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37387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docx

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3.若用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从下列装置中,可选择的有(  )

A.a、b、eB.c、d、e

C.b、d、eD.a、b、c、d、e

4.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原子数目

5.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6.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7.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A.只含氧元素

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只含钠元素

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8.对于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理解错误的是(  )

A. 3个铁和2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四氧化三铁

B.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C. 该反应中铁,氧气和四氧化三铁的微粒数目比为3:

2:

1

D. 每168份质量的铁与64份质量的氧气点燃完全反应,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碳酸盐遇酸有气泡产生,则加酸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的总称,则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0.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2.3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实验中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8g

C.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该有机物可能为乙烯(C2H4)

11.1.6g可燃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可燃物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含有O ②一定不含O ③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 ④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4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2.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

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①为置换反应                 

B. 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 ②为复分解反应              

D. 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4.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AB.BC.CD.D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图甲)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图乙)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图丙)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图丁)

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17.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的质量为6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二、非选择题

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

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反应前反应后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21.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___________变化;

(2)罗蒙索诺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_____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

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

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结论是:

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结论是:

______;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23.实验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

(1)实验现象。

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____g。

(3)燃烧后称量:

总质量仍为27.6g,如果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4)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选填“有”或“无”)变化。

方案二: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

(1)实验现象。

①铁钉表面出现________,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______。

②最后天平仍________。

(2)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选填“有”或“无”)变化。

【推论】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C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D

3.若用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从下列装置中,可选择的有(  )

A.a、b、eB.c、d、e

C.b、d、eD.a、b、c、d、e

【答案】B

4.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原子数目

【答案】A

5.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6.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7.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A.只含氧元素

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只含钠元素

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8.对于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理解错误的是(  )

A. 3个铁和2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1个四氧化三铁

B. 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C. 该反应中铁,氧气和四氧化三铁的微粒数目比为3:

2:

1

D. 每168份质量的铁与64份质量的氧气点燃完全反应,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A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碳酸盐遇酸有气泡产生,则加酸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的总称,则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10.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2.3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实验中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8g

C.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该有机物可能为乙烯(C2H4)

【答案】B

11.1.6g可燃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可燃物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含有O ②一定不含O ③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 ④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4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12.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

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①为置换反应                 

B. 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 ②为复分解反应              

D. 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答案】B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14.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AB.BC.CD.D

【答案】B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图甲)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图乙)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图丙)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图丁)

【答案】A

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答案】A

17.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的质量为6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倾斜

19.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

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

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20.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反应前反应后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

【答案】

(1)1:

1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3)不是

21.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___________变化;

(2)罗蒙索诺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_____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化学

(2)m4-m2+m1(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

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

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结论是:

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结论是:

______;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答案】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缓冲作用;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

23.实验探究: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

(1)实验现象。

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_________g。

(3)燃烧后称量:

总质量仍为27.6g,如果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4)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选填“有”或“无”)变化。

方案二: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

(1)实验现象。

①铁钉表面出现________,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______。

②最后天平仍________。

(2)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选填“有”或“无”)变化。

【推论】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答案】方案一

(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2)2.6

(3)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

(4)无

方案二

(1)红色物质蓝色变成浅绿色平衡

(2)Fe+CuSO4===FeSO4+Cu

(3)无

参加化学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