:
投影:
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
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
……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教师: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洪秀全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学生:
洪秀全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教师:
这个“人间天国”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
思考。
教师:
我们看看洪秀全对所谓“人间天国”的描述。
投影: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
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教师: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洪秀全要建立的天国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
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教师:
概括的很好。
除了主张“平等”之外,这个“天国”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
思考。
教师: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
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什么含义?
学生:
不要尔虞我诈。
教师:
对。
这个“天国”是平等的,而且没有剥削、没有压榨。
这个“天国”如此美好,肯定会对中国下层人民产生巨大吸引力。
1851年初,金田起义爆发。
这场起义的爆发与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非常相似——天灾人祸:
鸦片战争后,巨额的军费开支和赔款,使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加重;广西又发生天灾。
天灾人祸连在一起,起义爆发了。
起义爆发之初,太平军只有15000人。
但两年后太平军打到南京、正式建立政权的时候,人数发展到50万之众。
短短两年时间,发展如此之迅速,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
思考。
教师:
太平天国运动在早期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可以说“拜上帝教”发挥了很大动员作用——人人平等的宗教说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驱使太平天国的战士们为建立平等的“天国”而斗争。
设计意图:
探讨“拜上帝教”的基本主张——“平等”,引导学生思考“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教师: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颁布了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天朝天田亩制度》。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纲领。
投影: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学生:
阅读。
教师:
从这个纲领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
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
教师:
从哪句话中可以反映出来?
学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
教师:
应该说这样的社会非常美好,但是能实现吗?
学生:
不能。
教师:
为什么?
学生:
因为当时正在打仗,没有条件实行。
教师:
对。
还有其它原因吗?
学生:
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如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所以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等。
教师:
很好。
这个学生从人性的弱点这个角度做了分析。
还有其它原因吗?
学生:
默默思考。
教师:
同学们想一下,这样一个绝对平等社会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呢?
换句话说,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主张是什么?
学生:
建立和发展小农经济。
教师:
对,建立和发展小农经济。
同学们想一下,发展小农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吗?
学生:
不是。
教师:
所以,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方向看,太平天国的这个纲领不代表中国历史潮流。
既然这个纲领不代表历史方向,那么有没有社会进步意义呢?
学生:
没有。
教师:
请同学们看一段太平天国关于产品分配的规定。
投影:
“两”为太平天国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户为一两。
每两生产的农副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25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的费用,都由每两的国库开支。
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
教师: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原则?
学生:
平均主义。
教师:
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能实行吗?
学生:
不能。
教师:
为什么?
学生:
因为如果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不论农民干的多少,最终分配的财富是一样的,会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教师:
很好。
这样的分配方式会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还有没有其它观点?
学生:
这样一种分配方式,本身也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假如一个农民生产很多的粮食,但分到的粮食和别人一样多,这本身就不公平,这也是一种不平等,本身也违背了太平天国的“平等”原则。
教师:
这位同学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进行思考,很有意义,我还从来没有从社会公平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本事就是对社会公平的亵渎,这个想法很有创意。
还有同学回答吗?
学生:
思考。
教师:
如果我们从社会生产力水平、从小生产者的阶级属性上分析一下这种分配方式,也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当时是不可能生产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来满足社会这种分配需求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这样的分配方案也是一种空想。
正如刚才那位同学讲到的——人性的弱点。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他自己穷困的时候,他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但是当更穷的人要求分他的土地和财富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干了。
所以说,太平天国这个纲领,看似美好,但根本不可能实行。
教师: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组材料:
投影:
秦末农民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等
宋代农民起义:
“等贵贱,均贫富”;——平均
明末农民起义:
“均田免粮”口号。
——平均
教师: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与这些农民起义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
都主张平等、平均。
教师:
认识很到位。
《天朝田亩制度》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口号相比,没有什么特别新鲜之处,无非还是千百年来农民一直渴望的“平等、平均”要求而已。
如果再联系洪秀全等人进天京后、建立洪氏政权及其政权的堕落,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体现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
请同学们再看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投影: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教师:
可以看出,孙中山和洪秀全一样也反清,要推翻清王朝。
但孙中山在反清的同时,更反对君主专制体制,主张民主政治,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要求。
所以,我们说,《天朝田亩制度》具有明显的落后性。
这也是洪秀全和孙中山的不同,当然也是洪秀全的差距,也是洪秀全失败的原因。
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兴起了,并建立了所谓的“天国”。
这是一个怎样的“天国”呢?
设计意图:
讨论《天朝田亩制度》,认识其实质,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二)背离了“平等”原则的“革命”
教师:
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投影天王府模型图)。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你首先能想到这是什么地方?
学生:
故宫。
教师:
我的第一印象也是故宫。
为什么想到这是故宫呀?
学生:
因为图片上的建筑很宏大、富丽堂皇,和故宫非常相似。
教师:
但这不是故宫,这是洪秀全的天王府。
洪秀全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修建他的天王府。
直到太平天国失败,天王府的修建工程还没有完工。
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对天王府的描述。
投影:
天王府: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学生:
阅读。
教师:
这段文字记述了天王府的恢弘情景。
这段文字来自于对太平天国有敌视的清朝官员的记载,如果说有污蔑之词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情太平天国、并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国人呤俐在他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的一段文字记载。
投影:
“天王府面积极为广大,四周有高大的黄墙,望楼高矗,房顶覆盖着颜色鲜艳的或绿或金或红的琉璃瓦。
”
教师:
天王府金碧辉煌。
其他各王也大兴土木,兴建王府。
投影:
东王府“尽毁附近民居,开拓基地”,“东王府所藏的珍宝,确是洋洋大观,因为据我们采集到的报告,足以证明其中不仅堆积着中国有价值的珍奇装饰和艺术精品,而且还有许多外洋的财宝。
”
学生:
阅读。
教师:
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领袖们进入天京后,生活日益腐化。
还有一些记载:
天王的宝座为镀金打造。
天王衣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有8斤重,圆规式纱帽缀双龙双风,黄缎袍绣9条龙,远远超过满清皇帝的冠冕。
生活日用品之豪奢也远远超过清朝皇帝:
据说天王吃饭有24个金碗,24副纯金筷子,生活用品也是纯金(甚至浴盆、夜壶也为纯金)。
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农村知识分子,洪秀全建立政权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享受荣华富贵。
当太平天国的将士们还在为“天国”浴血奋战的时候,领袖们开始享受太平富贵了。
革命尚未成功,但享乐思想急剧膨胀,这是对最初“平等”理想的背叛。
是“平等”吗?
学生:
思考。
教师:
以“平等”起家,以建立“平等”为目的的太平天国,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
1851年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后,洪秀全又封杨秀清以下为东、南、西、北、翼王。
诸王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其中天王称万岁,其他诸王依次递减为九千岁至五千岁。
定都天京后,颁布《太平礼制》,确定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从天王到两司马共分为16个等级,朝仪、称谓、冠服、旗帜、仪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为了显示森严的等级和宏大的仪规,规定出行时天王的骄夫为64人,东王为48人,其余各王依次递减。
东王出行役使人数多达1700多人,有开路龙灯、各式锦旗、音乐吹鼓、兵马护卫等等,诸王出行依次递减。
还有回避禁律,“凡东王、列王驾出……”卑小之官员兵士,“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
这是“平等”吗?
学生:
思考。
教师: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东征、西征。
1853~1855年,太平军2万多人进行北伐,北伐军深入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震动京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一下北伐军进军情况。
学生:
阅读。
教师:
北伐的最终结果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
北伐军孤军深入,缺乏后援。
教师:
还有其它答案吗?
学生:
思考。
教师: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短短两年时间,从1500人发展到50万人,发展迅速。
而北伐也基本上是两年时间,可为什么人数越来越少、最终失败呢?
仅仅是因为孤军深入的缘故吗?
学生:
思考。
教师: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我认为仅仅用一个孤军深入来说明北伐军失败原因,恐怕没有说服力。
我认为还应该想到太平天国的北伐是否得到北方广大民众的响应?
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得到北方民众的积极响应?
学生:
思考。
教师:
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把它做为一个课题研究。
我给同学们一个提示:
从太平天国运动内部试着寻找一下答案。
太平军在北伐同时,1853~1855年,太平天国进行了西征,打败了曾国藩的湘军,巩固了天京。
1856年,太平军东征,攻破了清政府包围天京的江北、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
随着军事形势的好转,太平天国领导层内部发生一场激烈的争权斗争。
1856年,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假装“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商讨对策。
韦昌辉和秦日纲到天京后,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共2万多人被杀。
石达开到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韦昌辉要杀石达开,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将石达开家人尽杀。
石达开起兵,声讨韦昌辉。
洪秀全为平众怒,将韦昌辉处死,不久又处死秦日纲。
处决韦昌辉后,石达开回京主政。
但洪秀全无端猜忌,处处安排本家亲族钳制石达开。
石达开十分不满,率领10万余众离开天京。
历史上把这一系列事件称为“天京事变”。
请同学们看一首“天京变乱”的民谣
投影: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是咸丰。
教师:
这首民谣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
人们对太平天国失去了信心。
教师:
这场变乱,不仅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恐怕最严重的影响在于使太平天国凝聚力大大减弱了,因为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为了争夺权力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残杀。
忠诚的信仰没有了,思想散了。
人少了不可怕,人心散了最可怕。
教师: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天京变乱呢?
学生:
思考。
教师:
同学们想一想,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政权?
是否代表时代方向?
学生:
不代表。
教师:
对。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的政权只不过是一个洪家王朝而已。
当革命的最终目的只是建立一个新的家族王朝的时候,当一场革命只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享乐的时候,当一个政权成为个人享受的工具时候,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会发生的。
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掌握权力意味着掌握着更多的财富、掌握着更大的享受富贵的资源。
从社会底层一下子跃居社会顶层的洪秀全也许更清楚。
所以,为了掌握更大、更多的权力,必然会出现这样你死我活争权夺利的惨剧。
所以,天京变乱之所以会发生,最基本的一点,是因为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不是一个真正的、代表近代历史方向的“新”政权,在很大意义是说,这个政权仍然是一个崇尚个人权力至上的旧政权,必然会出现争权斗争,这是迟早的事情。
设计意图:
以“平等”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所谓的“平等”的本质,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教师:
天京变乱后,洪仁玕主持朝政。
洪仁玕游历过香港,对西方文明耳濡目染。
为了振兴太平天国,他提出了一个新纲领——《资政新篇》。
请同学们看《资政新篇》的内容:
投影:
兴银行。
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学生:
阅读。
教师: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社会经济主张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学生:
思考。
教师:
《资政新篇》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吗?
学生:
不主张。
教师:
《资政新篇》否定绝对平等和平均主义,保护私有财产。
《资政新篇》中还有许多发展工商业的内容。
在政治方面,《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依法治国、选举官吏等内容。
这些内容无疑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因此,教材上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这个方案没有实行。
但我还发现《资政新篇》中有这样一条:
投影:
曷不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以顶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
教师:
对这一内容,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学生:
思考。
教师:
从这一条看,《资政新篇》还是要维护洪秀全王朝的。
所以,这个纲领虽有时代进步性,但它并没有完全跳出振兴王朝的怪圈。
设计意图:
深入分析《资政新篇》,既要看到《资政新篇》的进步性,又要看到这一纲领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回顾和思考
教师:
上面我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平等”原则进行了探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投影:
1851年金田起义,揭开了这场运动的序幕;
19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853~1856年,北伐、东征、西征,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而衰;
陈玉成、李秀成保卫天国的战斗;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对清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
160年后,我们再来冷静思考这场运动,我们该怎样理性的评价这场运动呢?
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
教师:
我们先看一下课本是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
阅读。
教师:
教材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意义?
学生: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削弱清王朝统治的基础。
教师:
对。
不可否认,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削弱清王朝统治的基础。
还有,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曾经鼓舞了近代中国革命志士,例如孙中山就曾经自己是“洪秀全第二”,蒋介石也曾经肯定过太平天国运动。
毛泽东也充分肯定过这场“革命”。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二块浮雕反映的就是金田起义。
从其革命精神和对清王朝的扫荡而言,这场运动简直是急风暴雨。
请同学们看材料。
投影: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
——孙中山
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蒋介石
学生:
阅读思考。
教师:
但历史往往还有另一面,我们继续看一下孙中山、毛泽东和其他人对这场运动的评价。
投影: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呢?
学生:
因为这场运动不代表历史的方向。
教师:
孙中山虽自称“洪秀全第二”,但他也很理性,他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了这样的评价:
投影:
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为什么这样评价呢?
学生:
还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的政权不代表时代方向。
教师:
很好。
同学们都能够从历史发展方向寻找答案,说明同学们已经能够理性分析问题。
我们再看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当马克思得知中国革命的消息时,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他写下了这样的字句:
投影:
“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
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
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
受老战友影响,另一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也兴奋地写道:
“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