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3861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

有限理性认为,信息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引入机会主义行为与非均衡分析;增加了时间因素追求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耦合:

将数理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涵盖资源、技术、偏好和制度等经济变量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

一般是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表现之一是“搭便车”就是即使个人未支付费用,他也享受到了团体所提供的服务。

制度需求:

是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的利益。

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是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制度供给:

是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

制度均衡是指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任何个人的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

制度非均衡是制度运行的一种常态。

是由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不一致而产生的,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希望改变而又未改变一种状态。

产权: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产权残缺:

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

产权残缺分为两种情形:

(1)一种是产权的主体因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的费用太高而自动放弃一部分权利束;

(2)另一种情形是外来的干预(或侵犯),如国家的一些管制造成的所有制残缺。

国家干预和管制是造成所有制残缺的根源。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的两个相反假设:

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

科斯由此提出一个经典性的思想:

只要是清楚界定的产权,市场的自由交易就会带来资源的最佳配置。

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

不论产权属谁,只要产权界定清楚,自由的市场机制便能导出最有效率的结果。

这一结论从产权的角度给出了市场顺畅运行的条件即产权的清晰界定。

波斯纳定理:

波斯纳定理认为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

(概念解读:

波斯纳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波斯纳定理”,而且在于他将这一定理用于对每个部门法和各种契约的具体分析。

其中,对企业有限责任制度的分析可能是最具启示性的。

波斯纳定理的实质即在契约安排中,要求体现“比较优势原理”。

按照“平等竞争、能者居之”的原则分派权利,就能实现最优的权利安排。

如果把企业责任制度理解为一种风险配置契约,那么,从无限责任制到有限责任制的演变就恰好印证了契约安排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交易费用:

也指交易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逆向选择:

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

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不完全契约:

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企业家:

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是剩余控制权的拥有者和企业产权的所有者。

企业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筹集资本:

一是从土地所有者借入土地;二是从外部资本所有者借入资本;三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拥有资本。

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劳动者签订契约的结果,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产权关系是难以完全清楚的,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制度创新:

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统称。

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制度变迁:

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

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路径依赖:

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人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

正是这种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社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它是否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这被称之为锁定。

制度变迁的时滞:

时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从认知和组织制度变迁到启动制度变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变迁中的时滞。

时滞可分为四个部分。

时滞Ⅰ:

认知和组织。

时滞Ⅱ:

发明。

时滞Ⅲ:

菜单选择。

时滞Ⅳ:

启动时滞。

启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制度主体的不同。

萨克斯“休克疗法”:

1、采取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贷规模,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以此抑制社会总需求,强制地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缺口,并以此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2、放开价格,取消价格补贴,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

3、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建立自由贸易体制,从国外“进口”一个真实的价格体系。

4、取消经济控制,尽快打破某些行业垄断,放弃对私有部门的各种限制。

5、尽快实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

简单地讲,萨克斯“休克疗”=稳定宏观经济+经济自由化+私有化。

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

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组合模式Ⅰ:

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十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

简称激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Ⅱ:

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十渐进方式的组合模式。

简称渐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Ⅲ:

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创新方式十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

简称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Ⅳ:

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渐进式的组合模式。

简称渐进式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以上四种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其效果主要看组合模式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能解决该阶段的改革任务:

主要应该掌握:

(1)因地制宜用好组合模式;

(2)把握模式的转换时机;(3)各种组合模式互补搭配;(4)把握好制度变迁的强度;(5)把握好制度变迁的时间长度;(6)要考虑制度需求累增效应,及时推动制度升级和完善。

二、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有哪些方面的假定?

答: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既追求财富最大化,也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2.人都是有限理性的。

3.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2、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分歧是什么?

答:

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枝,与以凡伯伦、康芒斯等人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经济学有区别,与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经济学也有区别。

他们的重大差别在于旧制度学派往往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批驳有余而建树不多;同时,分析方法更接近社会学方法而非经济学方法。

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基本赞同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分析制度。

所以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与旧制度学派经济学及现代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差异则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3、简述制度的含义,本质及其特征?

答: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制度的本质:

第一,制度是关于人们行为的规则。

第二,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

第三,组织不是制度。

制度是游戏规则,而“组织是游戏人”。

第四,制度通过制度安排而具体化。

制度的共同特性:

习惯性、确定性、公理性、普遍性、标志性。

4、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

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联系:

(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

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区别:

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

(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

(2)实现机制不同。

(3)实施成本不同。

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

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

(5)可移植性不同。

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

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

(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

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5、制度的功能有那些?

答:

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

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制度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就等于告诉了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

制度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得以执行。

据此,个人不仅可以预知行为的后果,而且可以计算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最为合算。

制度的有效性决定着个人选择的有效性。

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人的活动具有选择自由,超出这一范围就要受到惩罚。

由此,制度决定了人的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

6、影响制度需求制度供给的因素有那些?

答:

(1)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

(2)宪法秩序。

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都能从宪法结构中找到原因。

宪政规则的改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

如中国对私人产权的认可与保护;廉政问题等等。

(3)技术进步。

如带铁蒺藜的铁丝网的技术与美国西部私人牧场的出现。

(4)市场规模。

如股份公司的产生;跨国公司制度(5)其他因素。

如突发事件;群体偏好;制度间的联动效应等。

7、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1)减少不确定性。

(2)将外部性内在化。

(3)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

(4)产权具有约束功能。

产权是有限的;产权约束的两种形式:

外部监督约束和市场竞争约束。

(5)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过程和效率。

(6)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

产权本身包含着利益内容;产权是收入分配的依据;产权的明确界定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规范化。

8、产权有那些特征?

答:

1、产权的残缺性与完备性。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

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

5、产权的可分割性与可转让性。

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9、联系自身工作实践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中国的(企业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官员腐败;环境污染;乃至政策制定等--可任选一个方面内容)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的创新入手?

答:

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

现有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专家发现,腐败主要是与体制、制度有关,因此反腐败也必须从体制、制度入手。

我们可以从两个制度层面来分析我国的腐败问题1、产权与行政权。

近些年来我国腐败现象的增加与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矛盾、磨擦密切相关。

在我国转型时期,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或多或少与我国的产权制度有关。

在西方寻租理论看来,政府应该慎重地介入产权问题。

不同的产权安排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产权安排也将对政府官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过大的国有资产由于产权界定不明晰,必然会成为有权力的官员追逐的对象。

从这些年我国腐败现象的大量案例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是产生在两个领域,一是公共领域,如公共工程;二是公有产权领域。

产权制度不健全是我国腐败的一个重要经济原因。

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展缓慢导致产权约束的失灵从而寻租。

另一个是对非公有制产权的限制也会导致一部分官员的抽租和寻租行为。

我国非公制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应该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产权与市场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利的社会,产权与政府及官员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租的社会。

这些年来我们在改革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做法上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政府官员控制、左右市场的能力还很强。

2、软政权现象。

“软政权”的根本含义是即使制定了法律,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

突出特点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

这种随意性控制是产生腐败和设租-寻租现象的温床。

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二是让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在经济交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0、简述康芒斯关于“交易”概念的基本要点?

答:

(1)“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的单位。

(2)“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权的转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而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交易”是人类根本的或基本的活动单位,是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关系的单位。

(4)“交易”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换”不同。

“交换”是一种移交与接收物品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物质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或伸缩关系。

(5)“交易”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必须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指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6)“交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

(7)不同的具体的交易合在一起构成经济研究上的较大单位——“运行中的机构”或制度,实际上是贸易活动的有规则的载体。

11、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一)人的因素:

1.不完全信息。

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不可能签订到一个预见到一切可能性的完全契约。

为了能够协调双方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分歧,必须进行适当的安排,从而必然形成相应的交易费用。

2.有限理性。

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人们只具备有限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交易的参与者可能会遇到自己未能预见到的事。

为了防止交易的参与者也可能被别人算计,付出相应的交易费用则是难免的。

3.机会主义。

机会主义使得交易双方有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损人利己”,交易双方为了防止被对方算计要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

(二)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一些特定交易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为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通常会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

(三)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市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交易双方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四)资产专用性。

12、简述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队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

其代表论文是《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

其基本内容:

1.科斯关于企业是通过比市场拥有更为优越的权利(如命令强制或劳动纪律约束等)来解决问题的认识是一种幻觉。

2.企业的实质不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长期和约,而是对投入的使用。

3.企业生产是一种“队生产”。

其特征是

(1)生产需投入多种资源;

(2)生产是一种合作劳动,存在一个队组织问题;(3)客观上存在着对每一个劳动者具体成果的计量困难。

4.队生产会导致“搭便车”问题,解决方法是引入监督者。

5.监督者也存在一个激励问题。

方法是使其获得规定的残余产品的权利。

13、委托-代理问题及其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

答:

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任何包含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组织和合作关系之中。

如果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且效用函数不同,则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就会产生。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信息分布不对称;

(2)环境的不确定性;(3)契约的不完整性。

14、联系实际谈谈对激励机制的理解?

答:

(一)基本含义:

是指委托人设计一套信息激励系统,使代理人在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原有的信息,而且需要参考由信息激励系统所发出的新信息,使代理人明白,隐瞒和欺骗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努力履行契约,才会实现自身的合理利益。

从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得到保证。

(二)企业激励的两种方式:

1.资本所有者对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

包括:

了解经理人员的目标函数;客观量度企业业绩和经理人员的努力状况;设计适当的激励手段;引入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

2.企业科层组织中的激励约束问题。

科层组织的特点:

金字塔型结构,决策控制全,纵向的信息流动,报酬差别。

激励方式:

提职晋升;协调与监督。

(三)分成制的激励方式。

代表理论为张五常的租佃分成制理论。

13、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创新?

答:

1.制度的局限性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制度的产生、性质由生产、交往规定,因而,它的功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有制度而不能执行,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

(3)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

2.制度的特性是保持稳定和压制变化。

制度的稳定性这一优点,恰恰也是制度的缺点或短处,它使得制度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

15、影响制度创新时滞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

在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存法律和制度安排的状态。

因为:

第一、它限制了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如一国宪法秩序就往往规定了制度安排的可行性空间。

第二、现存制度安排还有残存价值。

这种价值越大,抛弃它就越觉得可惜。

第三、发明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摸着石头过河",制度创新时滞必然被拉长。

第四、制度创新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

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对受损者进行相应的补偿;会导致新制度的推行延期,甚至被取消。

制度供给中的时滞还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成本甚至意识形态都有关。

通过努力,人们能够缩短,但却不能消灭制度供给中的时滞。

16、简述学习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答:

1.制度变迁的动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学习与竞争。

人类从野蛮、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就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是在“边干边学”。

如同中国改革中的“摸着石头过河”。

2.学习机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获取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

(2)经验和学习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社会和文明的重要原因。

(3)现存知识存量变化对制度变迁的时间因素起着重大影响。

3.人类从过去的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确实是经过漫长学习过程的结果。

许多制度、规则是人们不断地“试错”、学习的结果;反过来,有效的制度又鼓励人们不断学习。

没有学习及其知识存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变迁和创新。

如:

西欧的率先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逐渐意识到纯科学研究的实际作用。

中国的崛起得益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17、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与缺点?

答: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机制,改革的速度和路径有可控性;较低的决策失误率;持久的改革动力;改革具有不可逆性。

2.缺陷:

改革难以彻底,核心制度难以突破;改革时间较长;改革成本较大,且有向后累积的趋势;改革可能出现主体缺位现象;导致“双轨制”长期并存,加大了政府和官员的"寻租"空间。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陷:

1.优点:

推动力度大;制度出台的时间短;能够保证制度安排运行的有效性;对旧制度的更替作用巨大。

2.缺陷:

低效性;“搭便车”;制度破坏性大;社会震荡大;风险高。

2.局限性还有:

可能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三)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比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很难划分开的。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制度变迁。

1.二者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

2.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这种相互补充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层含义是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另一层含义是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

18、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是什么?

答:

(1)从改革的内容上看,差别主要表现在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自由化上。

(2)从改革的哲学和理论基础来看,激进式改革者认为,“跨跃深渊时不可能用两步”,而渐进式改革者认为,应“摸着石头过河”。

激进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资本主义,其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

而渐迸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社会主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经济学,不过在改革过程中又有选择地吸收了一些经济学派的观点,如新制度经济学、及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这两种改革方式在改革的顺序、改革中的“破与立”、改革的可逆性、改革的速度、改革中的试验、改革的设计及改革中经济的“二元性”上都存在差异。

(4)从理论的逻辑完整性来看,渐进式改革远没有激进式改革那么完整。

19、为什么说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度变迁模式组合?

答:

1.这种组合模式从整体看,制度的变迁采取的是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方式,但是在单个制度的安排上有激进性质体现。

在核心制度采取激进的方式安排后,制度体系的其他配套制度就采取诱导性制度来逐步完善。

2.这种制度变迁的组合模式有许多优点:

(1)因为有充足的内生需求,制度安排一般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制度实施的阻力小,实施成本低;

(2)制度安排成功的概率相当高;(3)制度供给较及时,可以较大地缩小制度供需缺口;(4)制度安排的可逆性大,便于制度修正和调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20、简述关于国家起源的契约理论与剥削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1.契约理论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

斯宾诺莎、霍布斯、卢梭等人都有过重大贡献。

认为,国家是人们自愿订立契约的产物。

人们通过自愿让渡部分权利而产生公共权力组织-―国家来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获得某些公共服务。

2.剥削理论则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国家不是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暴力,把国家看作是一个集团或阶级的代理机构。

21、为什么说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往往是矛盾的?

答:

1.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第二个目的包含一套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完全有效率的产权,而第一个目的是企图确定一套基本规则以确保统治者自己收人的最大化。

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还是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在许多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要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皆大欢喜”的均衡点是很困难的。

2.诺思认为:

从历史上看,“在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的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

这种基本矛盾是使社会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源”。

3.换言之,国家这两个目的冲突的根源在于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确立与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建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有利于社会产出最大化,但可能并不有利于统治者租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