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4223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docx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

 

姓名:

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

 

※精心整理※优质资料※

怎样做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演讲

乡镇是我国政权组织结构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乡镇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推动和谐的重要责任,履职质量关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当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结合本人四年来先后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的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乡镇的重要地位,认清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乡镇工作的重要地位。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只有充分认识到乡镇工作的重要性,明白肩负的重任,才能进一步增强干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乡镇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须依靠乡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把农村党员组织起来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基层党组织,党员就会像一盘散沙,就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

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就会导致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不能有效落实,群众的利益就得不到维护。

长此下去,党的组织基础就必然被削弱,就会动摇党的根基,危及党和国家的稳定。

所以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及先锋模范作用,党的领导才有坚定的基础。

2、树立党在农村的执政形象必须依靠乡镇。

党的执政形象,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素质、执政能力、执政理念和执政业绩等给群众留下的综合印象或看法。

乡镇党组织及乡镇干部直接处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同农民群众有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作风状况、政策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形象。

我们党只有在占居70%人口的广大农村树立起自己良好的执政形象,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乡镇。

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仍是农业人口大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

2012年云南省乡村人口数为3725.07万人,占全省年末人口总数的80%;禄丰县乡村人口数为34.9万人,占全县年末人口的81%。

从收入状况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集中表现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

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禄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约为1:

3。

综观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农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只有把乡镇经济发展上去,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才能加快实现。

4、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必须依靠乡镇。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社会稳定。

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纠纷凸显,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在农村,只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才能切实维护好农村的稳定,推进全社会的和谐进程。

(二)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是“三农”政策实现了从“取”到“予”,从“积累”到“反哺”,从“保障供给”到“质量效益”的重大转变。

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多年以1号文件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政策措施。

农业税免征、农业综合直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农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农保、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学校营养餐及新农村建设中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都是中央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

近10年时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及“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缓解了干群矛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繁荣稳定。

二是群众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追求全面小康转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以禄丰为例,近10年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加到6000多元,农林牧业总产值从不足13亿增加到30多亿,人民生活在解决了温饱的基础上已向全面小康迈进,农民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

主要表现出对增加收入、改善环境、优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利益诉求、人权保障、民主法治、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三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八大再次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表明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各方面的和谐进步,乡镇基层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农村经济发展从单一型向多元化的发展转变。

随着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变革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正朝着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打破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与市民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攀升,农村商品市场日趋繁荣,促进了单一的农耕经济向复合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部分地方非农产业的总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农业。

2、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农民增收难。

主要表现在农业增产不增收。

农业不增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初级农产品产量也大幅提高,但城市中食品尤其是未经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

二是就业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主要是因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不充分,农业规模化经营层次低,难以为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

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现代化程度低。

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我县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

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农民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就业转移。

五是乡镇的管理和调控职能发挥难。

村改和取消农村各种税费以后,乡镇政府的行政支配权力削弱,弱化了乡镇干部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农村事务的条件。

国家政策给予了群众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权,对其权利的维护也更加重视,在目前老办法(行政手段)不敢用、新办法(依法行政)不好用、好办法(以人为本)不管用的情形下,对农村农民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

部分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乡镇在依法引导和约束农民群众的行为方面较为困难,诸如对违法生育、违法用地等矛盾问题,既难予进行强制管理,又不能予以经济处罚。

加之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弱,乡镇经济活动的有效性降低,组织农民开展公益性事业建设非常困难,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行政权威的维护、基层政权的巩固及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

六是维护地方稳定和依法行政难。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正经历一场利益关系的调整变格,山、林、水、土、涉法涉诉等方面的利益纠纷增多,社会民生方面的矛盾凸现,加之国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以后,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抱着“哭得的娃娃有奶吃”的侥幸心理,以访求利的现象突出。

七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难。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后,卫生院发展困难、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合作医疗发展水平不高、看病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八是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考验。

乡村两级干部的待遇一直很低(村委会书记月工资仅为760元),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难留、人才难觅,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乡镇党委、政府的财权、物权、用人权被大幅度削减,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执政理念面临着新的考验。

二、明白肩负的重任,搞清楚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中心抓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是乡镇一切工作的主题和灵魂。

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深刻含义,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是推动乡镇快速发展的重要纲领。

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审时度势,准确理解上级精神,深入调研本地情况,总结、继承发展经验,超前思谋,集思广益,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创新发展举措,制定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

只有发展规划制定好了,思路才清晰、方向才明确、步子才稳当,才能防止和克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瞎指挥现象。

二要抓好产业调整和支柱产业的培植。

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结合乡镇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村一品竞相发展”的思路,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三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环境是形象,也是隐性的生产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强力支撑。

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五小水利工程,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要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行等级,构建通畅的交通路网,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要实施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实施水源林改造、水窖建设和国债人畜饮水项目解决好群众的饮水难题。

要认真做好集镇和村庄规划,加快小集镇及中心村建设。

实施街道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优化集镇环境,抓好群众文化广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完善集镇功能。

四要抓好投资软环境营造。

改善投资软环境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软环境的营造上,重点要保证政令畅通,用足用活各项政策,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和创造一切便利条件;要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减少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注意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要不断增强群众的对外开放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盘活境内资源,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包装推介,借力发展、借智发展。

(二)维护稳定抓和谐。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必须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和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

1、恪守安民之责,在维护稳定中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最直接的表现是社会的稳定,要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抓起,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

一是构建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建立综治维稳、司法、公安联席会议制度及镇、村、组、联络员四级防控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群防群治和农村技防建设,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偷盗行为,营造安全环境,确保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种矛盾。

注重把解决矛盾的重心和关口前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所怨的问题,抓早、抓小、抓苗头,真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三是倾听群众呼声,畅通诉求渠道。

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贯穿于决策全过程,积极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使做出的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本地实际,合乎民情、顺乎民意。

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干群肯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有效载体,及时发现和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认真组织开展各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防范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2、落实惠民之策,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中保障农村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度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民生工作的成效,民生问题解决的成效,最终要看老百姓是不是真正得到实惠,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解决,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认真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按照新的补偿标准,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切实降低群众医疗费用。

加大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确保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保证群众能够随时就近就医。

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提高“普九”水平。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积极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助、社会参与的扶贫助学体系,充分调动社会扶贫助学的积极性,继续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助成长”、“春蕾助学”等活动,对低保对象、特困家庭的子女进行重点帮扶。

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落实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实施好关爱工程,加大对敬老院的扶持力度,认真办好慈善福利事业,做好慈善资金、物资的募集工作。

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助学、助医、帮困、解危活动,增强慈济工作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慈善工作,关爱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

3、强化为民理念,在服务农民中推动社会和谐。

民生工作是和谐之本。

落实民生工作,干部作风是关键。

一是要心系民忧,为民解困。

目前,我们正处在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关键时期,群众的生活水平尚待提高,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部分村组不通公路、无通讯设施、无卫生饮用水。

对于这些情况,乡镇主要领导要树立一种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资源,解决好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等问题。

要利用建党节等时机,开展好农村贫困老党员慰问工作,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心间,把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二是要纯洁民风,大力弘扬“和谐文化”。

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扎实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体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认真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实、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要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遵纪守法,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努力营造科学、文明、淳朴的社会氛围。

要教育引导农民感恩党的富民政策,积极投身公共事业建设,支持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开展工作。

努力建设新型的人际关系,积极倡导良好的家庭美德,通过大力弘扬“和谐文化”,努力打造“和谐乐园”,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三是要切实关心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

目前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妇女和青少年占了乡镇常住人口的绝大部分,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三)强基固本抓队伍。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作为乡镇主要领导一定要抓好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农民队伍,团结带领他们搞好各项工作。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归根结底要依靠各级干部团结带领群众来实现。

一是加强教育,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等活动,教育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端正用人导向,知人善用,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用起来,做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三是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从激发活力、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科学发展出发,建立既体现科学发展观,又便于操作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量化排名,对综合测评排名靠后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岗位调整。

要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中检验和识别干部,褒奖先进,问责后进。

要关心爱护干部,注重调动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有职者忠于职守、有权者秉公用权、有责者严格问责的生动局面。

2、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主题,从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双带”能力入手,着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要以党章学习、集中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致富技能培训为着力点,增强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致富本领;以切实发挥作用为落脚点,引导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做表率。

要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致富本领不强、示范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认真落实“三培养”工作,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抓好农民队伍建设。

要加强实用技能培训,使农民掌握生产实用技术,努力把广大农民培育成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管的明白人,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要注重在各村培养“农民领袖”和农村致富能人,从技术、资金上重点扶持他们承担种植、养殖、加工实验项目,让他们把项目做大,示范引领群众发展特色经济致富,以典型带动群众发展农村经济。

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教育引导群众感恩党的富民政策,增强集体观念,通过他们影响带动周围群众理解、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

(四)统揽全局抓重点。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面对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既要发挥好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又要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带动盘活全局。

要善于跳出乡镇的小圈子,把乡镇当作一枚棋子,放在全县的大棋盘上通盘考虑,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减少失误,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要从琐碎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始终坚持把主要精力用在总揽全局、宏观指导、谋划和安排工作上,集中精力抓好体现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性问题,抓好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抓好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统揽全局决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做到大事能够揽得住,小事能够放得开。

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集中的不集中,在上者叫做失职;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在上者叫做包办。

”因此,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在开展工作时必须首先处理好统揽不包揽的问题,做到三个科学结合,即宏观决策与具体工作科学结合,上级要求同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结合,抓中心工作与一般性工作科学结合。

接照“谁主管谁牵头,谁联系谁督促”的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跳出事务性圈子,以便腾出主要精力想大事、抓大事。

三、立足岗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领导核心,做好新时期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要有坚定的意志力。

要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解决好为谁干、为什么干的问题,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坚持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和个人得失。

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乡镇基层生活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工作面广,工作难度大,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敢于直视困难和压力,应酬帷幄。

要提高自我控制的心理素质。

要有积极的心态,善于控制情绪和言行,做到处变不惊,宠辱不惊,能屈能伸,从容镇静地处理问题,专注于工作,献身于事业。

(二)要有果敢的决断力。

首先要具备决断力。

决断力即对麻烦的是非问题做出决定的勇气。

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的决断力是领导者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尤为重要。

面对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挑战,必须加强对全局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二要善于决断。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的思路,善于对事情做出准确决断,避免优柔寡断,影响工作的推进。

三要敢于决断。

要具备对事情迅速决断的能力和敢于对后果负责的魄力,当外部的客观条件不容易认识和把握时,要敢担风险,不怕挫折,大胆做出决断。

(三)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党委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提高执行力,是保证政令畅通的迫切需要。

首先要提高乡镇干部的执行意愿,牢固树立坚决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念。

不断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执行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将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放在全局考虑,舍小利而保大利,始终保持和党的政策高度统一。

其次要建立高效的落实机制。

合理优化机构组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和干部业绩评价机制,在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

再次,要强化督促检查。

对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要始终坚持事前筹划,事中督查,抓质量、问效益。

在强化督查的过程中,总结发展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不断修正、完善和调整决策,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四)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领导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乡镇主要领导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一要加强对上对外的沟通协调,营造良好环境。

对上,要坚持按照组织原则进行正当的沟通,协调搞好与省州及县级部门的关系,积极沟通,主动配合,争取支持,努力形成条块一致、共图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外,要积极协调好与相邻乡镇的关系,在感情上要勤于沟通,工作中要互通情报,取得支持。

与州县派驻本乡镇的工作人员之间,既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与乡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又要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他们支持,既讲工作原则,又讲感情沟通,这样才能营造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要加强内部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首先要协调处理好内部关系。

处理好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之间的关系,书记、乡镇长同心同德,目标一致,就会相互补充,产生合力,反之,就会在内耗中抵消力量。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两点:

即明确分工、相互尊重。

就工作责任划分范围,对“三重一大”问题(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调整、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必须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行政日常事务必须由政府办公会讨论决定。

融洽感情,形成合力。

要做到相互支持不争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